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柯邦迪前地
释义

(通称司打口 葡萄牙文:Praça de Ponte e Horta)位于澳门半岛西部、风顺堂区北边,是澳门内港的一个休憩广场,长约100米,阔约35米。前地的最东端接聚宝街与群兴新街交界,东北接有蓬莱新街,最北端接火船头街,最西端则接河边新街与比厘喇马忌士街交界,最南端则有隧道通往安仿西巷。街道名称是以1866年至1868年时任澳门总督邦迪·柯打(Jose Maria da Ponte e Horta)命名,而通用名称则可能源自“印花税”或“财政”的外文音译(见下文“司打口名称由来”一节)。

历史沿革

在清朝康熙至同治年间,这里是专门用作进口鸦片的埠头,也是澳门乃至中国史上第一个鸦片专用码头和课烟税区,甚至是鸦片战争的肇始地。19世纪末埠头遭到填塞,变成大片旷地;时至澳门禁止鸦片后,旷地上曾有茶座和卖艺表演,入夜后旷地上颇为热闹。1992年时这里被列入澳门文物名录内,之后旷地上又建立过菜市场,后来菜市场被取消并建为现在的休憩广场。

鸦片贸易在澳门的发展之初

澳门的鸦片进口活动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在1589年(明万历十七年)的澳门税关表中就记有“鸦片二斤值价银条二个”,这也是目前已知最早进口澳门的记录。在清康熙至同治年间,澳葡政府扮演着鸦片存贮和中转的重要角色,也包揽了中国海关原在澳门征收的大烟税。在可查阅的记录中,康熙元年(1662年)时已是“年课厘税五百两白银”,康熙六年时则是一万两,康熙十年时已飙升至十万两。而在康熙年间海禁一度开放,进口澳门的鸦片量亦逐年增加,至康熙三十一年时年进口量已超过一千箱。

司打口的源起

不过,这时鸦片生意的主导地位,已由原来的葡国商人变成英国商人,因为英国人销售鸦片的方法比较高明。澳葡方面有见及此,便开始向鸦片商开征更多的烟税,以防鸦片市场被英国人垄断。而这些所谓的“额外烟税”,官方称这是“向中国海关包洋药税”,自己祇是“代中国海关向外商征收洋药税而已”;但实际上,这些税项只有小部份交给清廷,大部份则是由澳葡政府占去。

而由于当时澳门对外的水路交通都以北湾(即内港)为主要港口,故在这一带就有多个埠头,不过这些大都是属私家用途。其中一个为司打口。当时其对出还属水域,埠头为“凹”字形,中间的河道约在今聚宝街和蓬莱新街街口之间,可予船只在其航行,在以西北的尽头为石阶,以便船只靠岸及上落船客和货品。在与火船头街的位置还架有一道木桥连接埠头两岸,但只可行人。

司打口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澳葡收归的,澳葡在埠头两岸兴建货仓存栈(称“公栈”或“官栈”),并于石阶上修建一座大屋。而澳葡则利用司打口进口美名为“洋药”的鸦片。当时如要进口鸦片到澳门,须向清廷报缴税项,而该税收初时是由澳葡当局代收的,故在埠头驻有汛兵和税吏,而石阶上的大屋原来就是用作收税的办公楼。自此,司打口便成为了当时澳门唯一一个鸦片进口码头。

“司打口”名称由来

对于运送鸦片的商船,从外地到达中国南海后,经十字门驶向南湾,停在烧灰炉村以北远处的埠头,把鸦片拆装,然后转由多艘小艇分批继续运送。小艇队再绕过西湾和妈阁,便到达司打口。把鸦片卸下后,鸦片拥有者则到大屋把鸦片登记,然后鸦片便会先被暂存到公栈内,待拥有人缴税。拥有人完税后,澳葡当局就会在对应的鸦片装箱上黏贴印花,并向拥有人发出完税收据。此后,拥有人便可凭此收据随时从货仓领回自己的货品,再把鸦片转售。

而通用名称中的“司打”,其源由历来存在着两个说法:一说是因为洋人称呼这些贴在箱上的完税印花为 “Stamp”,把该字取其粤语音译即为“司打”[参 4];另一说是指因为收税属于财政范畴,故“司打”一词应是来自葡文 “Fazenda”(意即“财政”)的粤语音译,而昔人也有把国课署(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财政部门)叫为“司打署”,称其印发的禀纸为“司打纸”等。

沧桑

自司打口被收归后,所建的公栈也是全澳门唯一的官方鸦片储存仓,正门位于红窗门街,后门则开在河边的石级上。当鸦片运送到司打口后,便经由后门存入公栈,待鸦片拥有人完税后,就经正门运出公栈。若要把鸦片销往中国内地,则再由苦力用人力车沿红窗门街和三巴仔横街等地把鸦片运回南湾,在南湾下船转运至广州,再经广州分散至中国各地。

直至雍正七年(1729年),满清政府宣布禁止输入鸦片后,澳葡政府的洋药税收和代理生意陷于停顿,司打口顿时变得冷清。澳葡当局不甘损失此庞大的税收利益,于是与鸦片商人勾结,陈情贿赂清朝官员,把鸦片走私到澳门。结果司打口的萧条仅过了大约一年便又开始兴旺起来,禁烟令实行了三年后,司打口已经回复禁烟前的景况[参 10]。

由于鸦片在中国的需求量非常大,利润非常高,故一些清朝的地方官员私下与澳葡当局合伙,瓜分洋药税,并把澳门的鸦片进口市场垄断。此举损害了外国鸦片商的利益,引致这些鸦片商自乾隆年起(1736年)直接地把大量鸦片走私到中国内地。1802年,澳葡政府更无视清廷的禁烟令,颁布特权予葡萄牙人以进口鸦片,变相将鸦片进口合法化;而事实上这个“特权”也允许其他外国商人进口,只是运载的船只在驶进澳门的时候要挂起葡萄牙的旗帜而已[参 9]。因此,即使至道光年(1821年—1850年)时这类走私活动已非常猖獗,这对司打口作为鸦片码头的地位几乎丝毫无损。加上期间中国爆发鸦片战争,大清虽然战败,但也使这类走私活动有所减少,而走私的物品也不再独沽一味,部份鸦片的走私量已由其他的东西取代,故司打口仍能保持其繁荣态势。至清同治年时(1862年),澳门的鸦片生意已由澳葡政府垄断。

填塞——“柯邦迪前地”之产生

后来鸦片进口量不断增加,司打口和公栈已不敷应用,而且卫生环境差劣,故在1866年时,当时刚刚上任的澳督柯打就决定扩充司打口。在整治工程前提交给总督的报告中,就有一份对司打口及其一带区域作出这样的描述:

“ 狭窄肮脏的街道纵横交错,卫生环境恶劣,房屋拥挤、污秽,有碍观瞻。 ”

司打口群兴大厦内的走廊,是已取消的“公栈巷”之一部份[终于在1869年(清同治八年),司打口被完全填塞,自此埠头也消失了[参 3],此时柯打总督也已卸任。澳葡当局在填地上,建立新的烟税码头(即现在的比厘喇马忌士街大丰仓处,南舢舨码头侧);而中间的空地,因为整治工程由柯打总督策划,于同年7月26日当局决定将之命名为“柯邦迪前地(Praça de Ponte e Horta)”,以纪念柯打有此政绩。尔后几十年间公栈不断扩充,主要集中在火船头街、群兴新街和夜呣街之间,其中还设有“烟膏配制场”和“大烟专卖局”,在光绪年时国课署总部更迁入公栈内。鸦片贸易之日益红火,至1925年时公栈仍在扩充,在群兴新街与安仿西巷之间又筑了一条街道,名为“公栈巷(Travessa do Ópio)”,以利公栈运作。1933年时澳葡当局更公然在当年的《澳门年鉴》中刊出《鸦片专卖章程》,以便商家承投。不过在1935年后,澳葡终于察觉到鸦片对澳门市民的为害,开始收紧鸦片进口和研究治疗烟瘾的方法,最终在1946年,澳门全面禁止进口和吸食鸦片

后期发展及景况

鸦片在澳门被禁止后,公栈也变作其他用途,曾经用作一般货物的仓库、熔金场、学校等。而中间的空地也改为公众用地,后来在旷地上更有卖武表演,又有说书看相和茶座开设,每逢入夜,热闹场面不乏。直至1980年代,大部份公栈被拆,改建为住宅大厦,而“公栈巷”也被取消。1989年,澳葡当局又将前地重整,并在其修整道路,空地顿时被马路断成两截,呈“日”字形。1992年时澳门文化司署[注 7]将柯邦迪前地列入澳门文物名录中的“已评定之地点”类别。

后来因在远处的营地街市重建,1994年时司打口旷地上被改建为临时街市,至1998年营地街市重建完成后,原临时街市被改为临时文化活动中心。直至2003年,有关当局为配合十六浦发展计划,把司打口还原为空地,并改建为休憩广场,在广场中建有喷泉和儿童游乐场等。不过此后休憩广场却被指是不实用,因当时广场中的喷泉水池占地过大,广场又无可作遮荫的树木,以及缺乏坐椅,起不到休憩用途。终逼使当局在2004年时再度把司打口广场重修,收窄水池和种植更多树木,加设坐椅,改建为现在的司打口休憩广场。

澳莱·英京酒店

楼高五层的澳莱·英京酒店(Ole London Hotel)地处司打口的东端,建于1980年代,为一家两星级酒店,内有46间客房。2008年时酒店进行过重修,门面和内部均装潢为南欧葡式风格。

新新酒店

在前地与蓬莱新街交界处的新新酒店(Best Western Hotel Sun Sun),原为一座五层高的旧式木楼,建于1920年代。1994年美国最佳西方国际集团(Best Western International, Inc)将其重建成现在的新新酒店。酒店为两星级,楼高15层,提供178间客房,内有4家餐厅。

同善堂第二诊所

鸦片屋,现为同善堂第二诊所该处位于火船头街与柯邦迪前地交界,原为鸦片公栈的一部份,建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俗称“鸦片屋”。自1946年澳门禁鸦片后,曾被先后租出作为货仓和熔金场。后来为一所学校租用,该校名为粤海大学,不过因为校方欠租过多,原址被法院收回,之后被改为第二警区署,后来被荒废。1992年时澳门文化司署将鸦片屋列入澳门文物名录中的“评定为具建筑艺术价值之建筑物名单”类别,四年后有关当局更耗资67万澳门元把公栈重新修葺。2001年,同善堂第二诊所由原清平直街旧址迁入该公栈,为市民提供中医针灸及各种西医诊疗服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