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考夫曼 |
释义 | 俄国经济学家考夫曼(Kaufman,Illarion Ignatievich,1848~1916),俄国经济学家。彼得堡大学教授。考夫曼是较早评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俄国经济学家。1872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俄文版在圣彼得堡出版,引起俄国学术界广泛议论。考夫曼在《欧洲通报》第3卷上发表《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观点》一文,在文章中概述了《资本论》的基本思想,评述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他指出,马克思把社会运动看作受一定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些规律不仅不以人的意识、意志和意图为转移,反而决定人的意志 、意识和意图。马克思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阐明了支配一定社会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的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马克思肯定考夫曼对他的方法的评述是正确的,并同考夫曼有过交往。但考夫曼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整个方法和理论,他认为马克思的社会观点是经济唯物主义,研究方法是唯物的,而叙述方法是唯心的。后来他曾从事交易所的活动。著有《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观点》、《银行业的理论和实践》等。 俄国摄影师人物简介米哈伊尔·考夫曼(Mikhail Kaufman,1897-1980) 为“电影眼睛派“的重要成员,鲍里斯·考夫曼是吉加·维尔托夫和米哈伊尔·考夫曼的小弟弟。他的双亲把他带离了处于内战混乱中的俄国,辗转来到巴黎求学。在巴黎他有机会看到了维尔托夫的许多影片,后来又和前来巴黎访问的维尔托夫进行了深入地交谈。他爱上了电影。通过书信,鲍里斯向米哈伊尔学习了摄影技术,并在塞纳河畔和香榭丽舍大街上拍下了自己出色的习作,由此引出了他和一位流星般的电影天才(让·维果)一段非同寻常的合作。 他与维尔托夫合作最著名的还是那部《持摄影机的人》(1928),而他正是影片背后那个持摄影机的人。米哈依尔导演的作品只有两部,《莫斯科》(1927)和《春天》(1929),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部作品可以看成是《持摄影机的人》的姐妹篇,因为从主题和风格上来说,三部影片都有相通之处 - 即“城市交响曲”,反映城市人们每天工作生活的纪录片,这种通过摄影和剪辑把各种生活画面拼接成一首富有诗意的交响诗的纪录风格在苏联的代表正是维尔托夫的电影实验小组。《莫斯科》是考夫曼对鲁特曼尼的《柏林:大都市交响曲》的一次精彩回应,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持摄影机的人》的前奏,所以能把这三部影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当然我目前没这时间,大家可以自己去对照一下,但米哈依尔的摄影和构图以及蒙太奇剪接依然保持着一贯的先锋性,慢速摄影(马车那一幕)逆向剪辑等在影片中都能看到,比如在跳水的那一幕中,人从水中跃回高台,使人联想起维果的《尼斯景象》。 因作为黑白片《码头风云 On the Waterfront》 (1954)的摄影师,获得第二十七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作品年表《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Junie Moon 》 (1970) ... 《天伦劫/枭城喋血 Brotherhood, The 》 (1969) ... 《再见了勇敢的人 Bye Bye Braverman 》 (1968) ... 《 Group, The 》 (1966) ... 《电影 Film 》 (1965) ... 《典当商 Pawnbroker, The 》 (1964) ... 《黛绿年华 World of Henry Orient, The 》 (1964) ... 《田园春梦 All the Way Home 》 (1963) ... 《长夜漫漫路迢迢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 (1962) ... 《天涯何处无芳草 Splendor in the Grass 》 (1961) ... 《逃亡者 Fugitive Kind, The 》 (1959) ... 《十二怒汉 12 Angry Men 》 (1957) ... 《 Patterns 》 (1956) ... 《坏种 Baby Doll 》 (1956) ... 《码头风云/岸上风云/在江边 On the Waterfront 》 (1954) ... 《亚特兰大号 Atalante, L' 》 (1934) ... 《苏苏 Zouzou 》 (1934) ...《苏苏 Zouzou 》 (1934) ... camera operator《操行零分 Zéro de conduite 》 (1933)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