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抗震救灾模范场站 |
释义 | 某空军场站处于抗震救灾“前沿阵地”和“指挥中心”的重要地位。中共河北省委、北京部队党委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就设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抗震救灾的五十多个单位,都在这里建立了办事机构,大批受灾群众和伤员也拥来机场。这个场站许多同志的家就在唐山市,不少同志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但场站指战员一心想的是受灾的人民群众,一面抽调大批人力和汽车,迅速奔赴唐山市区和驻地公社、生产队抢救遇险群众,使五百零六名阶级兄弟脱险;一面努力做好机场上的后勤保障工作。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空军唐山场站全体官兵在站党委的领导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倒塌的房屋中扒出大批通信设备和导航资料,震后2小时10分,向党中央发出第一份报告灾情的电报。其后,他们保障了来自全国30个机场、13个机种、执行11种任务的2400多架次飞机的起降。场站全体同志,不顾饥渴与疲劳,抢救出543名遇险群众,对6500多名伤员进行初期救治,保证了3万多名受灾群众的吃饭喝水。17天内出车1400多台次,行驶4.8万多公里。1977年4月30日,中央军委授予该场站“抗震救灾模范场站”荣誉称号。?【精彩回放】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唐山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场站通信、导航、气象、调度等飞行保障单位的同志们从倒塌的房屋冲出来,他们的第一个念头是:“快向党中央报告唐山灾情!”但是,机场的通信设备遭到严重破坏,各种雷达被震坏,指挥和保证飞行的调度室大楼、气象台被震垮了。在站党委统一领导下,立即成立了组织指挥、抢救、外场保障和生活保障等小组,迅速展开抗震救灾工作。? 就在这同一时间里,通信一连连长李增顺最先赶到电台,带领大家冲进摇摇欲坠的报房,挖出了6部被埋压的收信机。报务员李朝文,不顾砖头瓦块往下掉的危险,两次冲进报房,扒出了全部电台联络资料。战友们冲进机房,扛的扛,抬的抬,仅用18分钟就抢出第一部发信机。经过全连同志的共同努力,5点30分架好机场第一部电台。5点50分,报务员陈德兴向北京发出第一份紧急电报:“唐山地震,震情严重。”7时,电台向外交部发出了“此地外宾需要援助”的电报;7时7分,电台把唐山市委常委赵俊杰向中央办公厅、河北省委报告灾情的电报发了出去;9时,电台发出了新华社驻唐山记者向新华总社报告唐山各大厂矿企业受灾情况的电报。这一天,通信一连共收发报139份。? 调度室的于振兴,两进两出,冲进倾斜35度的危楼,抢出了航行调度的全部资料;气象台预报员钟广成、董兆荣、孟燕、彭春华、苗秀喜、赵小宪等同志从砖瓦中抢出仪器、资料,迅速对机场上空的复杂气象作出了科学分析;通信二连迅速开设了一部野外总机,架设被覆线,接通了13个用户和3对专用线,使指挥部和各飞行保障单位都能顺利通话。? 与此同时,临时指挥部果断决定,立即派飞机送代表去北京,直接向党中央报告唐山灾情。28日清晨6时51分,高永发驾驶送代表的运输机,飞向北京,向党中央报告唐山地震灾情。? 早上8时2分,从北京来的第一架飞机满载着党中央的关怀,在唐山机场紧急着陆。紧接着,北京军区首长、空军机关人员、河北省委、省军区的领导同志和国务院工作组乘飞机先后赶到唐山。全国各地的救护队赶到唐山。? 然而,铁路中断,公路受阻,空中运输提到了首位,唐山机场成为来往的主要通道。机场的通信、导航设备遭到严重破坏,外来电源中断,而且来不及修复。在这种情况下,要迅速安全地接收大量飞机起降,按常规十分困难。? 从全国各地飞向唐山的飞机,逐日增加。29日到场大型运输机增加到192架次,这给唐山机场提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必须迅速提高机场跑道利用率,扩大吞吐量。时间就是生命!调度员于振兴、赵彦彬,仔细研究,大胆设想,果断地采取双向起降、左右航向的调度方案。按照规定,这种办法一般禁止使用。但是,在这种非常紧急的情况下,空中、地面,干部、战士,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走出一条前人没走过的路。? 受话器里,急切地传来机组呼叫的声音,有的要求降落,有的要求起飞。他们来自全国30个机场,机型多达13种。站在塔台车上的于振兴勇敢、沉着地紧握话筒,耳朵听着每一架飞机的通报,手里记录着各种数据,眼睛观察着下降或升空飞机的每一个动作,口里不停地和每架飞机通话。在左右航线准备降落的飞机,按照于振兴准确计算出的延长线,依次编组下降,一架接一架地落在跑道上。采取这些措施后,平均每隔两分半钟就可以起降1架飞机,最短间隔时间为26秒。? 为保证空地联络畅通,北导航台的同志们提出“人在机器在,心跳信号响”的战斗口号,顶着余震,坚守岗位。一次,强烈的余震袭来,电杆摆动,连接电台的馈线突然松动。台长梁卓臣立刻一面用手按住馈线接头,一面用线捆绑。手被高频电流烧起了泡,皮肤烧黑了,他仍一声不吭地坚持了两分多钟,使信号一秒未停地传递出去。? 为了保证空中通道畅通无阻,必须让每1架地面飞机及时得到充电启动,尽快再次起飞。四站连针对电源启动车上过去只有一种插头,不能启动多种飞机,换用飞机上的插头,每次要半个多小时的情况,他们立即组织电源排同志动手改装、自制新插头。有的用钢锯锯,有的用锉刀锉,有的用镰刀刮,有的在跑道水泥板上磨。在保证270架次飞机通电启动的同时,自制了9种不同型号的电源插头,保证了各种飞机的及时启动。为了保证空中通道畅通无阻,汽车连的同志们,在13昼夜内,出车1436台次,行程48万多公里,抢运了11万多名伤员和1400多吨物资。该连的加油站,是个每天只有半吨任务的小加油站,现在每天要为军内外1000多台救灾车辆加油,他们在没有电动加油泵的情况下,靠两台手摇加油泵和一台加油车来完成。7月30日,战士徐红卫、刘继钢等8名同志,在24小时内为1500多台车加油96吨,相当于场站汽车半年的加油量。他们的手磨出了血泡,胳膊摇肿了,把两根直径两厘米粗的手摇泵轴,磨得只剩3根火柴棒那么细。? 强烈地震过后,几万名受灾群众一下子拥满了整个机场。医疗、吃饭、用水,成为场站一个必须立即解决的大问题。唐山场站的全体官兵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发扬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光荣传统,显示出舍己救人、公而忘私的高尚风格。? 给养股职工、共产党员任合顺同志,地震时全家被埋在倒塌的房子里,82岁的老母亲胳膊被砸断,自己左脚砸伤。他脱险后,不顾家里的困难和自己的伤痛,连忙叫儿子用自行车把他送到机场,忍着伤痛和几个炊事员一起扒出炊具、粮食,为空勤人员和受伤群众做饭。腿痛得站不起来,他就跪在地上烧火,连续工作了9天,膝盖磨破了,渗出了鲜血。官兵们心痛地劝他起来坐一坐,他说:“这么多同志还饿着肚子,我怎么坐得住!”? 地震过后不久,副参谋长丁振海家的防震棚里,住着两个受伤的妇女和一个受伤的婴儿。丁振海的爱人龙凤兰撕开新床单给伤员包扎,取出自己的衣服给伤员穿,把仅有的两张床让给伤员睡。夜里,暴雨倾盆而下,为了不让伤员淋雨受凉,龙凤兰和自己3个孩子端着盆子接雨,丁振海站在门口为伤员遮雨挡风,雨整整下了一夜,他们全家就这样坚持了一夜。家里粮食不多了,他们就省下细粮给伤员吃,自己喝南瓜汤;家里两只鸡下蛋,自己孩子病了也不给吃,让给伤员的孩子。平时,请医拿药,喂水喂饭,洗脸擦澡,端屎端尿,他们不怕脏不怕累,样样都干。? 场站卫生队只有37名医务人员,40张床,没有手术室,缺乏医疗器材,急救药品紧张。但全体医务人员在党支部领导下,夜以继日,救死扶伤,想尽办法为群众服务。没有无影灯,就用手电筒代替;没有生理盐水,就用盐水给伤员洗伤面;没有夹板,就用木板、树枝、鞋底作夹板;有的伤员不能小便,导尿管不够用,他们就用注射器一点一点往外抽,想方设法抢救每一个受伤群众。卫生队长冯天泰,家住在唐山市里,骑自行车十几分钟便可回家看看自己的亲人,可是,他把家里人的安危置之度外,把这宝贵的十几分钟时间用在了抢救受伤群众上。? 唐山场站的全体官兵,就是像任合顺、丁振海、冯天泰那样,以极其热忱的负责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风格,全心全意抢救受伤群众,尽心尽力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在那段时间里,在兄弟单位的配合下,他们为受灾群众煮了2.15万公斤大米稀粥,每天为市区供水2500余吨,抢救遇险群众500多人,医治伤员6500多人。? 唐山场站的每一个连队,每一个官兵,就是这样以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奋战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共同创造了打开空中通道、实施空前规模大空运的奇迹,谱写了一曲发挥集体智慧、团结一致抗震救灾的壮丽凯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