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海观音
释义

从北海观音的历史实践来看,根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等书记载,北海观音面世后,一直受到当地人的顶礼膜拜,人们出于对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景仰,在北海观音岩像所在的山峰顶上修建了大士禅院。

地理位置

在连云港朝阳南山名为“后顶”位置,有一座面北巨崖,看去象一尊观音,观音通常坐北朝南,而此崖却座南面北,俗呼“倒座崖”,和普陀山的南海观音相对而座。崖上长有紫竹,上空多白云,犹如南海观音的佛界,历史上一直被群众称为“北海观音”;宋朝时曾建有“后顶观音寺”,信徒在此崖下营建了规模宏伟的大士禅院,史书上称之为“北海观音寺”,

清顺治十八年(1662年),为防止前明复辟和倭寇的骚扰,曾实行过严厉的裁海政策,将沿海岛屿上的居民一律迁往大陆,建筑物全部摧毁,云台山的庙宇也随着遭受了空前的破坏。直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才取消裁海令,叫做复海。复海时重修庙宇,由复海的主持人索额图撰写碑文,为主庙三元宫、大士禅院各刻了一块碑,可见当时这两座庙的地位是相等的。

衰败原因

再往后,后顶便突然衰败。什么原因?至今还未见到文字记载。距离那时较近的,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程学恒的一篇游记,记载当年四月,一行五人分两路从东磊去往前顶。一路步行沿山顶抄钓鱼沟的捷径,另一路骑马由后顶的方向过来。他们在前顶会合,到三元宫、灵官殿、大佛殿诸处进香,游览了水帘洞,凭吊了郁林观遗址,惟独不提后顶诸庙。如果后顶仍有遗迹可寻的话,他们决不会过门不入。估计这时已距后顶的衰败不少于半个世纪了。

这里有清代康熙年间海州训导杨廷镇的诗刻。他的诗刻东磊还有几处,但前顶却不多见,可见清初时候后顶、中顶都比前顶繁华。这里的崖壁自然形成一个20来米长的碑体,镌刻大字有“移我情”、“曾经沧海”、“金佛穗年”等。

倒座崖上值得推敲的一首诗是:“云接扶摇近,微茫日上初。□□开北海,山势似南徐。绝磴凌空刹,残城抚废墟。沧波千万叠,何处寄樵渔。”其中有两个字无法辨认,这倒给好奇的人们以猜测的余地。前一个字好像应为“水”,“水”什么呢? 各抒己见好了。诗作者的署名也不清楚,只有“邢楚王孙锡三张公”等字,这些人都是做什么的?字是什么时候刻的?由“北海”、“南徐”的地名和“空刹”、“废墟”的环境,能不能加以判定?

崖下有井一眼

,虽处于高山之巅,清泉却常年不涸。这里人迹罕至,泉水清澈,虽然一眼能望到底,但没人敢喝,怕有污染。当年这泉曾是后顶的“庞儿”,贵客到寺,山僧自然要到泉里汲水烹茶,并将此泉的好处夸了再夸。它旁边的山崖挤挨在一起刻了四个泉名:天赐泉、喷玉泉、甘露泉、灵□泉。一个泉为什么要起四个名字,这谜怎又能轻易解开!

云台开山之后,谢淳一直住在后顶的大庙里,那里是全山庙宇的核心。今天所能见到的文字材料,都沿袭记载着一桩神话般的事迹,说谢淳每天站立在后顶的一块石头上修行,不避风雨,饿了只以松叶为食,如此三年,石头被站出寸把深的脚印,在他的身边还长出一棵菩提树——佛教的圣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9: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