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抗线虫药 |
释义 | 抗线虫药是一类抗击肠道线虫蠕虫的药品总称,现有药类品种很多,以阿苯达唑 、甲苯咪唑 、枸橼酸哌嗪、呋喃嘧酮、左旋咪唑为主,是目前使用最多比较广泛使用。都为人工合成的苯并咪唑类广谱驱虫药。 阿苯达唑基本介绍阿苯达唑(albendazole)又称丙硫咪唑,商品名肠虫清,系苯并咪唑衍生物,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广谱抗蠕虫药之一。 临床应用1.抗线虫病 驱蛔虫、蛲虫及钩虫疗效显著,对鞭虫较差。治疗旋毛虫病有效率可达100%。 2.治疗猪囊尾蚴病及棘球蚴病 阿苯达唑系治疗猪囊尾蚴病及棘球病的首选药。用药后有效率可达94.6%~100%,囊尾蚴在脑组织内缓慢死亡,很少引起强烈反应,比较安全。对各型猪囊尾蚴病均适用。用阿苯达唑治疗棘球蚴病可起两方面作用:一是对年老体弱不适宜手术者,用以替代手术;二是手术前后用,可杀死术中外逸扩散的原头蚴,防止复发。对肺、肝、腹膜棘球蚴病均有良好疗效,对骨棘球坳病较差。 3.抗肠绦虫病 对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及膜壳绦虫有良好驱杀作用,有效率可达61%~72.7%。 4.抗吸虫病 治疗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和肝片吸虫病,疗效可达90%。 5.其它 对粪类圆线虫病、贾第虫病及皮肤幼虫移行症亦有良好疗效。 不良反应副作用轻微而短暂,少数人有口干、乏力、头痛、头晕、腹泻等,可自行缓解。长期用药可升高血浆转氨酶,偶致黄疸。有胚胎毒和致畸作用,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患者及有癫痫史者慎用。 制剂及用法片剂:100mg、200mg/片;混悬液:100mg/5ml,100mg/栓。 1.抗线虫病 驱蛔虫、蛲虫、钩虫及鞭虫:每日400mg顿服或分2次服,儿童200mg顿服;驱钩虫10日后,驱蛲虫两周后重复一次。旋毛虫病:24mg/(kg·日),3次/日,连服5日。 2.猪囊尾蚴病和棘球坳病 猪囊尾蚴病:15~20mg/(kg·日),2次/日,30日一疗程,间隔15天后再重复疗程,可连续给数个疗程。 3.抗肠绦虫病 400mg,顿服或分2次服,儿童减半。 4.抗吸虫病 8mg/(kg·日),连服7日。 甲苯咪唑临床应用甲苯咪唑(mebendazole)又名甲苯达唑,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抗肠蠕虫药。 主要用于驱肠线虫,也用于驱带绦虫。治疗棘球坳病的疗效不及阿苯达唑。 不良反应常用量不良反应较轻,少数有头昏、恶心、腹痛、腹泻,大剂量偶致变态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脱发等。具胚胎毒性,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个别病例服药后因蛔虫游走而造成吐虫,同时服用噻嘧啶或改用复方甲苯咪唑可避免。 制剂用法片剂:50mg、100mg/片,咬啐后咽下。 驱蛔虫、钩虫、鞭虫:成人及儿童均用100mg/次,每日2次或200mg顿服; 驱钩虫、鞭虫需连服3日。 驱蛲虫:100mg顿服,2周后重复一次。服药后4天驱虫达高峰,持续排虫1周左右。 驱绦虫:300mg/次,每日3次,连服3日。 治棘球坳病:400mg/次,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间隔1个月后再重复疗程。复方甲苯咪唑(速效肠虫净片)为甲苯咪唑与左左旋咪唑复方制剂,每片含甲苯咪唑100mg、左旋咪唑25mg。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一般驱虫治疗用2片顿服法。 驱蛲虫:1片顿服,2周后重复1片。 枸橼酸哌嗪枸橼酸哌嗪(piperazine citrate)商品名驱蛔灵。哌嗪有抗乙酰胆碱作用,使虫体肌肉麻痹,不能附着于肠道而排出体外。虫体在麻痹前没有兴奋作用,故较安全,可用于胆道蛔虫病及蛔虫性不完全性肠梗阻。驱蛲虫的疗效不及驱蛔虫。副作用轻微,偶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个别过敏者可发生荨麻疹或哮喘。大剂量(每日超过6g)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及肝损害。长期肝、肾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有癫痫史者禁用。主要制剂及用法:片剂:0.5g/片。糖浆:0.16g/ml。六一塔糖0.2g/粒。驱蛔虫:3~4g/日,睡前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2日。儿童每日0.1~0.16g/kg,但每日不超过3g。六一宝塔糖每岁1粒,一次顿服,2周后重复一次。驱蛲虫:成人1~1.2g/次,儿童30mg/(kg·次)(每日不超过2g),2次/日,连服7~10日。 左旋咪唑临床应用左旋咪唑(levamisole)商品名驱蛔钩片,为四咪唑的左旋异构体,药用其盐酸盐。 为广谱驱虫药,口服可吸收。对蛔虫、钩虫和蛲虫,尤其适用于蛔、钩混合感染及蛔虫性不完全性肠梗阻。驱杀十二指钩虫的效果优于美洲钩虫,亦可用作钩蚴性皮炎涂敷剂,能迅速止痒,皮疹消退。本品可用于治疗丝虫病,其近期疗效与乙胺嗪相似,但远期疗效差,与乙胺嗪合用可增强疗效。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少,主要有头晕、失眠、恶心、呕吐及腹痛等,但症状轻微而短暂,多不需处理。偶有轻度肝功能异常,停药后可恢复。妊娠早期及肝、肾疾病患者慎用。 制剂用法片剂:15mg、25mg、50mg/片。驱蛔虫:成人1.5~2.5mg/kg,儿童2~3mg/kg,睡前顿服,1周后可再服1次,疗效优于哌嗪。驱钩虫:1.5~2.5mg/(kg·日),睡前顿服,连服3日。用于增强免疫:两周用药3日,50mg/次,2~3次/日;或每周服2日,50mg/次,2次/日。 呋喃嘧酮呋喃嘧酮(fyrapyrimidone)系我国创制的抗丝虫病药,属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对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均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对常现丝虫病和罗阿丝虫病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与乙胺嗪相似,以发热和消化道症状为主。孕妇忌用,有严重肝、肾病患者禁用。服药期间忌饮酒。片剂:50mg、100mg/片。班氏丝虫病:200mg/(kg·日),分3次服,连服7日,疗效优于乙胺嗪。马来丝虫病:15mg/(kg·日),分3次服,连服6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