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康大韬
释义

康大韬,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创始人及元老,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并留校任教,1958年成为新组建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的首批教师之一。从哈工大到燕山大学,康大韬老师在科研和教学岗位上已工作了半个多世纪,为燕山大学机械学科和材料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文名:康大韬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河北

出生日期:1931年

职业:燕山大学教师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要成就: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78年获全国机械工业科学大会奖

个人简介

康大韬,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创始人及元老,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并留校任教,1958年成为新组建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的首批教师之一。从哈工大到燕山大学,康大韬老师在科研和教学岗位上已工作了半个多世纪,为燕山大学机械学科和材料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有:“真空处理钢水锻件缩短锻后热处理周期”,此项目曾于1987年获机械工业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攀钢高炉大钟拉杆断裂力学专题研究”,此项目于1984年投入生产应用;“30万KW汽轮机转子锻件残余应力研究”,此项目于1979年获黑龙江省科研成果二等奖;“30万KW汽轮机转子锻件断裂力学专题研究”,此项目于1978年获全国机械工业科学大会奖。

康大韬在《金属热处理》、《金属科学与工艺》、《金属学报》等国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撰写并出版科研著作10余部。

只为强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发动了对东三省的战争。这一年,康大韬降生在了河北宁晋的一个村庄。然而,1937年随着日军的炮火燃遍中华大地,战争毫不留情地夺走了他本可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让宁晋乡村的安逸平静荡然无存。日渐沦陷的国土,倒在枪炮下的国民,颠沛流离逃难的同胞,这空前的劫难给这个仅六岁的孩子留下了深痛的烙印,同时埋于其心的,是对敌人的仇恨及由衷的爱国情。

这异常黑暗的历史天空下,为躲避战乱,康大韬随家人从老家辗转逃难到北京、西安,并在西安读完了小学,后又在国统区河南淅川县勉强安顿下来,就读于“国立第一中学”,这所学校是由从河北冀中及冀南逃难而来的不愿做亡国奴的师生创办的,直属于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对中学实施全部的供应。在山河破碎风飘絮的严峻国情下,能够有一方安静的水土来成长和学习,他深知困苦不易,因而学习格外地努力。年少的心也将国家命运与个人联系起来,“为何国家会遭受如此深重的灾难?这终归是因为国家贫瘠,不够强大。”他回忆道。

1950年,康大韬从“国立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弱冠之年的康大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此时刚刚建立的国家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康大韬心底的爱国情怀再次将国家的命运同自己联系于一体,小伙子毅然远赴哈尔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倔强追梦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力的重要标志。建国后,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期间,康大韬同许多立志振兴重工业的青年才俊一道,共同勉励,奋力求知。在康大韬老师的印象中,学校的生活没有休息日,因为不论平时还是周末休息日,同学们都在学习。校长和书记常来动员学生去参加舞会来放松身心,即使窗外是灯火缤纷,还有欢快的舞曲,康大韬和许多同学仍然不为所动。回忆五年的大学生活,康大韬感到很踏实。崇高的信念使他们勤奋进取,“我们怀有强烈的建设国家的信念,所以学习不感到枯燥、辛苦”。

风气与精神是大学的魂,而哈工大的风气更是独树一帜。“打好理论基础,突出联系生产实际,努力做到科学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而正是这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指引他扬帆科研之海。康大韬说:“哈工大的学习及风气,在我思想上扎下了很深的根,以后无论做研究,还是教书育人,都遵循这种精神,任何时候都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是做学问应走的正确道路。”

毕业留校

1956年,康大韬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工作是为哈工大新创办的轧钢机械专业讲授金属学与热处理的课程。1958年,哈工大成立重型机械学院,搬迁至富拉尔基,学校与第一重型机械厂仅一墙之隔,工厂为教师和部分学生派发全年的入厂证,以使师生们更加方便、直接地做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二者的结合。无可置疑,第一重型机械厂成为了康大韬与许多同学认知、研究与践行的最佳基地。他如鱼得水,系统地了解了重型机械的生产环节及机械质量要求,并且与工厂的苏联专家及留苏学生相处融洽,共同探讨交流。正是这样的契机,康大韬确立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大型机械工件的材料及热处理,并为之矢志不渝的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从留校任教开始,康大韬不断深入地研究钻研他所担任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求让学生听得明白、了解得深入,并且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尽我所能,将我所学,所思及最好的东西给予学生。”这活透露出康大韬对待学生的真诚及对科学的严肃与求真的精神。康大韬教书育人有自己的原则和方法。首先,从学生出发。教师必须认识到从已知到未知的变革,教师的教授应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为起点,引导学生认知、学习并掌握新的知识。若按照教材,照搬而不是辩证地讲授知识,这只是一种不负责任地灌输。其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向讲授好课程知识,而且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能片面地掌握知识,应学会将所学付诸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他曾经讲授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许多学生至今仍记忆犹新。他把在哈工大学到的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之风潜移默化地授予了学生,并使这种学风在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以及如今的燕山大学生根开花。

刚参加工作不久,康大韬参加了机械部召开的关于“汽轮机与发电机的转子锻件当中的白点问题”的会议。所谓“白点”,是指大型锻件内部直径2~10mm的裂纹。大型锻件出现裂纹,就达不到工艺标准,是要报废的。限于当时条件与技术的落后,这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与东重仅一墙之隔的第一重型机械厂也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许多产品因此而报废。康大韬很留意这方面的研究进程,他借助重型机械厂的便利环境,对此进行了严谨的研究。当时,根据国际上许多大型锻件的生产经验,普遍认为钢里的氢气低于4cm3/100g钢,则不会出现白点。但是,这个数据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并不能以此来衡量大型锻件的工艺水平。康大韬进行了一系列含氢量的试验,实际测量了7种大型锻件用钢的的“无白点极限含氢量”的数值,提出了“无氢脆极限含氢量”的概念,并具体测定了其中大型锻件用钢的“无氢极限含氢量”。这些数据成为全国重型机械行业的指导性数据。同时康大韬还通过氢在大型锻件中扩散过程的计算,找出了合理扩氢退火时间的计算方法,这成为了重型机械领域的创举,至今作为重型机械行业工艺标准的制定方法仍在沿用。

奋战燕大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很多大学纷纷在沿海城市谋求发展,康大韬带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材料系的师生随学校迁至秦皇岛,并成立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分校的材料工程系,随后又逐步发展成为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毋庸置疑,康大韬是现今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创始人与元老。如今,材料学院在康大韬所奠稳厚磐石的基石之上卓越发展,成为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取得斐然成绩的学院。当年一心强国的青年已然白发苍苍,而他贯行一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精神却始终伴随着材料学院的成长而永葆长青。

半个世纪以来,康大韬历经艰辛,孜孜不倦地攀登科学高峰,俯仰岁月,这位追梦人为了强国梦倔强而谦卑地践行了一辈子,他的成绩有目共睹。

人生信念

庄周梦蝶,醒来自问:“不知周之梦蝶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千古一问听来至今振聋发聩。人的一生或许只是一个漫长而短促的梦,把握方向要比努力更重要。如何清醒地认识和把握自己而不迷失呢?

“你万万不可失去自我,更不能把自我凌驾于历史浪潮之上!”仗朝之年老人的话如激雷,劈开了眼前的迷雾。康大韬曾经是一个因战争而留下深痛烙印的小孩,为了一个强国梦追逐了一生,尽管青春难再,但他清醒地成为了真实的自己。无情的战火也将祖国的命运前途烙进了他的心怀。“旧中国为何一片惨淡,为什么那时国家会苦难深重?就是因为国家太弱,贫穷落后,所以受人欺凌,中国一定要强大起来,否则子孙后代遭殃。”康大韬一生都在为国家的重工业发展而努力。退休后,他还经常接到如中原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华港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的求助,而他总是乐此不疲地为这些企业在大锻件领域的难题寻求解决及拟定方向,康老师坦陈:“在年老之时,仍能就自己喜欢并研究的方向相关的问题,尽微薄之力,感到很欣慰。”

幸福是种不太确定的东西。老人走过短暂而又漫长的八十载后,道出了朴实而厚重的幸福观:“幸福是一种心态和感觉,是自身流出的一种满足的感觉。”谈论“幸福”这深题是困难的,但在斜阳外,小轩窗边,那二胡的悠扬中,老人分明就是一个找到了幸福的孩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