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坎离既济丸 |
释义 | 坎离既济丸-《鲁府禁方》卷二。【来源】《鲁府禁方》卷二。 【组成】熟地黄(酒蒸,姜汁浸,焙)120克 生地黄(酒浸)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山茱萸(酒蒸,去核) 山药 甘枸杞 肉苁蓉(酒洗,蒸) 黄柏(去皮,酒炒) 知母(酒炒) 当归(酒洗) 白芍药(酒炒)各60克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各45克 泽泻 五味子 拣参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黄酒送下。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虚损证属肾阴不足,心火亢盛者。 坎离既济丸-《症因脉治》卷三方。来源:《症因脉治》卷三方。 组成: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各四两,当归、白芍药、牡丹皮各三两,知母、黄柏各二两。 主治:肾痹,远行劳倦,腰痛遗精,小便时时变色,足挛不能伸,骨痿不起。 用法:为细末,入龟板胶、鹿角胶各等分为丸。 坎离既济丸-《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方。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 组成: 酒当归、酒知母、盐知母各二两,熟地黄、酒生地黄、山茱萸、酒牛膝、天门冬、麦门冬各四两,酒白芍药、五味子、山药、龟板(酥炙)、酒黄柏、盐黄柏各三两,川芎一两。 主治:阴火,气从脐下起。 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盐汤送下。 坎离既济丸-《回春》卷四。【药物组成】当归(酒洗)6两,南川芎1两,白芍(酒炒)3两,熟地黄(酒蒸)4两,生地黄(酒洗)4两,天门冬(去心)4两,麦门冬(去心)4两,五味子3两,山药2两,山茱萸(酒蒸,去核)4两,牛膝(去芦,酒洗)4两,黄柏(去粗皮)9两(酒炒3两,蜜水炒3两,盐水炒3两),知母(去毛)4两(酒浸2两,盐水浸2两),龟版(去边,酥炙脆,微黄色)3两。 【处方来源】《回春》卷四。 【方剂主治】阴虚火动,劳瘵之疾。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盐汤送下。 「坎」,八卦之一,卦形象征水;「离」亦为八卦之一,卦形象征火。古人谓肾为坎水,心为离火。「既济」,六十四卦之一,离下坎上。《易.既济》:「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本方功能滋肾水而降心火,服之可使心肾之水火上下交通相济,以防阴虚阳亢之症由生。故名「坎离既济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