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化 |
释义 | 1 浙江省开化县◎ 概况【名称】开化 【国家】中国 【省份】浙江省 【市属】衢州市 【人口】24.51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面积】2236平方千米 ◎ 地理浙江省开化市位于浙江西部边境(东经118°01′-118°37′,北纬28°54′-29°30′),地属衢州市,是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周围与常山县、淳安县;江西省婺源县、德兴市和玉山县;以及安徽省休宁县接壤。 ◎ 交通区位独特,交通便捷。205国道、17省道、黄衢南高速、杭新景高速计划穿境而过,以及规划建设的衢景九铁路穿境而过。县内有高等级公路192公里,等级公路920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是闽、浙、赣、皖四省通衢之地,位于杭州两小时,上海、宁波四小时,闽、晥、赣周边中心城市两小时交通圈。 ◎ 气候开化生态优良,休闲天堂。拥有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和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80.4%。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Ⅰ类水标准。开化属浙西中山丘陵,温暖湿润,降雨量1814毫米,日照时数1712.5小时。全境峰峦重叠,山岭连绵,县域版图的85%为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宜人。常年平均气温16.4℃,昼夜温差平均为10.5℃,年平均降雨量1814毫米,无霜期252天。素有“中国的亚马逊雨林”之称。 处于闽、浙、皖、赣四省边界旅游“金三角”中心,是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天堂。 ◎ 荣誉开化四季分明、温和宜人。是天然的“氧吧”,全县地表水水质达一类水标准,被国家环保总局划定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并于2002年3月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2004年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 2000年初,开化县确立并实施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构筑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五大框架,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加快。同时享有中国龙顶名茶之乡、中国根雕艺术之乡、中国金针菇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全国高水平举重人才培育基地、奥运举重冠军占旭刚的故乡等称号。 ◎ 历史沿革开化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即公元981年,距今1028年历史。 开化春秋属越国,战国属楚,秦属会稽郡太末县。东汉初平三年(192),分太末置新安县(今衢州市衢江区),今开化地域为新安县的一部分。建安二十三年(218),孙权分新安置定阳县(治今常山县招贤镇),开化属定阳。仍隶会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后隶东阳郡。历两晋、南朝宋、齐、梁不变,陈隶信安郡。 隋废定阳入信安县(今衢州市衢江区),今开化地域属信安。唐武德四年(621),分信安复置定阳县,隶衢州。武德八年,废衢州,定阳入信安,隶婺州。咸亨五年(674),分信安置常山县,隶婺州,开化地域属常山。武后垂拱二年(686),复分婺州置衢州,常山县(含开化)仍隶衢州,至五代不变。 北宋乾德四年(966),吴越王钱弘俶分常山县西境的开源、崇化、金水、玉田、石门、龙山、云台七乡置开化场,“开化”一名即由开源、崇化二乡各取一字而得。太平兴国六年(981),应常山县令郑安之请,升开化场为开化县,元代改州为路,开化县属衢州路。至正十九年(1359),改衢州路为龙游府,二十六年又改龙游府为衢州府。 明沿元制,清承明制,开化属衢州府。 民国初年属金华道。民国16年(1927)废除道制,直属浙江省。民国24年(1935)年,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本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驻衢州。 1949年5月4日,开化县解放,属衢州专区。1955年,衢州专区撤消,开化县属建德专区。1958年12月,建德专区撤消,开化改属金华专区。1970年属金华地区。1985年5月,撤消金华专区分置金华市,衢州两省辖市,开化县属衢州市至今。 ◎ 行政区划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解放街54号。开化共辖9个镇、9个乡、449个行政村。开化县辖:城关镇、华埠镇、苏庄镇、马金镇、村头镇、池淮镇、桐村镇、杨林镇、齐溪镇;林山乡、音坑乡、中村乡、长虹乡、张湾乡、何田乡、塘坞乡、金村乡、大溪边乡。 ◎ 产业资源◎ 开化资源开化的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林木总蓄积量728.8万立方米,竹林10万亩,经济林35.4万亩。年产食用菌1亿袋,钱江源土鸡300万羽。水资源总量27.2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0万千瓦,人均占有量是全国的3.91倍,全省的3.93倍。矿产资源丰富,石煤、石灰石、铅锌银多金属矿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农村劳动力20余万,专业技术人才6200人,技能人才13000人。产业鲜明,外向度高。独具特色、结构优良、外向度高的有机硅、单晶硅、生物医药、电光源、新型密胺塑料、竹木制品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产品畅销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山林总面积2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4%,林木总蓄积量728.8万立方米,年采伐商品材14.5万立方米;竹林面积10万亩,年采伐毛竹200多万支;油茶、茶叶、柑橘、板栗、蚕桑经济林面积35.4万亩;中草药3万亩。 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138个,论证并实施面积16.5万亩;建成10万亩骨干龙顶名茶基地,年产龙顶名茶1300吨;年产金针菇、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1亿袋;钱江源土鸡300万羽。 水资源总量27.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7916立方米,分别是全国的3.91倍,全省的3.93倍;水能蕴藏量达10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有7.2万千瓦;地表水水质常年达Ⅰ类水标准,全年出境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 境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28种。其中,石煤、石灰石、铅锌银多金属矿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 有机硅、单晶硅、生物医药、电光源、新型密胺塑料、竹木制品加工等九大特色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发展迅速。有机硅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二;年产硅单晶140吨,硅片7000万平方英寸,大直径重掺砷、锑硅单晶技术全国领先;木糖醇年生产能力2万吨,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二,全国第一;密胺塑料产业销售收入1.6亿元左右等等,产品畅销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有20余万农村和城镇劳动力,与之相邻的浙、赣、皖边界地区还有200多万农村劳动力。 ◎ 开化经济开发区开化经济开发区距城区3公里,总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是集工业、商业服务、生活居住于一体的对外开放的工业开发区。便捷的交通运输枢纽 205国道贯穿园区南北,南距衢州火车站及飞机场70公里,距黄衢南高速3公里,距杭金衢高速公路30公里,北距黄山火车站及飞机场100公里,是浙、皖、赣三省毗邻地区的人流、特流的集散地和中转地。 该园区2001年由省发改委批准设立,目前已有34家企业入园,2005年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三分之一,成为该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该园区主要产品新能源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业。 ◎ 民间艺术开化的民间艺术十分丰富,主要类别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文学和民间灯彩等。开化的民间歌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旋律简单,属吟诵式的山歌。如《太阳歌》、《九娘歌》、《长工歌》、《韭菜歌》、《当兵歌》等。基于开化方言的自然规律,听起来唱诵相济,以虚衬音,语调行腔十分口语化。民间器乐曲大多属浙西十番音乐体系。大致可分为群曲、文曲、清锣鼓三种形式。流传在杨林、桐村、苏庄、封家、音坑、底本、华埠一带。 元代延祐年间,开化民间就开始跳“笑头和尚”舞。明代后,每逢元宵、中秋等节日,常跳竹马、舞龙、踩高跷、闹花灯等,近年来共整理发掘了开化46个具有山区特色的民间舞蹈。龙舞是开化县民间广为流行的民间舞蹈。传说朱元璋在苏庄镇毛坦坞口村休整时,当地百姓为他献了宝马,并在中秋佳节迎舞草龙。朱元璋非常高兴,认为这是龙位做天子的预兆。登基后,御敕当年舞草龙的毛坦坞口村为“富楼村”,并赐联“百世安居金溪富楼胜地,千年远脉越国传裔名家。”其他至今仍流传民间的舞蹈有:“笑头和尚”、竹马舞、花灯舞、“跳魁星”、“高跷竹马”、“种麦”等。民间流传戏曲剧种主要有目莲戏、三角戏、婺剧、木偶戏、徽戏、越剧。流传最早最广的是目莲戏。农村社戏一般在中秋节至清明前农事较闲期间演出,亦有各宗族姓氏特定的演出日期。如大溪边乡大溪边、东山两村定在农历五月十三日,墩上、墩下两村定在农历六月初六。 民间创作并广泛流传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如《方豪的故事》、《褴褛先生》、《石人石马》、《朱元璋御敕富楼村》、《十八墩的传说》、《赵清献》、《老虎桥捉龙》等在民间广泛流传,还有许多民间谚语、歇后语、楹联等,也深入人心。 民间灯彩是本县城乡人民盛行的喜庆活动。每逢元宵佳节,人们张灯结彩闹花灯,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吉祥如意。常见的灯有板灯、鱼灯、马灯、八角灯、荷花灯、茶灯、十二生肖灯、狮象灯等。 ◎ 民风民俗开化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贩买木头的人很多,木行开到杭州等地。农民耕田有水牛,晒稻用篾垫,加工靠水碓,并有“开排”、“开秧门”、“割青”等农事习俗。家中用具大多为木制品,也有篾制、陶制和铁制的。扇子用麦秆、棕叶等编制。常见的生活用具有脸盆、脚盆、浴盆、藏衣大柜、针线花篮、火笼、灯盏、竹烟筒、夜壶等。新娘出嫁坐花轿,新郎要雇吹鼓手“催亲”,行前,母女都要“哭嫁”,哭嫁有哭嫁词,女哭嫁称“思堂”,娘哭嫁叫“送女上轿”。传统上,男人穿“和尚衣”(大肩衣),扣子在右边腋下,夏穿长衫,冬穿长袍,套以短袄,女子穿连襟短衣,男女裤子均是大腰式裤。雨天下田地穿蓑衣、戴笠帽。鞋以园口布鞋为主,上山干活穿草鞋。帽子园顶,状同半瓜,人称“堂帽顶”,妇女帽子以绒线编织,配一黑纱布条以绾头发。民间节日风俗很多,如大年三十除夕夜要煮猪头、祭祖、打扫除,年夜晚上要守岁,正月里从初四到二十二多数村要过灯日,迎龙灯。生孩子、祝寿、丧葬、建房等都有一整套习俗。民间还有许多祀神庙会、迎神接佛、看风水送瘟神等活动,有迷信的东西,也有娱乐、集市的目的。 ◎ 美食美味风味小吃主要有“栗肉粽”、“汽糕”、“清明粿”、“千层馃”、“米面”、“糯米粿”、“玉米粿(俗称苞萝粿)”等。风味食品有冻米糖、薯枣、白糖条、地瓜干等。特色菜肴有酸辣椒、酱头辣椒、生姜辣椒片、苏庄炊粉、塘坞豆腐干、何田清水鱼、开化青蛳、石斑鱼、蛋羹、无刺黄背、黄牙丁滚豆腐、桃花鱼炒豆腐干、炊粉肉等。节日饮食蕴涵丰富的文化。年三十,鸡、鱼、肉齐全,荤多素少,以庆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初一早餐食面条、年糕,以图吉利,往后是清明艾馃 ,立夏鸡蛋、笋,端午粽子,七月半汽糕,中秋节炊粉肉、炊粉老南瓜、炊粉芋头,重阳麻糍馃 等。民间饮酒以“高梁烧”为主。糯米酒(俗称“霜白酒”)酿制亦较广泛。酒席上,筛酒须满杯,加酒得三巡。领先喝者须站起来举杯相邀,要慢饮缓喝,即使酒量很大也要故作谦让。酒席豁拳为数字拳,分戴帽子叫法和请子叫法,有“磨心”打通关和“输家出马”流水豁两种,不善豁者“雇长工”,豁六拳称“半年”,十二拳称“一年”。到过开化的客人,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商人文友,都对开化的菜赞不绝口,尤其是推出十大名菜后,更是名声鹊起,令人咂舌称美。 在开化的名菜中,冠首之菜当属何田清水鱼。何田地处邑内北乡,是钱江源中之源。由于生态环境好,水资源丰富。何田自古以来,便有门前屋后,挖坑筑塘,养殖清水鱼的习俗。当地老百姓有句待客的口头禅:山坞里,没好菜,抓条活鱼把客待。这句话既道出了何田人热情好客的民风,也展现了何田家家户户养清水鱼的特殊风情。因此,清水鱼不但家谱上有记载,县志上也有记载。二十多年前,还上过《中国农民报》,开化的文艺人还将此题材编成舞蹈《人欢鱼跃》,参加过地区的会演。 何田清水鱼,因常年养于清水塘,鱼身黑黢,鱼目发光。烹饪时,取活鱼现杀,切成鱼块(亦有全鱼烧制的),下锅时油不宜多,且以清水炖煮,待鱼汤呈奶白色,粘稠状,附上常用的佐料即可。该鱼汤鲜肉嫩,令人唇粘齿甜,回味无比。除此之外,开化青蛳、金溪石斑鱼、马金豆腐干、苏庄炊粉以及钱江源土鸡、农家生炒肉等也很有特色。开化青蛳,生长于清澈的溪涧,鲜中略带一丝微苦,是清补之佳;马金豆腐干,取农家土制豆腐干,佐以酸菜青椒爆炒,香软爽口,很有嚼头;苏庄炊粉,相传该菜源于朱元璋屯兵苏庄,一农户为招待朱公,杀狗开荤,因担心狗肉上桌不雅,故外裹糯米粉而炊之,不想其香无比,其味绝妙。朱元璋吃后大为赞赏,于是苏庄炊粉盛行。以炊肉为主,兼炊蔬菜,如南瓜炊粉、蚕豆炊粉、莴苣炊粉等,甚至连带鱼也都炊粉,后来简直是无菜不炊了;至于农家生炒肉,开化人亦称“强盗炒”,是强盗抢猪,杀倒即炒之意。该肉下锅先爆油,待肉质酥黄,施少许冷水焖之,再佐以青(红)椒片、大蒜子或蒜苗即可。此肉香甜酥嫩,又不油腻,备受客人称道。 总之,无论是何田清水鱼还是开化其他名菜,说来说去,无外乎两大特色:一是用绿色食品作原料,名菜呈现生态特点;二是开化名菜烹饪法兼收杭帮菜系的色鲜与徽派菜系的味重两个特色,并融合创新,才形成了开化名菜色香味俱佳的地方特色。因特色鲜明,何田鱼和开化菜不仅飘香当地,也开始惠及衢城等更多地方了。 2 汉语词语开化 kāihuà ㄎㄞ ㄏㄨㄚˋ (1) [become civilized]∶从蒙昧状态进入文明 (2) [thaw] 〈方〉∶开始解冻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