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卡塔赫纳协定 |
释义 | 1907年和1913年西班牙、英国和法国为维持地中海和大西洋区域现状而达成的两次协定。协定规定:缔约国应维持地中海区域和靠近欧非两洲海岸的大西洋部分区域的领土现状;一旦发生改变该区域现状的情势,缔约国应采取共同措施。 背景1907年和1913年西班牙、英国和法国为维持地中海和大西洋区域现状而达成的两次协定。1904年10月,西班牙同法国签订关于划分摩洛哥势力范围的秘密协定。1907年1月,又与英、法拟定一项协定草案。4月8~18日,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在位)和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1901~1910在位)在西班牙的卡塔赫纳会晤确定了该协定的最后原则。 内容5月16日,法国外交部长S.J.M.毕盛同西班牙驻法大使、英国外交大臣E.格雷爵士同西班牙驻英大使交换内容相同的宣言,达成最后协定。协定规定:缔约国应维持地中海区域和靠近欧非两洲海岸的大西洋部分区域的领土现状;一旦发生改变该区域现状的情势,缔约国应采取共同措施。俄国对协定表示欢迎,德国十分不满,因德国想瓜分摩洛哥,并对西属几内亚和费尔南多波岛发生兴趣。面对德国的威胁,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于1913年 5月同法国总统R.普恩加莱在卡塔赫纳会晤,通过了《第二次卡塔赫纳宣言》,表示赞同原有协定的合作原则,并保证维持大西洋、地中海和摩洛哥的现状。因该协定规定的义务不甚明确,西班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得以宣布中立,而实际上采取了亲德立场。 历史经过欧洲议会已经同意欧盟执行关于转基因农作物贸易的国际公约,而这一举动将很可能使布鲁塞尔和华盛顿之间关于转基因生物(GMO)的现存矛盾再度升温。赞同这一控制转基因生物的公约意味着欧盟将会在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上签字。卡塔赫纳议定书规定,进口国不但能够以科学证据为基础,而且可以出于对环境和社会的考虑拒绝进口转基因农作物。这种所谓的“预防性原则”与世界贸易组织一贯奉行的以科学基础评判贸易措施的做法大相径庭。 根据规定,卡塔赫纳议定书至少要有50个缔约国批准后才能生效。在欧盟之前,已经有49个国家通过了卡塔赫纳议定书,因此欧盟的批准无疑为协议的执行铺平了道路。三个月后,该议定书条款就会开始生效,以控制和管理转基因生物的国际贸易。包括法国和西班牙在内的七个欧盟 成员国已经通过了该议定书,欧洲议会的决定将强制剩余八个成员国根据议定书调整各自国家的法律。转基因生物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而现代生物技术有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来自13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经过长达5年的谈判后,于2000年1月29日批准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卡塔赫纳议定书的整体目标是通过采取充分的措施,保障转基因生物的安全传递、处理和使用。同时它也考虑了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危险,而且特别强调了所谓的“跨边界移动”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 因为卡塔赫纳议定书以预防性原则为基础,所以美国目前拒绝批准该议定书。美国认为,欧盟禁止转基因农作物及其产品的进口和商业开发的做法缺乏科学依据。因此,美国希望世界贸易组织能够就此采取措施 欧洲对转基因生物进出口的控制,目前主要是针对转基因农作物生产的控制。欧洲委员会在2002年对这些控制条款进行了修改,欧盟认为经过修改的条款符合新的国际规则。根据欧洲议会现行的立法框架,任何欧共体成员国在未得到进口国正式批准的情况下,不允许出口转基因食品。出口国将必须通过所谓的预先告知协定(AIA)程序向中央数据库提供出口装运货物的详细信息。根据该程序的规定,潜在的进口国可以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在15天之内决定接受或是拒绝装运的货物。 卡塔赫纳议定书的执行将使《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的第15条准则生效。第15条准则是在1992年的地球峰会上通过的,它规定“为了保护环境,各个国家应该尽其所能广泛采用预防性方法。当存在严重的和不可逆转的危害时,缺少足够的科学证据不应该成为推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恶化的理由。”议定书的这条准则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一贯坚持,只有科学证据能够证明存在潜在性危害时,才能拒绝进口或者禁止商业化。这也正是世贸组织关于食品健康和安全措施的一般原则。 根据卡塔赫纳议定书的有关规定,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或者尽量减小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的不利影响。根据这条规定,最适宜的方法与以下几点有关:已经确定的危害水平、不确定性的程度、可替代技术的有效性以及各个相关团体的农业、社会、环境和经济目标。 意义为期两天的第五届欧盟、拉美和加勒比毒品问题协调与合作机制会议30日在这里结束,会议发表了《卡塔赫纳宣言》,强调欧盟和拉美在打击国际走私贩毒方面扩大协调与合作的 重要性。《卡塔赫纳宣言》重申了1999年第一届会议通过的《巴拿马行动计划》中的共同扫毒合作、分担扫毒责任的原则,确立以遏制毒品需求为今后两年合作的重点。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支持和资助扫毒事业。本届会议于29日开幕,来自拉美和加勒比、欧盟等50多个国家的代表、以及联合国、美洲国家组织、安第斯共同体等15个国际组织的官员共200多人参加了大会。中国以观察员的身份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讨论了在司法、警察、海关等领域建立和深化扫毒合作与交流机制,以及如何加强情报交流来打击国际毒品集团犯罪活动、促进发展农作物替代种植毒品等问题。欧盟、拉美和加勒比毒品问题协调与合作机制是根据欧盟的提议于1998年正式建立的。 卡塔赫纳(Cartagena)概况在碧波浩淼的加勒比海南端,有一座历史名城卡塔赫纳。它是哥伦比亚北方重要的港口,也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卡塔赫纳始建于1533年,系哥伦比亚古城之一,16世纪中期为西班牙殖民者掠夺南美金银财富的转运港和奴隶市场。17世纪初曾为拉美的第三大城市,以后逐渐衰落。1917年以后,随着马格达莱纳河流域油田的开发再度繁荣。 马车广场卡塔赫纳内城有一广场名曰马车广场,这就是殖民时期专门拍卖奴隶的市场。这一地区街道狭窄,在穿过希马尼的街道时,两个肩膀能碰到两边的墙。这里的建筑大多低矮,是一些具有西班牙建筑风格的二、三层小楼。为让房间凉爽,墙壁很厚,天花板也非常高。小楼的底层有高大的落地窗和用铁条交织成各种图案的窗棂。楼上有雕饰花纹的木制阳台。小贩穿行于街巷之间,有卖木炭的、卖椰果的、卖鲜花的,还有端着盘子卖甜食的妇女,呈现出卡塔赫纳城特有的情调。马车广场西侧是玻利瓦尔广场,广场中心屹立着一尊玻利瓦尔塑像,玻利瓦尔跃马举剑,威武坚毅,气吞山河。1810年4月,玻利瓦尔在加拉加斯领导大起义失败后,于1812年来到卡塔赫纳。他在这里积聚力量,并认真总结了第一共和国失败的教训,发表了举世闻名的《卡塔赫纳宣言》。后来,玻利瓦尔再度东征,1819年博亚卡战役后,他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并出任第一任总统。玻利瓦尔对卡塔赫纳有深厚的感情,把它称为“英雄城市”。玻利瓦尔广场西侧的宗教法庭大厦建于1610年,是一座殖民时期巴洛克风格的雄伟建筑。石头门口上镶有盾形纹章,木制大门装饰绚丽。阳台、回廊风格独具,庭院典雅幽深,堪称殖民时期的佳作。这个古老大厦内现辟有一个历史博物馆和一个图书馆。广场东北角的大教堂是座古朴、肃穆的巨大建筑,始建于1575年,1612年全部重建,1912年—1923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教堂内设有18世纪制作的镀金祭台、卡拉拉白色大理石布道坛和造型优美的连拱廊。占据教堂一角的历史博物馆,保存有1317年铸造的一口教堂大钟。 拉斯博维达广场位于内城东北角,临海湾一侧的著名古迹博维达斯墙,势 如长龙,宏伟壮观。这条长墙筑于1799年,高约12米,宽15米左右。墙基上有23个土牢,昔日是关押囚犯的地方。 卡塔赫纳濒临大海,漫长的海岸线,湛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构成了秀丽迷人的滨海风光,成为旅游、避暑胜地和会议中心。1969年,由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组成的安第斯集团在这里举行会议,签订了《卡塔赫纳条约》。从此,这个组织也称为卡塔赫纳条约组织。 1985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卡塔赫纳这座哥伦比亚北部历史名城列为“人类文化财富”。 西班牙港市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东南,是重要的海军基地,深水商港。人口连郊区17.3万(1981)。三面环山,筑有要塞,南临地中海,外有埃斯孔布雷拉岛屏障。气候温和,周围农业发达。原为伊比利亚人聚落,公元前即为迦太基人的贸易港和军事据点。中世纪时造船业发达,十三世纪为西班牙重要商业中心之一。十六世纪时筑成大军港,二十世纪工商业发展较快。有冶金、机器制造、玻璃、纺织等工业。出口橄榄油、有色金属矿(铅、锌、银、铜等)和西班牙茅草纤维。考古博物院内有伊比利亚、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手工艺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