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卡罗琳斯卡医学院 |
释义 | 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由国王卡罗十三世创立于1810年,当时是陆军的外科医学中心。1817年,卡罗十三世将之重新命名为皇家卡罗琳学院(Royal Caroline Institute)。1822年,改为现今所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 基本信息大学名称:卡罗琳斯卡医学院 Karolinska Institutet 创校时间:1810年 地理位置:瑞典-斯德哥尔摩 大学校训:增进人类的健康 To improve human health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由瑞典国王卡罗十三世创立于建立于1810年,位于首都斯德哥尔摩,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机构,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的成员。 学院附属的卡罗琳斯卡大学医院,是瑞典最大的医学研究中心,主导了全国30%的医学培训与40%的学术研究。 它是欧洲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医科大学,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瑞典高校第一名,欧洲临床医学与药学第一名,世界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第八名。 大学本科教育为瑞典语授课,硕士及博士有英语授课项目。 著名人物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1955年:西奥雷尔(Hugo Theorell) 1967年:格拉尼特(Ragnar Granit) 1970年:欧勒 (Ulf von Euler) 1981年:威塞尔(Torsten Wiesel) 1982年:柏格斯壮(Sune Bergström)、山缪森(Bengt I. Samuelsson)。 其他著名人物 贝采利乌斯(Jöns Jakob Berzelius,1779年—1848年)为学院教授,他建立了现代化学命名法,是现代化学之父之一。他发现了许多化学元素,包括硅、硒、钍与铈。 卡尔·莫桑德(Carl Gustaf Mosander,1792年—1858年)是贝采利乌斯的学生,也是其后继者。化学家,发现了镧、铒与铽。 古斯塔夫·雷齐乌斯(Gustaf Retzius,1842年—1919年)于1877年到1890年担任教授,解剖学家。 卡尔·梅丁(Karl Oskar Medin,1847年—1928年)于1883年到1914年担任教授,小儿科医师,以研究小儿麻痹症著名。 菲尔·埃德蒙(Pehr Edman,1916年—1977年)化学家,1946年成为医学博士,著名的研究是一种称为爱德门降解(Edman degradation)的化学反应。 拉斯·雷克塞尔(Lars Leksell,1907年—1986年)医学家,发明放射线外科手术(radiosurgery)与伽玛刀(Gamma Knife)。 国际合作它与许多世界上的优秀学术研究机构,医药及生命科学公司有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 在中国,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技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合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