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卡场镇 |
释义 | 卡场镇隶属德宏州盈江县,国土面积347.19平方公里,地处盈江县西北部,位于东经97°42′55″—97°54′12″,北纬24°50′59″—25°5′32″之间,东与本县勐弄乡为邻,北与苏典乡连接,西、南与缅甸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1.66公里,是盈江县主要的口岸通道之一,有通往缅甸大小通道18条,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2公里。 简介卡场镇隶属德宏州盈江县,国土面积347.19平方公里,地处盈江县西北部,位于东经97°42′55″—97°54′12″,北纬24°50′59″—25°5′32″之间,东与本县勐弄乡为邻,北与苏典乡连接,西、南与缅甸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1.66公里,是盈江县主要的口岸通道之一,有通往缅甸大小通道18条,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2公里。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控制,形成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干湿季风分明的气候特点,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年平均降雨量2500mm,年平均气温17—18℃,全年无霜期300天,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大形成立体气候,既有高山冷凉山区,也有全年无霜的干热河谷坝区。卡场镇处于伊洛瓦底江流域内,属国际界河大巴水系,主要河流有勐弄河、勐典河、勐嘎河、石竹河自东向西流经全镇后进入缅甸,流域内水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水电站有10座。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步降低,地貌结构为中、低山与小谷盆地交错相间,山峰相连,河流横贯山谷之间;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6%,坝区面积占14%,全镇最高海拔2624.7米,最低海拔480米,相对高差2144.7米,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250米.森林覆盖面积28.83万亩,覆盖率达55.4%;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壤、褐壤、黄壤等,土壤PH值在4.5—7.0之间,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适宜种植水稻、玉米、草果、茶叶、西南桦、杉木等多种作物。 全镇辖5个村委会,33个自然村,35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1560户7497人,居住着景颇、傈僳、汉等主要民族,其中景颇族占总人口的56%,傈僳族占总人口的28%,汉族占总人口的16%。全镇土地总面积520785亩(347.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355.50亩,人均1.52亩,园地3142亩,林地408543.90亩,天然牧草地27.5亩,居民及工矿用地5545亩,交通用地18450.30亩,水域15004亩,未利用地58716.80亩;全镇耕地面积中,有水田5774.50亩,人均0.77亩,占耕地面积的50.85%;旱地5581亩,人均0.74亩,占耕地面积的49.15%。多年来,全镇粮食种植主要以大、小春两季农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旱稻、玉米、洋芋、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草果、茶叶及西南桦、杉木等经济林木为主。 人口卫生全镇现有农户1566户,乡村人口7497人,其中男性3892人,女性3605人,劳动力4232人,主要居住着景颇族、傈僳族、汉族。其中景颇族占总人口的56%,傈僳族占总人口的28%,汉族占总人口的16%。全镇参合人数7497,参合率为100%,享受低保1368人,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8人,有村级卫生室5所,乡村医生5人,有公厕21个,垃圾处理场1个。 农村经济卡场镇粮食种植主要以大小春两季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草果、茶叶、西楠桦及杉木等经济林木为主;养殖主要以猪、黄牛、山羊为主。 200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391.00万元,比2007年增长29.16%;农民纯收入为1278元,比2007年增长195元。粮食总产量为191.0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0.89%;大牲畜出栏数为842头,比2007年减少40头。黄牛出栏数为685头,比2007年减少88头。 人文地理卡场镇位于盈江县境西北部。属盈江县。东部与勐弄乡相连,西南和西北与缅甸交界;北部与苏典乡相望。东西最大横距17.1公里,南北最大纵长33.3公里,驻地海拔1200米。景颇语,卡:是水,场是:钻;意为河水钻山之意。以所属自然村卡场得名。解放前属盏达土司地,1951年莲山县勐典乡;1956年组建卡场文化站;1961年属勐弄区;1974年由勐弄分出建卡场公社;1984年建卡场区;1988年撤区建卡场乡。主要河流有勐典河及其支流勐弄河、奔龙河、外朗卡河、吴古河,属伊洛瓦底江水系常年河。还有中缅界河、石竹河。有石龙、供劳瀑布、迈东岩三个壮观景点。 主要居住着景颇族、傈僳族、汉族三种民族。居民大部分居住在山上和半山腰缓坡地带。每年一度的“目脑纵歌”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元宵节),场面宏大,万人齐舞,景颇汉子挥起了长刀,景颇姑娘甩起了银袍,吸引了国内外来宾,乡风纯朴、人民热情,体现了原生态景颇文化。 教育全镇有一所中学,校舍面积2208平方米,教职员工18人,在校学生272人;建有5所完小、19所小学,共有教师60人,在校学生1080人,有两所幼儿园。 全镇建有8个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资源环境土地宽广,热带、亚热带地区占有量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为2500毫米,年平均温度15—16℃。光照条件好,雨量充沛,是发展各种优质用材林和经济作物及热区水果、南药的理想地区。卡场属垂直立体气候,寒、温、热三种气候类型并存,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生长。目前,以杉木为主的优质用材种植遍布全乡,草果已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 卡场乡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有勐典、勐嘎两大河流,短程落差大,有多处建电站的天然条件。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多,气势蓬勃的拱劳瀑布,雄伟壮观的麦东岩以及石龙、石鼓都是很好的旅游景点。由于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各种林、竹生长能力强,速生快,有国家珍稀植物红云香、扎桑、黑心木蓬等,野生山竹成林,一望无边,有待于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也很丰富,硅矿石含量高达98%,白石头岩储量多达几亿吨,绿珠石、云母、水晶石、玻璃石、玛瑙石待于开发。 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卡场迅速发展成为盈江较为活跃的边境集镇。作为盈江县出口缅甸工业、机电产品等货物的重要通道,国内需要的玉石、木材、藤条、皮张以及甲鱼各类产品经卡场进入内地,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所占县额比重逐年上升。同时,卡场是通往缅北最大城市密支那最捷径的通道。现毛公路已修通,距卡场仅86公里,从盈江县城至密支那只有137公里,自古民间交往频繁,贸易往来不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卡场集镇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基础设施我镇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特别是乡村道路、农田水利、教育、卫生、文化、村民住房、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镇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但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努力争取建设项目,积极向省、州、县申请优惠政策和不足资金,协调各种关系,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努力改变道路情通雨阻的趋势,解决群众头号问题。 特色产业年来在我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镇的草果、茶叶已取得成效。特别是草果历史悠久,生长快,老化周期长,产量高,效益好,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易管理,投资少见效快,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目前我镇已种植草果7817亩,年产量 932.40吨,种植茶叶6545亩,其中可采面积有3393亩,年产量216.80吨。 农业随着中央一系列“三农”政策的出台,我镇十分重视政府职能的转变,充分发挥政府服务、扶持、引导、宏观调控的职能。为农民创造条件,寻找市场,引进技术,探索新的产业,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努力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目前正在大力发展茶叶、草果、西楠桦等种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