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军衔
释义

军衔在15世纪一16世纪产生于西欧一些国家,所以习惯上称为西欧式军衔。军衔是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一般分为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和士兵5等,每级再细分数级。部分国家设元帅和准尉。

起源

15世纪以前的世界各国军队中,只有官衔,没有军衔。军衔与官衔的根本区别是把士兵纳入了军队的等级体系,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最初用军衔代替官衔的变革,发生在15世纪一16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等一些西欧国家。其原因是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工商阶级为了发展贸易,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王权,以打破封建割据。国王为了集中王权,需要工商阶级的财政资助,于是,在这些国家出现了一个以保护贸易为交换条件、工商阶级出资支持君主制的政治局面。国王通过税收得到了雄厚的财源,雇佣国外的军人建立听命于自己的军队。从此以后,雇佣军成了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新的军队开始由大批雇佣军编成,因为封建制度的瓦解,获得了谁出钱就为谁服务的自由”。

雇佣军以步兵为主体,其成分大都是自由农民、市民、破产骑士、有产市民的子弟以及出身于其他阶层的普通人。雇佣军的组织以连为基本单位,几个连组成一个团。连的指挥官称作上尉,副手称中尉 ;团由称作上校的军官指挥,助手称为军士长,后来改称少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等价交换、平等权利等资本主义的社会原则反映到了军事领域,刺激着军队改变其官职的选拔制度:以出身门第世袭军职的旧传统破产了,建立起按劳绩战功获得军官职位的新制度。但是被选拔上来的这些非贵族的指挥官,由于没有爵位可供标志个人的身份,自己的荣誉、地位和待遇得不到社会的保障,于是,这些平民出身的军官们,强烈要求设立一种与其军职相对应的阶位称号,来保障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这种要求也符合新兴资产阶级使用这些阶层的力量来共同反对封建领主的政治利益。这样,终于导致了雇佣军中原先的某些职务名称,逐步转变成为个人的阶位称号,职务则用“连长”、“团长”来命名。从而形成了军队职务与军衔等级相对应的两大体系,出现了包括军官、士兵在内的军队衔级制度。

军衔制度的出现,促进了军队的建设。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指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同西班牙的战争中,由于法军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衔制度,“军人的衔级开始成为一种权利,大大优于家庭出身,受人重视的是劳绩战功,而不是祖宗门第”,使得法军所向披靡,“路易十四一在边境出现,边境城市便纷纷落入法国手中”。正因为军衔制度对军队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逐步被世界各国军队所采用,400年来相沿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简介

军衔是指军队中对不同职务的军人授予的等级称号,军衔将军人的荣誉称号、待遇等级和职务因素融为一体,使其兼有调整部队指挥关系和调整个人利益关系的两种功能。军衔分为永久军衔临时军衔两类。一般称军衔是指永久军衔。

军衔一般分为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和士兵5等,每级再细分数级。部分国家设元帅和准尉。军衔制度的意义,主要是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部队的指挥与管理,促进正规化建设,对国际联盟作战和军队间交往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汉语里,军衔一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创造。军队等级制度自清末传入中国以来,并未出现“军衔”一词,对于英文的rank在军队中的使用,清末出现过“官阶”、“品目”、“品级”、“等级”、“等差”等称呼。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称呼其为“官佐士兵阶级”,北京政府称呼为“军官佐士兵等级”,1928年后的中华民国政府则称呼为“军官佐及士兵等级”,一般简称为“军阶”。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在历史上并未专门设立过形容rank的词汇,出现过五花八门的用语,在国民革命军时期也使用阶级、军阶等称呼,但也出现过军衔等非正式称呼。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实施军衔制度,正式将“军衔”一词定为一正式术语确定下来。

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用“军衔”一词,而中华民国国军依中华民国法律仍使用“军阶”。香港、澳门二地对军衔、军阶没有特别的区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主权后广泛使用军衔一词。新加坡也使用军衔一词。

几个主要国家的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军衔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一至四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列兵。

(附: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军衔及国军军衔)

北洋军阀军衔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

士官: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国军军衔

将官:(特级、一级、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美国军衔

将官:五星上将、四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五至一级准尉。

士官:一至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列兵。

英国军衔

将帅: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一至二级准尉。

士官: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法国军衔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

士官:一至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德国军衔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一至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准下士。

士兵:一至三级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朝鲜军衔

元帅:大元帅、元帅、次帅。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日本自卫队军衔

日本陆军军衔分为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计6等16级。佐官相当于校官,准士官相当于准尉,下士官相当于军士。 按照日本的称谓,16级次序为: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俄罗斯军衔

将帅: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一至二级准尉。

士官:大士、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列兵。

古代军衔

五人设一伍长,十人设一什长,百人设一百夫长,五百人设一小都统,一千人设一大都统.,三千人设正、偏将,五千人设正、偏牙将,一万人设正、副将军。

世界上最早的军官军衔

世界上最早的大元帅

大元帅源于拉丁文“最大的”、“最主要的”。最早的大元帅是作为荣誉称号授予本国或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时也授予皇家成员和国务活动家。1569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将大元帅称号授予其弟昂茹公爵。以后,世界各国被授予大元帅军衔的共约30人。在俄国,第一个获得大元帅封号的是17世纪末在亚速城下战绩辉煌的A·C·合因督军。1719年俄国陆军条令正式规定:大元帅为俄军最高军衔。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1945年6月22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决定设苏联大元帅军衔,次日将这一军衔授予斯大林。

世界上最早的元帅

法文元帅-词源自上古德意志文“马”和“仆人”。据说,最早的时候,元帅是宫廷里管理皇帝马厩的官儿。在中世纪的法国和其他国家它是职务名称,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勤务的执行,管理军队的庶务以及指挥前卫、选择营地等。到16世纪,元帅一词在法国表示最高军衔,在16世纪下半叶先后授予立有卓著战功的18名将领以元帅军衔。16世纪设元帅衔的还有德国。17世纪以后在奥地利和俄罗斯等国也相继设立此衔。中国在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也曾设立元帅衔。

世界上最早的将军

将军源于拉丁文“总的”、“主要的”。将军开始是一种显贵的职务,元首有时授权将军在战场上代替自己行使指挥军队的职责。将军作为军衔,最先出现在16世纪的法国。在德国,15世纪人们就用该词称呼骑士集团的首领,到16世纪才作为军衔使用。1657年俄国开始采用此衔,随着战争规模和军队编制的扩大,将军遂分为若干等,以指挥不等规模的军队。准将一般指挥旅,少将指挥师,中将一般指挥军,上将一般指挥集团军。现在,除少将、中将、上将衔为世界多数国家所设以外,西方国家一般还设有准将衔。前苏联、东欧各国和中国则曾设有大将衔。美国在战时设有五星上将衔,此衔前苏联认为相当于大将,而西方国家则将其同别国的元帅划为一格。

世界上最早的大校

大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级衔称,始设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上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军衔制时亦设此衔。还有的国家称上校为大校,如现在越南的校官,均区分为三等,第一等称大校,实际是上校。现在世界设大校衔的只有朝鲜和中国,其对应基本职务是师长。

世界上最早的上校

上校一词源于意大利文“纵队”。在法国古代的步兵部队中,上校是团长的代名词。18世纪末法国人往往把团长和上校混为一谈。在俄国,上校一词首先见于16世纪,当时人们称呼指挥团队的军官为上校。1631年。上校代替了“督军”和“团首领”的称号,把担任团长职务的雇佣军官叫做上校。从1632年起,上校作为军衔开始授予所有“新制”团指挥员。乌克兰哥萨克军队和“扎波罗热切”的团长也称上校。目前,世界各国的军衔中一般均设有上校衔。除朝鲜和中国外,上校是校官中最高的一级衔称,一般是团长的编制军衔。

世界上最早的中校

17世纪在俄国,中校最初为副团长的职称,后来成为副团长的衔称。1713年开始,彼得一世在俄国海军中设海军中校衔,对应的职务为二级军舰舰长。在1722年的《官级表》中,中校成为校官的第二级衔称被固定下来。1935年苏联红军实行军衔制时,校官只设上校和少校两级,到1939年才补充设置中校衔。现在世界各国的军衔中多数均设此衔,一般为副团长或营长的编制军街。

世界上最早的少校

少校,该词源于拉丁文“职位较高的”、“年长的”。400年以前,西班牙军队最先把少校作为军衔使用。16世纪少校这一术语传人德国,开始只作为一定职务的称呼。德国在建立常备军时,少校使用于军衔称谓。1698年,俄国为“新制”团的指挥人员和在俄军服役的外国人设置了少校军衔,13世纪后在彼得一世建立的正规军中开始设此衔。18世纪至19世纪,俄国军队一度将少校分为一级少校和二级少校两个官级。在军衔外,还设有专门的少校职务,如“基地少校”、“门卫少校”,集团军司令部里的“旅少校”等,现在各国军衔中均设有少校衔,一般为营长的编制军衔。

世界上最早的大尉

大尉,源于拉丁文“首领”一词派生出的“军事长官”。大尉称号首先出现于中世纪的法国,是独立军区长官的头衔,当时大尉衔一度高于元帅。后来大尉一词逐渐地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从1558年起,开始称连长为大尉,军区长官则称总大尉。在俄国,大尉称号最早出现在16世纪鲍里斯·戈杜诺夫时期,人们称外国雇佣军的队长为大尉。从1647年起,大尉作为一级军衔授予“新制”团的连长,到18世纪初,所有正规军的连长都享有大尉称号。目前世界上设有大尉军衔的有俄罗斯等国。现在西方国家将俄罗斯的大尉译为上尉,在军衔对照表里,同西方的上尉列入一格。

世界上最早的上尉

上尉该词源于拉丁文“首领”。“连”是西方最古老的陆军组织形式,早期的连由一个上尉指挥。在德文中,至今上尉和连长是同一词,该词由“头”和“人”二词组成,即表示一个位置显赫的人,过去一般是首领和司令官的称呼。现在世界各国军衔中均设有此衔,一般作为连长的编制军衔。上尉在西方国家和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军队中是尉官中的最高一级衔称,而在设有大尉军衔的国家,上尉则是尉官中的第二级衔称,往往被译为“上级中尉”,视同西方中尉的地位。

世界上最早的中尉

中尉,该词源自法文“代理人”、“副职”。中尉作为军队的职务名称,最早出现在法国。1441年,法军将担任副队长的首长称为中尉,到15世纪末中尉成为副连长的代称。从17世纪下半叶起,中尉成为法国等国的陆海空军军衔。俄军在17世纪中叶设中尉衔于“新制”团,起初通常授给步兵连和骑兵连的副连长,后来中尉被任命担任连长。现在世界各国军衔中均设有此衔,一般与副连长职务相对应,也有的国家将中尉规定为排长的编制军衔。

世界上最早的少尉

法国古代称步兵和骑兵部队中掌权的军官为少尉。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起,少尉被定为法军最低一级军官的军衔。在德国,少尉一词是1500年前后由法语“代表”一词演变而来。开始,人们用该词称呼某军事长官的代表和其它公务人员,约18世纪后,称军队中最低一级的军官为少尉。在俄军,少尉军衔设于1703年彼得一世期间。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衔体系中均设有少尉这一衔级,但也有少数国家例外。如波兰尉官的最低军衔是中尉,罗马尼亚的少尉衔是专为女军官所设,男军官的尉官最低一级军衔亦为中尉。

中国军衔肩章

军官军衔从小到大是:

一杠一星是少尉 一杠二星是中尉 一杠三星是上尉 两杠一星是少校 两杠二星是中校 两杠三星是上校

两杠四星是大校 金色的松枝加一颗金星是少将 金色的松枝加二颗金星是中将

金色的松枝加三颗金星是上将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上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1: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