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军事统帅毛泽东 |
释义 | 《军事统帅毛泽东》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军事历程的画传性图书。本书是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重点图书之一,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两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经过充分的资料准备、深入的研究编写完成的。 基本信息【出版日期】2007年8月 【出版社】贵州出版集团公司、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顾问】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担任。 【撰序】中央军委前副主席张震 【策划】毛泽东同志的后代毛新宇和孔继宁参与策划。 内容简介智慧第一的政治家 毛泽东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他具有准确把握事物本质,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机会的政治智慧。纵观他的军事生涯,每当需要做出重大选择的时候,他几乎都做出了正确选择,抓住了一切应该抓住的机会。 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时,是他第一个看准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中国国情,主动引兵井冈山,为党保存了实力,也使党有了喘息和重整队伍的机会。 1935年在民族矛盾上升时,他看出了抗日是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谁抓住了抗日的旗帜,谁就能号召全国。他因此适时调整党的政策,提出“我们要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发生时,他最初的反应是要杀蒋,但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若和平解决必然有利于中共的发展。于是,他一面在军事上积极支援张杨,防止蒋军的进攻;一面在政治上确立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促进了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使党的合法存在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为党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l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看出了全国人民希望和平,建立民主政府的愿望。他顺应民意,提出了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抗战胜利后,他通过重庆谈判,将中共和平和民主建国的诚意召示全国,使日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也使中共采取自卫战争有了民意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铺好了路。 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毛泽东是一个善于统筹全局、高瞻远瞩的战略家。l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以后,他明白蒋介石是不会容共的,于是,力排众议,提出了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配合国民党作战的战略方针,为八路军、新四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l938年春,毛泽东看到河北、山东平原地区日军兵力空虚,立刻作出八路军从华北山地进入到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重大决策,一方面使八路军迅速发展,一方面使华中的新四军同八路军联成一片,形成了极有利于我的局面。还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便看到了东北地区的重要,提出有了东北四省我们就有了胜利的基础,为解放战争抢占东北争取了时间。此外,毛泽东在指挥作战方面的谋局布阵,也充分显示了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如刘邓直出大别山,对三大战役的部署与指挥等,都是大谋略、大手笔,很难有人可以匹敌。 具有非凡的组织力的实干家 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率领不足千人的队伍上了山,这支小队伍由工人、农民、一部分军人组成,十分混乱,如何管理?又如何使他们在国民党军队的丛林里得以生存,做到能打、善战而不溃散?这不用说对于没有带过兵的人,即使有带兵经验的人来说,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毛泽东在整顿队伍时,首先把支部建在连上,营以上设党代表,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军事民主,确立和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久,又为红军制定了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的三大任务,使军队不仅能够打胜仗,而且广泛地发动了群众,解决了军队的经济来源问题,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随后,又逐渐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加强了军队的纪律性。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为党摸索建立了一支区别于任何旧式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把这支主要由农民组成的军队,打造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闻名中外的优秀军队。 善于总结经验的军事理论家 在毛泽东22年的军事生涯中,在红军十分弱小时,他同朱德一起总结了脍炙人口的十六字诀。当人们十分困惑,诘问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时,他写出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红军作战失利,不得不进行长征后,毛泽东写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帮助人们认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当日军十分嚣张,中国人民感觉没有出路时,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以增强国人战胜日军的信心;在我军与国民党激战十分激烈时,他写出《十大军事原则》。他所总结的战争经验,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粟裕说,他之所以能在极其困难的几年生存下来,就是按毛泽东在井冈山的经验做的。陈士榘回忆,他在解放战争中制定的一些成功战例的方案,都是从毛泽东那里学来的。 目录出身农家 智缴三千兵 从“呼声革命”到主张暴力革命 主张“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领导秋收起义 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创建新型人民军队 朱毛两军会师井冈山 “打败汀西两只羊” 以少胜多破“会剿” 妙用“围魏救赵” 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 被迫离开红4军的主要领导岗位 古田会议前后 巧抗“左”令 打破第一次“围剿” 打破第二次“围剿” 打破第三次“围剿” 不打赣州,打漳州 受到排挤,离开红军的领导岗位 主持苏维埃工作,踏上长征路 力主实行战略转兵 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决不会重演“石达开第二”的历史悲剧 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北上 被迫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 胜利落脚陕北 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 进行东征、西征战役 与东北军、第17路军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促成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 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 推动蒋介石抗战,决定红军改编 提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战略方针 坚持以游击战配合友军作战 指导敌后抗战和巩同扩大抗日根据地 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 实现正确的政治路线下的团结统一 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坚持统一战线内部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皖南事变前后 加强陕甘宁边区的建设 开展整风运动 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赴重庆谈判 以谈对谈,以打对打 筹划夺取东北 欢迎马歇尔到来 纵论“纸老虎” “先在内线打几仗” 改变“夺取三路四城”计划 内线歼敌方针的形成 勾画解放战争的蓝图 指挥内线歼敌 主动撤离延安 “蘑菇”战术 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以主力打到外线去 决策跃进大别山 在转战陕北最危急时刻 召开小河会议 摆开“品”字形阵势 提出“十大军事原则” 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 部署三军配合战中原 跃进江南的战略构想 逐鹿中原 丰持“开“九月会议” 确立“攻济打援”方案 “战锦方为大问题” 全歼东北之敌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 围歼黄百韬兵团 “完全同意先打黄维” 不能让傅作义的部队跑了 “隔而不围”、“围而不打” 围歼天津之敌、和平解放北平 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令 进京“赶考” 挥师百万过长江 指挥解放大西北 开国大典初阅兵 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 进军大西南 部署和平解放西藏 注意研究夺取台湾的问题 决策抗美援朝 部署志愿军入朝初期作战 “零敲牛皮糖” 边打边谈,以打促谈 “到了建军的高级阶段” 建设强大的海军、空军 “我不当那个大元帅” 确定新中国第一个军事战略方针 筹划炮击金门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构想 “搞一点原子弹、氢弹” 为学习雷锋题词 挥笔写就《八连颂》 提倡和平时期的大比武 建设战略后方基地的重大举措 大办民兵师,实现全民皆兵 结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