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句章 |
释义 | 据史志记载,句章城始建于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勾践24年)为越王勾践所筑《十三州志》载“越王勾践之地,南至句余,其后并吴,因大城句余,章(彰)伯(霸)功以示子孙,故曰句章”即为周元王四年勾践灭吴,向周天子呈贡,周元王赐勾践胙,并命以“伯”(诸侯之长),越王称霸,勾践为向子孙表彰灭吴封伯之功,将原越之南方边地句余扩大而改句章。据《宝庆志》记,古句章在今慈溪市南15里,面江为邑,城基尚存,故相传曰城山,傍着城山渡。 字义句章:以字义为句,音通“勾”,(gou)是句勾相通还是避讳勾践?找不到读音的注解,可直沿至今,此谜难解。 历史据宁波市志记载:慈溪县,秦汉以来地属句章城在今县南十五里,隋开皇九年并余姚、鄞、贸三县入句章,唐武德四年,析句章置姚州、鄞州。八年废鄞州为鄞县,则慈溪实县封内地也,开元二十六年,析鄞县置慈溪,溪因邑人董黯孝养其母而得名,故因以名县。按唐崔殷撰《溪孝子庙记》云:黯,后汉人,孝行著于乡邑,和帝召拜郎中,不赴,厥后世为名族故董孝为乡,慈溪名县。 历史的长河总是曲折的,据《汉代地理志》载:“句章———余姚属会稽。”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孙恩农民起义军近20万人围攻句章县治城山,城破,戌将刘裕(后为宋武帝)同年迁县治于小溪(现鄞江桥)筑句章新城。隋时,并鄞、贸、余姚三县入句章,县治仍袭东晋,南北朝于小溪。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句章为余姚建姚州,余地改鄞州(鄞江镇为州治),至此,历时842年的句章县遂废。武德八年废鄞州复鄞县,置明州又析贸地,置慈溪、奉化、翁山为四县。而析句章始改为慈溪。现今余姚、慈溪、镇海三北之地立县,慈溪老县治撤消,三北之地冠名“慈溪”,现为“慈溪市”。如果没有史料详载实记,后人将为“慈溪”之名何来?一潭雾水,为之茫然。 景观句章在人文景观方面有独到之处,这前面是大隐九龙山如九条龙脉面对着城山头这个110米高的滚圆山堡城山头,如“九龙抢珠形状”,可惜千百年来挖石开凿被拦腰截断了,神话传说是有位皇帝怕这里出“真命天子”而断然手段。不过这是牵强附会的想象流传罢了。这块宝地曾经是繁华的商埠泊船之地,这里离河姆渡4公里。城山渡北岸曾发现过12座周代至晋代的古墓,明人黄羲之《四明山》志说过“其山东面如惊浪,一条流水入句章。”城山与隔江相峙的牛山,犹如姚江的关隘,江宽150米,正是姚江的静水处,过此就有两个大弯,流水急,风头紧,所以先人在此泊船是上好良港锚地。 从城山翻过低矮岭那边就是舒家。这个小村里宋时曾出舒亶大学士,舒介、舒烈一门三进士,现在的“天下玉苑”也座落在城山南麓。 学者杨古城先生曾苦苦寻找城山古文化,发现城山村北渡口还矗立着一根高1.5米的天灯石柱。上刻有“信女院门胡氏喜助天灯”字样。这是古时留下引渡的灯柱,柱边巨大的埠头石。历经千年沧桑,碗口大的系船孔和被磨去棱角的步阶石,表明这里曾经停泊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船舶,清人董濂《泊城山渡》诗中有“暂向江干泊,秋霜明正月,归途唯独客,霸业此荒城”之句。句章,这个曾经承载辉煌历史的地名,不可能被永远荒废,人们会记住它,随着慈溪古城的复兴,大隐“天下玉苑”的崛起,将赋予古句章新的内涵,并激励人们去探索和发现它的过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