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距翅麦鸡 |
释义 | 距翅麦鸡(学名:Vanellus duvaucelii)属于中型涉禽,翼角具黑色的距。头顶和枕冠黑色;背沙褐色;飞羽黑色,具大型白色翼斑。尾上覆羽及尾羽基部白色,尾端黑色。颏、喉黑色;颊灰白色,胸灰褐色;下腹部中央具一黑色块斑,余部纯白。无后趾。栖息地一般接近各种水域,如沼泽、湖畔,也出现在农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区。食蝗虫、蛙类、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种子等。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中文学名:距翅麦鸡 拉丁学名:Vanellus duvaucelii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鸻形目 科:鸻科 属:麦鸡属 命名者及时间:Lesson, 1826 英文名称:River Lapwing 外形特征雄性成鸟:额、头顶和枕部羽冠黑色,后颈灰褐色;翼角处有锐利而弯曲的黑色距;肩、背和翅上覆羽砂褐色;小覆羽黑色,形成翼角黑斑;中覆羽及部分大覆羽白色;初级飞羽黑;内侧次级飞羽基部白,端部黑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白而具宽阔的黑色端斑;眼后纹白色;颊部及耳羽灰白色;眼先、颏、喉黑色,上胸及喉侧白色,胸部具一浅灰褐色环带;翅下覆羽及腋羽白色;腹部中央具一不规则的黑色块斑,余部均白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惟翼角处的距较短(雌鸟距长通常为7.5 mm,雄鸟可达11.5 mm或更长)。 亚成鸟:较成体多淡黑褐色,两翅内侧覆羽具浓著的皮黄色外缘,直至第2年春天方脱换为沙褐色。 虹膜洋红色。嘴黑色。跗蹠及趾黑色,爪黑色。后趾缺。 大小量度:体重♂169-198g,♀170g;体长♂290-312mm,♀296mm;嘴峰♂29-33mm,♀31mm;翅♂197-204mm,♀200mm;尾♂100-108mm,♀97mm;跗蹠♂63-67mm,♀65mm。 (注:♂雄性;♀雌性) 生活习性栖息于平原和山脚地带的河边沙滩、沙石河岸以及邻近的农田地区。栖息地海拔260-1200米。多单个或成对活动,亦见结小群,性胆小而机警,行动极为谨慎小心。飞行时两翅扇动较慢。主要活动于河漫滩及靠近河边的稻田。受惊吓时也能游泳或潜水。以水生昆虫、蝗虫、蚱蜢、螺蛳、虾为食。也吃杂草种子及植物嫩叶。 生长繁殖4月-6月进入繁殖期。一雌一雄制,通常成对或成松散的小群在一起营巢。多营巢于草地或沼泽草甸边的盐碱地上,巢甚简陋,系利用地上凹坑或将地上泥土扒成一圆形凹坑即成,内无铺垫或仅垫少许苔草草茎和草叶。每窝产卵约3-4枚。卵呈梨形或尖卵圆形,黄色、皮黄色或暗灰褐色,被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卵的大小为38-46mm×28-32mm.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雌雄鸟轮流承担,以雌鸟为主,孵化期25-28天。雏鸟早成性,出壳后的第二天即能离巢行走,奔跑迅速,遇人后先急速奔跑,然后隐藏在杂草根部不动。 分布范围分布于伊朗,阿拉伯半岛,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北部湾)等。 中国广西(北海,北部湾北部,沿海红树林地区,)、海南(白沙、海口)、西沙群岛、云南(景东、耿马、永德、景洪、勐腊、潞西、盈江、瑞丽、怒江河谷、金平、河口)(留鸟);在福建的福州有繁殖记录。可能在贵州、广东等也有分布。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纲——低危(LC)。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