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聚财力 |
释义 | 聚财力表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获取财富的能力。一个人或者集团的聚财力与多种因素有关系。 决定因素聚财力的大小与下述四大因素有关: (1)人的素质和对财富的占有欲望(用k表示);胡润百富榜人物 (2)人所拥有的财富(用c表示); (3)人所在环境的财富分布状况或贫富情况(用w表示); (4)社会环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社会道德)和信息等的约束(用ε表示)。 用公式表示就是: F=kcw/ε 即,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聚财力与其自身的素质和对财富的占有欲望、所拥有的财富和环境的富裕程度成正比,与社会环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社会道德)和信息等的约束程度成反比。 阐述由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入或分配得到的财富,一般与其挣钱的能力(聚财力)成正比,因此,聚财力的表达式也反映了经济活动中财富的分配规律。即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集团),在经济活动中获得的财富或收入,与其自身的素质和对财富的占有欲望、所拥有的财富和环境的富裕程度成正比,与社会环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社会道德)和信息等的约束程度成反比。 这里,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入或分配所得的财富,与他所拥有的财富,是有区别的。收入是一个累积数,它是指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里所获得的财富的总和;而其所拥有的财富则是指该人在某一时刻所拥有的净资产。 一、人的素质和对财富的占有欲望(k)。 人的素质是指人的智商、体质、知识技能和心理情感等因素构成的总和。 按照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观点,人的欲望或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1)基本的生理需要,如吃、穿、住、行等的需要;(2)安全需要,即希望生活有保障;(3)社会的需要,即感情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4)尊重感的需要,即需要有自尊心以及受到别人的尊重;(5)自我实践的需要,即出于对人生的看法,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所有这些需要汇集成人的欲望,从而决定了人对财富的追求倾向。由于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世界观等各个方面有所不同,人们的需要也千差万别,由是导致人们的欲望也各不相同。同时,不同的人,欲望的大小也有差别。而聚财力只与对金钱(财富)的占有欲望有关联。一个人很可能对艺术有极强的欲望而对金钱毫无兴趣。如果一个人遁入空门,对金钱毫无兴趣,没有一丝欲望,那么金钱是不会自动跑到他的手中去的。反之,如果一个人金钱欲望特别强,那么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攫取钱财。 由于在素质和欲望这两个量中,其中任何一个等于零,就有k=0或F=0。所以,如果我们用k1、k2分别表示素质和对财富的占有欲望,那么就应该有k=k1k2。依此类推,如果用k11、k12、k13、k14分别表示子因素中的人的智商、体质、知识技能、心理情感等因素,也可以得到k1=k11k12k13k14。 由此可见,人的智商、体质、知识技能和心理情感以及对财富的欲望(或观念)等因素,它们对人的聚财力都有同等重要的贡献。聚财力公式中的k值实际相当于人的财商。 二、人所拥有的财富(c)。 对什么是财富,人们的意见还不很统一。这里我们所说的财富,是指一般的资本、财产或可以变成资本和财产的物品。人的财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在财富,即劳动力本身也是财富。每个人的劳动能力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劳动能力强,有的人劳动能力弱,他们在出卖各自的劳动力时,所获得的工资(报酬)也不相同,有的人年薪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甚至达千万元,而有的人的年薪则只有区区几千元。所以,不同的人其内在财富是有差别的。这里要强调的是,劳动力与聚财力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劳动力是一个人的劳动能力。二是外在财富,即人所拥有的财产和物品。拥有较多财富(资本)的人相对于拥有较少财富(资本)的人更容易赚钱。 三、环境中财富数量的多少或环境里财富的分布密度(w)。 为了进行定量研究,这里我们来找一种可用数量描述环境富裕状况的方法。毫无疑问,用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里的财富含量,即财富的体密度或面密度就可以很好的反映环境的财富分布情况或环境的富裕程度。当然,用人均拥有的财富数量也能说明环境的富裕程度。但是为了便于将聚财力与万有引力、库仑力进行比较,这里我们选用面密度(实际上是体密度)来表示环境的财富分布状况。 四、社会环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社会道德)和信息等的约束(ε)。 总的来说,社会环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社会道德)是以信息的形式作用于人的,它们归根到底还是一种信息,信息对人的聚财力具有约束性。[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