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菊花瘿蚊
释义

简介

[学名] Epiymiu sp.双翅目,瘿蚊科。分布在河北、河南、北京、安徽等地。

[寄主] 菊及野生菊科植物。

[为害特点] 幼虫在菊株叶腋、顶端生长点及嫩叶上为害,形成绿色或紫绿色、上尖下圆的桃形虫瘿,为害重的菊株上虫瘦累累,植株生长缓慢,矮化畸形,影响座蕾和开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mm,初羽化时桔红色,渐变为黑褐色。复眼黑色,大而突出。触角念珠状,17—19节,雄蚊有环毛。前翅圆阔,具微毛,纵脉3条,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足黄色细长。腹部节间腹和侧膜黄色,背板黑色,腹节前6节短粗,后3、4节细长。卵长0.5mm,长卵圆形,初桔红色,后呈紫红色。末龄幼虫体长3.5—4mm,橙黄色,纺锤形。头退化不显著。口针可收缩,端部具一弯曲钩,胸部有时发现有不大显著的剑骨片。裸蛹长3—4mm,橙黄色,其外侧各具短毛l根。

生活习性

河北、河南年生5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初成虫羽化,在菊花幼苗上产卵,第一代幼虫于4月上、中旬出现,田间不久出现虫瘦,5月上旬虫瘦随幼苗进入田间,5月中、下旬一代成虫羽化。卵散产或聚产在菊株的叶腋处和生长点。幼虫孵化后经l天即可蛀入菊株组织中,经5天左右形成虫瘦。随幼虫生长发育,虫瘿逐渐膨大。每个虫瘿中有幼虫1—13头。幼虫老熟后,在瘿内化蛹。成虫多从虫瘿顶部羽化,羽化孔圆形,蛹壳露出孔口一半。以后各代都在菊花田内繁殖为害。第2代5月中下旬一6月中下旬发生;第3代6月下旬一8月上旬;第4代8月上旬一9月下旬;第5代9月下旬一10月下旬。10月下旬后幼虫老熟,从虫瘿里脱出,入土下l一2cm处作茧越冬。天敌有5种寄生蜂。

防治方法

(1)清除田间菊科植物杂草,减少虫源。(2)避免从菊花瘿蚊发生严重地区引种菊苗,因菊花瘿蚊发生较早,苗期即可带卵和初孵幼虫。(3)药剂防治成虫发生期可喷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杀死产卵成虫。(4)保护天敌。该虫发生后期,当天敌数量大时,不要盲目使用化学药剂,以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力,样既可以控制后期为害,又可以压低明年春季的发生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