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居民可支配收入
释义

概述

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是指在家庭总收入中,除去一切必要花费之外,居民可随意支配的部分。

什么是“居民可支配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在调查期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如开小店、摆小摊、家庭作坊、私营企业的纯收入;家庭资产所获得的收入,如存款的利息、出租房屋收入、保险收益、股息与红利收入、知识产权收入;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

居民可支配收入包括哪些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通过居民家庭日常获得的总收入计算得来的。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包括个人所得税、公积金、养老基金、医疗基金、失业基金等,这些属于国家先发后征或居民家庭成员必须缴纳的刚性支出,因此这部分名义收入(居民不可自由支配的)必须予以扣除,余下的即为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计算公式

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如利息红利房租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等)。

汇总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资料来源

为了保证可支配收入反映居民收入实际情况,国家城调总队调查方案的要求抽选记账户。为减少抽样误差,首先按1:6的比例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得到家庭收入等辅助性资料。然后,按人均收入排序抽出记账户,开展经常性调查。抽样方法是采用先抽居委会,再抽被调查户随机等距抽样方法。目前国家统计局统一印制的账本每天逐笔记录收入和支出生活流水账,每月21日至下月20日为一个调查期。为确保记记账质量,由专门的调查员上门辅导并及时换发账本。城调每月对记账户记录的流水账进行汇总,得出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汇总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性

基于城乡居民收入抽样调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数据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它不仅是衡量国家和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标,而且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住户调查方案: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可用于住户的最终消费、非义务必支出以及储蓄。计算方法: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去出-转移性支出-调查补贴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8: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