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居来提·库尔班 |
释义 | 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处的新疆且末县,有一名维吾尔族干部,6年来,他带领治沙站的工人们日复一日地与沙魔搏斗,他用执著与坚强辛勤地播撒着绿色。在沙海深处奇迹般地竖起近10000亩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他就是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居来提·库尔班。 走进且末治沙站,如同置身于沙海中的小森林。这里绿树成荫。一株株红柳、沙拐枣婆娑摇曳。而过去,这里就是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的大沙漠。 且末县治沙站位于车尔臣河的东岸,这里是且末人民抵抗风沙入侵的最后一道防线。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尾闾注入台特玛湖,由于流沙的堵塞,车尔臣河在历史上曾三次被迫改道,使闻名西域的且末古城两度被风沙吞噬。目前,沙漠与县城仅有一河之隔,距县城中心仅有2公里。 自强不息的且末人,从1998起就开始向沙漠进军,1000多名干部、职工和学生,提水到沙漠上浇树。在河东岸的沙漠上种起了红柳、沙拐枣等植被,保卫家园。 2002年,一直在基层工作,年近不惑的居来提·库尔班同志,调任县防风治沙工作站任站长,他是且末县已故的“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库尔班·塞都拉县长的儿子,想起自己的父亲是用生命绿染了大漠,他就毫无怨言地走进了大漠。从此,大漠开始了对他的考验,也造就了一个英雄的他。 当时治沙站用的是喷灌设备,由于设备老化落后,浪费水且效益低。经过调查他得出一个结论:"治沙光靠手心里脱皮,脊梁里淌汗不行,还得讲科学"。他和技术人员认真地学习刘铭庭等专家的治沙经验,确定了用芦苇草打沙障,草方格固沙,用以色列的滴灌技术种植红柳、沙拐枣。 当时的河东治沙站没有路,职工上下班要淌水过河,在沙漠中徒步行走4-5公里才能到达工作地点,条件非常艰苦。2002年6月,他们自己动手在近40℃的高温下苦战一个月,在沙漠中修筑了一条宽4米、长5公里的沙石路,想办法利用废旧材料仅花了1万元就架起了一座能通过小型货车的铁桥,结束了治沙站职工淌水过河,走路上下班的历史。 实施河东治沙工程投资巨大,为了省钱,他就带领全站职工于每年早春三月、深秋十月到离县城近百公里外的荒漠林中采挖红柳苗以节省树苗钱。2005年冬春,是河东治沙第一期工程期限的最后一年,而工程只完成了一半就没钱了,于是他就协调有关单位从银行贷款100万元,购买了滴灌材料,不分节假休息日,带领全站职工自己动手开挖管沟,连接管线阀门,铺设管道,于3月中下旬完成了2000亩滴灌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顺利地开展了春季植树造林活动。 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已营造滴灌灌溉形式长11公里、宽600米的防沙治沙林近10000亩,钻凿100米深的机电井6眼,圆满地完成了河东治沙第一期工程,现在正进入河东治沙二期工程。 他和32名护林工人寸步不离地守护着这片林区。春季是且末县大风的季节,是强沙尘暴多发的时间。大风一起,沙漠中天昏地暗,沙粒吹打在脸上犹如刀割,但居来提·库尔班和职工们不能躲到房子里,他们必须顶着风沙的吹打检查滴灌系统,整理毛管,扶正幼苗,并培土加固。以防止风沙吹走幼苗。 酷暑当头时,沙漠地表温度接近60℃,可以毫不费力地烤熟鸡蛋;但护林工人们依然要沿着滴灌网线检查、接线、扶苗、埋根。有时候一场沙尘暴过后,大家要重栽上百棵树,重接上千条管子。 严冬时节,护林工人们还要去车尔臣河边割苇,然后将它们扎成排插在沙子里挡风固沙。 沙漠中的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他在春季植树造林完后,同职工一起冒风沙顶酷暑,在每个滴头处补种沙拐枣种子。在他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抚育下,防沙治沙林幼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为了使绿化的投入有回报,形成绿色循环经济。他于2003年和科协合作试种了500亩管花肉苁蓉,喜获成功。在此基础上又在红柳林中种植管花肉苁蓉2500亩,以期达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2003年4月中旬,车尔臣河发洪水,为了保住治沙成果,他第一个跳进齐腰深冷冽刺骨的洪水中,打木桩、垒沙袋,与洪水拼搏,使损失减少到最少。 2002年10月2日,2号机井出故障抽不出水,沙漠中的小红柳、沙拐枣就像饥饿的孩子嗷嗷待哺,接到报告后,他立刻组织人抢修水泵,30多个小时没闭一下眼。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几口干馕,直到水泵正常工作他才放心地离开了泵房。 每年2-4月是治沙站最忙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和工人们就没有了节假日和休息日。每天早晨,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他已到了沙漠施工地点,在寒风料峭中进行机井钻凿、滴灌系统安装、调试、树苗采挖拉运等工作。一直要干到晚上11-12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灰头垢面地回到家。 孩子们说这个时候很难见到他,更不要说辅导他们了。他的妻子说家务活是指望不上他的,不过我们也习惯了,想着他是在让且末人少吃点沙子,我也就理解了他。 他依靠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毅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绿色在自己脚下延伸。绿色,像一个楔子,不断地嵌向沙漠深处。沙漠像神活中一样变成了绿洲。环境的变化让这个小城变得漂亮起来。据气象部门最新统计,历年与近10年来相比,年平均沙尘暴天气已由17天减少到9.7天;年平均浮尘天气由163天减少到94天;年平均降雨量也由22.3毫米增加到24.5毫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治沙站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分不开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基本条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且末县委书记李天佑书记说。 且末人说,我们的风是用胸挡住的,沙是用脚踩住的,树苗是用汗水浇大的。我们生活在沙漠中能少吃点沙子,居来提·库尔班和他的同事功不可没。 如今走进河东治沙林,犹如走进沙海中的“世外桃源”。每到夏季,治沙站已成为且末人郊游的好去处,步入林间鸟语花香,经常会有三三两两的居民来此休闲野餐,他们背靠沙丘,眺望车尔臣河对岸的县城,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的变化不胜感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