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居尔劳密
释义

19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舍夫勒国际计量局的居尔劳密(Charles-Edouard Guillaume,1861―1938),以承认由于他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特性对精密计量物理学所作的贡献。

居尔劳密长期担任国际计量局局长,他发现的因瓦合金和艾林瓦合金对精密计量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因瓦合金(invar,也称为殷钢),是一种镍铁合金,其成分为镍36%,铁63.8%,碳0.2%,它的热膨胀系数极低,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固定长度。艾林瓦合金(elinvar),是一种镍铁铬合金,成分为镍33―35%,铁53―61%,铬4―5%,钨1―3%,锰0.5―2%,硅0.5―2%,碳0.5―2%,它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内热弹性系数实际上是零(即杨氏模数不变)、热膨胀系数也很低。居尔劳密在研究铁镍合金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其热膨胀系数极低,于是就对整个合金系列展开了研究,从而发现了因瓦合金和艾林瓦合金以及其它一些有用的合金。人们很快认识到因瓦合金的用处,它被用于测地基线的快速测量法。这种合金在精密仪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用来制造恒温器和天文钟的摆。居尔劳密还利用艾林瓦合金游丝制成了进阶表和精密时钟中的无二次误差的全补偿摆。

居尔劳密1861年 2月 15日生于瑞士侏罗山区的弗勒里埃(Fleurier)。他的祖父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离开了法国,在伦敦经营制表业。祖父的三个儿子都继承钟表业,但居尔劳密的父亲埃多瓦德后来仍回到弗勒里埃定居。

居尔劳密在纳沙泰尔(Neuchatel)受早期教育。之后在苏黎世多科工业大学就读,在那里取得了科学博士学位。l883年他到国际计量局当局长助理,这以前他曾当过短期的炮兵军官。从1902年起居尔劳密任国际计量局副局长,从1915年起到1936年退休,他一直任该局的局长。退休后他继续担任国际计量局的名誉局长直到去世。

居尔劳密在短暂的军队生涯中研究过力学和弹道学,但他在国际计量局里最初研究的是测温学。他对水银玻璃温度计的校准进行过重要的研究,并且负责局里仔细标定温度计的工作,这些温度计是该局用来确定长度标准器的热膨胀的。居尔劳密参加了国际米的早期制定工作,并用接触法测定了一公斤水的体积。

在斯德哥尔摩的颁奖典礼上,瑞典皇家科学院主席埃克斯特兰(Ekstrand)在致词中特别提到米制和国际计量局的作用,居尔劳密正是国际计量局的局长。下面对国际计量局的发展作一简单介绍。

大约在19世纪中叶,由于世界的范围贸易的迅速增长和科学技术越来越扩大的复杂性,导致了广泛的需要,要求国际间对度量衡及计量单位取得某些国际通讯协议。为了响应这一迫切要求,法国政府在1869年建议成立一委员会,负责进行米制国际化的准备工作。当时有26个国家接受了邀请,打算派代表去巴黎,但由于1870年普法战争而中断,乃改于1875年召开米制外交大会。是年5月20日由20个国家中的17位全权代表签订了举世闻名的米制公约(convention du Metre),米制公约的成员国截至1985年10月已发展到47个,中国大陆是在1977年参加的。该公约规定,由参与国共同出经费在巴黎办一常设的科学机构,以保证“米制的国际间的统一和发展”。这个机构就是国际计量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简称BIPM)。与此同时,米制公约还规定设立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由各国科学家组成,负责指导和监督国际计量局的工作。CIPM由14个国家的科学家(1921年增为18名)组成,它向定期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CGPM,即米制公约外交大会的延续)负责,经常提出有关单位定义标签符号的推荐书,以供国际计量大会采纳。只有国际计量大会才有权对这些涉及全世界的重大事务作出决议。CGPM每四年在巴黎举行一次会议。米的新定义就是1983年在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全体大会上作出决议的。

国际计量局座落在巴黎西郊的桑特-克鲁德公园(Parc de Saint-Cloud)里,占地面积43517平方米。根据国际计量委员会和法国政府签订的通讯协议,它在法国领土享有治外法权和豁免权,法国政府承认它是公益机构。它的主要建筑叫布雷特依宫(Pavillon de Breteuil),原是十七世纪的一座历史建筑物,1743年重建,1878年改建成实验楼。由于国际计量局工作的发展,1929年扩建成几个实验室,1964年和1984年又开辟了两座实验楼,一座供电离辐射实验室用,一座供雷射实验室用。1988年新图书馆和办公楼建成。国际计量局年度预算在1988年达 3.5千万法朗,固定成员约60名,大多是法国人,在当地招聘,其中也有几位来自其它国家的进阶科学成员,代表了六个不同的国家。

国际计量局内设有长度、质量、压力(压强)、重力加速度、光学、电学、温度、时间和电离辐射等实验室,进行这些方面有关计量的科学研究和检定工作。

国际计量局的科学工作可分为下列几个主要方面:

1. 质量和有关量

2. 频率和时间

3. 长度,包括稳频激光器

4. 电学

5. 光度学和辐射度

6. 电离辐射

7. 温度

在各个领域中,一般都有三种主要活动,视当时工作需要则重点会有所不同。这三类活动是:

1. 保持和存档参考标准,使之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2. 组织和参加国际比对,

3. 进行基础研究,以改进参考基准和测量技术,或者转载入新的参考基准和测量技术。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活动都是与各有关主要国家标准实验室合作进行。

在国际计量局存盘着一系列基准,复现基本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某些导出单位,这就使它有可能为国家实验室执行一系列传统校验工作。国际计量局根据各国需要精心选择某些特殊项目进行国际比对,以保证这些任务的实现。

国际计量局除了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工作以外, 其成员还参加组织国际计量大会,国际计量委员会以及各咨询委员会的活动。

在计量学中最基本的除了被测量的结果,还要有统一的方法来表示不确定度。在经过国际计量局研究的基础上,来自各国国家实验室的一组专家1980年提出了建议,1981年国际计量委员会签署了正式推荐书,这样就为估计和表示实验不确定度采用统一方法能够最终得到普遍接受打通了道路。

国际计量局首要的任务是负责存盘国家千克原器并传递质量单位。这是唯一的一项仍然用实物基准来定义的基本单位。传递是靠定期将各国国家千克原器与国际计量局的工作基准相互比对。工作基准再与国际千克原器比对。不过这项工作很少进行。1988年开始进行的一轮国际比对,乃是国际千克原器的第四次使用。这次比对持续到1991年底。第一次是在1899―1911年,第二次是在1939年,第三次是在1946年。

在国际计量局的实验室里有一些世界上最好的天秤,用来进行千克原器的比对。为了使质量比对工作进行得顺利,国际计量局成员对称衡原理进行了彻底的研究,以了解其基本过程。与此同时,亦对空气密度、湿度和表面光洁度等因素的变化对质量基准稳定性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例如: 1989年质量和相关量咨询委员会(CCM)的质量基准工作组作出决议:

“鉴于近来国际计量局进行的研究,国家原器必须在国际计量局清洁和清洗两遍才能进行比对,清洁的方法须与对国际千克原器所采用的方法相同。

“在国际计量局进行清洁和清洗后的国家原器,其质量可以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保证与文件登记的值一致。”

国际计量局的研究成果除了通过其成员在各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外,还在自己发行的出版物中公之于众。它经常以小册子或以专集的形式出版国际计量大会的正式文件、年会上的报告和各咨询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从1965年起专业杂志<<计量学>>(Metrologia)发刊,每年4期,是计量科学领域的权威期刊。

国际计量局虽然是一个规模不大的科研机构,但它是全世界计量工作的核心力量,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里的专家们工作十分严谨,堪称世界计量工作之楷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3: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