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旧城 |
释义 | 地名安徽省利辛县旧城旧城镇,位于利辛县东北部,东临蒙城,北接涡阳,地处三县交界,是一座古城遗址。镇域面积68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139个自然村,247个村民组。总户数 12529户,共51131人。 建置沿革旧城,以旧有古城遗址为名。旧城,古城邑。据《安徽省利辛县地名录》载:“宋初,越王钱俶 孙钱 鏐朝觐见宋太祖,归国途中,闻朝内有变,不敢回国,太祖即以此地封其为百里王,都此,不久即殁。”后人称之为旧城。原为蒙城县所辖,清末同治三年(1863年)划归涡阳县辖。民国初期设联保,1929年设旧城乡。解放后,1949年仍设乡,辖6个行政村。1952年设县辖旧城区,辖12个乡。1956年春撤销旧城区,并入江集区,旧城乡更名郑东乡。1958年划属纪伦寨公社,1959年成立旧城公社,1964年划属利辛县。1969年与盛黄公社合并设县辖旧城公社。1975年并入江集区,旧城仍设公社。1983年改称旧城乡,1992年与盛黄乡合并,改称旧城镇至今。1986年《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旧城乃复土高厚,一如原制,新城高加原制三尺。” 历史沿革据《利辛县志》载:旧城古城邑,明《寿州志》:“旧城,蒙城县西北七十里”。民国《蒙城县志》:汉置梁国蒙县。”位于今利辛县东北18公里,芡河东岸。城址东西1.25公里,南北1.5公里。城址地表可采集到灰陶四分式卷云瓦当、绳纹简瓦、几何形空心砖,侧表模印菱形,方格纹砖等汉代遗物。城址外曾发现规模较大的汉砖石墓、墓葬石门,雕刻有朱雀图案及铺首街环。 名胜古迹众所周知,坐落在利辛县东北十八公里的旧城原是一座古城池。《利辛县志》载,“……旧城镇在利辛县东北,芡河东岸。” 王集位于旧城东三里,濒临芡河,它与旧城有着怎样的渊源呢?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据传,宋初越王孙钱俶朝觐宋太祖。归国途中,听说朝内有变,不敢回国,就权且在当地一个小村庄暂住下来。他经常轻车简从,深入民间,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体验民间疾苦,因而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因世道多变,众百姓为保护越王的安全,就在小村庄的周围挖壕修寨。由于村子北面有两条沟,叫灰沟和白羊沟(当地有灰狗撵白羊,十万八千长之说),人们就修了东西南三个寨门。寨内建有关公庙,鹤家庵等,众人皆慕越王的为人忠厚,远远近近都来拜见,村子一时热闹非凡,渐渐成一集市,人们称之为王集。 后来,宋太祖加封越王孙钱俶为百里王。随后,越王在村西南三里修建城池。城非常壮观,规模庞大,有御花园,有大殿,有七十二口井,落星桥,老龙滩等等——这就是后来的旧城。 城修好后,越王便搬到旧城去了。但王集依旧人来车往,非常热闹,集市至今经久不衰。 王集上现留有不少古迹,让不少好古之人流连忘返。比如犀牛望月桥、108拱、九龙口、传砖寺、三山加一井、三步两桥、杨家庙古碑等。还有不少传说,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当地仍流传“竖旗杆”之风俗,据说谁家为祈求子嗣,在鹤家庵捏一个泥娃娃,然后用红布裹着抱回家中,不久便会生子,很是灵验。 农业状况千年古镇旧城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海拔30.2米。土质为砂礓黑土,耕作层浅,较为瘠薄。境内芡河、白洋、北凤、金沟等沟河纵横交错,农田林网、机井、水塘星罗棋布,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传统特色产品有辣萝卜、小药酒、小磨麻油、红芋、小杂粮。主要粮油作物有优质小麦、玉米、黄豆、芝麻等。主要经济作有物优质棉花、大葱、瓜类、中药材等已形成规模种植。以优质黄牛、生猪、山羊、禽类为主的养殖业已成为市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 荣誉称号旧城镇获1995年全县综合评比第一名,199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安徽省农业科技示范乡镇”,1999年被阜阳市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示范乡镇”,2000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农业综合开发“五强乡镇”,2004、2005连续两年被市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山东省武城县广运街道旧城简介广运街道旧城位于武城县政府东南,为城区一部分。以其原处地理位置不同,分为东、南、西、北四关。今各为一行政村,俗称旧城四关。旧城四关现有耕地2731亩,人口5386人。 历史旧城为古代老城址。自隋、唐至明初,该地先后曾为历亭、贝州、恩州、恩县治所。明洪武年间降恩州为恩县,属东昌府高唐州,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移治于县东四十华里之许官镇,即今之平原县恩城镇。此后,遗址便被称为旧城。旧城四关文物遗迹和民间传说丰富。文物遗迹主要有贝州治所遗址等,民间传说主要有“七十二洞、八砖琉璃井、罗成叫关”等。 古迹古贝州治所遗址。旧《恩县志》云:在县西四十里,城址岿然,旧有四坊,东曰文德,西曰丛桂,南曰宣化,北曰武安。贝州治所遗址位于今旧城四关居民区。遗址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1000米,呈土埠状,中心位置在县汽车站十字路口附近。遗址有布纹瓦片,黑、白、青三色釉瓦片,地下埋藏厚度在1米左右。村周围河沟或水湾断壁上均暴露了大量的陶片、瓷片、木炭片、马骨、牛骨、人骨等丰富文化遗存。上层年代混杂明显,南关一水湾内据地表4米处,暴露出丰富的南宋时期文化遗存,出土有唐末绞胎瓷坛(残)、白釉、黑釉瓷碗、盘残片。北关出土有宋代黑釉小瓷狮及大观通宝、大泉五十,五铢钱数枚。东关挖掘养鱼池时出土了汉代的陶熏炉盖、陶盘、陶房、陶栏、残灯碗、铜鼎等器物。 1957年,贝州治所遗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七十二洞的传说发生在北宋庆历年间。庆历七年(1047年)十一月,贝州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王则大起义。起义军杀贪官、释冤狱、攻占贝州城,建立安阳国。北宋王朝急忙派大臣文彦博率兵赶往贝州“平叛”。两个月后,王则起义被镇压。挖洞的详细原因已无从查考。民间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说王则挖洞是为求请援兵之用,如果战败,就在洞中点火,援兵看到城中冒烟,就立即赶来增援。一说是人们痛恨王则作乱,便挖坑与朝廷军队里应外合,共同歼灭王则。亦有传说旧城地洞与今鲁权屯镇漳南镇村相连,一遇军情,这儿点火,那儿冒烟。在原山西会馆,武城镇政府故址,曾经发现有很小却很深的洞口。 相传旧城城内有七十二眼井。这些井大多分布在城墙附近,可能是为修建城墙取土而挖。原城内有一眼井,叫“八砖琉璃井”,井下半截砌砖光滑,好似砖窑烧出的琉璃瓦因而得名。相传,一天有人早起外出办事,发现井中冒出火苗,急忙呼喊人们出来救火,喊声发出后,井中火光却立即熄灭了。据说琉璃井是因这次火烧而形成的。 罗成叫关的传说。传说罗成奉唐高祖李渊之命,与殷王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攻打义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由于刘黑闼及其部下大将苏定芳骁勇善战,罗成久攻不下,又饿又乏,欲回贝州城歇息,翌日再战。因罗成是秦王李世民手下名将,被殷、齐二王嫉妒,想借机除掉罗成,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于是就把罗成挡在贝州城下,声称杀不掉刘黑闼就不给他开城门。罗成只好回首再战,结果被刘黑闼大将苏定方设计陷于贝州城西北淤泥河中。罗成被万箭射身而亡。罗成死后,其银枪亦坠入淤泥中。传说隔一定时间,银枪便会自动出土。 镇名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旧城镇基本情况 旧城镇位于盈江县城东部,距县城19公里,是盈江第一道东大门。位于东经98°12′13"——98°41′28"和北纬24°39′28"——24°46′57"之间。辖区土地总面积133.96平方公里。东与油松岭乡山水相连,南与岗勐乡毗邻,西北与新城乡隔江相望,北与梁河县接壤。下辖6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10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466人。其中:农业人口19030人,占总人口的93%。现有机关站所21个,职工人数126人。初级中学1所,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59人,教职员工60人;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17所,8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19人,教职员工160人。有村卫生室13个,形成了以卫生院为中心的卫生防疫网络。 资源概况 旧城镇实有耕地面积27212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土地资源有播支筷子会发芽的美誉;林地面积121945亩,森林覆盖率达45.3%;宜林、宜草荒山3500亩。 旧城镇物产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硅矿。种植业以水稻、甘蔗、玉米、小麦、蔬菜、豆类、薯类为主,近年来发展了亚麻种植、大西洋订单洋芋,麻崃山、新抛山的反季节蔬菜受到大众青睐。甘蔗生产是旧城镇的支柱产业之一,曾先后被列为省级、国家级商品粮和甘蔗基地。2004年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38883亩。养殖业主要以水牛、黄牛、羊、猪、鱼、禽类为主,近年来大力发展了欧盟水牛、稻田养鱼等项目,畜牧业发展迅速,2004年畜牧渔业产值达1013.44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23.3%。 状况经济 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3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1473元,比2003增加了83元,增6%。共有乡镇企业865个,其中:有限公司1个,私营2个,个体862个,从业人员1136人。营业总收入2275万元,产值1950万元。 特色风味 旧城镇比较出名的特产有旧城街的碗豆粉、稀豆粉粑粑、全烤乳猪、东山蔬菜、贺勐黄笋、冷水花鱼。 旅游休闲 全镇江河纵横交错,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有盈江第一泉——蛮克温泉,温泉热水流量大,水温超过100℃,水质优良,新开发的凤凰温泉度假村是盈江县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条件较完善的度假村,是人们健身、休闲、度假的好地方。位于盈江与梁河交界处的旧城浑水沟梯级拦砂坝是世界上治理泥石流的典范。景色怡人的香额湖水面面积约25.03公顷(合375亩),湖岸长2.7公里,是镶嵌在盈江盆地内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大盈江畔的白洋淀”。 坐落在香额湖东面的“喃幕西双”景点(汉语称“十二眼井”),是香额湖香额湖的水源,于2004年恢复重建。景点地下水流量大、水质优良、东温夏凉,清甜可口,四周景色秀丽,是供人们观赏、玩耍的好地方。 旧城 原为清镇坪营都司、县丞衙署和民国县政府所在地。位于干州河与南江河交汇处,一面靠山,三面环水,地势广阔平坦,是川陕门户。清道光以后,市井繁荣,江西、黄州、武昌、湖南、四川客商云集;商业集中西关外,有山货行、药材行、百货商店、盐行等。光绪中期以后,因连年自然灾害,市场逐渐萧条,至民国18年(1929)大商号之一的唐义发还有资金银洋5万余元。民国20年(1931)城毁以后,一蹶不振。1980年以后修建横跨干州河的公路桥和横跨南江河的铁索桥。两桥把西南北三方联系起来。川陕公路穿街而过。街道东西走向。长500米,宽12米,泥石路面。原正街已成背街。新街两旁房屋排列整齐。60年代的建筑物多系土木结构,70年代以后的多系砖木、混合结构。粗具现代乡村小集镇风貌。 解放后,曾设置第三区公所、县文化馆。现为中共钟宝乡党委、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建有县水泥厂、大理石厂和邮电支局、农行营业所、信用社、税务所、兽医站、供销社、食品站、百货批零部、工商所、粮管所、地段医院、中心小学、文化中心站、电影站(简易放映棚,客观众600人)、广播扩大站及电视差转台;乡办工商业有农机站、食用菌种厂、铁业社、商店、旅社、食堂;村办有砖瓦厂、石灰厂;还有个体加工厂4家,小商店8家,修理铺2家,旅社食堂4家,小吃店2家,理发、补鞋5家。街上有旧城村的两个村民组400余人。城镇居民300人,加上学校、机关、厂矿、商店等,在集镇内经常活动的约千人以上。 自然环境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之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年均气温14.8℃,无霜期215天,年均日照时数2223.4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24.7千卡 /cm2,年均降水量823.9毫米。 山东省鄄城县旧城镇地理位置
山东省鄄城县旧城镇地处鄄城北段,跨黄河与河南范县、濮阳毗邻,属全县第一大镇,素有“菏泽北大门”之称。 概 况
鄄城县旧城镇隶属于菏泽市,全镇总面积97.5平方公里,共有6.3万人,9.4万亩耕地,辖36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其中滩区半滩区村庄56个,人口4.8万。 该镇属黄河冲积平原,全镇林茂粮丰,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是全国著名的鲁西黄牛育种基地、山东省青山羊和小尾寒羊育种基地、全省最大的架木集散地、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花生等)。 人文景观
旧城镇即“古鄄”所在地,是古老而文明的集镇。公元前679年,单伯会诸候于该镇葵固堆,东汉曹丕封其弟曹植为陈王,后改为鄄城王,并建有陈王读书台,1947年刘邓大军在此横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勤劳勇敢的旧城人民鼎力相助,并立碑以鼓励后人,现已成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自然概况
年平均气温:13.5摄氏度 全年日照时间:2490.4小时 年平均降水量:616.8毫米 年平均无霜期:208天 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该镇在推进经济全面进步的同时,紧紧围绕壮大林畜两大产业,通过启动民资,引进外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产业特色逐步显现。一是林业产加销链条正不断延伸。全镇现已发展丰产林2.6万亩,农田林网5.2万亩,年增加木材蓄积量近10万方;现有木材运输专业村30个,从业人员8000余人,年人均收入达5000元。由临沂客商刘钟泽先生投资4000万元兴建的菏泽市鄄城县乙森板材厂将于2006年年底前建成拥有12条生产线的集木材初级加工及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木材加工企业。二是畜牧产业化格局已经初具雏形。立足滩区饲草优势,全镇标准畜存栏量发展到1.8万头,规模饲养场22个,畜牧专业村16个。2004年,由山东省伊斯兰协会会员张业献投资集牛羊养殖、肉食及工艺品加工出口于一体的菏泽伊诺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落户旧城镇,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一期工程已开工生产,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之中。该企业是菏泽市在中东、欧盟有出口权的食品加工企业之一,也是菏泽市在马来西亚唯一有自由进出口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基础设施
水:该镇地表水层较浅,境内有大型黄河引水闸一座,淡水资源优质丰富,可无偿供给企业用水。 电:所在县有发电厂一座,已与菏泽电网并网,电力资源廉价充足。 土地资源:该镇还有镇属闲置老工厂厂房及土地多处,可无偿提供给企业用地。 通讯:拥有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中继站、宽带光缆网、直接承担国际、国内的电话、传真、因特网等通讯业务。 交通条件:该镇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极为便利。省道临商公路和沿黄公路纵贯全境,即将开工建设的德商高速公路穿镇而过。黄河浮桥为双向四车道,为南下苏杭、北上平津之必经之地。该镇距京九铁路鄄城站仅20公里,距日东高速公路仅20公里,距济宁嘉祥机场仅70公里。 物产资源:全县常年大豆面积12.6万亩,总产18673吨。花生面积33万亩,总产86873吨(周边30公里以内如东明、范县、郓城等县区花生面积有近百万亩,年产25万吨)。瓜菜23万亩,总产681264吨(主要品种为大白菜、菠菜、萝卜、豆角等)。丰产林面积35万亩,年产木材30万方,且价格低于其他地区同类产品,质量优良。 旧城镇招商引资的相关政策
招商意向 1、资源加工型企业。利用本镇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兴办粮油、蔬菜、畜牧、林木、皮毛食品等加工企业。 2、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本镇劳动力廉价丰富,每个劳动力工日值15元左右即可。 3、来料加工型企业。 4、轻度污染型企业。 5、可收购、租赁、控股县属企业。鄄城县有一批县属(县化工厂、酒精厂、机械厂、洗衣粉厂、植物油厂等)企业缺乏流动资金,现已关停,但这些企业厂房设备均优良完善,外商可采取多种方式前来经营。 优惠政策 1、收费政策 ①、凡引进的生产性项目,免交投产前筹建阶段的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向市以上交纳的费用,由项目拟收益财政负担。 ②、企业的排污费,按国家规定最低限收取。 2、土地政策 ①、落户我镇切投资密度在60万元/亩以上(含60万元/亩)的生产性企业或高新技术项目,需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的,其土地报批规费由企业承担,其余部分由镇财政和企业各负担50%,手续由镇政府负责办理;不需要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的,根据实际所需土地使用面积,由镇财政无偿提供使用土地30年。 ②、落户我镇切投资密度在60万元/亩以下的生产性企业或高新技术项目,需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的,其土地报批规费由企业承担,其余部分企业负担70%,镇财政负担30%,手续由镇政府负责办理。 ③、项目用地需征地的,征地所需契税,由镇财政承担。 ④、项目用地需拆迁的,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补偿费用,镇财政承担 3、用电政策 ①、保证企业足量用电,并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电价。 ②、对用电量较大的企业,政府积极协调电力部门争取优惠电价。 4、税收政策 ①、对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企业,除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外,从纳税年起,前三年按上缴国税地方财政留成部分,按一定比例奖励纳税企业;地方税收地方受益部分,按县有关规定三年内先征后奖。 ②、凡在当地纳税的出口企业,在出口退税手续齐全后,一个月内地方政府补贴部分全部到位,并确保退税及时兑现。 5、环境服务政策 ①、保证招商引资项目厂区建设红线实现“六通一平”。 ②、凡招商引资项目,镇政府派专人到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手续,提供便捷服务。 ③、对招商引资项目,除涉及安全问题外,不经县政府指定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厂检查、收费;不经企业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厂参观、考察、从事经营活动。否则,企业有权拒绝。 ④、确保为来旧城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便利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6、对当地经济拉动较大的招商引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方式,为投资者提供特殊优惠政策。 图书·小说·旧城图书概况作 者:王延年著 出 版 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1 版 次:1页 数:298字 数:297000印刷时间:2010-12-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I S B N:9787511305558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物因老生魅,城以旧而美。 这座古城,仿佛让秦时的明月沐照过,让汉时的硝烟熏染过,让唐的诗宋的词元的曲滋润过,让红袖丝竹,名媛情歌萦绕过。还有,那豪杰的刀痕马迹,鬼神的狐风魅影,随处都有印证似的……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一、飞水淹旧城 故事的开头儿,先说明朝天启初年的春天,旧城护城堤上,又是繁花似锦,百鸟争喧。桃杏燃起焰火,垂柳撑开翠屏,怀着偏私的青帝娘娘,又是不计成本的将大自然的瑰丽繁华撒向这一方人间仙境。 城南滹沱河和城北丫儿河上,帆影点点,渔船、商船唱着号子、渔歌,争相投入这如诗如画的北国小城。繁荣市声,闻于五里之外。也就是这一年的春天,保定府隶祁州柬鹿县知县王永寿,向全县发_了一道超乎自然,冠冕堂皇的敛财令:“修缮衙署,繁荣旧城,增加周边人口。”敛财令一发出,紧接着就派出钱粮师爷和衙役,征收捐税,征集民力,开始挖堤用土。旧城一带的乡民, 一时间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护城堤,那可是龙脉呀,风水一破,怕有大难临头了。 束鹿百姓.自古就有两怕:一怕村霸掏井;二怕县官修城。村里的村霸,想刮百姓财了,常常找个“大德为公”的理由,带上几个泼皮,挨户敛银,救世主似的喊着“掏井喽……”敛足了 碎银,拿出九牛一毛,雇几个人到井里挖出几勺儿黑色淤泥,堆在井边,草划了事。县衙想盘剥百姓财了,也必定打着“为民造福”的幌子,大兴土木,以便满足官吏们的贪欲……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