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九寨猪苓
释义

九寨猪苓,中药猪苓的一种,四川省九寨沟县特产,因产地九寨沟而得名。因其形如马屎也俗称马屎苓或马屎猪苓,为猪苓中上品,为传统出口创汇中药材。九寨猪苓个体大,密度低,猪苓多糖含量及麦角甾醇含量较一般猪苓高,灰分较一般猪苓低。从外形上看,九寨猪苓野生产品多呈类圆形,人工种值呈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而其他猪苓多呈扁块状和条状个体偏小(俗称鸡屎苓)。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中文名:九寨猪苓

别称:马屎苓或马屎猪苓

产地:四川省九寨沟县?

特点:个体大,密度低,有效成分含量高

质量认证: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认证时间:2011年

产地环境

四川省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北纬32°53’—33°43’,东经103°27’—104°26’之间。地势西北、西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以高山山原、高山峡谷和中山河谷为主,海拔1000-4500米,县城1400米。气候冬长夏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凉;按海拨高度分为暖温带半干旱、中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年平均气压859.3百帕。

九寨猪苓主要生长在海拔高度2000—2900米的高山林荫地带,生长土壤主要为山地腐殖土,有机质含量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使得蜜环菌有充足的时间吸取寄主树木的营养进行发育。

品质特点

九寨猪苓野生产品多呈类圆形,个体较大,密度低,猪苓多糖含量及麦角甾醇含量较一般猪苓高,灰分较一般猪苓低,猪苓多糖含量>5%,灰分含量≤11%,因其形如马屎也俗称马屎苓或马屎猪苓,为猪苓中上品,为传统出口创汇中药材,其形如类圆形,表皮颜色为黑色。人工种值猪苓个体更大,为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稍扁,有的分枝如姜状,表皮颜色较野生猪苓深,个别理化指标优于野生猪苓。

地理标志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九寨猪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九寨猪苓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2011年11月30日起实施保护。

产地范围

九寨猪苓产地范围为四川省九寨沟县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九寨猪苓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九寨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九寨猪苓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高度2000m至2900m, 土壤腐质层厚≥30cm,土壤pH值6.5至7.4,有机质含量≥4%。

(三)栽培管理。

1.蜜环菌种生产:采用固体培养法,经母种、原种、枝条种的三级培养。

2.培养菌材:以青冈、椴树等阔叶林树种为菌材,禁止使用针叶林树种,菌材直径≥8cm,将三级种接种在菌材上,堆码发酵60至90天。

3.种植:3至5月或7至8月种植,用种量1平方米1kg至2kg灰苓。土壤水分保持在20%至30%。

4.施肥:生长一年期以上后,需在坑道上添加菌棒、腐质土。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栽后3年以上可采收。

(五)采后处理。

采收后及时晒干,打净泥土。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度≥5cm,直径≥3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表皮较光滑或略皱缩,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

2.理化指标:猪苓多糖含量≥5%,灰分含量≤11%,水分≤11%。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1: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