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仙山 |
释义 | 1 山东五莲县九仙山九仙山风景名胜区为五莲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与五莲山隔壑相峙,兼具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最大的特点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素以“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而著称。九仙山奇峰异石与洞窟泉瀑之多,与五莲山并称双绝。以其突兀的山峰,苍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游览观光为主体的产品类型。夏季凉爽宜人,秋季花果飘香,景区内交通方便,各主要景点间都有盘山公路相通。一九八八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一九九五年,九仙山被松柏乡政府正式列入发展计划。 ◎ 简介九仙山风景名胜区为五莲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与五莲山隔壑相峙,素以“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而著称。九仙山奇峰异石与洞窟泉瀑之多,与五莲山并称双绝。以其突兀的山峰,苍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游览观光为主体的产品类型。从曲径通幽的山间秀色到晴空响雪的悬泉飞瀑,从韵脉神秘的自然景观到古老丰富的历史文化,无不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成为游览的佳处。九仙山的美可以归纳为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最大的特点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华北罕见,令人叫绝。还有被誉为“江北一绝”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春夏之交,竞相开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满山红叶与山光石景相辉映,蔚为壮观。 居仙卧龙,传神离奇。历史上许多隐士骚客,常会于此,吟诗论文,赞美九仙山胜境。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有“九仙今已压京东”的诗句。战国孙膑马陵大捷之后,辞去齐国军师,浪迹山林,终选此地,修建茅舍,聚待讲学,并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军事巨著《孙膑兵法》。明代礼部侍郎翁正春赞为“真齐鲁间最圣地也”。 一九八八年,九仙山含在五莲山之内,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其知名度大幅度上升。一九九五年松柏乡政府正式将其列入发展计划。修复了孙膑读书院遗址,并重塑了孙膑像,开辟了孙膑书院游览区。另外,彻底修通了九仙山通往县境主干道的盘山通车路附建中型停车场,还建有小型食宿宾馆及民俗村等其他服务设施,设置多处购物网点,旅游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 气候特点九仙山最佳旅游季节,夏季气候凉爽宜人,秋季花果飘香,是观景纳凉避暑,体验民间生活的佳地。 ◎ 交通条件九仙山景区紧挨着五莲山景区,其景色特征颇有相似之处。可从五莲坐中巴到松柏乡下车,再包小车去景区。景区内交通方便,各主要景点间都有盘山公路相通。 ◎ 主要景点这里还有许多传说九仙山除了拥有映山红外,还有那个号称江北第一大峡谷的龙潭大峡谷。峡谷两崖全是青翠如滴的绿色,那绿色就像泼出去的绿彩,就像画在天幕上的一幅巨大油画,阳光照在上面泛着或浓或淡的绿色光彩。人走在山间小径上,就像走在画中。丛林中的小鸟在“嘀啾、嘀啾—”叫着,小溪在“哗哗、哗哗—”淌着,使整个峡谷显得格外幽静。据说,这里是一处地质断裂带形成的一个大峡谷,全长绵延达数公里,森林植被茂密,鸟类、动物品种繁多,清澈的泉水常年不断,一进入这峡谷就会远远听到哗哗流淌的泉水。正是由于峡谷中泉水常年不断,所以形成了黑白两个龙潭瀑布。这两个龙潭瀑布个个深不见底。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樵夫到这山上砍柴时,不小心将一根扁担掉了白龙潭,结果第二天那根扁从东海中漂了上来。从此,这龙潭便有了直通东海的传说,也有了旱年来此求雨的民间祈祷活动。龙潭沟还有两奇:中的水冬暖夏凉,从不结冰此为一奇。还有一奇就是龙潭沟的青蛙从来不叫。 2 山东曲阜市九仙山◎ 简介地处曲阜城北20公里,位于曲阜市吴村镇的北部。山的西、北与宁阳县毗邻搭界。在占地2700多公顷 的范围内,莽莽苍苍分布着9个山头,主峰海拔548米,是曲阜境内的最高峰。山中巗壑纵横,泉涧交汇,林木茂密,盛产干鲜果品。以碧霞祠为代表的40多处名胜古迹和比处皆是的自然景观,散见于明山秀水之间,层峦叠翠,灵气四溢,成为鲁南泰、峄之间的又一座名山,素有“小泰山”之称。 ,风景秀丽,沟深壑秀,夏季气候凉爽宜人,秋季花果飘香,是观景纳凉避暑,体验民间生活的佳地。现已恢复旧时山顶庙宇。这里曾是春秋末齐鲁长勺之战故址。山上有孔子石,酷似孔子行教像。九仙山前后大山怪石磷峋、形态各异、形象逼真、有凤凰山、孔子石、神鱼石、牛腿石、香炉石、棋盘石等。 九仙山依“红门宫”沿溪身上而建,有仙人桥、蜇龙井、黑龙潭、观音庙、吴帝庙、华佗庙、王母行宫、孔子登临处、颜子洞、孟母携子石、吴起营寨、呼家兵城、黑风口、三天门、中天门、安邱王墓群、楼斗寺宏华等著名文物古迹。这些古迹又有着众多美丽的民间传说,如“石盘遇仙”“九仙狐仙”“九女堂”“九仙女下凡”等。 ◎ 神话传说九仙山曾用名甑山、烂柯山、九峰山、凤凰山,当地俗称“九山”。每个名称都有一串非常动人的传说故事。 “甑山”之名,是传说山峰像古时炊蒸用的釜甑(锅),因而得名,《山东通史》就这样记载:“甑山,一名九仙山,在县北四十里。” 有传说,从前,当地一名樵夫上山砍柴,见两位皓首银须的老人坐在一块大石上下棋,便站在一旁观看。一位老者送他一枚山果吃了,直到很晚了也不觉得饥饿。等下完那盘棋,两位老者对他说:“你也该回家了。”樵夫一眨眼,哪里还有老者的踪影?当他去拿放在地上的斧子时,斧柯(柄)却已朽烂了。樵夫疑惑不解,寻路回家,但家园也已面貌全非,乡人皆不认得他。经询问之后,方知百年以前曾有这么个人上山砍柴未归,他的后人已传三代了。因此,人们称此山为“烂柯山”。 相传山上曾落过凤凰,所以称为“凤凰山”。 “九仙山”之名,却是与九天仙女的传说有关。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瑶池过生日,因群仙祝寿,心中高兴,多饮了几杯琼浆玉液,倒在玉床上酣睡起来。醒来一看,侍奉她的九个仙女不见了。原来,那九位仙女乘王母酣睡之机,相偕偷离瑶池,驾起祥云,下凡到人间游玩去了。她们降在一座大山前,但见层峦叠嶂,峰峦耸翠,花艳蝶飞,泉壑幽美,芳心甚喜,便在山中住了下来,一夜之间,山上出现了一片瑶台琼阁。她们一边修练道行,一边为当地乡亲治病,引水灌田,栽培枣梨杏柿,竟至乐而忘返。王母娘娘探得清楚,迫令他们返回仙界,但仙女们留恋人间,众乡亲也难以割舍。王母大怒,长袖一挥,9位美丽的仙女便化为9座山头,长留人间,而“九仙山”之名却流传了下来。时至今日,漫山遍野的清泉涧溪、干鲜果树、中草药材,似乎都与仙女的传说有关。每逢夏季,九仙山至山腰以上皆有云气,从几十里外的远处眺望,但见山隐云中,神秘缥缈,云蒸霞蔚,烟笼雾罩,成为曲阜独有的一大自然景观。 ◎ 人文历史山上有古代砌垒的石墙围寨,世称“吴王城”。据《曲阜县志》记载:“吴王城在九山之颠,或云吴起所筑也。”吴起是卫国人,喜兵法。从学于曾子,仕鲁为武士。当时齐国人侵略鲁国,鲁人欲以吴起为将以御齐师,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使鲁君生疑而不敢用。吴起想洗脱这种名声,将妻子杀死,以表明和齐人没关联。于是鲁君授为将帅,与齐师大战,大破齐军而获胜。《史记·吴起列传》有记载。相传吴起当年就是在这里屯兵抵御齐师的。1970年,在此处挖掘出无数青铜质箭簇和人骨,许多骨头上还嵌有箭头、匕首等,证明这里曾发生过一场不同寻常的恶战。如今,山寨遗迹尚存。山上遍植松、柏、梨、枣、桃、杏、柿、榴等材树果木,每当春夏之交,满山遍野,一片碧绿;杏桃梨榴、花团锦簇;夏秋之季,则红枣垂珠,丹柿悬金,蔽山遮野,一望无际。深秋之后,山中各个村落的场圃、房顶、庭院、街巷,以及蜿蜒的山道、巨石之上,到处晾晒着一铺铺、一片片的大枣、烘柿、阑柿、核桃、山楂等干鲜果品,从山上俯视,宛如一片绚烂的世界。 凤凰山以东的那片山崖绝壁上,有一片平台,原有一组建筑群,名叫“九女堂”,传说是当年9位仙女下凡后居住修练的地方。平台殿阁久毁,仅存殿堂遗迹。每当春夏之交,平台上垂挂的迎春花竞相开放,远远望去,一片金黄。平台下的杏圃、桃园、梨行,却又粉红如烟、洁白如雪,红白相间,煞是好看。到了秋季,丛生的枸杞、酸枣果实成熟,峭壁又好像一幅红绿相间、姹紫嫣红的美丽的大挂毯了。 九女堂山东面,是一座赫红色的山峦,名叫“红山”,山中泉涧纵横,林木茂盛,风景格外幽美。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红山子村就是国务院命名的山区绿化先进单位。早在古代,这里就被当成风水宝地,明代鲁王宗室安丘王及其子孙的墓陵就选建在这里。这片陵墓群处在四面环山的山坳里,共三座大墓,呈鼎足形排列。其中两座封土完整。最大的一座为园丘形,封土直径达80米;另外一座封土东西宽24米,南北长40米,斜面坡高20米。还有一座已为平地,村民在其上耕地下陷,发现石砌墓室,墓中有一墓志铭,上盖铭文题为:“鲁府安丘王镇国将军圹志铭”,为篆书浅刻。铭文记载,墓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六世孙、安丘王朱阳釜的第三子、镇国将军朱当沿。据《兖州府志·天潢志》记载,朱元璋封他的第九个皇子朱檀为鲁王,于兖州立国,死后谥为“荒王”;第二代鲁王是靖王朱肇煇。宣德二年(1427年),靖王封其第一庶长子朱泰坾为安丘王,谥号“靖恭”。朱泰坾之子朱阳釜为第二代安丘王,谥号“庄简”,朱当沿就是安丘庄简王朱阳釜的第三子。成化二年(1466年)六月受封为镇国将军,死后归葬于兖州鲁府东北的属地九仙山中。其余两座墓冢因未发掘,尚不知墓主人是谁。1977年12月23日,墓群被定为“明安丘王墓群”,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文物古迹九仙山古称甄山,文物古迹始建于康熙八年,有石台阶938级,大小庙宇32间,山厅“碧霞元君祠”悬如天禅、攀云插汉、地势绝陡,碑刻几十年。据山上碑文记载称此庙用人工数以亿计,实属“空中楼阁”。山下“红门宫”是供奉九仙老奶奶的庙,红墙壁瓦、高庙门、方影壁,是我国传统古建的杰作,每年三月三庙会前来自发供奉的人数达几万人,自康熙八年由孔子后代世袭衍圣公孔毓圻创始以来一直长盛不衰。 在古代,九仙山以钟灵毓秀而驰名,儒、佛、道、杂等各种流派都在这里占有各自的活动范围,相继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如战国时代的凤凰城、吴王城、眺望台、跑马岭、饮马泉,象征圣贤遗迹孔子石、颜子洞、孟母石、仙盘石,历代建造的王母行宫、碧霞祠、九女堂、灵官殿、三清殿、三朝阁、黉门宫、三仙桥、通仙桥、十八盘、南天门、宏华寺、芦斗寺、招提寺、观音堂、楼台庵、拔云观、山神庙、龙王庙、土地庙、华佗庙、黑龙潭、蛰龙井、神戏台、打擂台、老魔洞、牛腿沟、以及明代安丘王陵墓群等,可谓群贤毕至、诸神荟萃之处。千百年来,远近朝山进香、祈求平安、消灾发财、生子、还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云游四海的方外高人,也多到这座名山参拜、挂搭。山野草民世代生产、采撷的各类食品、干鲜果品、金银茶花、中草药材、香烛、纸帛、醴酒、土陶制品、条编织品等产物,也在为源源不绝的香客服务中得到广泛的流通。自清代以来,每年一度的夏历三月三“九山庙会”,吸引着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和天南地北的香客们纷至沓来,长长的山道两旁,食品摊、果品摊、土产杂品摊鳞次栉比,戏台之上锣鼓喧天,碧霞祠里香烟缭绕,山上山下,桃花吐红、梨花扬雪,客流如织,人声鼎沸。平常异常恬静的翠峰幽谷,呈现一派繁荣兴旺的气象。 同中国其他地方的神居仙境一样,九仙山也经历了数次浩劫、风雨沧桑,琼阁殿宇渐次倾圯殆尽,庙会也予以中断。1997年,曲阜市人民政府根据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对九仙山的文物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了综合开发,修建了30公里的柏油路和15公里的环山路,复原重建了中天门、南天门、碧霞祠、王母行宫、三清殿、黉门宫、拨云观、仙人桥、十八盘等文物建筑群,恢复了“三月三”九仙山的古庙会。 ◎ 游览线路去九仙山游览,可从104国道吴村段住西直达簸箕掌,沿路直行不远便会来到九仙山庙门。北行不远处,有一条宽约50米的涧溪,溪上架有一座九孔石桥,名叫“通仙桥”,桥头立有三幢石碑,记载了桥的创建年代及历代重修事略。 过通仙人桥,似乎开始进入了仙境。桥北的“大背岭”、“二背岭”很像人的脊背,二岭之间是长长的谷壑,有个很幽雅的名字:“金银花沟”,谷坡遍生金银花。二背岭西的赵家山前,有“何家楼”、“华佗殿”、“三仙桥”、“黉门宫”等名胜。黉门宫西侧有“黑龙潭”,潭旁有龙王殿。殿南有“蛰龙井”,井前有“谢神戏台”。黑龙潭上架有石桥和凉亭,潭旁沟内。藤萝交织,梨杏连枝,景色十分幽美。沟上山岩有“颜子洞”,山上有“孔子石”,远远望去,很象一尊孔子行教像,相传是当年孔子和弟子颜子来此登高的遗迹。 从金银花沟旁边修复一新的黉门宫侧,有通向九仙山顶的山道,曲折蜿蜒,要行3公里。沿途可浏览“三朝阁”,阁内塑有宋包拯、明海瑞、清刘镛三朝清官的彩像。阁东又有“灵官殿”等建筑。 从三朝阁再往上,到达“拨云观”,一座雕镌精美的石制牌坊巍然矗立。这里已届山腰,每当夏季,云气所出,皆蕴于此。拨云观后侧有“王母行宫”遗址,大约是为纪念这位曾经亲来惩罚九位仙女的圣母而建造的吧! 拨云观周围的山石硕大无朋,树木更加茂密,枝头挂绿,野花吐蕊,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游人至此,可作小憇,然后,再去攀登那200多级石阶的陡峭盘陀路,经“三天门,向峰顶进发。 九仙山同泰山一样,也有“一天门”、“中天门”和“南天门”。然而,一天门距中天门虽十几米,但石阶陡峭。须步步登高。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进入中天门,再拾级住上,方到达南天门。新修复的南天门座北朝南,矗立于一生片高峻的巨石之上,从下面仰视,好像置于苍穹白云之间,气势凌厉,分外雄壮。 登上南天门,喻示着已经进入了人间仙境。虽然,这里距顶端不过数十米之遥,实际上已到达了九仙山的峰颠。举目四望,山光水色尽收眼底,大有登仙山而小天下之感。名闻遐迩的“碧霞祠”建筑群就建在峰颠之上。这是一处古朴典雅的四合院落的庙宇,前面为灰瓦悬山式朱漆大门楼一座,周围红墙环护,院内建有正殿和东西配殿,均为前厦后坐,灰瓦覆顶,妆金彩塑的碧霞元君像端坐在大殿内正中。这位年轻貌美的碧霞元君,相传是东岳大帝的女儿,宋真宗赵恒到泰山封禅时,大帝的这位娇女也被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她为民间做了数不尽的善事,被民间百姓尊称作“老奶奶”。现在“老奶奶”像前香烟缭绕,顶礼膜拜的男男女女比肩接踵,十分虔诚,其中有许多人是比端坐享受香火的“老奶奶”还要老几倍的“老奶奶”。 碧霞祠是清初康熙八年(1669年)孔子六十七代孙、衍圣公孔毓圻主持创建的。庙中石碑上记载了这一盛举。他不仅建造了“老奶奶庙”,还建造了另外一些庙宇,使“三清有观,玉皇有阁,王母有宫,观音有堂,山神有祠”,这样,“瑞山虽童,至此而政观,山虽朴,至此而雄秀;山虽僻,至此而足供人登临、资人之凭吊”。碧霞祠之后,有三处神奇的“冷透石”,纵然是酷暑盛夏,此处也寒冽清凉,毫无暑气,是游人消夏避暑的福地洞天,也是曲阜独有的钟灵宝地。 九仙群峰,各有胜景可资观瞻。山麓北部的汇泉峪之上,原建有一处寺院,名为“芦斗寺”,此小山因寺而得名,寺旁有山泉数处,汇成涧溪,下注为河,拦河筑坝,建成水库,因库中有石似船,如同载粮之舟,取名“粮船石水库”。目前,已建成游艇、垂钓、游泳、食宿为一体的水上公园。 九仙山西南峪口村北的龙山之麓,曾是香火兴旺的“宏华寺”建筑群,寺虽荒圮,遗址俱存。寺旁有一特大石臼,是当年僧人舂米用的石器。石臼下有“莲花石”,由6块大岩石组成,远远望去,如半开的莲花。石周围散布有许多五色石块,光华晶莹,形状奇特,游人采拾,珍藏观赏,以为宝石。 九仙山东首的泉峰山庄,依山傍水,是不错的中途休息,餐饮的好去处。每年三月三更是要提前预定。泉水流经山庄后院,清澈而透凉的水赋予了这里无限的自然美感和乐趣。山庄设置了多个休闲桌位,可品茶,棋牌,麻将等,在潺潺的流水声中,将心完全释放到水山一色的天然美境中,倍感自然亲切,因闲宜而自在。尤其是酷热的季节,许多游客喜欢光着脚丫,在浅浅的河滩上戏水,在清澈见底的河中充分享受水的清凉。 高大茂盛的绿树布满山庄, 园中的梨柿果树,春天花果同树,异香扑鼻,秋天硕果迎人,置身其中,无论是怎样的方位和角度,绿色总是视线的主色,自然总是最强的主题,空气特别清新,呼吸异常通透,九仙山素有“天然氧吧”的美称,而山庄的地域景致,显然是氧吧的核心地带。园林般的环境营造了山庄极其优势的就餐、休闲和养生环境。 风味独特的地锅鸡因制作方法和选材考究,也成为山庄招待来宾时必配的特色菜。 ◎ 相关诗词梨花 薛利民 九仙淑女漫散花,万朵千枝落农家。 桃李何曾争梨艳,殷期硕果待人夸。 赠曲阜诗社采风九仙山 胡文强 山有意 水有情 诗画相邀路一程 欢歌笑 语春色 闹道是情意浓 喜鹊叫 桃花红 风景庄园聚文朋 痛饮一杯天池水 吴村正兴隆 山有景 果木俏年 高身健竞登高 吟诗泼墨乐逍遥 百花争欢笑 色有尽 意未了 众家殷情赠墨宝 共话蓝图锦绣程 吴村正腾跃 此间岂止藏九仙 朱亚峰 此间岂止藏九仙,众家齐聚凤景园。 泼墨山水咏豪情,积淀文化塑名山。 (作者系书院街道办事处主任) 西江月·吴村大地峥嵘 周玉民 九山柳绿花红,苍松翠柏含情。 诗社诸友雅兴浓,美文佳句涌动。 吴村大地峥嵘,仙山天池如镜。 党政军民气恢弘,共奔锦绣前程。 重上九仙山 荀昭安 甑山四月人如织, 仙女九凤身韵奇。 奶奶庙始康熙年, 蜇龙载道飞天宇。 向阳怀坐三清殿, 元君祠攀陡千级。 方去南天观经纬, 又上太平远是非。 胜日寻芳 荀金轩 踏青寻芳九仙山,翠岭连峰慢攀援。 绿染松涛一望去,闻向深峪听杜鹃。 峰回路转平湖见,杏柿桃梨满山川。 但觉此时九仙至,风声遥应凤凰巅。 登凤凰城前山 春风又绿凤凰城,山清水秀景物明。 花解人语迎客笑,草似无心随春生。 青松百鸟牵画意,溪流潭池动诗情。 攀登全凭意志力,何惧乱石路不平。 九仙山游感贾祥林 山前葱绿蜜蜂忙, 诗人乘兴上山岗。 阵阵春风暖人意, 山丹果花争芬芳。 九仙山采风诗二首王景玉 一清明时节天气晴,诗友乘车九山行。风和日丽山花笑,桃红柳绿春意浓。 二凤鸣九山凤凰台,海龟寿石笑颜开。平安奇石平安道,九天仙女下凡来。 九仙山新貌 李奉富 阳春采风九仙山,心潮起伏思联翩。 昔时遍山石裸露,今日葱茏披绿衫。 果树花香醉群鸟,水库碧波映蓝天。 盛世万民歌尧政,和谐社会绘大千。 七绝 朱润广 九仙山下果木深,清明时节花缤纷。 邀得东风拂君面,十里飘香又一村。 游九仙山 蔡祥玲 一沟一溪都怀景,一草一木满目青。 一崖一壁生诗花,一石一峰寓真情。 一游一览临仙界,奶奶庙前遍春容。 偶得 李文华 风和日丽清明天,诗友采风会九仙。 眼前分明瑶池景,何人搬运到人间? 九仙山即兴 兰心 九山九回望,南风送客来。 四杯同山岳,五步遣心怀。 莫言岁欲老,志高足不衰。 性情契一味,缘缘从今开。 游九仙山拾英 柳探天池影, 花笑三春风, 踏寻何须路, 人在山怀中。 浣溪沙·诗社的春天 邓明进 春和景明盛世年,社友畅游九仙山。 诗社迎来新春天。文代大会送东风, 社友踊跃献佳篇。诗社硕果喜空前。 楹联 张韵川 山水诚如仙境里, 人间恰似天堂中。 采风九仙山 李正标 丛林片染桃花红, 峪口河崖溪水声。 健步登攀谒石圣, 南目吴村闹春景。 登九仙山北峰 马书轩 山峦叠起峰相连, 壁峭崖悬柏参天。 奇石犹如自天降, 观音神秘藏山间。 牛郎织女鹊桥会, 青蛙神龟向上攀。 九女堂下九女聚, 跑马岭上跑马欢。 孔子石前俯首拜, 老子石旁仰面观。 黑风口处群英至, 芦斗寺中居众仙。 峪谷泉水叮咚响, 蜻蜓蝴蝶舞翩跹。 帧帧美景如梦幻, 疑似瑶池落人间。 观九仙山有感 刘玉明 庚寅孟夏赴北山, 社友参观拜九仙。 凤凰栖息欲腾飞, 先师捷足保平安。 初识芦斗寺有感 重登九仙山, 初识芦斗寺。 幸会组织者, 协和儒道释。 多元文化兴, 天池毓大师。 盼瞻万寿塔, 善心奠宏基。 寄语芦斗寺 (一)荀昭安 盛时末法妄亏心, 隆善高僧欲度人。 度似春风常长物, 心如秋水不沾尘。 福田广种存忠厚, 善业精修举德崟。 佛法重来芦斗寺, 功垂四海寄乾坤。 寄语芦斗寺 (二)荀昭安 仙雾缭绕响松风, 大唐芦斗寺院倾。 九秩隆善发愿力, 一朝法螺警世鸣。 万寿塔佛随缘去, 十方信士应时行。 龙天昭鉴地宫下, 惟留净土惠后生。 游芦斗寺 孔伟 仙山隐古寺,兴替历千年。 路绕隆池下,虹飞芦斗前。 出家半日远,入室一堂禅。 山村有真境,佛田别洞天。 九仙山下初逢杨先生 兰心 去岁风闻九仙山重修芦斗寺,来到方知此处规划竟是一片极具规模的宗教文化建筑群。杨春炳先生首发倡导,设计规划殚精竭虑,功德定会泽被后世,善莫大焉!兰心深为叹服,以诗志之。 每闻杨子如是说, 与佛结缘传奇多。 欣赴九山红尘外, 近得仙来又近佛。 ◎ 农业观光示范园2002年8月21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的张高丽同志来曲阜市视察农业生产和抗旱情况,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和绿色经济,着力发展林果业。为此,济宁、曲阜市委、市政府和吴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曲阜市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班子,实地考察和统筹规划,依据吴村镇发展林果业土壤、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和有传统栽植基础的优势,确定建设以林果业为主的农业观光示范园,并编制了九仙山观光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主要内容一是林果发展工程,二是水土保持及节水工程,三是基础设施工程,四是观光旅游等工程。工程概算投资8209万元,分3期实施,2005年完成建设任务。 园区内各项建设工程按计划已起步实施,2002年底,已开挖各类果树坑40万个;预定果树苗40万棵;修建沙石路面5公里,建中型桥涵2座,小型桥涵16座;修建提水站2处;新打地下长井30眼,集中建设水源3处。 3 江西上饶市九仙山◎ 简介九仙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铜钹山镇的东北,属武夷山东段北麓,海拔高571米,山势险峻,三面悬崖峭壁,仅北面有小道可登。 ◎ 人文历史九仙山城堡是清朝杨文起义军的遗址,1987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省唯一一处保护较好的省保农民起义军古遗址。当年义军在山上修栈道、建营寨、筑城堡。目前,东、南、西、北四座城墙墙基保存较好,上世纪八十年代修缮了南城门和修建了杨文的衣冠冢。攀爬古栈道,安装护栏的石窠历历可见,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感。到九仙山之巅,九仙湖、军潭山、老人峰、杯交石等尽收眼底;与白花岩(广丰三岩之一)、灵鹫峰、梳头峰、美乳峰诸峰争雄。山的东北侧是悬崖峭壁,中部有一石洞,是起义军的军饷库。传说尚有三十五大箱金银珠宝沉睡在藏宝洞里------ 据记载:清兵入关,明亡清顺治立,但江南尚有明室势力与清朝对抗。时有明兵部尚书黄道周、侍郎詹兆恒(排山镇人)守广信府,终因不敌众阵亡。顺治三年(1646),黄道周幕僚周天吉(本县人)归隐九仙山。次年,詹兆恒部将周立因标官黄魁宇与周天吉相熟,遂率明军残部退守铜钹山和九仙山等地。高阳人杨文,素骁勇、有黠智,因受欺压而举族登九仙山依黄魁宇。黄“以文等穷窘来归,奴隶待之,又淫其家室”。杨得到周天吉密助杀黄,遂据山场。聚九千余众,托名起义,迎逸宦徐敬时为主谋,而九仙山之势愈炽。其间清廷下令赣、浙、闽三路官兵围剿,围困二年却不得攻克,官兵无可奈何。顺治十一年(1654)十月,杨文至关口巡夜,乱炮中喉。“山寨无主,先后蚁降,九仙山自此得平。”后人为纪念九千名起义军在此历时七年的抗清,又称九仙山为“九千山”。 ◎ 地形地貌九仙山,丹霞地貌,四周千峰竞秀。九千山,几个世纪前刀光剑影、鼓角铮鸣之地。他与江南天池——九仙湖、与广丰三岩之一——白花岩相呼相应,水山辉映。他作为铜钹山风景区的主景区之一,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他展现给世人,让人们领略他的险峻,感受他的古风,还有他的传奇和神秘。九仙山,期待人们的走近与相熟。 4 福建建瓯市九仙山位于建瓯市顺阳乡后房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建瓯市区58公里,海拔1539米,为建瓯第三高峰。建瓯九仙山原名叫酒峰山,因与屏南九仙山山体相连,故也取名九仙山。因山中怪石奇松、云海日出风景优美,又有“小黄山”之称。 建瓯九仙山主要景点有:华岩寺、鹫峰、迎客松、仙棋盘、辰山对望、仙人洞、山顶观日出、九龙沶、九仙云海、九仙古道等。 近来,建瓯市有关部门邀请省旅游规划专家到顺阳乡“九仙山”进行实地考察,为建瓯九仙山申报省级风景区名胜和国家森林公园做前期规划。 5 福建屏南县九仙山◎ 简介屏南九仙山位于屏南、古田、建瓯三县交界处,距离屏南县城约60公里,山上的仙山牧场是原福建省八大畜牧良种基地之一。屏南九仙山为鹫峰山脉的主峰所在地,最高海拔1538米,风景区面积近20平方公里。九仙山为中生界火山岩覆盖,岩体大部裸露,气势壮观。 1979年版《辞海》中记载:“鹫峰山,在福建省北部,东北一西南走向,主峰九仙山在屏南县西,风景秀丽,为闽北名山。” ◎ 地形地貌在仙山牧场内保存着大面积的高山湿地和天然黄山松林。 仙山牧场经营区湿地有10多片,面积大小不等,从几亩到数十公顷的都有,最大的一片约70公顷,错落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间小盆地,累计面积约200公顷。其湿地类型是天然内陆湿地——草本泥炭地。 天然黄山松林面积达1350公顷,黄山松针阔混交林面积达190公顷,这些黄山松姿态万千,尤以螺旋松、莲台楹令人称奇。 仙山牧场发现的湿地是福建迄今发现面积最大的草本泥炭地,黄山松林是福建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黄山松林,在华东均属罕见。 仙山牧场内野生红豆杉亦十分常见,生长茂盛壮美。山梁弯间皆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 2008年1月7日,屏南九仙山已通过国家林业局的批准成为“福建天星山国家森林公园” 仙山松海景区,面积为709公顷。地理坐标:东经118°41′05〞—118°43′12〞,北纬26°51′43〞—26°54′21〞。四界范围:东至屏南县水竹洋村界,南至屏南县与古田县界,西至屏南县与建瓯市界,北至欧源湖北界。 ◎ 主要景点屏南九仙山的风景点主要有: 九仙山庙:为供当地牧童王水之庙,旧庙位于鹫峰山坳平洼处,建毁时间不详,但考其石柱、石条、石梁、放生池等遗址,可知规模颇大。1989年岭头村民募捐兴建新庙,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塑有九仙王水和八仙的神像。 鹫峰:为福建省著名的鹫峰山脉主峰,最高处鹫峰岩海拔1538米,全裸峰岩耸立于群山之巅,似一只秃鹫昂向天,并作嘶鸣样。 天马石:位于九仙山顶,巨石光滑,黑色,如匹奔驰的骏马,昂首翘尾,栩栩如生。 九仙岩:位于九仙山巅,岩上有棋盘石,岩下有九仙洞,岩下平洼处残留有九仙庙遗址。 观湖岩:位于往新九仙庙道上山垭口西北侧,山岗上有多处巨石平台,可远眺建瓯水库。 将军岩:位于旧九仙庙道上山弯处,有一行直排三巨岩,似一穿盔甲将军背着长剑。 胸有成竹:位于路下乡岭头村公路边,一株胸径1.2米的红豆杉上离地面约3米的腐洞内,长出9棵毛竹,毛竹将腐洞挤得严密合缝,俨然是“树上长竹”,杉竹皆苍翠挺拔,红豆杉树龄在400年以上。 6 福建福州市九仙山相传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于此,而得名。又以闽越王无诸九日宴饮于山,取名九日山。还因古代有一支“于越氏”居此,俗称于山。位于福州古城东南隅,与乌石山、越王山三山鼎峙,全山面积11.9公顷,形若巨鳌,鳌顶峰海拔58.6米。山中原有自然景观二十四景,今尚存九日台旧址、平远台、炼丹井、廓然台等景点。山顶有闽国王氏宝皇宫旧址,宋为万寿观,又称九仙观。观之东轩是明代黄仲昭修纂《八闽通志》之地。又因观中供奉福州民间信奉的神祇王天君,俗称天君殿。殿中前祀三清,后祀王天君;隔拜亭为双层楼阁,祀玉皇大帝。殿阁宏伟,建筑精巧。山西南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大士殿,是辛亥革命福州革命军前敌指挥部旧址,现辟为福州市博物馆。西面还有白云寺、廓然台、戚公祠(祠内补山精舍是“闽变”会议旧址)、平远台、万象亭、醉石等景点。山西坡有报恩多宝定光塔(白塔)。塔南有白塔寺,西有塔殿尚存。山北有金粟台,其余脉为罗山,是三山藏之一,建有法海寺;山东北鳌峰书院(今二附小),历史名人林则徐等曾在此就读。此外,尚有明代徐火勃的迟清亭、红雨楼,以及现代科学家高士其、原国民党海军将领李世甲等名人故居,均在于山北坡。于山南面原为古城外南较场,后改为福建省体育场,现为五一广场,于山自汉以来,一直是福州古城传统的名胜游览地,今已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7 福建德化县九仙山◎ 简介福建德化九仙山位于福建德化县,位于中国古瓷都德化西北部的赤水、上涌、大铭三乡镇交界处,距县城35公里,海拔 1,658 米。据县志载,昔有道士九人居此修道仙去,故得名。山上奇岩兀立,怪石遍布,峰峦竞秀。著名的有永安岩、龙池、灵鹫岩、仙棋枰。原为道教场所,后为佛教所据。明代在永安岩、灵鹫岩建有庙宇,今仅存木构殿宇残迹和弥勒造像一尊。另有许多富于神话色彩的古迹和 40 多处诗刻、题刻。建国后,此山辟为游览区,有公路直通山顶。 ◎ 人文历史有“中土蓬莱第一山”美称的九仙山,是一座集秀美风光、宗教圣地和文物古迹于一山的旅游胜地,位于德化县西北部,距离泉州市区140公里,距离德化县城关22公里,景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主峰“尺五天”海拔1658米,现已开发弥勒洞、金顶、灵鹫岩寺、永安岩四个景区,莲花峰、广钦寺景区正在开发中。山上的湿度、风速、雾天均居全国第二位,故有佛光、云海、雾凇等气象奇观。九仙山年均气温12℃,尤其是炎夏季节,山中处处凉爽宜人,是避暑的理想去处。 九仙山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有说是因该山九峰并峙故名;有说是此山最早开发在南北朝,是道教用地,因道教有九仙而得名;清乾隆版《德化县志》记载,是“相传昔有隐士九人居此,俱仙去”,故名;明知县杨九正则在《九仙山志序》说是“仙游九鲤胜事俱在,德化邻之,则山名九仙”,把这座山名的由来与仙游九鲤湖何氏九仙连在一起;还有一种说法,相传很久以前,有一附近农民上山砍柴,遇到八仙在山顶的一块名叫棋盘石的巨石上下棋,下得十分精彩,他站在一旁观看,忘了砍柴,直到日落西天了才回家,却发现家里早已儿孙满堂,方知自己遇到了仙人,急忙再折上山,但仙人早已远去,于是他就在山上修炼,后来也成了仙,因此而得名。这个传说流传甚广,今还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几百年”的民谚在民间流传;另有一说法,说是唐代开元年间,开山僧邹无比在天然室修炼成仙,恰逢八仙在邻洞欢聚,合为九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九仙山的命名大致亦出于此。 风景秀丽的九仙山,峰峦间常有云雾飘绕,嶙峋怪石下有幽洞密布,曲径上有松阴翠竹,身旁小涧飞流,游览其间如入仙境。而山中的景致随着气候变化更是景色万千,美不胜收。春天,杜鹃花漫山怒放,红的紫的黄的七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夏日,时而云海飘渺,时而日丽山青,特别是雨后天晴之际,空山如洗,翠竹青松在阳光下凝碧吐绿,甚是悦目;秋风送爽时节,红叶铺径,登临峰顶,或观旭日东升,或看落霞纷飞,让人感慨万千;冬季的南国虽说青山依旧,但山中常会白雪银妆,雾凇垂玉,一派北国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九仙山不仅风光秀美,景色如画,还是闽南地区的宗教圣地。早在南北朝,就不知有多少求道的隐士在山中炼丹修行。到了唐代开元年间,高僧无比与徒弟普惠创建了灵鹫岩寺之后,道家逐渐退出,佛教的香火却长盛不衰,在明清时期,山中曾经建有大小寺院7座,灵鹫岩寺一度成为福建省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其18支房派的900多位僧人遍布各地,许多高僧分布于89座寺院里担任住持传教,香火远播闽台及海外。 由于宗教的兴盛,山中也就拥有了丰富的古迹文物和诗章墨宝。骚人墨客赞美感怀九仙山的诗章,仅清&S226;乾隆版《德化县志》就收录了120多首,“镇山之宝”的唐代弥勒石刻造像,元代戴冠观音石刻造像,声名远播的千年古刹灵鹫岩寺,松阴径幽的永安岩,明大学士张瑞图、太仆卿丁启俊、会状学士庄际昌、进士户部主事郑沛、大学士史继偕、进士翰林院检讨赖垓、太常寺卿李懋桧、进士李为观、清进士知府李道泰等先后为九仙山灵鹫岩、永安岩亲题匾额,以及明刑部侍郎詹仰庇等人的50多处摩崖石刻等等,都是山中难得的珍贵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许多骚人墨客游览九仙山时,感觉犹如来到了蓬莱仙境,流连忘返之余留下了许多名诗佳句。如明代诗人周枫的感怀:“何须航海外,中土有蓬莱。窈霭洞天里,神仙日往来。” 虽时过境迁,许多东西已成记忆,但如今的九仙山经过不断修缮,风光更加秀美,禅意更加浓厚,古迹更显珍贵。 ◎ 主要景点景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气象景观——云瀑、佛光;人文景观——唐代石雕弥勒佛是九仙山风景区的特别佳景。九仙山是历代闽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活动重要场所之一,是泉州市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九仙山年均雾日300天、相对湿度87%、平均风速7.0米/秒分别次于四川峨嵋山、千佛山、吉林天池,列居全国第二,山顶有全国重点、福建省唯一的高山气象站——九仙山气象站。山上由于长年云遮雾绕,风云变幻、经常出现云海、云瀑、佛光等气象景观;冬天,瑞雪纷飞,银装素裹,是闽南观雪景的绝佳去处;还有高山奇葩——午时莲,奇竹——四角竹、奇树——一木四树以及珍稀的蝾螈(四脚鱼)。九仙山的奇石,千姿百态,形态逼真。有仙桃石、寿龟石、夫妻跷跷石、旋转石,还有的如鼓、如狗、如狮、如象、如法印等。异洞有蛇岳洞、九十九洞、摩云洞、齐云洞、弥勒洞等,“大者容数榻,小者蹲数人”,有的洞里有洞,有的洞洞相通,而弥勒洞,弥勒佛端坐洞中,光从石缝入,水从洞底出,洞顶佛光陷现,入洞气象幽深、清净,令人如临仙境,玄妙神奇,堪称一绝。 ◎ 文物古迹九仙山文物蕴藏丰富,唐代开元丙辰年(716年)开山僧邹比坐化前雕刻的弥勒石刻造像高2.7米、宽3.1米、周长8.90米,雕工精练,神态逼真,至今保存完好,是九仙山的镇山之宝,还有元代雕刻的戴冠观音石刻造像和千年古刹灵鹫岩、永安岩,历经修葺,香火长盛不衰,远播闽台及东南亚各地,还有集元、明、清时期50余处摩崖字刻和诗刻,为九仙山增辉。 8 福建东山岛九仙山◎ 简介九仙山,俗称九仙顶,坐落在铜陵镇西北面,东山港南侧,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因其是我国东南沿海历代军事要地,故又称水寨大山,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政府1986年公布的首批省级名胜风景区主要景点。明初,江夏候周德兴建铜山所,在这里设铜山水寨,因此又称水寨大山。明初调漳州府军守卫,因是本地士兵,很多人擅离军营回家,后改调兴化府(今莆田、仙游一带)的官兵优驻守,官兵们奉祀“九鲤湖仙公”于山顶石洞里,故名:“九仙山”。概言之,丰富多彩的历史,使一山有三名。 东山岛九仙山实际海拔仅52米,但山势险峻,拔地而起,濒临东山港,面对台湾海峡,扼住海上航道咽喉,大有“一夫当关”之势,黄道周赞曰:“……东赴如鹏,左舒右昂……是虽十仞,具千仞之势矣。”故为历代军事要地。是谓大山,实指雄峻险要耳。山麓石阶百级,扶蹬而上,曲径迂回,山峦挺秀,榕树覆盖,石壁奇洞,自然风光绮丽。 ◎ 人文历史九仙山也叫水寨大山,顾名思义,这座山和水寨有关系。明初,江夏候周德兴建铜山所,始设铜山水寨。所谓水寨,就是现在的海军基地。明初调漳州府军守卫,因是本地士兵,很多人擅离军营回家,后改调兴化府(今莆田、仙游一带)的官兵驻守,明朝中期景泰年间水寨移至九仙山,建成水寨,官兵们奉祀“九鲤湖仙公”于山顶石洞里,故名:“九仙山”。九仙山背临铜陵镇大澳湾,面向铜山古城,地势险要,是历代军事要地,戚继光,郑成功曾先后在此屯兵,建水师。 九仙山山势挺拔,曲径迁徊,古榕如盖,盘根错节,须根如篱,风景优美,是盛夏纳凉的好去处。请大家跟我从南麓石阶上去,你们看,前面左侧巨石石壁上有“宦海恩波”四个大字。这是明嘉靖五年(1526)福建参政巡海道蔡潮到此巡视题下的。明嘉靖十五年(1536)镇东卫升钦眷差总督吴文(字朝器)防备倭寇入侵有功,铜山水寨官兵在巨石中间,建立“惠德碑”以示纪念。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和万历十年(1582),戚继光曾两度率师在铜山所屯驻,修造战船,于大澳海域操练水师,抗击倭寇,指挥台设于此。巨石下面的一块石碑,是明万历年间东阁大学士林轩(谥文穆)登台揽胜题写的一首诗《游九仙岩》:“洞门六六锁烟霞,碧水丹山第一家;深夜寒泉流出月,晓天清露滴松花。”后人到此揽胜题咏的很多,所有的诗都和他的韵而写的。明末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撰写的《铜山石室记》文中写道:“予自早岁,日陟兹山,月出东望,荡漾两海,海中塔峰,正当架上,柱海与天,如圭拥壁,心系而乐之。”从历代文人墨客的记游诗中,可见九仙山的绮丽景色了。 沿着石磴云梯对面,有一块大而险的巨石高踞山颠,上刻有“瑶台仙峤”四个楷体大字碑刻。这是当时郑成功训练水师的水操台。前临宽阔的东山湾,居高临下,其势雄险,湾上来往船只尽收眼底,这是当年戚继光指挥抗倭的遗址,也是郑成功操练水师收复台湾的指挥台。 顺着铁扶梯下了水操台,就到了鲤鱼石。鲤鱼石后面有块行书石刻,题刻《横海歌》一首,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水师提督施德政渡海到澎湖征剿倭寇,奏凯回归,在此庆功,宴会战士,饮酒赋诗,写下的一篇文词壮丽的诗篇。 绕过鲤鱼石,就到了“九仙石室”,石室大石为盖,下台门,洞内平坦,可坐十余人,是个天然的岩洞,为东山岛十八景之一。洞中有洞,一通到底。洞内清幽明净,通风清爽,冬暖夏凉。东面有《仙峤记言》石碑,高175公分,宽70公分,是明永历六年(1652)所立镌刻,全是楷书,记载当年郑成功驻兵铜山的四十三位部将,乐捐白银三百两修建观音堂(已毁)之事。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水师提督程朝京同参戎李楷先后三次督师至此山,室中“铜山石室”为他所书,并写下了《视师三度驻铜山》律诗一首于壁上。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春,镇宁知州段佰介部属周光甫挥师北上,镌刻韵律诗二首于石壁上。 九仙山是书法艺术荟萃的地方,留下摩崖石刻二十多处,楷、草、隶、篆无不珍品,诗文所记对研究东山历史很有价值。 ◎ 主要景点明代戚继光、郑成功、水师提督施德政、程朝京、崇祯朝宰相林文穆,曾先后在此山上屯兵抗击外敌,挥师远征。明崇祯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天地会创始人僧道宗等历史名人,也曾在此隐居读书,组织抗清活动,留下多处珍贵的明清、民国摩崖石刻和石碑刻,是东山岛文物石刻最集中的地方。戚继光、施德政、程朝京、林文穆、黄道周、郑成功等历史名人,曾在山上屯兵、策划军务,著书立说,留下保存完好的珍贵石刻。其中有“瑶台仙峤” “人世仙境”“水天一色”“宦海恩波”等题刻。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镇东卫升钦眷差总督吴文(字朝器)防备倭寇入侵有功,铜山水寨官兵,在巨石中间,建立“惠德碑”以纪其绩。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和万历十年(1582年),戚继光曾两度率师在铜山所屯驻,修造战船,于大澳海域操练水师,抗击倭寇,指挥台设于此。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