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龙岭 |
释义 | 简介九龙岭,有“宋濂溪周子洗墨的九龙岭”之称。坐落在邵东县九龙岭镇,距邵东县城20多公里相传有九条神龙盘踞此地而得名。海拔631米,山势高耸,九峰连绵,山顶有寺庵,山腰有清泉,山间有巨杉,春季登山,看万山红遍,美不胜收。 九龙岭算不上高山,但因为邵东属于丘陵地带,九龙岭因而显得鹤立鸡群。 岭上最出名的景点当数洗墨池,相传周敦颐曾在此读过书,洗墨池就是物证。九龙岭上原来有三颗标志性古树,目前只剩下一棵了。岭上原来还有一座梅公祠,现在有一座“紫云庵”。山下还有邵东县最大的水库“黄家坝水库”。 但是,九龙岭最耀眼的不是风光,而是出生在九龙岭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以及新闻怪杰“严怪愚”。 神话传说九龙岭之名来源于民间传说。传说中,玉皇大帝派神仙下凡巡视,相传山中盘踞了10条神龙,神仙数来数去,结果总是只有9条,而后传说开了,并以九龙而命名。但神仙在数的时候,没发现自己脚下原来还骑有1条龙。 附近景点贺绿汀故居“贺绿汀故居”位于邵东县九龙岭镇新庵堂村,南面与第四村民小组的民居相连,北距贺家老院子350米,故居内现住6户村民共26人。故居围墙边有小池塘,池中水波滟潋,水欢鱼跃;故居前后各有一座小山坡,山上鸟语花香,山花烂漫,山上茂林修竹,四季常青,山下田野麦浪翻滚,稻花飘香,映衬得故居愈发显得古朴大方,高雅幽静。 2000年,省政府已将“贺绿汀故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邵东将贺绿汀故居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红色旅游景点。通向贺绿汀故居的一条公路正在维修,故居离县城约20公里,是一座"凹"字形砖木瓦房三合院。整个院落坐东朝西,依山傍水,有14间房屋。屋前有300平方米左右的坪,面墙为青砖,内墙为土砖,堂前木花板隔墙保存较好,青石墙、小青瓦和阶前的木柱梁相得益彰。院落围墙下有小池塘,后有小山坡。 李氏八甲故里李氏八甲故里,是邵阳八甲李氏的故里,位于九龙岭山下的杨林屋。邵阳八甲李氏是李姓的一个分支。其始祖致由公,元末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居宝庆武冈龙宫乡三都水口杨家洲。子福八徙祁阳,福八公次子君十八郎生三子,次子应麒,元延祐五年生,明宣德元年卒,由祁阳牛练塘迁邵阳九龙岭杨林屋,生显公,显公生森、宗、芳、圆,衍为八房。清嘉庆19年(1814)始修族谱,同治元年(1862)、光绪33年(1907)、1941年、1992年续修。至1948年,已传25代,共17000余人。宗祠在九龙岭。班次:应嗣继仁子,志文仲显廷,祖宗永世德,时长开祐增。续班:本正发祥懋,肇启有忠纯,立学光前代,家传瑞运新,声华成盛业,孝义一庭荣。该族名人李熏,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锐,曾任湖南省财政厅厅长。 黄家坝水库黄家坝水库位于九龙岭山脚,是邵东县最大的水库,水库水质极好,库区水面辽阔,可以拍摄白鹭。青摄协经常有摄影师前来参加风光、人像摄影。 相关名人硬骨头音乐家贺绿汀贺绿汀1903年出生在九龙岭山下的新庵堂村。 贺绿汀用自己的一生引领着一个音乐时代。在20世纪的中国音乐家中,他是第一个投身于农民运动和参加广州起义的战士,谱写了中国第一首反映工农夺取政权的《暴动歌》;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承认的钢琴曲《牧童短笛》的作者;解放战争时期,他又是第一任中央管弦乐团团长;第一个和陶行知先生合作、在育才学校中建立专业儿童音乐教育学科。他创作了《游击队之歌》等大量荡气回肠的作品。解放后,他是我国第一位荣获国际音乐理事终身荣誉会员殊荣的音乐家,自1949年10月起担任建国后上海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 贺绿汀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时坚持说真话,遭到了林彪和"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残酷迫害。1953年,他发表了《论音乐的创作与批评》,毫不留情地对当时音乐界在创作上只求完成政治服务,大量公式化、口号化、标语化的群众歌曲的现象,及对音乐创作动辄以作曲家的阶级来定性,以扣帽子的方式来围攻的风气,加以针砭。随后,贺绿汀被扣上"胡风文艺思想"的帽子而受到围攻。1963年,贺绿汀发表《对批评家提出的要求》,更直言不讳地地批评了姚文元和有关人等乱打棍子的"学阀"作风,由此招来更残酷的迫害。最令他痛苦的是,他的老伴姜瑞芝与孩子们都被打成为“黑五类”,女儿晓秋为此自杀。但是,不论在斗争会上,还是隔离室内,他始终坚持真理,针锋相对地抗争。他在狱中更置生死于度外,写下了八十多万字的对"四人帮"的控诉、抗辩材料。 1993年7月15日,江泽民同志为祝贺贺绿汀同志从事音乐工作70周年,亲笔题词"谱写生活的强音,讴歌人民的事业"。 1999年4月27日,贺绿汀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新闻怪杰严怪愚严怪愚1911年生于九龙岭合兴村。 他的启蒙老师就是贺绿汀。1921年,贺绿汀在湖南邵东灵山寺学校教书时,严怪愚正在那里读书。 严怪愚1935年从湖大政治经济系毕业,选择了新闻职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动请求到前线作战地记者。 令严怪愚文名声震中国舆论界的事,当属首揭汪精卫叛国丑闻。1938年12月于29日,汪精卫在河内发表臭名昭著的"艳电",宣布投降日寇。国民党重庆当局下令严密加强新闻管制,不准报界披露汪精卫已叛国的消息。当时,虽重庆各大报已知汪逆叛国内幕,但慑于身处虎狼之地,一时也不敢将消息捅出去。关键之际,范长江将有关材料转给了严怪愚。严怪愚拍案而起,秉灯写就《汪精卫叛国投敌前后》一稿,连夜电发湖南《力报》。翌日,《力报》以大号铅字刊出电稿。顷刻之间,震动全国。当时主政湖南的薛岳慑于"蒋校长"的恼怒,惶恐不安。因一时难以抓到严怪愚,只得登报谎称:严怪愚造谣惑众,诬陷党国要人,已在重庆捉拿归案正法。 1949年8月,一介书生的严怪愚加入湘中二支队,加入了围歼桂系军队的战斗,昔日对桂系的口诛笔伐演变成真刀真枪的较量。解放后,严怪愚先后在邵阳专区、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任职。后因淡泊名利,退出领导岗位,任教于长沙。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 时被下放到平江养牛场。1979年平反后任湖南省政协委员。 1984年3月1日,严怪愚与世长辞。 同名九龙岭九龙岭,位于福建省漳州至汕头的324国道边上,其山不大,其貌不扬,却远近驰名。它的历史和传说,几乎可以和漳州的历史并驾齐驱了。 据载,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泉、潮“蛮僚”啸乱,唐廷遣戎卫归德将军陈政(即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父)更代,晋升陈政为朝议大夫,统领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三千六百人入漳。入漳伊始,受尽劳累病苦。陈政所率唐军来到柳营江畔(今江东)扎营,并打退少数民族武装,进军盘陀梁山之下。后来,少数民族首领组织更大规模的狙击,陈政寡不敌众退守九龙山(今九龙岭),且耕且守……这大概就是九龙岭最早的记载了。 当然,九龙岭名声远扬,并非只是与开漳圣王陈元光父子相关。它有两个最重要的风景处,即同在九龙岭脚下的木棉庵与土地公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