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 |
释义 | 九龙江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景观盛名江南,自古就有“千里烟雨”、“四面青山列翠屏,草木花香处处春”的美誉,以山奇、谷幽、林深、竹秀、水美、石绝著称于世,融雄、奇、险、幽、秀于一体。2006年2月经湖南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简介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的旅游金三角地带,总面积8436.3公顷(含热水温泉景区510公顷),东西宽12.1公里,南北长11公里,分为九龙觅仙、九龙戏水、九龙奇岩、九龙飞瀑和热水温泉五大景区。公园管理局设三江口,距汝城县城30公里。公园北大门距离在建的厦蓉高速公路出口不足10公里,106国道和深湘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南临广东丹霞山,西毗莽山森林公园,北接资兴东江漂流、革命摇篮井冈山和中华始祖炎帝陵,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九龙江地处南岭山脉中部和罗霄山脉南端交接处,形成于燕山造山时期。境内最高海拔福音峰1430.6米,最低海拔三江口185米,相对高差大,地势起伏,群山罗列,沟壑幽深,自古就有“千里烟雨”“四面青山列翠屏,草木花香处处春”的美誉,以山奇、谷幽、林深、竹秀、水美、石绝、泉灵著称于世,融雄、奇、险、幽、秀于一体。 九龙江属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夏于酷热,冬少严寒,光照不均,垂直变化明显,无霜期长等特点。境内植物繁茂,种类丰富,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负离子含量高达116900个,是绿色天然氧吧。 湖南省九龙江森林公园建立于2003年,2006年升为省级森林公园,公园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的岭北地区,与汝城大坪国有林场管辖范围一致,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公园海拔处在185至1381米之间,现有管辖面积15644.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3.62%,森林蓄积量194万立方米,楠竹60万根,气候宜人,属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文化深厚、交通方便,发展森林旅游业极具优势。 优越的区域条件公园紧临在建的厦成、拟建的深湘两条高速公路,交通条件优越。深湘、106国道纵贯其中,厦成高速从公园北侧的热水温泉经过,公园北大门距离在建的夏成高速公路出口不足10公里。两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大大缩短了厦门、广州、香港、澳门至九龙江森林公园的距离,2-4小时的车程,朝发午至,交通便利。公园处在郴州、韶关、赣州旅游金三角地带,周边旅游资源丰富。近距离内有被称为“华南第一温泉”的热水温泉,南临广东丹霞山,北接资兴东江漂流、革命摇篮井冈山和中华始祖炎帝陵,九龙江以茂密原始次生林和秀美生态环境而独具魅力,各景区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极易形成区域互动,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汝城县的旅游业迅猛发展,开发了很多游赏、历史价值较高的景点景区,汝城县正向一个充满生机的旅游县发展。 典型的天然林区九龙江森林公园属我国华南地区森林资源保存完好的典型天然林区之一,公园内物种丰富度较高,原始次生林面积大,有7万多亩。景区分布的植物有2800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有福建柏、红豆杉、蓖子三尖杉、华南五针松、凹叶厚朴、华南栲、闽楠、红花木莲及稀存的白毛茶等;分布的动物有200多种,属于国家级保护的有苏门羚、雉类、穿山甲、水鹿、毛冠鹿、猕猴、麝、娃娃鱼等。公园内山重水复,林海苍莽,青山叠翠,生态环境优美,负氧离子含量高,是一个天然氧吧。 盛名的景观资源公园内地形复杂多变,具有山地地貌特征,峰峦密布,沟壑幽深,山径崎岖,大小沟谷纵横交错,以山奇、谷幽、林深、竹秀、石绝闻名遐迩,自古就有“千里烟雨”、“四面青山列翠屏,草木花香处处春”的美誉。公园分大水江、直河、远坪三大景区,现有景点63处,其中一级景点5处,二级景点23处,三级景点35处。各景点鬼斧神工、天铸而成、规格品味较高,空间组合适当,可游性强。 厚重的文化底蕴作为数百年来九龙瑶族同胞的聚居地,公园民俗风情浓厚,350多名瑶民分11个自然村散居在崇山峻岭之中,世代以耕作为生,民风古朴,习俗独特,从房舍至服饰起居、节日、歌舞、婚嫁、信仰等,均独具特色,为旅游景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公园还有湖广古驿道、古炮楼、古驿站、古凉亭、古桥、兵马演练场、寺庙遗址和红军长征留下的足迹等,愈显其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为历史寻踪和宗教朝拜旅游奠定了基础。 2009年9月24日,国家林业局以林场许时[2009]22号受理湖南省汝城县大坪国有林场提出设立九龙江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申请,并将于2009年11月30日前组织实地考察和12月20日前进行专家评审。现将有关信息公示如下: 申请设立的九龙江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湖南省汝城县,面积16154.8公顷。 (一)九龙江景区,面积15644.8公顷。地理坐标:东经113°38′15〃—113°50′25〃,北纬25°21′—25°29′44〃。四界范围:九龙江森林公园管理局(沿106国道至)兰田水(沿山脊至)禾家洞(沿省界至)转水湾(沿山脊,经刀山埂、李家湾、风门坳、棉被岭、尖峰、太平隘至)牛牯岭(沿山脚林缘至)公园西大门(沿山脊,经黄泥坳、笔架山、谷子岭、福音峰、菩萨庵、界顶至)公园北大门(沿山脊,经六米洞坳、横坑、井头至)八丘田(沿三九公路至)九龙江森林公园管理局。 (二)热水温泉景区,面积510公顷。四界范围:南至长塘村界,北至仙人桥与蜗牛塔一线,东、西以农田为界。 2009年12月12日正式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旅游景区岭子头原生态瑶寨观光九龙江公园内有住居数百年的九龙行政瑶族村,350多名瑶民分11个自然村散居在崇山峻岭之中,世代以耕作为主,民风古朴,习俗独特,从房舍到服饰起居、节日、歌舞、婚嫁、信仰等,独具地方特色,为旅游景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拟选择交通方便、原居民相对集中、建筑风格特色比较突出的岭子头作为原生态瑶寨观光之地。近期,拟对岭子头自然村的全部民舍进行全面翻修,保持瑶寨建筑特色,凸显瑶族山寨民族风情和住宅文化风貌,突出汝城瑶族宅第历史传承特色。还可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习惯,布置寨门以及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形成原汁原味的瑶族风情和田园景观,游客可以观赏,也可亲自体验,并可以小住几天,体验瑶乡生活的闲适。开辟瑶寨前的空地进行篝火晚会等文艺演出,欣赏瑶族舞蹈、瑶族山歌、吹木叶、舞火龙,好不热闹。 九龙广场新建九龙广场,面积约为50000M2,广场紧邻公园南大门,通粤达海,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较为便捷,是整个公园的主要出入口广场,也是公园车流、人流的主要集散地。九龙广场作为森林公园的名片,通常是整个景区风貌与文化内涵集中体现的场所,其设计既要尊重传统,延续历史文脉,又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景观设计中把山林、湖水、池岸、木亭、石涧、假山瀑布、花坛花径等自然界景物融入到广场景观中,如诗如画。让人领略到夕阳下金光耀眼的碧流浅池,鲜花满布的小径,水花飞溅的瀑布,随风摇曳的垂柳,静谧优美的桃花源境等美景,给人无穷的遐思。同时,中国龙文化由来已久,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九龙广场以龙的造型铺装为灵魂,不论是龙身、龙须、龙爪都在景观设计中一一体现。 在总体空间布局上突出"两条主轴线,七个功能区"的总体框架。以广场入口至南大门、森林之歌舞台至爱莲池为主轴线,主要景观节点依次按序列展开,形成有节奏和序列感的景观空间。景观次轴则以名人植树园、松涛歌赋、爱莲池-水云间组成,其他景观节点按景观空间序列展开,形成层次丰富,富有内涵的景观。其中中心景观区以折线条和曲线相结合,即形成了景观轴线,又丰富了景观在空间上的变化。 规划中的森林浴场新建森林浴场。规划在邓家洞、牛牯冲一带修建森林浴场。浴场占地约500多亩,利用其良好的森林环境,内规划有森林旅馆、森林保健中心、森林花园、森林餐厅和树上小木屋等项目。森林旅馆--旅馆规划面积1500㎡,设60个床位。旅馆的建筑采用多栋连体建筑布局,采用坡屋形顶式,建筑风格要自然、大方、简洁设计,要融于周围的森林景观环境,采用自然生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手法。森林保健中心--中心内设健康咨询中心、森林健身房、森林"SPA",森林保健、养生、食疗等多项内容。还可修建各种森林保健设施,如休息平台、森林保健游步道、网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等保健设施。 森林餐厅--规划在牛牯冲森林浴场建设面积为500㎡的森林餐厅,餐厅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与周围森林环境相融合,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打造野菜系列、野味系列等菜系,其经营理念同时体现森林生态文化。森林花园--对现有的林木进行整治,使林木的枝下高在1.80-2.00m以上,林分的郁闭度保持在0.7-0.8之间,以保持林内通风透气和阳光散射。将有毒、有刺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动植物进行清除;对林内和林间的植物结构进行合理的改造和配植,种植具有芳香、保健、观赏性强的林间花卉植物和观赏保健乔木,营造具有保健和景观功能的植物小群落。此外为增加其游憩功能在森林适当开辟观赏和游客休息娱乐的草坪空旷地。树上小木屋--选择树龄老,枝条粗壮的树木,规划20栋树上小木屋,小木屋大小比安装一张床位略大为宜,每栋面积15-30㎡,木屋距地面3-5m,不宜超过5m。小木屋按3-5栋成组团组成,每个组团间根据需求设管理服务设施。 特色商品瑶家腊肉瑶家腊肉——是瑶族同胞日常享用和宴亲待客最上乘的佳肴美食。据瑶族史书《过山榜》记载,瑶族始祖盘王(又名盘瓠),原居大西北黄河源头,育六男六女,由于洪荒加战乱,盘王遂率族人向华南地区转移,其长子一系便定居于现瑶山境内,繁衍至今。千百年来,此处的盘王后裔们赖以生存的地盘是崇山峻岭、陡坡峡谷,良田本就稀少,再加上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又非常落后,其主食杂粮红薯、苞谷、芋头、小米等产量不高,难以果腹,于是狩猎野兽飞禽以补食用。 每次狩猎后倘分食有余,则腌渍处理后悬挂于火塘上方,让烟熏火燎使之不断干化,以备日后食用之需,谓之烘腊肉。所熏的动物,从前皆是猎获的飞禽走兽,往后逐渐演化为家庭饲养的动物牲畜与家禽,再往后定型为农历冬至日宰杀的肥猪。由于历代相传用此法制作的腊肉系瑶族始祖盘王首创,故名瑶家腊肉。瑶家腊肉最大的优点是烹食时无须再加佐料,炖蒸熘炒皆宜,精肉鲜红,肥肉透亮,入口香脆,浓而不腻,口感极佳。如今,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甚至港澳和东南亚国家的一些超市里都可觅见瑶家腊肉的"芳踪"。 大禾米糍大禾米糍——大禾米是汝城县热水、二江口、九龙江一带山区的粳釉稻,大禾米糍也就成为该地区农家的一种传统土产。它是用大禾米放在当地一种灌木叫松柴枝上烧成灰,在碱水中泡几天,取出米放木桶中蒸熟,再放在石臼中反复翻斗,斗了蒸,蒸了又斗,如此反复三四次精制而成。山民请人在冬季斗大禾米糍时,要办酒席请斗糍者吃,祈求来年更丰收,七八个斗糍人手举斗柞,围着臼绕转轮斗,边斗糍边唱歌,有的唱爱情,有的对山歌,气氛十分热烈。待斗柔后取出和团即成糍,凉干待用。 大禾米糍色黄质嫩,细密滑腻,可汤煮,也可油炒。若汤煮,最好用肉汤和菜汤,若油炒,必加大蒜、肉丝、生姜等佐料,不沾牙,不腻人,吃了还想吃,余味无穷。因此地的气候温和而温差大,积温高,有利于谷物淀粉的积聚,特别是松柴枝烧成灰泡成的碱水能长年不臭不变味,所以大禾米糍比别地的糍更质嫩滑腻耐煮,且不沾牙,泡在碱水中一年半载不会变质变味,新鲜如初。 苦丁茶苦丁茶——主要产自汝城的热水、土桥、附城一带,三江口、九龙江也有种植。苦丁茶是一种具有多功能药用价值的珍稀古老纯天然保健饮料。属冬青科,冬青属常绿乔木,学名大叶冬青,叶椭圆形,革质、肉厚、边缘锯齿状,无茸毛,有光泽。我国早在东汉、魏(公元前25-265年)就有记载,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史籍中称苦丁茶为护茶、神茶、苦灯茶。用其叶泡茶,汤色翠绿,清凉爽口,入口先苦而后甘,风味独特,过夜茶质不变,具有美容、保健功能。被誉为"美容茶","益寿茶","茶王"。 湖南农业大学唐明德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充分利用汝城盛产名茶的独特气候、土壤、生态环境优势,建立了我国纬度最高的第一个苦丁茶基地,并通过精细加工制作生产了"鸿福"、"紫光"牌苦丁茶系列产品,主要有纯正苦丁茶特级、一级、袋包茶和拼配一、二、三号和香型等产品,其品质更具特色,深受国内外饮用者的青睐,并荣获1997年巴黎名、优、新产品(技术)国际博览会金奖,和中国(HN)新产品、新技术展览会创新金奖。汝城苦丁茶以其独特的风味,神奇的功效远近闻名,是茶楼、酒馆的上好备品,已成为了国内外市场畅销的珍贵绿色保健饮料之一。 白毛茶白毛茶又称白毛尖、毛茶,盛产于九龙江及三江口一带,素有“绿色仙丹,茶中明珠”之美誉,1991年经国家级鉴定为"世界罕见的红茶资源"。泡之,汤色杏绿明净,芽朝上,柄朝下,上下起落浮动,如春笋出土争奇斗艳,观之赏心悦目;香气纯正,滋味鲜醇回甘,饮之心旷神怡。白毛茶天生丽质,久负盛名。这里海拔高,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 常年云遮雾盖,千百年来形成了"芽壮叶大,正反两面多毛"的茶叶珍品,明清时一度成为贡品。白毛茶采用细嫩芽叶经传统手工工艺精制加工而成,茶内所含成分丰富,经国家茶叶研究所分析,内含茶多酚41.56%,儿茶素232 mg/g,咖啡碱4.49%,氨基酸3.02%,总分达111.03分,居全国名茶之首。该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一般伤风感冒、消化不良可茶到病除,对肾结石、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疗效显著,长期饮用,有防癌、防血管硬化、治疗心肌梗塞、健身减肥、延年益寿之功效。 关于白毛茶,里面还有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据说白毛茶源自九龙神茶,九龙神茶是佛祖为了拯救受瘟疫之灾的人民,在九龙江龙脉汇聚之处--崖鹰峰的山洞里,用九龙之灵气孕育而成。小仙女循香访茶,遇上守卫神茶的瑶族小伙石娃,两人相互爱慕,成了情侣。但仙凡有别,王母硬是把他们生生拆散。石娃的血和仙女的泪,却让无芽无花无果的九龙神茶变成了遍布九龙的白毛尖。从此,喝白毛茶便成了九龙瑶民们的习惯,睡前饭后,外出回家、红白喜事等,都要喝酽酽的白毛茶。但凡有贵客来,热情的瑶民便会沏一碗浓浓的白毛茶,以示欢迎之意。 近年来,汝城白毛尖从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式生产加工走向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 建立了白毛茶生产开发基地。其产品品种多,牌子响,"汝白银针"、"汝白银毫"于1991年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十年新成果展示会优秀产品奖,1993-1995年获省名茶称号,1994年获全国林产品名、优、特博览会银质奖,1995年获全国科技新产品金奖,1997年获巴黎国际名、优、新博览会金奖,并被评为"湘茶杯"金奖,填补了省内空白。 青梅青梅——相传为太平天国年间石达开西征时传入。又名乌梅、梅子、酸梅,分布盛广,九龙江也是产区之一。梅树品种主要有籼米梅、糯米梅、胭花梅及夏至梅等,青梅成熟时呈黄色至黄绿色带红晕,尤以肉厚核小的糯米梅、籼米梅加工乌梅最佳。青梅的加工很有讲究,5-6月果实尚未成熟时,摘下果实用无烟火烘焙,烘焙期间火力不宜过猛,灶温保持40℃左右,当烘至六成干时,轻轻翻动,一般烘焙2-3昼夜可干,烘好后,再焖2-3天,使颜色变黑,加工成乌梅;取净乌梅,微淋清水使之湿润,剥取净肉,加工成乌梅肉;取净乌梅,用大火炒至皮肉鼓起,剥取净肉,加工成乌梅炭;加工青梅蜜饯需经多道繁杂工序,费时3个月左右方能制成。青梅既可药用,又可大量加工食用。药用,具有敛肺涩肠、生津止渴、杀虫止痢等功用;食用,酸中带甜,甜中透酸,加工成蜜饯,则清脆可口,味美荡气回肠,确是天赐美品。 香菇香菇——是磨菇的一种。这里气候湿润、土质疏松、山深林密,特别适宜香菇生长,出产的野香菇,个大,肉厚,色深,味浓,是地地道道的"老土"一因其呈黑色,伞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黑美食伞'。这种香菇,不仅味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其中含有18种氨基酸,干香菇含有40%以上的蛋白质,维生素B1、B2,烟草酸的含量比肉类高。同时,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润肺、生津滋阴、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减少胆固醇,养胃、益血、补脑、强心等功能,对胃癌、食道癌均有一定的疗效。这种香菇采摘、加工很讲究。每年的"立冬之后,春分之前",特别是寒潮刚过水南风盛行之际,正是采摘香菇的好时机,漫山遍野的男女老少背着竹篓穿行于深山密林中,和着婉转燎亮的山歌,构成了当地山民的一种民俗文化。香菇采摘后经过烘烤、曝晒、整形、密封后,便可源源不断销往外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