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镜湖新区
释义

镜湖新区在原越城区灵芝、东浦两镇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包括从绍兴县划入的 15 个行政村,共计 73 个行政村, 1 个居民委员会。至 2004 年末新区总人口为 9.37 万人,其中非农人口 3.52 万人,农业人口 5.85 万人。预计到 2020 年,人口规模将达到 12.5 万人。绍兴市镜湖新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的正县级派出机构,受市计委等七部门的委托,直接履行辖区内的相关管理职能。

基本概况

——区位条件相对优越。镜湖新区位于绍兴大城市越城、柯桥、袍江、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四大城市组团的中心,是绍兴大城市的“绿心”。行政区划 76 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块 ( 城市绿心 ) 开发建设面积 53.4 平方公里 , 东至绍三线和外直江、西至绍齐公路、南至萧甬铁路、北至柯袍线。新区主干道群贤路与绍三线路口,距杭甬高速绍兴接口处 3 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 25 公里。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山水资源尤为丰富。境内山水资源丰富,田园风光秀丽,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是绍虞平原上水网最为稠密的地域,现有水域面积 1206.31 公顷 ,占辖区总面积的 22.1 %(规划后达 1508.2 公顷 ,占 28.2 %。),而且水形态丰富多样,有江、河、湖、渎、 溇 、湾等。山体面积 74.12 公顷 。而其中尤以一湖、三山和荷叶地风貌成为开发建设不可多得的资源依托。“一湖”即镜湖,原名 犭央 犭茶 湖,现湖面面积 2.23 平方公里(据市志记录北湖原有面积 4.29 平方公里, 1969 年围湖造田后面积逐年减少),为绍兴市最大的天然淡水湖,规划拓浚后,湖面将超过西湖,达 8 平方公里;与其遥相呼应的南湖,现状水域面积 0.91 平方公里,拓浚后将达 1.44 平方公里,南北两湖规划定位为“北大南秀,北动南静”。“三山”即位于新区东北部的梅山、美女山和凤凰山,一脉相连,形态隽美。湿地条件弥足珍贵。湿地被称之为地球的“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在新区的中心,保留有完整的水乡荷叶地风貌,局部区域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原生态湿地系统。新区湿地规划区面积约 8.3 平方公里,经过生态修复,镜湖湿地可以建成具有沼泽、荒岛、野水生植物和各种湿生植物群落、乔木灌木、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湿地经济作物、观光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多样化的自然湿地生态景观。

——人文资源积淀深厚。新区堪称绍兴水乡、酒乡、桥乡、名士之乡的一个缩影。其中,东浦古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形态保存基本完好,“小桥、流水、人家”, 216 座形态各异的桥梁、 36 条水色澄清的河流、徐锡麟故居、 犭央 犭茶 湖避塘、东浦老街等等,可谓古镇风貌,酒乡风情,名人故居。而历史上有名的梅山,早在越国时期,越王勾践就在山上建有斋戒之台;至唐代,在山西侧建有永觉寺,历代有巫山之穴、梅子真泉、适南亭、尚书墓、茶坞等名胜古迹。

——经济基础较为坚实。近年来,新区工业已经形成以纺织业为龙头,羽绒制品、家具制造两翼齐飞,箱包、服装鞋帽、塑料制品、通信电子同步发展的经济格局。纺织业一业独大,规模以上企业 65 家,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 57 %左右。羽绒制品和家具制造业位列其后,各占工业经济总量的 10 %左右,其中,新区工业企业中“喜临门”、“冠友”已获省名牌产品称号,“喜临门”床垫同时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产品质量免检证书”。“梦星”、“越大”获省著名商标。服装鞋帽、箱包制造、塑料制品和通信电子四行业作为新区工业的“第三梯队”,各占新区工业经济总量的 3 — 5 %。 2004 年,全区实现产值 69 亿元,完成产品销售收入 67 亿元,实现税金 2 亿元,当年计提折旧 1.8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 3 亿元,完成工业性投资 7.5 亿元,在建工业项目 45 只,其中市重点项目 4 只,完成进出口总额 16815 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 14368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384 万美元,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 21 家,新区自营进出口企业累计达到 99 家。 2003 年,顺应新区开发建设需要,区内冠友、大荣织造、承天电器、中原纺织等 8 家规模以上企业已迁离新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近几年来,新区在计生、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等方面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2004 年,东浦镇计生协会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评为全国协会工作先进单位, 南村村被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为省级文明村,该村 老年活动中心被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命名为省级先进老年活动中心。目前,全区共有小学 19 所、中学 3 所、成人技校 1 所,其中,徐锡麟中学为“省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级示范学校”和“市级文明单位”。各类医疗机构 16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个,其中,东浦卫生院为省级文明卫生院、市级文明单位和世界卫生组织爱婴医院。已初步建立社会保障网络,新区被征地农民 2 万余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 6.99 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面达 90.88 %;“三无人员”集中供养比例达 96.5 %。

——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逐步健全完善。一是完善了工作机构。新区成立之初,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下设了“一室四局”,即党工委 ( 管委会 ) 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社会事业局、国土资源分局。根据新区工作的实际需要,市编委对新区内设机构作了相应的调整,把内设规划建设局分设为规划局和建设局,设置了拆迁办公室、招投标办公室、城中村改造办公室、信访办公室、监察室、统计分局、财务办公室、生态环境管理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和安全生产监督办公室等挂牌机构,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处、质监分站、水政监察大队、渔政站和房管所等 5 个事业单位。二是健全了工作制度。为规范征地拆迁和开发建设等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镜湖新区征用土地办法》、《镜湖新区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细则》、《镜湖新区非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政策意见》、《镜湖新区拆迁房屋产权认定办法》和《镜湖新区 工程预决算审核管理(试行)办法 》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同时,为确保新区上下有序高效运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结合新区实际,研究制定了会议决策、党风廉政、人事管理、干部任用、理论学习、民主评议、岗位考核、纪律规章、财务管理、信访工作等一整套内部政策文件和管理规章制度。三是建立了“封闭运作,滚动开发”的建设模式。新区成立之初,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新区封闭运作的财政体制。实施开发建设两年多来,新区已筹集并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安置小区建设及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资金 18.09 亿元。 2004 年,按照国家宏观调控要求,新区及时对开发建设实施了适应性调整,对在建工程“有保有压”,适当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计划,确保安置房建设和重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2005 年,新区计划到位资金 11.5 亿元;计划投入建设、拆迁、征地等资金 11.7 亿元。

建成后的镜湖新区,有人形象地把她比喻为绍兴大城市的绿“心”、绿“肺”、绿“肾”、“天然氧吧”,将成为绍兴大城市的生态调节中心、休闲旅游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对实现“一个城市三个组团”,提升绍兴区域中心城市的品牌,增强城市竞争力,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组团 + 绿心”的城市 开发建设模式,将在当今城市化浪潮中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历史背景

2002 年 10 月 30 日,绍兴市人大常委会第 37 次会议审议通过《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精心规划建设“城市绿心”与市“行政中心”;建议将 犭央 犭茶 湖改名镜湖;并首次正式将镜湖新区功能定位为“生态功能调节区、城市休闲娱乐区、水上旅游观光区和行政管理中心区”。

2002 年 12 月 4 日 ,绍市委发〔 2002 〕 56 号文件《关于加快镜湖新区 ( 城市绿心 ) 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确立了镜湖新区的功能定位、行政区划和机构设置等。 2002 年 12 月 26 日 ,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2003 年 1 月,镜湖新区管委会下属国有独资企业“绍兴市镜湖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现更名为“绍兴市城北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正式成立。

2003 年 7 月 15 日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绍兴镜湖新区空间发展规划》,标志着绍兴建设百万人口、现代化生态型大城市的“绿心”——镜湖新区的空间发展形态正式确定,镜湖新区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

2004 年 3 月,《绍兴市镜湖新区“城市绿心”总体规划》获市政府审批通过。

机构职能

(一) 对镜湖新区规划建成区的开发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并代管灵芝、东浦两镇

(二) 授权对辖区内干部进行管理。

(三) 市计委、经贸委、外经贸委、建设局、建管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局和林业局等部门在辖区内的管理职权,均委托新区管委会直接履行,并及时将有关处理情况抄送市有关职能部门备案。

(四) 负责辖区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广电、体育、民政等工作。

(五) 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下属乡镇

灵芝镇

灵芝镇是一个年轻的乡镇。2001年8月,原灵芝乡和梅山乡合并成立灵芝镇;2002年12月,镜湖新区成立,原齐贤镇15个村划入灵芝镇。灵芝镇位于绍兴市镜湖新区核心区块,东临绍三线,西邻中国轻纺城,南依绍兴老城区,北靠袍江工业开发区,104国道、沪甬铁路、杭甬运河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灵芝镇现下辖41个行政村,总人口55921人,地域面积42.8平方公里,是绍兴市社会综合实力30强乡镇、浙江省百强乡镇与“珍珠之乡”。

灵芝镇是开发建设重镇。作为城市“绿心”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块,以建设“生态调节中心、休闲旅游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为目标,目前正在按照“坚持规划基本定位,适度开发建设”的方针,平稳推进开发建设之中。

灵芝镇是经济强镇。工业经济形成了纺织、家私、印染、羽绒服装四大特色产业,拥有喜临门集团、金时针织印染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 2004年全镇完成工业销售40亿元;三产经济富有特色,形成了“两街两市”的格局,即汽车销售维修一条街、家私产销一条街和越州轻纺原料市场、越州建材市场,2004年营业收入达70亿元,“融合经济”效应日渐显现。

东浦镇

东浦镇位于绍兴市镜湖新区,为“城市绿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大绍兴城市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组团中心,东连绍兴市区、南靠福全镇,西接中国轻纺城,北抵齐贤镇。全镇地域面积30.78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有人口4.1万。近年来,东浦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织造、羽绒、箱包、聚氨酯、建筑房地产等为主要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并培育出了金昌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恒丰聚氨酯有限公司、绍兴茂龙羽绒有限公司、盛峰纺织公司,巨星建设集团、兴业建筑公司、中国轻纺城纺织废丝市场等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二、三产规模企业。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9.02亿元和28.26亿元,三产销售达到25.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830元。东浦社会保障日趋健全。全面实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率100%;为3996名企业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落实268户388人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7万元,现1万余人已基本实现老有所依,超过全镇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全面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申报缴费工作,3.3万余人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建立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成立社会救助协会,加强对失土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并做好就业推介,这些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普遍好评,2004年,被评为市“十佳农民培训转移单位”,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被评为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东浦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环卫管理实行市场化动作,垃圾中转全面推行,垃圾处理与市区接轨,实行农民生活垃圾袋装化,开创全市先河;计生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计生网络健全,计生符合率100%;少儿九年义务教育率100%,2004年锡麟中学中考重点分数上线率高于全市面上平均水平;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全镇5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对295名确认精神病患者实行分级管理,定时定人送药上门。全镇自来水普及率100%,固定电话普及率90%以上,小通基本实现全面覆盖,一半以上的村通了光缆,为实现数字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东浦镇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村镇建设文明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省绿色小城镇等称号,已被绍兴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13: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