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景芝镇 |
释义 | 景芝镇是山东省三大古镇之一,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山东省安丘市东南部,距安丘市区24公里,东距青岛港120公里,北距胶济铁路30公里、距济青高速公路、潍莱高速公路35公里,西北到潍坊机场40公里,206国道、沂(沂山)胶(胶州)公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161平方公里,辖115个行政村,驻地人口11.3万。景芝镇以酿酒闻名于世,是中国高粱烧酒的发源地之一。景芝名吃繁多,闻名遐迩,三页饼、金丝面、绿豆糕、芝麻片等被列入中国食品大全。 中文名称:景芝镇 下辖地区:东营村、西营村、店子村 面积:161平方公里 人口:11.3万 乡镇概况景芝镇是山东省三大古镇之一,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山东省安丘市东南部,距安丘市区24公里,东距青岛港120公里,北距胶济铁路30公里、距济青高速公路、潍莱高速公路35公里,西北到潍坊机场40公里,206国道、沂(沂山)胶(胶州)公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161平方公里,辖115个行政村,驻地人口11.3万。景芝镇以酿酒闻名于世,是中国高粱烧酒的发源地之一。景芝神酿被评为中国十一大名酒之一,同时芝麻香型白酒的代表产品“景芝神酿”被国家评为“中国白酒著名创新品牌”。景芝神酿——中国白酒芝麻香型代表。景芝名吃繁多,闻名遐迩,三页饼、金丝面、绿豆糕、状元糕、芝麻片等被列入中国食品大全。 历史沿革景芝镇是齐鲁三大古镇之一,其名最早见诸于《元史·顺帝本纪》,据载北宋宋仁宗景祐年间,景芝地域数次发现灵芝,地方官向朝廷上表献瑞,故取皇帝年号首字和灵芝末字组成“景芝”这一地名,自元代以来,先后设通判、县丞和巡检司。自明代始,该地“商业繁盛,产白酒颇著”( 《安丘县志》),有“十里杏花雨,一路酒旗风”之说,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富甲一方的重镇。明代大学者顾炎武所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称之为“齐鲁三大古镇”。 景芝镇在解放前又称“玉皇城”自明朝始建“玉皇阁”其规制宏伟,发展至清朝香火鼎盛,形成“九庙十八坛”的格局,八方祭祀络绎不绝,因其文化规制高于京城,配享九门,分别是阜康门(南门)、启文门(东南门)、景阳门(东南门)、镇东门(东门)、保元门(东北门)、永贞门(北门)、望阙门(西北门)、众成门(西门)、障浯门(西南门),与京城九门一一对应,后城墙毁于战火,九座城门及庙宇不复存在,现在景芝镇区的主要村庄名称便由此演化而来,成为今天的阜康村、启文村、景阳(东、西)村、镇东(南、北)村、保元村、永贞村、庆安(南、北)村,后庆安南于1958年改名为红旗村、仁安村、保安村、太平村。因此,景芝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行政区划景芝镇隶属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下辖115个行政村,分别为:东营村、西营村、店子村、鞠家庄子村、代家庄村、永贞村、高庄庄村、潘水崖村、庆安北村、田岗村、魏林庄村、郭岗村、前院村、建胜村、老庄子村、河崖村、王家彭旺村、山西村、保元村、郭家庄子村、小付岗村、阜康村、前王庄村、南杨庄村、吴家庄村、菜园村、南甘泉村、东王官疃村、南河西村、镇东村、小市留村、宅科村、后张家庄村、埠口村、代夫村、伏留村、前屯村、大市留村、王家庄村、景阳东村、鹿村村、宋官疃村、临甘泉村、西王官疃村、中王庄村、班家庄村、前张家庄村、北景芝村、山前村、旺民庄村、小由方村、东近埠泉村、前崖村、胡家庄村、东庄子村、逄家庄村、万戈庄村、薛家庄村、贾戈庄村、永合村、葛家彭旺村、大付岗村、李家彭旺村、游家庄村、前付岗村、咸家庄村、新泉村、红旗村、大湖埠村、景阳西村、小河北村、洛岗村、东杨庄村、后王庄村、于家庄村、黄泥泉村、伏戈庄村、后屯村、杜家庄村、姚家庄村、吉台官庄村、保安村、北河西村、李水崖村、戴家沙浯村、李家庄子村、大兴村、大由方村、启文村、丰田村、万家庄村、西于戈庄村、孙家沙浯村、镇东南村、刘家屯村、后院村、程家庄子村、仁安村、周水崖村、王水崖村、西杨庄村、大圈村、东千里村、北张洛村、河埠村、东于戈庄村、西王庄村、小东庄村、西近埠泉村、孟家官庄村、南小庄村、葛家庄村、小湖埠村、太平村、西千里村、朱家沙浯村,南甘泉村。 地貌特征景芝镇西傍浯河,东依潍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一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地平坦肥沃,地下水源丰富,有15万亩耕地。景芝镇地处潍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为历代天然粮仓,尤其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谷子和红高梁,适于酿酒。其潍水清澈透明,浯河系汇集多股山泉而下,其深处藻萍映绿,浅处水净沙明,是不可多得的酿酒佳源。素有“三产灵芝真宝地,一条浯河是酒泉”之称。但真正有名的酿酒用水,是大松树底下的一口井,俗称“松下古井”,井水清澈甘芳,用来酿酒,不仅味醇,而且产量也高,故有“景芝水里有三分酒”的传说。 交通条件景芝镇位于安丘、诸城、高密三市交界之处,北邻潍坊、安丘,东望高密、胶州、青岛,西边是沂蒙山,南下诸城、临沂、苏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自古有“四县通衢”之称。206国道从镇区穿越,是连结汕头、烟台、青岛、济南、潍坊、徐州等城市的交通要道。206国道、沂胶公路在境内交汇,与景黄路、景宋路、青年路、金(金冢子)临(临悟)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坚持把“爱我安丘,加快发展,共建和谐”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积极实施工业立镇战略,加快培强做大现有企业,膨胀主导产业,形成了工艺品和服装加工、建筑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纸箱包装、生物化工等六大主导产业。2006年,全镇限额以上企业达到36家,完成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其中,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3家;产值过千万、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15家。围绕打造“江北工艺品加工第一镇”,放手发展特色产业——工艺品加工业。目前,全镇发展起加工企业69家,社会加工点2000多个,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3.5万人,年加工出口绢花达到600多万打,出口创汇3750万美元,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各国。 服务业:突出商贸物流、餐饮娱乐、市场网点、传统名吃四项重点,落实政策推动、产业带动、服务促动、城镇建设拉动四项措施,突出特色、不拘一格,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以市场为龙头、超市为骨干、各类工商业户为补充的镇区大商贸格局,经营业户达到2000多家;建成了以景芝宾馆为代表的乡镇级高档酒店20多家,专业化餐饮点8个品系30多家。三页饼、香肠、绿豆糕等地方名吃声名远扬,饮誉四方,备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特色农业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发展农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目前,全镇发展起福克斯、振祥、鲁源、吉远、圣洲、酶制剂6家农业龙头企业,年加工各类农产品10万吨,带动发展起各类种植基地8万多亩。2006年,完成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特色鲜明的农业 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用区域化建设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目前,共发展起农业龙头企业7家,葱、蒜、姜、椒等各类种植基地2.2万亩,规模养殖小区59处,年出栏肉食鸡80万只,大猪5万头。今年,新规划了郭岗方、前屯方、东庄子方、后院方、东营方、万家庄方、芝泮方、苑家庄方、班岗方9个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总面积8万亩。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建设模式,镇上成立了区域化建设管理工作委员会,各基地成立了建设管理办公室,农户按方片成立了农产品协会,进一步完善了农业化学投入品测控体系,在物资供应、技术指导、化学投入品发放与使用方面实行全过程封闭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景芝镇-企业风采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三大古镇”之一的景芝镇,迄今已有5000年酿酒历史。1948年,集景芝镇72家酿酒作坊于一体创立中国第一家国营企业——山东景芝酒厂,1993年经山东省体改委批准改为股份制企业。目前已形成以白酒酿造为主,工业旅游、热电、纸箱、蛋白饲料、污水处理等多元化发展格局。拥有员工3000人,技术人员423人,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总资产6亿元,年产商品白酒能力6万吨,成为山东省大型重点企业集团、中国重点酿酒骨干企业、中国白酒生产50强企业、中国最大的芝麻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先后荣获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全国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消费者满意单位、全国酿酒行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国芝麻香型白酒领军企业、国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中国酒业文化百强企业等称号。被确立为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山东省环境友好企业和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酒之城”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唯一指定入展白酒企业。拥有以一品景芝为代表的芝麻香型系列,以景阳春为代表的浓香型系列,以景芝白乾为代表的传统酒系列,以阳春滋补酒为代表的营养保健型系列四大系列品牌。 ——一品景芝,中国芝麻香型白酒代表,历经半个世纪自主创新而成。1957年,白酒专家首次在景芝酒中发现芝麻香“因子”,景芝酒业于1965年开始对芝麻香型白酒的探索研究,至1995年,以景芝酒业为主起草的芝麻香型白酒行业标准经轻工业部发布,芝麻香型白酒正式确立。2007年,由景芝酒业为主起草的芝麻香型国家标准经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芝麻香型白酒的研制”荣获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荣获第十届山东省十大发明专利一等奖和第十二届中国专利奖。其代表产品一品景芝被商务部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确定为中国白酒芝麻香型代表,改写了鲁酒无香型代表之历史,成为建国以来中国白酒界仅有的两大创新香型之一,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名特白酒国家标准样品,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澳门部队和香港山东商会专供酒。 ——景阳春酒,山东第一个浓香型粮食酒,第一个出口创汇产品,蝉联历届山东名牌,荣登全国白酒市场质量抽检“红榜”五连冠,为全国浓香型白酒质量优质产品和争创“中国名牌”产品,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酒。 ——景芝白乾,中华白酒史上最早的高粱大曲酒,早在1915年作为山东白酒代表产品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59年入展印度国际博览会。荣获山东名酒、中国八大大众名白酒、 首批“中华老字号”等称号,其传统酿造技艺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芝酒业站在中国白酒发展的前沿看发展,肩负起引领鲁酒振兴的重任,坚持“用真心酿造真诚”的经营理念,以市场营销突破为引领, 以品质、品牌和文化建设为支撑,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企业正向“百亿景酒”和“中国北方生态酿酒第一镇”的目标奋进。 地方特产景芝三页饼景芝三页饼为山东地方名吃,与景芝白酒齐名。因其“三页如一,叶薄如纸,一抖三开”而得名。它以精面粉、细食盐加水和面,外加生豆油,经擀制、鏊烙而成。其成品薄如蝉翼,软如锦绸,焦柔相济,入口筋香,让人百吃不厌,念如故旧。若将其凉透叠起,可数日不爆,柔软如初。景芝三页饼以其特殊的加工工艺、奇妙的视觉手感、独到的色泽口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数以百计的地方饮食品牌中脱颖而出,历经300余年而不衰。近年来,景芝三页饼走出景芝地方,走遍齐鲁大地,成为山东市井餐桌的美食和城乡馈赠亲朋的佳品。1987年,景芝三页饼获省优产品称号;其后,再获第十一届国际风筝会博览会金奖,第十二届国际风筝会参展荣誉奖;现已被列入《山东名吃大全》和《山东风物志》。 景芝金丝面景芝金丝面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与三页饼同为白案佳品,因色黄丝细,犹如金丝得名。金丝面以精面粉、鸡蛋和食盐为原料,先把鸡蛋打入盆内调匀,再加入精面粉和食盐,和为硬面,擀成透明薄饼,切为细丝,出锅后放入鸡汤内,加适量食醋、芝麻油、虾米、胡椒面、香椿末、香菜梗或嫩韭菜等佐料。金丝面颜色淡黄,细如金丝,软硬适度,清香可口。 绿豆糕景芝镇传统小食品之一,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工艺独到,风味奇特,呈淡黄色,结构松软,富有弹性,味道甜美,入口即化,能消暑解毒,清肺利痰。分单料、全料两种。单料用绿豆和白糖制成。将绿豆煮熟晾干,去皮、磨细,加白糖调匀,用细筛筛在特制的方形蒸笼内,用铜铲压匀,割为适宜的长方形,蒸熟即成,全料绿豆糕,另加青红丝、玫瑰酱、核桃仁、桔饼等佐料,多味并重,让人倍感新鲜爽口,百吃不厌。 芝麻片景芝镇传统小食品之一,历史悠久。成品为小方块,色泽乳白,质地细密,松脆爽口、甜香宜人。其工艺为将精选的饴糖、麦芽糖、白砂糖等放入容器内熬制,到一定火候,放入炒熟的精选上等芝麻,进行搅拌,直至混合饴糖和芝麻均匀的黏附,然后经过专制的模具成型,手工切制而成。其特点为选料细致,制作认真,使产品规格、组织、口味均臻于上乘,深受群众赞美。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 84160 男 42099 女 42061 家庭户户数 23436 家庭户总人口(总) 83776 家庭户男 41845 家庭户女 41931 0-14岁(总) 19702 0-14岁男 10568 0-14岁女 9134 15-64岁(总) 57262 15-64岁男 28437 15-64岁女 28825 65岁及以上(总) 7196 65岁及以上男 3094 65岁及以上女 410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1924 特色农产品大葱,大姜,芋头,大蒜,蔬菜,辣椒,扁豆,果品,黄烟,生猪,肉鸡,蛋鸡 中小学校安丘市景芝镇万家庄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万戈庄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东营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中心中学 安丘市景芝镇于戈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代家庄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伏留村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前付岗村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前屯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前院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南甘泉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埠口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大圈村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姚家庄村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宅科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万戈庄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东营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中心中学 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伏戈庄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南甘泉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宅科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小市留村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山前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王庄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西营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小付岗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小市留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山前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工贸城学校 安丘市景芝镇振华中学 安丘市景芝镇景东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景东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景西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朱家沙浯学校 安丘市景芝镇李家彭旺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沙浯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河北区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河北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洛岗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游家庄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王家庄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王庄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耀华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职工子弟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葛家庄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薛家庄联办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西于戈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西营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逄家庄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郭家庄子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郭岗村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鹿村小学 安丘市景芝镇浯河中学 景芝镇-历史名人1、文字学家王筠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又字伯坚,号友,清代文字学家,景芝镇宋官疃村人。1821年(清道光元年)中举人,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授山西省乡宁县知县,后代理徐沟、曲沃知县。任职期间为政清廉,勤于政事,讼至立判,卓有政绩。 王筠少而好学,喜爱研究小篆与大篆文字。年纪稍长,即博览群书,经史。一生中,尤其喜爱研究说文之学。他精心研究了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和段玉裁、桂馥的说文著作。他不仅评论了前人著作的优劣,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文字之奥,无过形、音、义三端。古人之造字也,正名百物,以义为本,而音从之,于是乎有形。后人之识字也,由形以求其音,由音以考其意,而文字之说备。”他著《说文释例》20卷。又以句读之名,疏解许慎《说文解字》,著《说文句读》30卷,解决了前人对许慎《说文解字》一书解释的草率、简略和混乱。还著有《说文系传校录》、 《文字蒙求》、《说文补正》、《句读补正》等。王筠致力于说文之学达30年之多,皆从分析前人诸家之说入手,独辟门径,不依傍于人,提出独到的见解。其成就明显超过了前人。后人评论时说他对说文之学的贡献是“许氏之功臣,桂、段之劲敌”。《文字蒙求》一书,解放前曾作为高等小学教材,建国后于1962年、1983年再版。《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亦分别于1983年7月和11月由北京市中国书店重新印行,足见其著作的社会效益和历史价值。他还著有《说文韵谱校》、《说文广训》、《四书说略》、《正字略》、《禹贡正字》、《毛诗重言》、《弟子职正音》、《读仪礼郑注句读刊误》、《清诒堂文集》、《徐沟笔记》等,共50余种,数百卷之多。 吴金鼎 2、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吴金鼎(1901—1948),字禹铭,著名考古学家,景芝镇万戈庄人。在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专业时,爱上了考古工作。后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任职,攻读考古学。其间,参加了河南安阳殷墟、山东章丘城子崖、安阳后岗等著名遗址的发掘。1933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云南、四川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齐鲁大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主任和图书馆主任等职。1928年3月,吴金鼎对山东章丘县龙山镇5里处的城子崖文化遗址发生了兴趣,经发掘、研究,命名为龙山文化。这一发现与命名,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1930年至1931年,他与李济、董作宾、梁思永、郭宝钧等人又进行两次发掘,于1934年发表了报告集《城子崖》、揭开了中国远古文化根源之谜,以大量的资料证明中国远古文化源于本土,有力地粉碎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并得到了公认,为史书无载的中国史前文化的面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考古学史上一座丰碑。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吴金鼎博览群书,刻苦钻研,以英文出版了《中国史前的陶器》一书。此书成为当时关于中国史前陶器的最为详尽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中国考古学的必读书目。吴金鼎获博士学位后于1937年回国。时值日本侵略军大举入侵,中国考古学面临极为艰难的局面。他先在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后到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38至1940年,他到云南大理附近的苍洱考察发掘,发现遗址32处,并主持挖掘了数处,撰写了《云南苍洱境考古》一书,奠定了西南地区史前考古学的基础。1941年至1943年,吴金鼎在科研经费极为拮据的情况下,坚持对四川彭山汉代崖墓和成都前蜀王建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对汉代和五代十国时期的艺术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有他的事迹介绍,称他是最有成就的现代考古学家之一。 景芝镇-景芝革命烈士纪念碑在安丘市景芝镇区东南角,206国道东侧,有一处陵园,园内松柏苍翠,枝繁叶茂。在松柏树的掩映下,一座青色纪念碑巍然耸立,它就是为纪念在“景芝事件”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建于1956年5月,当时位于景芝汽车站前的广场中心偏南。纪念碑通高15米,呈四棱柱形,为砖石水泥结构。碑身分上下两部分:正面上部镌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下部是碑文。背面上部镌刻着“踏着革命烈士血迹前进”10个大字,下部是陈克烈士传略。1979年,景芝公社党委、政府,在纪念碑周围修建了围墙和大门,种植了松柏林,并安排专人管理,使它成为一处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作为对烈士们永久的纪念。同年,这座陵园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芝事件”:根据史料记载1945年6月,景芝一带解放,建立了中共淮安县工作委员会。7月,淮安县政府和县大队相继建立,中共淮安县工委书记周次温任县长,曾任县大队政委,原山东军区十一区团参谋长巫景全(红军战士)任县大队长。县机关驻景芝教堂。8月,淮安县工委改建为县委,原莱东县委代理书记陈克任淮安县委书记、县大队政委,周次温仍任县长,刘铭任组织部长,巫景全任县大队长。 新建立的淮安县地处诸城、高密、安丘三县交界处,国民党杂牌队伍和日伪政权统治多年,情况复杂,群众基础差。淮安县大队成立时,很多伪顽散兵游勇甚至土匪表示弃暗投明,乘机混入,原伪厉文礼部十六团中队长孙松山参加了县大队并当了副排长。当时淮安县领导力量比较薄弱,没有来得及对这支队伍进行全面整顿。 同年8月,县大队改编为山东军区独立第四旅十团三营,辖七、八、九三个连,十团参谋长巫景全带领八连驻景芝镇,七连和九连在外地活动。八连在景芝驻防期间,三排副排长孙松山等认为叛变投靠国民党的时机已经成熟,就与孙华堂、董志华、陈金祥、于德江等利用队伍出操或喝酒之机,几次策划叛变。对敌人的这一阴谋举动,淮安县委和十团领导没有察觉。 9月15日(农历八月初十),下午三时许,以孙松山为首,开始了叛变行动:他们派人把住教堂大门,先将曲副连长、王排长、文化干事用枪逼住,一一捆绑起来押在连队住处,然后持枪窜到教堂前院陈克办公的地方,趁陈克、刘铭、巫景全三人谈话之机,突然把他们按倒捆绑起来,一同押到后院与曲副连长等关押在一起。叛匪把住教堂大门,放入不放出,前去参加会议的人员进一个抓一个,景芝区委书记曹保善、区长孟迪安以及他们的通讯员就是这样被捕的。 当日夜间,武装部副部长杨兴等得知八连叛变的消息后,立即带领部队跑去救援,但敌人已经走远,救援未果。被捕人员中有县委书记陈克、组织部长刘铭、十团参谋长巫景全、专署征收员刘洪远、景芝区委书记曹保善、区长孟迪安、曲副连长等重要干部14人,叛匪带走枪枝60余枝。 陈克等主要干部被押送到潍县城,交给厉文礼部。以后陈克等虽经我地委、县委敌工部多方营救,但毫无效果,于1945年冬被敌人活埋,壮烈牺牲。 中共淮安县委书记陈克,原名朱司春,又名朱茂轩(懋宣),字曙东,1914年1月20日出生于莱芜市冯家林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20岁毕业于莱芜师范学校,后任小学教员。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走上了抗日的道路。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名陈克。先后任莱芜县第五区分区委书记,莱北县委组织部长,莱东县委代理书记等职。他在抗日战争中勇敢坚定,沉着果断,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1945年8月,陈克奉调来到新解放区淮安县任县委书记。当时日军刚宣布投降,蒋、日、伪合流,地方上的反动势力十分嚣张。淮安县地处诸(城)、安(丘)、高(密)三县交界处,党的组织还不健全,人民政权刚刚建立,人们的“正统”观念很严重,认为共产党“靠不住”,国民党势力大。陈克到任后,面对严峻的局势,沉着冷静,日夜操劳,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召开各种会议,广泛发动群众。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处处与群众打成一片。由于他工作深入扎实,很快取得了工作的主动权。正当陈克等开辟淮安县新解放区工作取得初步成绩的时候,隐藏在革命队伍里的一伙反动分子,却在酝酿着一场反革命事变。9月15日,陈克被敌人逮捕。在登汽车的时候,陈克同志慷慨陈词,痛斥敌人。 陈克等被捕后,中共昌潍工作委员会,中共安丘县委敌工部,千方百计全力营救,但都没有成功。1945年深冬的一天,北风刺骨,陈克等被剥去上衣,虽然遍体鳞伤,但目光炯炯,从容镇定,与其他同志一起,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跳入敌人早已挖好的土坑,慷慨就义,时年32岁。陈克等英勇牺牲的噩耗传出后,淮安县的广大干部群众,无不悲痛万分,对出卖和杀害他们的阶级敌人切齿痛恨,他们利用不同形式对烈士表示沉痛的哀悼。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