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景日昣 |
释义 | 人物简介景日昣(1661-1733)字冬旸(yang),号嵩崖,中岳嵩山登封人,生于清顺治十八年,幼年家贫如洗,但他爱好学习,孝敬父母,初读私塾,成绩优异,康熙十四年入嵩阳书院求学,从师于一代名儒汤斌、耿介等,康熙二十六年中举人,康熙三十年中进士。“学而优则仕”,出仕后,首任广东高要县知县,任职期间,平反冤案,治理水患,赈济灾民,深受当地民众爱戴,离任后,民自发为其立碑建祠。康熙四十二年,景日昣入京人监察御史,后又历任江南、陕西、河南、汾南道监察御史、鸿胪寺少卿、大仆寺少卿、宗人府府丞、都察院副都御史,后升任礼部侍郎、户部侍郎,赐资政大夫,加礼部尚书衔。他曾是乾隆皇帝幼年时的老师,三次主持科举考试。雍正三年(1725年),景日昣告老还乡,隐居于嵩山逍遥谷,专门从事著书立说,文章闻名于世,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一是他被尊为中岳嵩山的一代名儒;二是他曾经是乾隆皇帝幼年时的老师,要求严格,使乾隆学识与日俱增,后终成为文武双全的一代明君,成就“康乾盛世”的伟业;三是他三次主持科举考试,其所选拔人才,后皆为知名人士,为清王朝的政治经济繁荣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四是他集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及医学家于一身;五是他一生著书立说,著述甚丰,流芳百世,影响深远,其中《说嵩》被称为嵩山的“百科全书”,《崧台书》则是对其从政活动和经验的总结,《嵩崖学凡》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嵩崖尊生》是一本著名的医学论著。 生平事迹一、天资聪颖,少年廪(lin)生 景日昣年幼家贫,随父亲读私塾,但他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再加上他勤奋好学,不分寒暑,练就一身不凡文笔,每次考试皆名列前茅,经府试为秀才,为县学中年少的佼佼者,十五岁被选入嵩阳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其余三所为: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从师于汤斌、耿介等,为书院的高材生,曾任书院斋长,帮助院长耿介管理校务。 二、捉鸽救母,感动县令 景日昣对父母非常孝顺,母亲张氏,颖慧娴淑,勤俭持家,生有三子四女,长子是景日昣,因为家贫,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于康熙十八年病重卧床不起,请医诊治,开处药方,内有昂贵人参,无钱买药,医生说可用鸽肉代之,景日昣就四处捉鸽,鸽子归巢,巢在县衙,不得进,景日昣望巢大哭,惊动当时的县令张埙,张埙是位爱民的父母官,得知实情后,尊其孝,遂命令手下捉鸽入笼,让其拿回奉母,但最终没能挽留母亲的生命,母病故,年仅三十六岁。景日昣亲洗母亲旧衣以殓葬之,他悲痛之余,谨遵母训,更发奋攻读科举,于康熙二十四年考中拔贡第一名,二十六年中举人第十四名,三十年殿试第三十六名中进士。 三、政绩卓越,接连提拔 “学而优则仕”,景日昣于康熙三十六年到广东肇庆府高要县任县令,连任五年。到任后,景日昣立堂规、平狱冤、减民赋、治水灾、建学堂,把素称为难治的穷乱高要,治理成为经济繁荣、夜不闭户的先进县。康熙四十年(1701年),发生特大洪水,西江大堤决裂,景日昣亲抱沙石,舍身抢救,决堤后,高要县城四门进水,灾民逃到高冈,三天三夜没有进食,景日昣乘舟送食品,救活两万多人。灾后又动员群众修筑“景福大堤”,至今仍为其西江屏障。高要人民为其立碑建祠以示敬意,肇庆知府张申对景日昣的考核评语为:“奉公守法,清廉爱民,兴行教化,才能称职,堪以行取”。广东巡抚彭鹏的考核为:“廉能素著,才品兼优”。政绩上报,提为京畿侍御。其九任御史,刚正不阿,一年内得以数次升迁、破格提拔,官至宗伯礼部侍郎资政大夫加尚书。 四、著书立说,流芳百世 景日昣于雍正三年(1725年)告老还乡,隐居于嵩阳书院东叠石溪北岸逍遥谷,继续著述立传,前后著有《嵩崖制义》、《嵩崖易义》、《河南省通志》、《登封县志》、《说嵩》、《嵩崖尊生》、《崧台书》、《嵩崖学凡》等书流放于世,有著书万卷之称!其中《说嵩》被称为嵩山的“百科全书”,《崧台书》则是对其从政活动和经验的总结,《嵩崖学凡》是著名的教育论著,《嵩崖尊生》是一本阐释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于一体的著名医学论著,尤其对妇科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传入日本后颇享盛名。 五、嵩崖传奇,代代相传 (一)嵩崖尊生 《嵩崖尊生》原名《嵩崖尊僧》,那为什么把“僧”改为“生”呢?这其中有一个故事。 母亲去世后,景日昣发誓要好好学习医学,治病救人,挽救生命,在嵩阳书院学习期间,除了完成自己的功课之外,抽出时间研究医学方面的书籍,逐渐称为远近乡里挺有名气的医生。进入朝廷后,景日昣利用自己积累的医学处方治好了康熙皇后的疑难病症,名声大震,被皇帝命为太医。有一天,一位在战场上厮杀的将军得了一种怪病,找景日昣医治,景日昣看后说:“将军,你这病没救了,赶快回家见见自己的亲人,还来及!”将军听后很是悲伤,立刻启程,奔往老家,途经嵩山时,碰到一位僧人,叫住将军,说如果将军愿意留在寺院里医治两天,他能够把将军的病治好,将军半信半疑,但想到还有一线希望,就答应留下来。僧人利用自己采集的草药,巧妙地搭配,经过精心熬制,提取汤药,喂服将军,两天后,将军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谢过僧人后,将军返回京城,景日昣大吃一惊,急忙问明缘由,得知是嵩山的一位高僧治好了将军的病后,自愧不如,决定自身前往,拜会高僧。开始,僧人不愿传授这些医学秘方,但后来,被景日昣的执着与真心所打动,决定收下这个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景日昣全部掌握了高僧的医学秘笈,满载而归。回到京城后,景日昣又将这些秘方写成一本医学著作《嵩崖尊僧》,但由于嵩山少林寺和尚曾经“反清复明”,所以,景日昣就不得不把“僧”改为“生”字,成为现在的《嵩崖尊生》了。 (二)教授乾隆 乾隆小时候,很是调皮,不务学业,景日昣担任乾隆的老师,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因为没完成功课而惩罚他。有一次,乾隆遭受惩罚的时候,被巡察的皇后看到了,皇后抱起乾隆就走,还一边走一边说:“不得了了,竟然在太子头上动土,真是无法无天了。”景日昣不卑不亢,说道:“盘古开天辟地,从古到今,读圣贤书者将为王侯,弃圣贤书者将为流寇!”皇后一听此言,立刻停了下来,想了一会,怒气顿消,急忙向景日昣赔不是,并要求景日昣以后对太子继续严格教育,不会再偏袒了。经过景日昣的言传身教,乾隆的学识逐渐得到提高,后来终成一代明君。 (三)没梁庙 清康熙年间,登封嵩山一带遭受大旱,五谷不收,百姓生活陷入极度困境,饿死了很多人。但皇粮赋税仍然很重,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景日昣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和当时的登封县令一起商量对策,让皇帝免除登封百姓的皇粮和苛捐杂税。几天后,景日昣心生一计,立刻命县令在青童峰上建一座没有梁的庙,简称“没梁庙”。然后,景日昣在上朝的时候,上了份奏折,邀请康熙皇帝到自己的故乡,美丽的嵩山去游玩,拜祭中岳山神,乾隆一口答应。待到嵩山时,景日昣自己做向导,带领乾隆皇帝游少林、览中岳,游遍嵩山美景圣殿,看到乾隆皇帝雅致很高,景日昣就推荐去风景独特的青童峰,皇帝诺然答应。登到峰顶,进入庙内,乾隆皇帝用手指着庙顶,惊讶地说道:“这里没梁(没粮)!”听到此话,景日昣急忙跪下,说:“皇上圣明,这里遭受大旱,粮食颗粒无收,的确没粮,望皇上开恩,免除登封的皇粮!”乾隆自知失言,但又不好争辩,只是闭口不言。过来一会儿,见景日昣长跪不起,想让他免礼挺身,就随口说了句:“免了,起来吧,爱卿!”谁知景日昣却高呼万岁:“谢主隆恩,登封没粮,万岁说皇粮免了,谢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见此情形,乾隆皇帝也没有办法改口,就做个顺水推舟:“好,免了,免了!” 主要著作景日昣雍正三年(1725)致仕归里,在嵩山南麓叠石溪建别墅居住,从事著述。其著作有《说嵩》、《嵩崖尊生》、《嵩阳学》、《学制书》、《嵩台随笔》、《嵩岳庙史》、《会善寺志》、《龙潭寺志》及笔记诗文若干卷。《嵩崖尊生》是我国医学珍品,对妇科疾病见解有独到之处,后传人日本,享有盛誉。 景日昣像河南登封历史名人清乾隆恩师景日昣汉白玉雕像在大冶镇政府和登封景氏后人的努力下已经于2011年5月在其故乡河南登封大冶镇落成。 景日昣墓景日昣,字东旸,号嵩崖,清康熙年间两榜进士,官居资政大夫,礼部侍郎加尚书“御”,按《景氏家乘》所载雍正年间景公年近70岁,急流勇退,告老还乡,居住于嵩山嵩阳书院叠石溪别墅著书写志。辞于1733年,葬于登封市唐庄乡。陈村西南一里地,(马跑村)墓地是景公之父景星在世时所定,后人所建。乾隆皇帝得报恩师辞世深感愧疚,悲痛说:“是我害了恩师”。并下旨金头玉葬于恩师墓园,按王公大臣陵墓的规格建设。 笔者多次前去墓地祭拜,扫墓探访并于当地年长者及从大冶迁去守墓的景氏后人交谈了解到景公墓园占地约50亩之大墓园方向座西北,面朝东南向,头枕马头崖,脚蹬大河口之说。墓园四角立有一米高,雕刻有狮子头像的界石为证,墓园前有一条大道,进入墓园先登上一米多高6个台阶到平台。一对石狮子及用汉白玉雕刻成的8米高的一对华表对称立于两侧,再进入5米宽的神道,神道是用青石板铺成的,纵深300米。神道两测对称排列有不同姿态的石狮,石猴,石羊,石马,石人等石物仪仗。石人相传是4个,受大人灵魂之委托帮助皇上平乱倭寇,其中两个战死在沙场没有回来,现在只剩两个。 神道尽头是用大理石雕就的石牌坊一座,高约8米,宽10米,有3个门道,中间大两测小而对称,牌坊上有石匾,匾额为《松本水源》。进入牌坊左右有园形坟莹两座,相距10米左右。上下之分,疑为真假墓,墓前各立有石碑一方,宽四尺,高八尺。 墓园中植有椿树,石榴树,榆树等以柏树为最。大的两人环抱不住,十分茂盛。每年清明节都有大批的大冶景氏族人及行医者前去扫墓祭拜。并在园内绿化植树。五十年代初期上坟以老者居多,为防止墓园被盗破坏,从大冶迁去守墓两户族人现已为八户四十余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景公坟墓两次被盗。第一次是盗墓贼夜间行为,夜半深更红了半个天,盗贼看到深更半夜天都红了,盗贼认为惹怒了上神,此举不得人心,仓惶逃窜。 第二次被盗是在一九三六年系军阀吴佩孚为筹措军饷与共产党交战,派部下石友山所为,入墓园是旁晚时分,士兵众多,村头布岗设哨,还不断鸣枪,村民不敢近前观看。盗贼是从坟上方开洞进入,到深夜才结束,盗走何物不清。 进入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景公的墓园也成为四旧之列,同年八月牌坊被毁,牌坊上的石条等石物由生产队建筑所用,有一部分修纸坊水库干渠所用,有一部分运到卢店钢厂所用。神道俩测的石物被砸,拉倒原地深埋,树木被砍伐。墓园仅剩一亩大,一对石猴垒在路边堰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市文物局知情后派人运到嵩阳书院保存起来让游客观展。残缺的墓碑由守墓的后代景长杰运至家中保护,一九九二年运到登封市博物馆并拓片保存。现景长杰家还保存有石牌坊上雕有龙身的残块。 七十年代墓园全部辟为耕地由当地群众耕种。当地生产队挖红薯窖把先祖景公的坟墓挖开想作为存放红薯使用。先挖开西侧墓冢。从墓室前挖到墓门。打开墓门所存器物杂乱,贵重物品无存,衣服看似完好遇风见阳光就成灰。墓室四壁是青石板相扣,石板外四周是用铁条紧扣,青石板盖顶,约有三米见方,有一间房子大小。 随后又挖东下侧墓冢,按墓室方向挖井丈余,再打洞到幕门前,墓门是两扇石门,上雕有精致的石狮,石环,用力推门,门不动,用木杠撬也不动。用了很多办法都无效,后有“高”人出主意说:“用炸药炸”。一声炮响后石门砸开一个碗口大的小洞,从墓中飞出一股清烟飘向天空。一个好事者把头伸进墓室,打电筒观看,墓室有四米见方,四壁为双层青石板环环相扣,外边用一指厚四指宽的铁条加固,顶为单层青石板砌成。中间有一块石条断裂。里边加一个大石头欲掉非掉状。墓室中间高出地面上放一石棺,四周一池水,用石头扔进试探水深只听当当响,有尺余,村民无法进入墓室无奈就此罢休。 先祖景公居官三十余载,辅佐康熙,雍正两代皇帝,并医好皇后的疑难病症,又是一代明君乾隆皇帝的恩师。一生断案俩万六千余期,无一冤错假案,主持两次科考为朝廷选贤纳士。他爱民如子,学识渊博,著书数十部,诗文一千余首流传于世。特别是:《说嵩》一书对登封的旅游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嵩崖尊生》是学医者必读之书,为普救众生作出了具大贡献。登封人民为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日登封县人民政府宣布景公墓园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二零零零年六月二十八日登封市人民政府下发三十五号文件,扩大四周的保护范围,墓园近60余亩。以表示对景公尊崇。可谓 龙归晚洞云犹湿 麝过泰山草木香 勤政为民奋一世 留得美名万古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