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井林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基本情况井林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东石镇西北郊,距镇区约2公里,西面紧临安东工业区,东接金瓯村,南面接肖下村,北面靠近安海镇。安东公路从村庄西边穿过,安东公路是城市区域主干道,将为井林发展提供优越交通条件。 辖区截止2008年, 辖区面积201.7公顷(约2.017平方公里),井林村中分有顶西厝、下西厝、大三落、下五幢、大厝、西房、小井林、东桥新村、井林开发区。 人口全村人口约3600人,900户,下设10个村民小组。村中外来人口约有2000人,旅居海外侨亲有1010人。 气候该村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20-21℃,一月平均气温11.9℃,七月平均气温28.2℃,年均日照2130小时,年均降雨量911—1231毫米。 村名的由来印斗山峰向南隅自隋唐就有人定居,至唐代乾符年间(公元874-829年)东石航海世家林銮之九世孙林灵(林百万)有航海大船百余艘,南洋通商于宋熙宗(1069年)在印斗山脚、螯海东洋塘扩建东洋渡口码头,因码头仓库排列井井有序,又印峰山坡上果树林林种种,由此得名“井林”。清乾隆时此地盛产桂林,桂林干远销江浙,因亦称为“桂林乡”。 历史沿革井林村落建居于唐代开元年间,宋时居晋江仁和里,自元代划都,明、清沿用泉郡晋邑十都桂林乡,民国33年(1944年)属安海镇井林保,建国后,1956年属东石区古塔乡;1961年属东石公社井林大队;1984年改东石镇井林村委会。 历史人文井林村地踞岱山(石佛山)西脉直探安海湾东洋港之印斗山峰南麓,自唐宋至明清印斗山峰周围多族群居,北坡以后宋氏宋埭,南坡曾氏曾垵,东坡有谢陆氏小井林,西坡有史氏史厝围,正阳中是许氏、蔡氏之井林。宋绍兴时合建一庙宇曰“西方庵”是岱山之南十八庵之一,镇护诸村,霞蔚蒸尝,炊烟鼎盛,群居蓬发,时至清康熙丙申“迁界”(1661年)五个族居群全部夷为平地,一屋不存,原居民全部外迁逃生。至1683年“复界”,一部分村民陆续返乡,用残砖瓦砾,垒实土墙,重建住宅。而井林蔡氏则迁安海前蔡村,遗下小宗口,今成井林菜市场。史氏史厝围由出了三个翰林举家外籍为官,其余也不返乡。曾氏曾垵因曾垵被邻乡夺走,人也纷纷外逃。自公元1702年井林许氏宗祠建成后,井林慢慢变成许氏一姓独居,兼并印斗山峰周围五个村落为井林领域。井林许氏开基始祖是大房村蓬山十六世祖衍公,衍公于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34年)告老返乡到井林教书而择居繁衍。 经济发展井林村经济发展以食品、五金、塑料、化工、服装等产业为主。村里也有少部分农业,农产品主要有水稻、红薯、蔬菜。村庄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日益走上致富道路,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改革开放后,开始用海埭地兴建民营企业,先把原东桥桥基地规划五十亩,截止2008年,已建成二十多家企业的小型开发区,又沿安东路两侧建一公里长街坊厂房、商店。村中有喜多多食品、三禾文具、耐特克机械等三十多家民营中小企业。其中,喜多多食品有限公司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喜多多”;三禾文具有限公司拥有中国最畅销文具品牌“苹果熊”;耐特克机械有限公司的摩托车减震器获得了国际产品质量认证。 所获荣誉井林村党支部多次受到嘉奖,2007年7月被评为“‘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2008年7月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委会注重发展村内经济、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于2008年被评为“05-07年度经济工作先进单位”。 人文景观印斗山峰面临安海湾东洋港,港溪源于灵源山东翼蜿蜒经南柄、南村、玉山(庄头)入印斗山下港底,石龟之口,再旋喷出海面,其状犹如龙张口吐水,故有“斗门龙喉”之胜景。斗门港口外沿龙江、鳌海经东石港入围头湾,接入东海,是宋元泉州通洋航海要道,早在宋初,东石唐代航海家世家林銮之孙林百万就在井林斗门港口建码头,建储运仓库,远航外洋,宋绍兴年间于斗门造九孔石桥,并跨越东洋港,连接安海黄墩头,建三里长石桥,俗称“东桥”,可称为丝海——泉州史迹之一景物,“东桥”曾列为晋江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文革中(1972年)被拆桥石改建黄墩港水闸,尚存石桥两端二十孔石桥,以作纪念。 交通运输井林地处东石镇北面,有东石北大门之称,村北面是安东公路入口处,是东石码头通往晋江、泉州、厦门的公路出口;村西面是沿海大通道通往安海南安水头的要道;村南面有东西走向的东石镇二环路穿过。村中有南北环村路、村中路,全部是硬化道路,与县道安东路连接形成十分便利的公路交通网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