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经海寺
释义

经海寺是一座喇嘛庙,一种说法这是一座家庙。庙的下面是前营子,前营子以前的名字叫赤布底营子(音)。村子里面大多数是蒙古族,而蒙古族中绝大多数是陈姓,赤布底营子译成汉语是“陈家屯”。在上世纪70年代未,庙里面还有一个长海喇嘛和白喇嘛。长海喇嘛亦僧亦医,主要治疗妇科疾病。长海喇嘛和白喇嘛去世之后,医术已经失传了,从此之后前营子再也没有喇嘛了。而在喇嘛之间代代相传的医术便销声匿迹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庙里没有僧人长住。近几年才有甘肃喇嘛来住。

这座古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次修善,但这一次修善也有很多的弊端,也是由于技术问题不可避免的。正殿上面的瓦当原来是相当的精美,可惜当时已经没有那种瓦当。本世纪初,当地的人将这座古庙重新建了一次,大体保留了原来的样子,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已经只是仿古建筑了。

在文革时代,包经书的经板被取走做了语录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庙上没有人住,所以有好几次被盗。庙里面有一口铸铁大钟,钟的上面有一些人的名字。大钟也曾在生产队里面用。后来生产队解散了,大钟又回到了庙上。曾经有人将大钟偷走,在路上被人发现,才逃过一劫。

经海寺座落在前营子西面的山上,一直以来都是这个小村庄的一部分。这个小村庄有100多户,400多人。这个小村子和附近的村子比土地比较平整,村前村后都是可以灌溉的良田。这里种的作物主要有,高粱、大豆、小麦、玉米等。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菜园,长期以来过活自给自足的生活。近年来村里的人们到全国各地打工。村里曾经出现过30个建筑小包工头,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又去做建筑工,有的做起了小生意。新的一代慢慢的主载着小村庄的命运。有的考取了大学在大城市里面找到工作,并且娶妻生子,也有一些人四处奔波寻找着发展的道路。

庙会:农历4月15日

地址:辽宁省朝阳县胜利乡五家村一组(前营子)

乘车路线:朝阳至喀左方向车黄杖子下车;自驾车自朝阳市沿朝大公路行至黄杖子即可

相关文章

小小经海寺 默藏“大藏经”

 在朝阳地图上,一巴掌按下去,至少能捂住十来个带“庙”字的地名。位于朝阳县胜利乡的经海寺名气不大,却有着极其宝贵的采访资源。因为在很久以前,记者就听闻在经海寺里保存着一部东北仅见的藏文《中华大藏经》。逆着大凌河水漂流的方向,记者向朝阳胜利乡进发,告别木头城子镇那座故事多多的金宝山,去寻找经海寺。

从木头城子镇出来,正是赶集的人们散场的时间,村民们或骑着自行车,或蹬着三轮车,更多的是赶着马车,热热闹闹地往家走。记者赶上一辆马车,打断了车上谈天说地的村民们的对话,打听去往胜利乡的路。赶车的老汉大着嗓门指给记者前去的方向,还热情地问:“去哪家串门啊?”笑着告别一车人,记者出发了。

胜利乡不难找,一条马路不用拐弯,大约开了半个小时的车,记者就看到了胜利乡的牌子。可是,经海寺在哪里?正打算找人问路,路边一块写有“经海寺”的小路牌就出现了。呵呵,得来全不费功夫。记者顺着方向把车开下了土路,一直颠簸着拐进了一个小村子。大片的农田几乎遮住了村庄,更掩住了通过村庄去往经海寺的那条小路。小路特别窄,至多有一辆车宽,一直蜿蜿蜒蜒地伸向村子后面那座小山岗。小路尽头是一个坡度很大的胳膊肘弯,车子上去后就是一块空地,反倒宽敞了。一个砖垒的小门前有两只小石狮,砖是新的,石狮是旧的。这里就是经海寺了。

经海寺真的太小了,比记者走访过的其他寺庙都小,甚至可以说,没什么寺庙应该具有的那种大气,恢宏。寺庙里有几棵老树,正殿一间,东耳房两间,全是砖瓦建筑,都显现着修建不久的气息。院子里静悄悄的,一位喇嘛听到了声音,从一间殿里走出来。记者和他打过招呼,听明来意的喇嘛很警惕地要求查看记者的证件,看了之后才热情地招呼记者进殿。跟着他,记者走进了外表看上去很不起眼儿的正殿,却发现里面丝毫不比其他的藏式寺庙欠缺。这间正殿约有四五十平方米的样子,显得有些破旧。殿内两侧木制阁架上,满满地、整齐地摆放着许多黄色的布包。直觉告诉记者,这就是经海寺引以为豪的镇寺之宝——珍版藏文大藏经了。

果然,在一番寒暄过后,喇嘛用不是很熟练的汉语告诉记者,黄色布包里就珍藏着《中华大藏经》。

喇嘛叫香巴丹增,是从甘肃来的。来到经海寺后,他默默地修补着小小的寺院,默默地守护着珍贵的经书。他小心地从阁架上拿下一个布包,慢慢展开,里面的佛经页子露出了面目。这让记者着实有些激动。

据介绍,这是康熙年间印制的《中华大藏经》,佛经由汉、藏、蒙和满四种文字印制而成。跟着香巴丹增的动作,记者看到这些佛经都印在宽约30厘米、长约90厘米的羊皮纸上,雕版,印文为红色,文字为藏文,只有《目录》是汉文版的,里面还记录着经书及历史一些相关记载,装帧十分精美。里面还有扉画,均为手工绘制,笔触细腻,颜色鲜丽。据了解,藏文佛经在装帧形式上不同于汉人的经本,而是以经页、经版、经衣组成,称为“梵夹装”。其中的经版为木制,置于经页的上下,对经页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香巴丹增告诉记者,这部《中华大藏经》来自清宫。同样版本的佛经现在中国只有两套,一套在北京的雍和宫,另一套就在这里。这部经书原有108卷,但由于寺庙年久失修,有部分经文遭到虫蛀,更有2部经文遭窃,至今下落不明。所以,目前这里只有106函《中华大藏经》了。说到这里,香巴丹增给记者解释了刚才的警惕,也让记者明白了他执意要看记者证件的本意。要想守护这些珍贵的经书,对陌生人保持警惕的确很有必要。也可以想象,为了这些经书,香巴丹增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如此珍贵的经书是怎么流落到经海寺的呢?如此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寺庙,又怎么会藏有宝贵的《中华大藏经》呢?经过记者一番了解,才得知经书的来历。

相传,清康熙年间,在经海寺所在的这个小村子出了一位御医,因为医技高超,深得皇帝信任和喜爱。当这位御医告老还乡时,康熙帝特赐其御制《中华大藏经》一部,以彰其功德。老御医带着这件珍宝回到家乡,亲手修建了这座经海寺,忠心供奉着《中华大藏经》,经海寺也就和经书一起留传至今。这部《中华大藏经》是目前东北仅见的北京版(又称嵩祝寺版、康熙版)藏文中华大藏经。据介绍,它刊刻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雍正二年(1724年)续刻。该版版片毁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役。该版藏经因系清王室官本,刻造、装帧颇为精良,版型较一般藏文经大,且大多出自藏族和蒙古族宗教画家手笔。该版藏经曾流传到日本和欧洲。

据了解,大藏经是佛教典籍丛书总称,内容包括经、律、论。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蒙文、满文、西夏文、日文和巴利语系等七个系统。此外还有过契丹文大藏经的刻造,但尚未发现传世的刻本。经海寺中保存的《中华大藏经》就其内容而言并无珍贵之处,但其作为《中华大藏经》诸多版本中的一种,可能更具学术意义和历史意义。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经海寺寺小,甚至显得有几分破败,但因为《中华大藏经》的存在,就足以体现它的珍贵和非同寻常了。

文 /商报记者 宋春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