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荆山寺 |
释义 | 荆山寺,位于沂源县南麻镇西3.8公里的荆山脚下,以山得名。 荆山寺始建于大隋十年(公元509年),名为“无相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重修,改名“普安禅院”。 荆山寺,环境优美,正如碑文所载:“尽日迎阳,春花早发,秋深脱寒,冬生暖气,夏有凉风”。据该寺最后一为僧人张德功回忆:“山门南向,为走廊式三间,塑有:‘四大天王’像”。走进院内,迎面五间大殿,叫千佛阁,塑有百余尊佛像。再进一院是大雄宝殿,中间正面为释迦牟尼像,十八罗汉分列两边。东西两侧是厢房,充做仓厨。大雄宝殿后面十多间房是禅堂僧舍。庙门西侧有古银杏,再西为荆泉溪流,泉上建有一桥;山门东侧有十二层砖塔一座;山门南面有敕建碑、八棱碑等大小碑碣林立两侧。整个寺庙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具有明、清建筑风格,其规模可谓宏伟壮观。 荆山寺香火鼎盛时,庙地分布在傅家庄、西台、栗行,有僧众百余。旧时青州府各地赴泰山进香的僧、尼、俗莫不于此驻足,文人墨客亦多会于此。明正德年间,上饶进士沂水知县汪渊游荆山寺时赋诗一首: 闻说荆山胜,荆山此日游。 灵泉同地脉,怪石出林头。 老衲和云卧,昙花入夜浮。 谁能解心思,我亦学藏修。 荆山寺到清代晚期已败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