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晋文公
释义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拔擢贤能:以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胥臣辅其政;栾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将其兵;贾佗、阳子制其礼;魏犨、荀伯御其戎。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晋国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中文名:晋文公

别名:重耳、晋侯重耳

国籍:中国(东周晋国)

出生地:曲沃(今山西闻喜县)

出生日期:前697年

逝世日期:前628年

职业: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主要成就:强大晋国,勤王周室城濮败楚,制霸中原

谥号:文公

父亲:晋献公

母亲:戎国大戎狐姬

人物简介

简历

晋文公,生于前697年(一说前671年),卒于前628年,姬姓,名重耳(“重”的发音:chóng),谥号曰“文”,侯爵,称“晋侯重耳”,简称“晋重耳”(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重耳),史称晋文公。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晋献公之子,晋惠公之兄,政治家、外交家,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他于公元前636年(周襄五十六年)做晋国国君,在位时间仅八年。在做国君之前,他被迫流亡列国,历时达十九年之久。他是春秋时代第一强国的缔造者,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都是以他为主角的成语故事。

曲沃世家

晋国,姬姓,唐叔虞之后。叔虞之子王孙燮迁于晋水,史称晋国。自周以降,皆为周室甸辐之邦,股肱之国。

在周王室的荫蔽之下,晋国稳稳度过了近三百个春秋。然而,随着西周王纲失统,晋国的传承也出现了问题。

晋穆侯有二嫡子,长曰仇,次曰成师,二子皆贤。穆侯以公子仇为太子。后穆侯死去,太子仇继位,是为晋文侯。文侯为贤主,成师也颇得人心。文侯死后不久,晋昭侯以成师平乱,封成师于曲沃,是为曲沃桓叔。然曲沃富庶,农业发达,人口众多,使得这一支小宗很快达到了可以与晋国大宗一决雌雄的强盛。之后半个多世纪,曲沃一族与晋国大宗开始了漫长的争夺国家统治权。

曲沃,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虽非晋国之国都,却是晋国的第一大都市,更是当时晋国的实际军事、政治重心。

至前679年,曲沃武公灭晋宗,并取而代之。此间,曲沃族三代(桓叔、庄伯、武公)弑五君(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逐一君(鄂侯),终以小宗宗主的身份承大宗的祭祀权,史称曲沃代翼。

献公之子

公元前697年在曲沃宫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无论是当时的晋国头号权臣曲沃伯,还是公子诡诸以及大戎,都未曾想过其有何特殊之处,只发觉了孩子长相有些特别,重瞳子且骈肋。生理上有些畸形,肋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重瞳子则令人新颖,孩子的祖父、父母或许听说过上古的舜帝就是重瞳子。他们给武公的长孙起名“重耳”。

曲沃代翼后,晋武公功成名就,不久去世。公子诡诸继承父位,是为晋献公,时年前675年。此时的公子重耳已经长成翩翩少年。爷爷新丧,父亲晋献公才把他与齐姜之子申生从贾国接回来。申生,乃仁德君子,再加之他是齐桓公外孙,不久就被立为太子。

重耳虽贤,因为自己的外公(狐突)不如申生的外公大款。有个强大的外公做后盾,申生获得的政治待遇也就更高。申生为献公太子,威望甚于重耳,也更具长者之风,最得国人的爱戴。士蒍、先丹木、里克等人都更亲于申生,连狐突也认为申生比重耳更为优秀,更适合接班献公。

里克、士蒍等人的支持,无疑加重了申生争夺君位的政治砝码。在申生的阴影之下。年轻且胸怀大志的重耳身边也集聚了一批智囊,虽实权不大,且干劲十足。其中五人以狐偃、赵衰、先轸、贾佗、魏犨最为优秀,被称作“五贤”。

人物生平

骊姬祸国

前672年,晋献公讨伐骊戎,骊戎首领献其二女(长曰骊姬、次曰少姬)于献公,以此求和。献公欣然笑纳,率领大军载美人而归。

献公自回国后,宠爱二女,骊姬尤甚,一意孤行立骊姬为夫人,少姬为次妃。

骊姬奸猾诡诈、献媚取怜,得献公之专宠。前665年,姐妹俩皆有喜,骊姬子名奚齐;少姬生子名卓子。子以母贵,二少子皆得献公喜爱。献公隐隐有废申生而立奚齐之意。

骊姬为其子夺嫡,勾结大夫梁五、东关五,欲分化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梁五、东关五进言献公:“曲沃,晋之宗庙所在,当派申生镇守。蒲城与屈为边防要塞,当以重耳、夷吾戍其地。”在分封制的时代里,公族在外,其意即为分封。分封则另立宗庙,为旁支,就基本丧失了对大宗的继承权。骊姬之意自然是让献公分封三子,献公是何等英明?岂会不知分封三子之意?然而献公一口答应……

重耳与申生、夷吾道别,来到蒲城。重耳兄弟遭到后妈的嫉恨,骊姬还未将重耳视作第一目标,因为储君是申生。即便是将要分封的申生,骊姬仍不肯放过,她认为,申生的存在就注定是奚齐登上晋侯宝座的绊脚石。

前661年,献公始作二军,自将上军,命申生将下军,其意更为明显:春秋非卿不将兵,献公命申生帅下军,欲立申生为卿,废立之心昭然若揭。此次出师战果辉煌,连灭耿、霍、魏三国。而狐突、士蒍、里克、先丹木、邳郑父等重臣皆对申生更有依附感。第二年,申生又单独率军攻破皋落氏,如此优秀公子,国人交口称赞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其受冷落的怜悯,更对骊姬一党怨声载道。更令骊姬害怕的是申生像极了曾经的曲沃桓叔。

前656年,骊姬借口申生之母托梦,却在申生供奉于献公的胙肉中下毒。献公认定申生有弑父之心,申生逃亡曲沃。

献公招三公子问罪,申生有口难辩,畏罪自缢。重耳、夷吾听闻申生惨遭奸人迫害,前往绛都询问。骊姬献谗:重耳、夷吾亦与申生同谋。

重耳、夷吾听说后妈又将要陷害他们,便不辞而别,悄悄返回封地。献公见儿子们不辞而别,更确定其心中有鬼。

避难母国

晋献公的大军兵分两路,分别围住蒲城与屈邑。夷吾敢于与父亲的军队较量,寡不敌众。重耳则更干脆,不抵抗,声称:“儿子不能跟老子打!”

不久,蒲城陷落,晋军中有一人叫波提的追杀重耳,重耳越墙逃脱。重耳只能投奔其母国——翟。不久,在翟国与狐偃、赵衰等人会合。

重耳的母亲本就是翟人,这里是狐偃的故乡。对此,狐偃为重耳做了精心的安排,献公也没有去赶尽杀绝,重耳终于可以暂时歇口气,在翟国安居。在翟国一呆竟然就是12年,好在翟君对重耳还不错。生活在平淡中度过,但也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翟国攻打戎族,俘虏了两个貌美的少女,便献给重耳。重耳笑纳,与谋士赵衰分老婆,君臣俩连襟。季隗为重耳生了两个儿子——伯鯈、叔刘,都是历史的过客,而叔隗为赵衰也生了个宝贝儿子,他就是未来半个世纪威震天下的赵宣子。

在翟国重组了家庭,生活过得不亦乐乎,重耳渐渐习惯了,乐不思晋。

擦肩而过

前651年,年迈的晋献公将崩,欲将晋侯之位传于公子奚齐,且尊骊姬为国母,然献公尸骨未寒,里克、邳郑父等人果聚众作乱,杀死奚齐、卓子(献公与骊姬妹之子),逼死荀息。

里克弑二君,想拥立献公诸子嗣君位。献公子为数不少,可死的死,逃的逃,有贤名者只剩重耳与夷吾。里克借口杀二君是为迎贤主。公子党皆附里克。

里克派遣狐毛至翟国,面见重耳。狐毛者,狐偃之兄。狐毛向重耳谈及国内政变。重耳唏嘘不已,狐毛向重耳转达里克之意,重耳犹豫不决,转身问计于狐偃、赵衰。众人合计的结果:危险,保命第一!这些年,重耳目睹父亲过于残忍的手段,甚至怀疑里克为他设下的也是个圈套。狐毛回报里克。在里克心中,重耳是除申生外的第二人选,但早已被这些年的血雨腥风吓得畏首畏尾。里克的善意没有得到重耳的理解,转而又去招身在梁国的夷吾。

秦穆公紧盯晋国内政,试图插手,派人联络重耳、夷吾,希望帮助重耳为君,重耳谢绝穆公的好意:“父亲在世时,我就不讨父亲喜欢,为父亲怪罪。如今父亲去世,我又不能为父亲守丧。为人子者,大不孝顺!哪里还敢贪恋君位?”夷吾在获得了里克的聘书后,也召见了秦国使臣。夷吾喜出望外,便以割让河东五城为条件,获得了穆公的援手。

事实上,夷吾的谋士——冀芮与吕省早就将国内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便积极怂恿夷吾回国登基。就这样,公子夷吾在内有里克为主,外有秦嬴为援的条件下,击败了重耳,顺利的回国即位,史称晋惠公。

惠公迫害

惠公即位后,积极打压昔日作乱的公子党,不久就杀死权臣里克、邳郑父,并将国政委任于冀芮、吕省等人,重用亲信,大兴党狱,坐罪者甚众,加剧了晋国高层的矛盾。

惠公恐国人附重耳,欲先杀之而后快,便派遣刺客去刺杀重耳。早有细作打听到惠公之谋,便赶往翟国向重耳报告,他弟弟要对他下手了。

重耳与谋臣商议,狐偃说:“我们在这已经呆了12年,盘缠也积蓄够了。现在应该去其他诸侯国谋取支持。”重耳依其言,便与家小作告别。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刺客已来,重耳吓得拔腿就跑,冲到城门口,见到准备好的马车,一跃而上。狐偃、赵衰、贾佗、魏犨等随即跟上,而先轸、狐毛等人则抱憾未能随行。

颠沛流离

匆忙之间,重耳一行就上路了,盘缠都没带。自翟国往东,一路颠簸,终于来到卫国境内,没想到一生英明的卫文公一时糊涂,对重耳没有兴趣。

重耳没有得到卫国的一丝援助,又再度起锚。然而,钱财、食物都没有得到补给。在卫国五鹿,重耳终于忍不住了,放下架子竟向一个农夫乞讨。一个普通农民又有多少粮食去施舍给重耳等十几人呢?农夫从地上拾起土块,调侃重耳:“拿去,吃吧!”饥饿难耐且近乎绝望的重耳气愤的举起鞭子要抽打农夫。狐偃赶忙阻止了重耳:“这是上天要赐给我们土地啊!说明我们复国在望。”并且煞有介事地向农夫磕了个头,接过土块,装在车上走了。

这种精神胜利法勉强刺激着重耳,重耳的进取之心正在干涸。为了让重耳活命,从人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

齐国艳遇

重耳一行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齐国。时桓公在位,齐为霸主,齐桓公素有爱贤之名,管仲新丧,霸业初显颓势。齐桓公盼着招纳贤人来辅佐自己,延续霸业。重耳之贤,天下共知,桓公听闻重耳到来,出郭相迎。

桓公待重耳一行甚厚,使其得到了很好的补给,可心里也有一些猜忌。在与重耳的交往中,意识到重耳——一个落魄公子——举止之中,气魄宏伟;谈吐之间,志在天下。而重耳身边的随从,皆世之豪杰,将相之才。桓公句句称好,却也默默惊讶,为自己的后人捏把汗。

桓公以其宗女嫁于重耳,盼能捆住重耳,即便重耳最终复国,也可得晋之欢,以为助力。

齐女贤,美丽娇艳,果然将重耳迷得团团转,在齐桓公的糖衣炮弹之下,重耳尽享驸马之贵,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这些年饱受苦难的重耳,只知自己为公婿重耳,便忘记自己本为晋重耳。

前643年,齐桓公病逝,齐国衰落,以齐之力复国已不实际。重耳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不愿再去品尝流浪奔波。狐偃、赵衰等人多次提醒重耳,重耳不从。

狐偃、赵衰等人密谋,恰有一侍女窃听,报与宗女。宗女杀死侍女,与狐、赵合计,将重耳灌醉。然后拖上马车,快马出城,离开临淄。

等重耳一觉醒来,为时已晚。重耳气得操戈要砍狐偃:“如果不能复国,我吃你的肉!”狐偃边逃边半开玩笑:“如果复国失败,我死在荒野,也是被狼吃。若你能复国,晋国的肉都是你的,我的肉不好吃!”

重耳住手了,只能硬着头皮上路。

一路颠簸

离开齐国温柔乡,下一站——曹国。曹共公完全不听大夫僖负羁之言,拒绝接纳重耳。曹共公早听说重耳身理缺陷,竟然在重耳沐浴之时,在窗帘外偷窥,看看重耳的骈肋到底长得啥样。

真是恶心,重耳知道后,痛恨曹共公,暗自要报复曹国。

离开了曹国,又步入宋国境内。宋襄公以仁义治国,自然不会对重耳熟视无睹。襄公以与齐桓公相若的规格,招待重耳,只差没有嫁老婆。此时,宋楚争霸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宋襄公依然奉重耳为上宾,重耳对襄公之恩牢记于心。

宋国只是重耳的驿站,重耳小住了一段时间,修整后便再度启程。重耳一行来到郑国关前,派人通报郑文公。叔詹说:“重耳,是晋国的贤公子,与君侯同宗,宜当结交!”郑文公是个连父子亲情都不认得的主,哪会买这个帐?文公拒绝:“每年从我们这里路过的诸侯、公子那么多,如果每个都去招待,我们哪有那么多钱?”

于是乎,郑文公催促着重耳一行赶紧赶路,不要在郑国闲呆。

楚国厚待

重耳离开郑国,又踏上了漫长的旅程,继续往南,进入楚国境内。

楚正值强盛,在楚成王的领导下,打败了一心图霸的宋襄公。成王早闻公子重耳是当时贤人,便远迎重耳,安置重耳居住在郢都,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与重耳共论天下,命自己的臣子与重耳的手下人时常切磋。

有一日,楚成王在酒宴中问重耳:“今日,我待你如何?”重耳答曰:“甚厚!”楚成王又问:“他日若你返国,将作何报答?”重耳思忖一会,答道:“若返国,皆君之福。倘晋、楚对战于中原,我必然退避三舍,以报今日之恩!”

成王默然,令尹子玉大喝道:“寡君奉汝为上宾,汝安敢出此妄言?”楚成王命成得臣退下,子玉不甘心,强谏成王:“重耳,世之贤主;随从,皆有将相之才。倘使其归国,如鱼得水,他日必成楚之大患。今日,其羽翼未丰,宜当处之!”成王不从,命子玉退下。成得臣愤愤告退。

时来运转

前637年,晋惠公病重,不能理政,命亲信往秦,告知正在秦国为人质的公子圉。公子圉闻惠公病重,怕父亲死后,君位被夺,便不带妻室,偷偷溜回晋国。惠公果然一病不起,不久薨逝。公子圉顺利继承父位,是为晋怀公。怀公之才,不及其父,更恐重耳回归,乃问计于冀芮、吕省等人。

郤芮说:“重耳若能得国,必赖于狐偃、赵衰之辈。今狐偃、赵衰之族皆在国内,可迫使其弃重耳。”怀公依其言,迫使狐氏、赵氏、毕氏族人招狐偃、赵衰、魏犨等人回国,其族不从。怀公恼羞成怒,竟逼死狐突等,又再度大兴党狱。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大家不禁在思念:若重耳为君岂会如此?

残暴统治遭到了国人的一致反对。昔秦穆公待怀公为上宾,怀公的不辞而别也惹怒了穆公。穆公便考虑再度插手晋国朝政,以图进取中原。而重耳则成为秦穆公的首选。

打听到重耳已经入住楚国,便派使臣公孙枝赶往,面见楚成王,要求见重耳。重耳听说秦伯要帮助他返国,喜出望外。随即便辞了成王,匆匆离开楚国,往秦国而去。一路上,重耳充满期盼……

重耳复国

来到秦国,面见秦穆公,穆公表示愿意辅佐重耳回归晋国,夺取君位。但旧事重提,要重耳即位后将昔日的河东五城,割让给秦国作为酬劳。重耳稍稍考虑后,便欣然应允。穆公非常满意,便要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文嬴(即嫁于晋怀公之怀嬴。文,重耳之谥,意为重耳正室;嬴,姓也。先秦女子用姓,故史称文嬴)嫁于重耳,重耳有些尴尬,毕竟是自己的侄媳妇。

好在博学多才的胥臣引经据典,才让重耳勉强接受。另外,穆公有将其宗室五个女子作为陪衬一起嫁给重耳。重耳也不“挑食”,全额收编。穆公看着重耳如此明事理,更愿意支持重耳。

前636年开春,秦穆公委派公孙枝,率领秦军三千,护送重耳渡过黄河。到此为止,重耳已经阔别祖国长达19年之久,心中感慨万千。

重耳回国后,立刻联络早已埋伏于国内的亲信力量前来接应,栾氏、郤氏、狐氏、胥氏、先氏等强族皆积极响应重耳的号召,受降吕省、郤芮,所附者甚重。在众人的簇拥下,重耳大军开到曲沃,朝于武宫,被众人拥立为君,是为晋文公。

怀公逃亡高粱,不久在四面楚歌中被杀。不久,惠公亲信吕省、冀芮发动政变,被人检举。文公又处死了两个在惠公朝极其得势的权臣。

改革朝政

为巩固统治,找来了舅舅狐偃与姐夫赵衰,商量改革朝政。狐偃与赵衰制定国策,建立制度,并将备案交由文公。文公以狐偃,全权改革,并由赵衰辅之。《国语》记载了文公即位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安排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耇老,礼宾旅,友故旧。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文公即位,勤于修政,励精图治,“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才”。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互通有无,经济获得了繁荣的发展。同时,“赋职任功”,“举善援能”,对“从亡者及功臣”封邑尊爵,拨乱反正,大量起用受惠公、怀公时代受到迫害的旧族,,提拔才能佼异的新贵,笼络了新旧贵族,使统治集团和谐相处。晋国更致力于精兵强民,惠公朝之善者,取之;恶者,去之。晋文公认为晋惠公时代招募州兵及开垦私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就将其保留。这些都成为晋国在文公回国后仅仅两三年就能实现质的飞跃的根本原因。

有一日,文公问狐偃:“减刑罚,松关禁,能使民善战吗?”回答:“不能!”文公又问:“赦囚犯,足民食,就可以了吧?”狐偃回答:“不足,只有‘信赏严罚’、‘不避亲贵’才利于兵精民强。”文公号召晋国广大干部前往田间劳作,日中为期,文公的亲信侍卫长颠颉姗姗来迟。文公挥泪斩颠颉之脊以明法。文公与颠颉至交,颠颉受法震动朝野,政纪、军令更加严明。

勤王周室

经过了狐偃对朝政大刀阔斧的改革,晋国已越入强国之列,然而文公之志不仅如此,他要称霸中原。昔齐桓称霸,尊王攘夷。虽天子已不复昔日之威,但毕竟是天下的共主。然而历史往往就是这样耐人琢磨。就在文公为尊天子绞尽脑汁之时,机遇来临了。

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盗嫂事发,与襄王发生火并,王子带联合金狄人军队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并告难诸侯。与晋文公同样有着图霸之心的秦穆公收到了周王的告急文书,便调兵遣将,屯兵于黄河岸边。晋文公关起门来商议,狐偃以一个大政治家的嗅觉,力挺文公:“想得到诸侯拥护,勤王是上上之选,足以取信诸侯,且合乎大义。周天子是天下之大宗,有他的支持,必能奉天子以令不臣。”

文公挺直腰杆,下令出兵勤王。这年三月,文公亲率大军,撇开秦穆公,向王畿腹地推进。自周邑阳樊(又作樊邑,今河南济源西南)分兵两路。一路赴泛迎襄王;一路从温(今河南温县西)攻叔带。很快,甘昭公的叛军在晋国部队大举攻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四月,败狄人,杀叛党叔带、隗后、颓叔等。周襄王被迎回王都。

襄王大为感动,亲自接见晋文公,并好酒好肉招待。姬姓很久没有这样扬眉吐气了,襄王自然对晋国的崛起异常看重,毕竟周、晋同宗,皆为武王之后。为了让晋国更加方便的辅弼王室,将阳樊、温、原、欑茅四个农业发达的城池赐予文公,晋国南部疆域扩展至今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一带,为其日后图霸中原提供了有利条件。逐鹿中原的大门顿时大开。

从此,晋国也成为周王室在乱世中维持其所谓“统治”的“宪兵”。

宋国向晋

伐卫灭曹 平定王子带之乱后,晋文公乃至晋国的国际形象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中原士人感慨:“桓公再世…诸侯又有领袖了!”在整个中原都处在从不讲信誉道义的楚国的阴霾之下,大家也迫切希望齐桓公再世,能够带领诸侯反击楚国。其中对楚国最深恶痛绝的当属宋国。

前637年5月,宋襄公重伤而亡,公子王臣嗣位,是为宋成公。成公为保全宋国而隐忍,表示愿意投靠楚国,并前往楚国,进行国事访问。宋国人恨楚之爽约,襄公之亡,抗楚情绪高昂,而晋国的崛起,让宋成公迅速倒向晋国。前634年冬,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北上伐宋,并兵围齐之榖邑,威胁齐国。宋国抵挡一年之久,派公孙固向晋国求救。

晋文公感念宋襄公昔日之恩,更想将中原诸侯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楚三王百年来强大的国力,已经在中原渗透极深,文公又有些畏惧。救宋,必绝楚欢,不救宋,是惧楚也。文公左右为难,权衡利弊还是没有结果。关键时刻,狐偃、先轸站了出来。

原轸说:报答宋国的恩惠,解救诸侯的危难,确立威望,成就霸业,就在此一举。子犯也为文公打气:楚国新得曹,且联姻于卫。若攻曹、卫,楚必救之。齐、宋之危可解(春秋版围魏救赵)。

狐偃、先轸可谓全才:政治家狐偃为文公算清军事帐,军事家先轸为文公算清政治账。天赐重耳以霸。

始作三军

前633年,晋文公亲自率领晋国二军至庐,检阅部队。因为这些年,晋国国力膨胀太厉害,人口增长较快。文公召集众臣,重组晋军,将原晋国二军,扩大编制为三军。这一创举,宣布晋国正式步入大国行列(周代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军中求元帅,文公询问赵衰的意见,赵衰举荐了好读诗书、敦厚守礼的郤榖:“郤榖,五十余岁,守学弥敦。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敦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榖为中军将。”郤氏为晋国宗室近亲,由他担任元帅基本符合文公的要求。同时,赵衰又将郤溱推荐给文公,以为郤榖之辅,为中军佐。中军完全由晋国宗室近亲率领。

重耳又谋上军之将佐,欲以赵衰将上军。赵衰反荐狐偃为上军将,狐偃推辞,却向文公举荐狐毛。又以年龄小于狐毛为由,坚持以哥哥将上军,辅佐狐毛。

重耳又想以赵衰带领下军,赵衰又坚辞:“栾枝贞慎;先轸多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臂膀。”重耳只得以栾枝为下军将,先轸为下军佐,胥臣待定。

时六卿将佐如下:

中军将 郤榖 中军佐 郤溱

上军将 狐毛 上军佐 狐偃

下军将 栾枝 下军佐 原轸这是晋国六卿的第一套阵容,六人皆为卿,此时军政分离,领军者必然为卿,卿未必将佐军队。最为权威的中军为晋国公族统帅;上军由外戚领导;最次的下军则由栾枝与先轸两位公族远亲带领。这样,晋文公时代的统治秩序可见一斑:公族为主,外戚为次,远亲为辅

进取中原

晋文公拔擢六卿,携诸侯,以荀林父为御戎、魏犨为车右,率领晋军800乘南下,将要抵达卫国。20年前,重耳曾经至此,穷困潦倒。如今,文公派使臣向卫成公(卫文公子)借道,卫国君臣害怕晋国,又担忧“假途灭虢”之剧再版,拒绝文公之请。

文公率军从别处渡过黄河。不想,晋军出师不利。二月,元帅郤榖去世,但晋人大可不必担忧。下军佐先轸凭借着这些年在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优异表现,得到了文公的青睐与破格提拔,一跃为中军元帅。就这样,春秋最优秀的军事统帅之一——先轸率领晋国三军,继续南征,直扑曹国。候补之卿的胥臣接替先轸之位,为下军佐。时六卿将佐如下:

中军将 先轸 中军佐 郤溱

上军将 狐毛 上军佐 狐偃

下军将 栾枝 下军佐 胥臣晋军兵临城下,卫成公如坐针毡,卫国内部亲晋情绪很高,宁武子、孙昭子皆要求卫侯背楚附晋。卫成公动摇了,欲向晋国投诚,晋文公拒绝卫成公的好意,晋军攻卫,卫国人驱逐卫成公。而鲁僖公则害怕引火烧身,派人杀死戍守卫国的鲁公子买,向晋文公声称公子买私调军队,今已伏诛;另一面对告知楚成王:公子买督军不力,已被正法。

对卫国,文公只是略微教训。不久,晋国主力南移至曹国,为报当年曹共公窥视之仇,晋国对曹国攻势甚猛。曹国听闻楚成王已经率军北上,抗战之心更加坚决。曹军颇为顽强,无奈晋军人多势众。曹共公干脆命士兵将晋军阵亡的将士的尸体悬挂于城楼之上,暴尸日晒。看着同胞们的尸体遭到敌人如此亵渎,士气极受影响。晋文公根本没想到昏乱的曹共公会如此破罐子破摔,文公手下的君子们一筹莫展,还是某个小人物想到了更为阴损的狠招……

文公下军令,晋军移师至曹国坟地驻扎,军士们将曹国的祖坟全部刨出来,暴尸军前。曹国人一片哀嚎,哀求晋国人,并应允将晋军将士的尸首放置于棺材中,并送归晋营。文公同意曹人,就在曹国城门打开,向城外运棺材时,埋伏在周围的晋军一拥而上,攻破曹国都城,俘虏曹共公。

重耳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审问曹共公。曹共公无言以对,悔恨不已。文公欲杀之,从人劝解:“昔齐桓公会诸侯,复异姓;今君囚曹君,灭同姓(曹,姬姓),何以令于诸侯?”文公想想:是啊,是自己私心太重了!文公放过曹共公,命之复位。

曹国附晋。

三国联盟

此时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虽时为春秋之争霸,却更似战国之纵横。楚成王本想与晋国一教高下,看晋军气势磅礴,齐、秦皆蠢蠢欲动,便想撤兵,遂命包围齐国榖邑的楚军撤退。齐昭公见侵略齐国的楚军已撤,便想从战争漩涡摆脱出来。另外一方面,秦穆公看着晋文公在中原呼风唤雨,心生嫉妒,也不愿再为晋国卖命。而楚国权族若敖氏(子玉、子西、子上)对成王撤军之命置若罔闻,反而加大力度对宋国进剿,晋国面临着单独与楚决战的境地。

元帅先轸再次为文公献出良策:“告知宋国人,让他们给齐国、秦国许诺报酬,请他们向楚国调停。而我们擒住曹共公,将割让曹、卫的国土予宋国。楚国不愿放弃曹、卫,定不会答应齐、秦。齐、秦为得到宋国的报酬,必然怒恨楚国。这样齐、秦就无可选择的与我们并肩作战了!”文公纳其言,依计行事。

齐、秦果然气愤楚之贪婪,便主动与晋国套近,试图联晋伐楚,就这样。晋、齐、秦联盟正式形成,三国兵锋一致,直指楚国。相反,楚国的盟友曹、卫已成晋之附庸,鲁僖公首鼠两端。

子玉缓兵

城濮之战 楚成王已经回国,并抽走了楚军的部分兵力。子玉围宋已一年有余,仍不克。若敖氏已经公开与王权叫板,如若无功而返,必然使家族在国内的境遇更加被动。为了家族的未来,也为了楚国的荣誉,子玉要坚持到底。

子玉先派使臣向晋文公求和:要求晋国放过曹、卫,楚便撤宋之围。狐偃、先轸集体反对,认为和解则楚国获利,晋国获利少;如果不肯和解,战争的罪责将由晋国来承担。

先轸向文公出谋:“我们不得不答应。若以子玉之言,宋、曹、卫三国皆可无兵灾之祸;如果我们拒绝,三国必遭涂炭。我们救援宋国,却不能让宋国免于灾祸,宋必怨恨我们。这样让我们左右为难。我建议先答应子玉,我们再与曹、卫谈判,只要他们与楚国断交,我们就恢复他们的利益。我们扣押楚国使者以激怒子玉,看子玉如何应付,我们再作下一步计划!”

退避三舍

子玉果然发怒,他总结了晋国这几个月来的军事行动与外交手段,认定晋文公是寻战。既然晋人软的不吃,只能来硬的。子玉正想与晋文公一决雌雄,曹、卫等诸侯的使臣抵达楚营,面见子玉。他们告知子玉,晋文公已经应允恢复他们国家,并表示与楚国断绝来往。

楚军的目标就是救援卫、曹,不想卫、曹竟被晋国策反,事实上,这两个诸侯在晋国的鼓掌之中,宗庙能否保住尚且要看文公是否怜悯他们。子玉目睹卫、曹的反叛,咬牙切齿:“重耳,老狐狸!欺我太甚!”

子玉命楚军倾巢而出,向晋军杀去。晋文公知子玉已被激怒,撇开先轸之谏,命大军撤退,手下军士皆不理解文公之意。文公说:“当年,我落难于楚,幸得楚王招待甚厚,未曾忘却。我也曾许诺,若复国,能与楚田猎于中原。我必退避三舍以报楚王之恩!”

众人还是不能理解,臼犯赞成文公:“出兵打仗,理直就气壮,理曲就气衰。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如两国交战,晋愿退避三舍。今日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狐偃的高瞻远瞩,让人钦佩;文公的气魄,更让人肃然。晋国大军撤退90里,至城濮安营扎寨。

晋楚宣战

晋文公打造诚信之形象已经达到,子玉不依不饶,一直追晋军至城濮,对晋军对垒。

子玉派子上向晋文公递交请战:“能否允许让我们和您的军士们玩玩吗?劳烦您就在车辕之上好好欣赏一番,让我也开开眼,如何?”

文公这边也有笔杆子,栾贞子很善于舞文弄墨:“我们君侯听到您的命令了。从前楚王给予的恩惠我们至今未忘,所以撤军至此!您作为贵国的令尹我们尚且退让,又岂敢与楚王为敌呢?既然实在得不到您和平的命令,就请麻烦你们统帅告诉他的战士们: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忠实执行您们国君的命令吧,明日清晨再会!”

要与楚军决战,文公不免徘徊,狐偃力挺外甥:“打吧!若得胜,晋国将得到诸侯的拥护;即便战败,晋国表里山河,地势险要,足可据守。我们早已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什么可害怕的!”文公挺挺腰杆:打就打,谁怕谁?

就在晋国大军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磨刀霍霍之时,晋文公又动摇了。原来,文公精神高度紧张,梦见自己被楚成王压在地上,成王在吸自己的脑浆。恐怖的梦境直接将文公吓醒,弄得臼犯又苦口婆心的为外甥作思想工作:“这是吉兆!你躺在地上,脸朝天,说明我们将得到上天的眷顾;楚王脸朝下,是低头服罪啊!脑髓是软的,楚王喝了,必将被软化。这是最好的梦了,吉祥得很啊!”

经过狐偃的一番近乎于胡说八道的劝解,文公的信心又回来了……毕竟,舅舅如同占卜师,不管有理没理,他的预言总能成为现实。

决胜城濮

前632年4月某日清晨,在城濮原野之上,晋、楚两国大军集结完毕。一场关乎晋文公政治生涯、关乎晋国命运、关乎春秋霸主归属、关乎华夏文明走向的大战即将来临。

晋文公登上高台,指挥晋军。晋国军中文公之下,先轸、郤溱率领中军,护卫在文公左右。狐毛、狐偃领上军居右,栾枝、胥臣帅下军居左。

楚国方面,令尹子玉(成得臣)亲将中军,中军以若敖氏家族的亲兵为骨干,战斗力极强;子西(斗宜生)将左军,军中主要由楚国正规军以及王室亲卒为主;子上(斗勃)率领以陈、蔡以及蛮夷等国的杂牌军为主的右军。

战斗开打,下军佐胥臣便率领部分下军,猛冲楚国右军。子上命军士抵挡晋军的进攻,无奈,这只杂牌军很快就暴露了不善久战的弱点,开始溃散。先轸命栾枝向狐氏兄弟的上军靠拢,三卿联手向楚国左军发起攻势。斗宜申英勇接战,刚刚交手不久,晋军便告失败,狐毛、狐偃、栾枝下令晋军撤退。狐毛、栾枝等人的战车后面捆上早已准备好的树木、柴草。战车疾驰而过,后面黄沙漫天,伸手几不见十指。子西望见狼狈逃窜的晋国残兵败将,喜出望外,下令击鼓进军,追剿晋军。左军疯狂的向敌人扑去。

子玉率领的中军还在静观战局,左军已孤军深入。先轸留下部分军事,勉强作为保卫晋文公的警卫,便与郤溱领导着中军“救援”上军,遇上正追得起劲的子西,先轸、郤溱以中军将敌人拦腰斩断,使楚国左军进退不得,狐毛、狐偃、栾枝亦率军掉头反攻,子西已难以控制军队。左军在晋军主力的强力冲击下,陷入瘫痪。

子玉看着左、右两军之溃败,首尾难顾,又担心晋文公之下的中军杀出。一切都变换的太快,让子玉看傻了眼。直到子西、子上突围而出,面见子玉时告知,左、右两军皆已溃败,子玉才知大势已去,而至此,中军尚未出动。

子玉明晰局势已难以逆转,为保住中军之精锐,迅速收罗、组织了残兵,便撤出城濮、撤出中原……制霸中原

凯歌高奏

城濮之战结束,子玉领着楚国残兵败将,匆匆撤退,晋军大步进入楚营,五万将士吃楚军留下的粮草,足足吃了三天。

从晋文公出征到城濮决战,仅仅4个月。一场闪电战席卷了中原大地,联秦、合齐、逼卫、慑鲁、败曹、救宋、破楚,一气呵成,如同一部战争艺术片,审视完毕后,才深感何谓荡气回肠!

晋楚之战的战败,加剧了若敖氏家族与王权的矛盾。子玉“无颜见江东父老”,子玉、子西、子上等深感愧对国人,便要自裁。

楚成王命成大心前往军前,制止将领们。无奈晚来一步,令尹子玉已自杀身亡。楚成王追究战败之责,打压若敖氏,委任蒍吕臣为令尹。蒍氏始为正卿,打破了若敖氏对楚政大权的垄断。

凯旋之中的晋文公,畏惧楚军的反扑,双眉紧锁,后听闻成王逼死子玉,安排蒍氏执政,顿时喜上眉梢:“我担忧的人终于死了!蒍吕臣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就不错了,哪里还能跟我们一教高下?”

襄王加尊

文公霸业已成,率军撤退,一路高奏凯歌,军容甚整。回军途中,路过雍丘,帮助周天子修筑宫室,更加博得周襄王的好感。

晋文公亲自至周都,告捷献俘。周襄王万分感激文公,并亲自接见。文公献给天子楚国战俘:战车一百辆、步兵一千人。襄王赐文公酒,并正式策命文公为侯伯,意为诸侯之长,准许其保卫王室,讨伐不臣诸侯之权,并赐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

自此,文公继承齐桓公的“遗志”,将尊王攘夷之大旗独抗于肩,承担起保卫东周国际秩序的光荣职责。

主盟诸侯

前632年5月,晋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诸侯,齐昭公、宋成公、鲁僖公、蔡庄侯、郑文公、卫叔武(卫成公之弟,成公在野,未前往)及莒子,盟于践土。

7月,晋国大军凯旋, 士卒整齐排律,军乐高唱凯歌。至太庙献上敌人左耳,告慰晋国历代先君,并大赏三军将士。

入冬后,晋文公来到大夫赵衰的封地温邑,在周、晋边界线上再度以霸主之命号召诸侯,晋文公主盟,与齐昭公、宋成公、鲁僖公、蔡庄侯、郑文公、陈穆公、莒国、邾国国君、秦小子会盟,加固诸侯联盟。

前631年,周襄王欲召集诸侯,晋文公代襄王命诸侯至翟泉面见周天子。襄王特许晋国,以执政兼上军佐狐偃代文公会盟。6月,诸侯之会如期举行,周襄王面见晋国特使狐偃、宋成公、齐昭公、鲁僖公、陈穆公、蔡庄侯、秦穆公会盟于翟泉。晋以臣面见诸侯之君,彰显其高人一头的优越感,也标志着晋国霸业达到了巅峰。

自此,晋文公已征服了齐、秦、宋、郑、卫、鲁、陈、蔡、莒、邾等诸侯,成为继齐桓公后又一霸主。稳定霸权

审判卫侯

城濮之战后,中原出现了新的格局——晋国独大。卫成公还在国都之外,处于流亡状态,甚至连践土之盟都不敢参加,派大夫元咺辅佐公子叔武与诸侯会盟。很快,卫成公又疑神疑鬼,怀疑元咺要拥立弟弟顶替自己,便杀死元咺之子元角。叔武回国后,元咺却并未篡位。

卫成公一时性急,在兄弟重逢之时,误杀其弟,后明白真相,悲恸欲绝。元咺怕成公杀红眼,便逃亡晋国,请晋文公主持公道。晋文公审理卫国案件。

卫成公派宁武子、针庄子、士荣往晋,与元咺对质,结果成公败诉。晋文公处死士荣,砍掉针庄子双脚,并派军队去卫国逮捕成公至成周,释放元咺回国。卫成公沦为阶下囚,元咺则拥立公子瑕为卫侯。

前630年夏,晋文公欲通过给卫成公治病中毒杀成公,幸好侍奉成公的宁俞机警,贿赂医生,在毒药中减量才使得卫成公逃过一劫。

关键时刻,鲁僖公为卫成公求情,并慷慨解囊,赠与周襄王、晋文公美玉各十块,周襄王同意释放卫成公,晋文公虽为霸主,也只能顺着周天子的意。

有期徒刑18个月后的卫成公再度获得自由。成公不甘心就此沦落,近乎疯狂的贿赂卫国当权贵族,给予种种美好许诺。不久,在大夫周颛、冶廑的协助下,顺利攻下卫国,卫成公复辟,又开始复仇,杀死公子瑕及元咺。

通过扣押、废立卫侯,晋文公着实报复了当年卫文公的落井下石——父债子还。卫成公复位后,这种被关押险些丧命的仇恨埋藏心骨。

秦晋伐郑

就在楚国返回江汉韬光养晦之时,诸侯们在晋文公的光辉普照之下,积极拥护晋国。但也有例外,他就是特立独行的郑文公。

很多人不明白,郑伯捷何以谥之“文”?同晋献公类似,郑文公虽在功业上远不及晋献公,但论起残忍狠毒,恐怕献公也有所不及。晋献公总共也只逼死了申生一个儿子;郑文公的七个儿子有四个都死在这个畜生老爹的手上,只剩嫡长子兰、嫡次子宋、及公子归生。

郑文公因曾经轻慢过晋文公而对晋国很不放心,于是就与楚国联络,希望以此为助力,然而郑国秘密通楚却不胫而走。晋文公早欲伐郑以报私仇,郑国君臣的轻佻给晋国讨伐他们提供了借口。

前630年,晋文公纠合秦穆公联合向郑国发起进攻,晋、秦联军很快就包围郑国,晋国兵至函陵,秦军驻扎氾南。晋文公旨在灭亡郑国,而不简单是教训一下。

郑文公惶恐,不知所措,病急乱投医,派早已不参与政事的烛之武前往秦营,面见秦穆公。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对秦穆公软硬兼施,颇有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气魄。最终,烛之武凭借着自己的口才,不卑不亢,捍卫国家社稷。

在烛之武巨大的战略诱惑面前,秦穆公决定不再给晋国充当打工仔,单方面与郑国谋和,并派遣兵将为郑戍守,自己却率领大部队撤退了。秦军的不配合让晋文公很是难堪:攻郑,必与秦兵交战;不攻,难以释怀。坚决主战派狐偃力主晋军先把秦军给收拾了,再单独灭郑。晋文公考虑则更为周祥,因为他不想就此就将人们最为称道的“秦晋之好”给葬送掉,因为翻脸还不是时候。

虽未灭郑,郑文公再也不敢对晋无礼,小心侍奉晋文公。前628年,郑文公一命呜呼,晋文公送于晋为大夫的公子兰回国即位,是为郑穆公。郑穆公在位22年,也始终是晋国的重要追随者。

三行建制

在晋文公南下中原时,晋国周边的白狄等游牧民族对晋国实施侵扰,这些疥癣之疾也让晋国如芒在背。

城濮之战后不久,为了表彰那些在战斗中表现优异者,晋文公设立三行,其中以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三行军的主要作为防御在太行山一带游弋的胡人。

三行作为晋国不怎么起眼的后备军,却为史家所反复提到。不仅是荀林父因此而创造中行氏。三行只设有将,无佐,即不是军,三行之将应该都不是卿,而只是大夫(三行中之功勋最著的荀林父一年前还只是晋文公的御戎)。按照周代制度,诸侯扩军不能超越三军,而此时晋国则是三支正规军,三支后备军,对外宣称晋国没有愈制——掩耳盗铃而已。

荀林父、屠击、先蔑,都属于晋国的传统贵族,在晋文公称霸过程中,新兴贵族出力不少,地位也日渐显贵,让献公时代就已经发大的家族颇有怨言。晋文公提拔三行将,无疑也有着另一层意义——平衡贵族权益。

晋国五军

晋文公所任命之百官,多为国家之柱。在霸业铸成,江河日固之时,贵族们都在国家赢得巨大的国际战略意义之时,获取了大量利益。高层的新、旧贵族集团也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在文公即位以来,文倚狐偃、武用先轸,整个晋国高层和气一堂,大家同心协力。大家之所以如此亲昵,不仅在于文公的手腕。事实上,文公、狐偃、先轸三人都属于作风强硬的政治家,风格强梁就难免会产生摩擦。这时就需要一位虚怀若谷、高风亮节的政客来润滑摩擦,这个人就是赵衰。

赵衰的为臣之道最让人称赞。晋文公初设六卿,赵衰频繁登场,表现积极但是更多的是呈现出他的品德——谦让。赵衰先后推荐郤榖、郤溱、先轸、狐偃、胥臣、先且居,在政治上出镜不多,却让人怀念。再加之赵衰与文公私交甚厚(连襟加翁婿),赵衰到此时尚未有过任何军权,文公赏赐给他的封地、财富他又让于他人,这让文公很过意不去。

前629年,晋文公于绵上再度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为了表彰赵衰,为了使贵族们的权益分配更加合理,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晋文公裁撤仅存在了三年的三行预备役,增设新二军,即新上军、新下军。以赵衰为新军最高领导,时十卿将佐如下:

中军将 先轸 中军佐 郤溱 

上军将 狐毛 上军佐 狐偃 新上军将 赵衰 新上军佐 箕郑父

下军将 栾枝 下军佐 胥臣 新下军将 胥婴 新下君佐 先都在晋文公的刻意安排下,赵衰始将军。诸侯扩为五军,旷古未有,晋文公享受着诸侯领袖的绝对优势与权威。尊王之行亦存僭越之举,难怪古人称文公“谲而不正”。然而晋国各大贵族世卿的坐大,想在六卿之中就保持利益均衡,也着实太难!

赵衰执政

随着晋国霸业的日趋稳固,君臣之间的矛盾也逐步呈现出来,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文公与执政官狐偃的舅甥蜜月期走到尽头。

狐偃才能卓越,却为人贪鄙。从他对重耳的拥护看,更像是一次投资。昔太子申生被朝中重臣拥护时,如果也去赶这个时髦,无权无势的他肯定是不太受待见的。他认准了重耳是一支潜力股。

漫长的流亡成为过去,重耳大器晚成,狐偃却一次次在外甥耳边提及自己,实为邀功。在晋文公始作三军六卿时,文公要立狐偃为卿,狐偃为卿无可争议。狐偃却说狐毛更有才华,逼着文公立狐毛为卿。

文公手腕强硬,狐偃则强梁而贪,君臣矛盾就在所难免免了。统治后期,文公有意无意的疏远狐偃,赵衰已是文公内定的下一任执政官,至少赵衰的性情较之狐偃要温顺得多。

在前629年,文公以赵衰将新上军,对舅舅实施紧逼。几个月过后,狐毛去世,文公撇开表弟狐溱(狐毛之子),命赵衰代狐毛,与狐偃同领上军。晋文公年近七旬,自感时日不多,可狐偃明显继承了狐突的长寿基因,依然健在。文公儿子们皆无任何政治经验,若再不选择废黜狐偃,将来国君大权旁落就在所难免。文公亲于赵衰,每每以国政要务委任,试图以赵衰稀释狐氏大权。

一年后,外甥终于熬死了舅舅,狐偃也去世了,文公终于松口气,正式任命赵衰为执政大夫。时十卿将佐如下:

中军将 先轸 中军佐 先且居 

上军将 赵衰 上军佐 栾枝 新上军将 胥婴 新上军佐 先都

下军将 胥臣 下军佐 箕郑父 新下军将 荀林父 新下君佐 先蔑赵氏开始强盛。

寿终正寝

前628年,功成名就的晋文公病重,年迈的身躯已经无法支撑他的生命。不久,一代霸主晋文公与世长辞,晋国大丧。众臣拥立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

晋襄公一面为父亲主持丧礼,一面派遣使臣至各国,将文公死讯告知天下。中原诸侯对晋文公敬畏非常,皆星夜赶到绛都,参加文公葬礼。晋襄公在诸侯面前盟誓,要继承文公之业,为晋国的霸业、中原的和平再接再厉。

数数各个诸侯,唯独秦伯没来。身为晋襄公外公兼舅舅的秦穆公并没有到场为先君发丧。秦晋之好第一次被人看穿其虚伪性。襄公对此隐忍。

秦穆公听闻女婿病逝,没有多少伤感,颇为乐观:秦国称霸的机会来了!这时,前些年守郑的秦将们告知穆公郑国有机可图。秦穆公信心满满的调兵遣将,以孟明视为主将,率领大军跨越晋地,远征郑国。郑穆公早有准备,秦军无功而返,撤军途中过晋国边疆,顺带将晋国的附属滑国攻灭。晋国朝野震惊。晋襄公问计于众臣,先轸力主伐秦。栾枝要维持秦晋之好。最终栾枝拗不过先轸,襄公被先轸说服。

晋襄公戴孝,命三军臂系黑布,以先轸为元帅,率领大军出征。先轸果断的分析占据,考察地利,将大军埋伏在秦军必过之崤山之中,只等秦人前来。

秦军过崤、函。先轸将令一下,晋军将士冲向秦军,各个奋勇杀敌。秦军措手不及。晋军将秦军围在山谷之中,围歼秦军。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秦军全军覆没,崤山之谷,尸横遍野。秦军三将皆成为阶下囚。

襄公与诸卿将士,俘虏秦军的残兵败将,凯旋。秦穆公入主中原的计划遭到了严重打击,秦国也无力再与晋国扳腕。襄公借此次大胜声名远播,坐稳霸主之位。

晋襄公元年,诸侯会葬晋文公,襄公为君父发丧,其棺椁葬于曲沃。文公时代结束,晋襄公时代来临……

历史评价

晋文公,出于曲沃贵族家庭,晋武公长孙,少年好学,善交贤能,颇得士人之心,却因其母出于翟而为庶子。

后献公废嫡立爱,太子自杀,客观上为重耳除去了继位的最大障碍。献公亡,惠公立,重耳饱受迫害,流亡他国近二十载。

终于前636年回国即位,启用大量贤能,推行新政,积极改革,晋国力迅速强大。后为周王室平乱,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

文公治下的晋国日趋强盛,与荆楚的强势北上战略发生必然冲突。后晋文公率军与楚军决战,大败楚军于城濮,抑制了楚国势力对中原的渗透。周天子册封文公为侯伯,晋国霸业自此而成。

文公在位只9年而亡,然晋国的霸权却存在了长达百年之久,并从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后晋襄公接霸;晋景公与楚庄王争霸;晋悼公复霸;直到前506年,正卿范献子依然以霸主之命召集17路诸侯会盟。在此期间,维护着东周天下的秩序及周天子的统治,积极充当着周朝的宪兵。

然晋文公继续惠公“作爰田、州兵”之国策,激发了郡县制的萌芽,促进了晋国的经济、军事的狂飙式发展,却也在分解周礼宗法制的社会结构。文公用卿族而不纳公族,并作三军六卿,为世卿世禄制在晋国的实施与发展铺平道路,使之成为权臣擅政的温床,后赵盾、栾书、中行偃、韩起、士鞅、赵鞅、知瑶、赵无恤、魏斯一步步颠覆晋国宗庙,且前赴后继。似乎在泱泱大晋鼎盛之时,隐隐浮现出三家分晋的日暮画面。

史书记载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原文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②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③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④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⑤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 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注释

 ①原:原国。 ②期:约定。

③金:钟。 ④亡:失去。

⑤卫人:卫国人。

晋文公欲伐卫

原文晋文公出,适欲伐卫。锄仰天而笑。公日:“奚笑?"曰:“臣笑邻之人有送 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也。 ”公悟其言,乃止。引师而反。未至都,而秦伐其北鄙矣。

译文

 :晋文公领兵出发准备攻打卫国,公子锄这时仰天大笑,晋文公问:“为什么笑?”。说:“我是笑我的邻居啊!当他送妻子回娘家时,在路上碰到一个采桑的妇女,高兴地去和采桑的妇女搭讪,可是当他回头看自己的妻子时,发现竟然也有人正勾引着她。我正是为这件事而发笑呀!”晋文公听了之后,领悟他所说的话,就打消了进攻卫国的念头,带领着军队回国。还没回到晋国,就听说秦国入侵晋国北方。

注释

1然顾其妻:(看)

2臣窃笑此也;(偷偷地)

3公悟其言:(懂)

4而秦伐其北鄙矣:(荒远的地方)

晋文公墓

晋献公墓位于绛县南樊槐泉村东岭。墓高百尺,无祠孤寝,墓形似无柄之木铎。他是春秋时晋国武公之子,名诡诸,始建都维(山西绛县)。

晋文公简介

献公初娶贾氏为妻,无子。继娶齐姜,生秦穆公夫人及太子申生。后再娶二女于戎,重耳、夷吾。在讨伐骊戎的战争中获骊姬,生奚齐。献公宠爱骊姬,常听其谗言,先逼死太子申生,又欲加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以达到让奚齐继位的目的。献公在位二十六年。献公殁后,因其生前昏庸无道,暴戾成癖,不列入祭典,以示彰善弹恶。献公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文公墓在绛县卫庄下村。文公系春秋诸侯,晋献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名重耳。献公宠爱骊姬,杀太子申生,重耳逃奔到狄(翟)国,在外流亡19年。后借助秦穆公的军队返晋复国,诛王子带,纳周襄王,救宋破楚,继齐桓公为盟主。其在位9年,谥号文。晋文公在位之时,国都在绛(今山西绛县)。死后葬于绛县卫庄下村西岭。

陵墓依地形而设,高达30余米,犹如山丘。据传,解放前墓地松柏如盖,绿草如茵,郁郁葱葱,庄严静穆。墓后岭顶建有祠庙,抗战期间被日寇拆毁,树木砍伐一空。现在所看到的景象是蔚然深秀的国槐遍布山丘,明代《晋文公墓》纪念碑矗立路旁,雄伟壮观。

晋灵公墓位于绛县城东12公里的磨里乡南刘家村。灵公生前荒淫无道,朝纲败坏,残酷地剥削人民,大肆陷害劝谏之臣,引起了臣民的反抗,最后被赵盾之弟赵穿杀死,成为后人不齿的昏庸之主。墓前有石碑一通,上刻“景冢”二字,由于灵公生前十分残暴,所以死后,历代不列祀典。

地理位置

晋文公墓地理位置

晋献公之墓,文公墓、灵公墓俱在绛县。位于绛县槐泉村的献公墓,高约40米,形似无柄木铎,据传系从几十里外的曲沃太子滩取五花土,由国人排队传筐,堆积而成。因其声名欠佳,故而“孤寝无祠”。位于绛县下村的文公墓,高约40余米,圆形,因其功德昭著,墓前建祠,祠内立有清乾隆51年的“晋文公墓”石碑一通,近年墓前又雕塑了形态逼真的晋文公石像,历代祭祀。晋灵公因暴虐成性,昏庸无道,死后葬于绛县南刘家村的荒丘上,孤苦伶仃,无人祭祀。在绛县博物馆里,一直保存着清“晋旧都”、“绛县师”、“绛县老人”等各种碑匾、石像及有关文物。

绛县的不少地名,也能说明这一点。士故里,临近车厢城,因而被称为南城村,即是一例。距车厢城东7里的卓子沟,因与世无争的献公之子卓子隐居于此,故而此名;小祁村,是晋国祁午将军练兵的教场;南官庄,为晋文公巡视此地时所赐名;吴璧村,传说该村一吴姓村民曾向文公献一玉璧而得此名;范村,相传为晋文公舅父子犯旧居,原名犯村,后因避讳“犯”字,更为今名,现村内将军庙、石碑等遗物尚存;晋峪村,因晋文公曾驻兵而得名;拔剑泉,传说晋文公带兵打仗时,到此将士饥渴难忍,文公一急之下插剑于地,拔剑时泉水涌溢,后此名便得以流传;董封村,为晋史官董狐的封地;孙王村,据说是因晋文公曾在此召开“尊王攘夷”会,便取名尊王村。后该村的孙安为官清明,为纪念之,遂更为今名。

现今,车厢城为晋国古都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来此研讨的学者和观光的游客愈来愈多,车厢城正日益成为一处新的景区。

在今绛县与曲沃交界的安屿镇的下村,有几个绵延如山的土丘,是传说中的晋文公的墓葬,属绛县。从此往西走十余里,便是曲沃。

正值春夏交接之际,青草茵茵,杨柳轻拂,展眼间绿色葱茏一片,风光正美。墓前有一通石碑,是乾隆十五年立的,上书“晋文公墓”,墓的左近有一尊文公的塑像,意气风发,恰似在指点江山,挥起万丈的豪情,人一近此处,陡然增添了许多肃穆,就连过往的风,也仿佛在一瞬间激烈。

《左传》云:文公卒,将殡于曲沃。墓葬虽在绛县,却也在曲沃左近,想来并非虚假。山西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的田建文先生说,经考古发掘后发现这几所墓是汉朝的墓葬。而《左传》中记录的“曲沃”却是现在的闻喜,史据《嘉靖曲沃县志》:汉武帝元鼎三年,东巡至曲沃县,闻破南越喜,特更名为闻喜县。当时将现在的曲沃和闻喜做了一个置换,所以大致可以表明这里的墓葬充其量是后人传说而成的文公“衣冠冢”。真正的文公墓,也应该在绛县,在靠近闻喜的一边。

然而,即使作为“衣冠冢”,这里依然隐约地包含着一种王者之气,仿佛文公就在这里的地下沉睡了千百年。只是惜乎少人观瞻!而晋文公重耳,却一直鲜活在当地民众的心中,不单单是他在春秋时刻做了霸主,挥戈千里的风流,而是他身上的传说和故事,也是人们所能受教的典范。

相关影视作品

晋文公传奇

片名:晋文公传奇

地区:中国香港(TVB)

类型:历史人物

集数:20集

首播:1989年

语言:粤语

演员:黎明、欧阳震华、罗慧娟、黄子扬、李中宁、光毅

东周列国

片名:东周列国(春秋篇)

语言:国语

颜色:彩色

演员(因名单太长,所以只写晋国国君,其余可看百度百科《东周列国》)

晋献公周继伟

晋文公蒋恺

晋景公郑宏

晋灵公王涛

晋悼公王义

参考资料

1.晋文公复国图为宋代画家李唐绘。.

扩展阅读:

1

http://home.cfe21.com/yolegen/renwu/xianqin_jinwengong.htm

2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3

《史记?秦本纪》

4

《史记?晋世家》

5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76年)》记载“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於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杜注云“齐姜,武公妾。”且“上淫曰烝”那么按照这条记载,晋献公与武公妾齐姜之间有暧昧关系,但是照常理,在武公死以前,不可能两人之间干出苟且之事,甚至生下孩子。因为这样冒的风险太大,而且很容易暴露。那么合理的解释只有是在武公死后,即晋献公即位之初或稍晚的时候,齐姜才生下了秦穆夫人和申生,史书记载在晋献公二十一年,即秦穆公四年秦穆公娶齐姜所生之女,即秦穆夫人。这时的秦穆夫人年岁不会超过21岁,比起《史记》中的秦穆夫人年龄将近50岁的记录明显合理,又符合古人女子出嫁年龄的礼仪。

6

此年《左传》又记载“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那么重耳的出生不会早于秦穆夫人和申生。那么,在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出奔狄的年龄最多21岁,且必定小于这个年龄。那么《国语》《左传》所载“生十七年而亡”完全在这个年龄范围之内。所以本人认为,《史记》有关晋文公年龄的记载明显是错误的,《左传》《国语》对于晋文公的年龄记载比较合理!

7

《东周列国志》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人物春秋春秋五霸晋国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83次
最近更新:2012-05-15
创建者:zhiyang2005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朝阳山人 展开

辛勤贡献者:

卢汀 展开

qkshun 展开

刘淑羽 

nyplac200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1: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