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晋悼公 |
释义 | 晋悼公,春秋中期晋国少主,政治天赋超群的英主,年仅26岁称霸中原,匡复晋国霸权。在位时重用韩厥、智罃、魏绛、赵武等贤臣,压制中行偃、范匄、栾黡等强族,惩乱任贤,整顿内政,晋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绛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处融洽。联宋纳吴,纠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人物简介晋悼公(前586年—前558年):姬姓,晋氏,名周,一名纠,称晋周(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周)。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春秋中期晋国杰出的君主,年轻而又优秀的政治家,晋国霸业的复兴者。 悼公为晋襄公曾孙,晋襄公欢生幼子桓叔公子捷,桓叔生惠伯公孙谈,惠伯生悼公周,按照辈分,当为晋厉公之侄。按晋国“不蓄群公子”之国策,桓叔未继君位,当安置于国外,故襄公这一苗裔便寄于成周雒邑。悼公即位前,称“孙周”,时人尊称其“周子”。孙周在雒邑,虽然年幼却颇有贤名,据说有“争国之望”,以至于受到晋厉公的猜忌。栾书为诬陷郤至,说其敌通楚国,晋厉公尚能忍受;言其亲于孙周,晋厉公则立刻对郤氏痛下杀手。可见当时毫无权势的周子却早已在天下诸侯之中声名鹊起。 年轻的公孙周温文尔雅、知书达理、颇有贤德,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深得单襄公的赏识。栾书对这位未来的国君也是较为赞同的,就连才华横溢且张扬跋扈的郤至对他也是彬彬有礼。 从谏如流《左传.鲁襄公十四年(-559年)》:师旷侍於晋侯(晋悼公,是年27岁),晋侯曰:卫人出其君(卫献公),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隷牧圉,皆有亲暱,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於是乎有之,谏失常也。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即位背景文襄之世晋国自文襄之世后,长期陷于卿族争权夺利的泥潭中(见于晋国六卿),无法自拔。晋襄公崩逝后,赵盾、郤缺、荀林父、士会、郤克、栾书相继执政,实际上就是赵氏、荀氏、范氏、郤氏、栾氏相继专权,一步步蚕食晋国君权。前620年,赵盾立灵公夷皋,权倾朝野。前614年,赵盾不满灵公,乃密授赵穿弑君,另立成公黑臀,赵盾得以继续辅政,成公几为傀儡。时楚庄王立,楚国势正盛,不断北上向晋国挑衅,争夺霸权。赵盾以其强势的政治手腕,勉强保住争霸优势。前601年与前597年,强势的赵盾与圆滑的郤缺相继逝世,且晋景公初立,楚庄王乘机北伐与晋对峙于黄河。晋将各执己见,元帅荀林父威严不至,号令不行,被楚军大败于邲(见于邲之战),晋人拱手将霸权交出。 晋霸中衰晋卿间的专权稍有收敛,为晋国复霸各尽己力。但六卿强于公族的趋势已不可避免。景公、厉公奋发图强,于前575年鄢陵之战打败楚共王,晋国收回部分霸权。晋厉公骄奢,自以为不可一世。时“三郤”权势熏天,引起了中军元帅栾书的不满,栾书诬陷三郤欲通楚谋反,谋立孙周。厉公以胥童族灭三郤,胥童顺势将栾书逮捕,厉公又存妇人之仁,纵栾书。后厉公游匠丽氏,栾书联合荀偃(亦称中行偃)擒厉公而弑之。国不可一日无君,栾书以孙周贤且幼,提议立孙周,众卿应允,栾书乃遣荀罃、士鲂往迎孙周于雒邑,悼公就在这种内忧外患下登上了晋侯的宝座。 悼公辞了周简王和单襄公,与荀、士二人离开雒邑,入晋至清源,栾书、荀偃、士匄、韩厥等一班卿大夫,齐集迎接,悼公开言:“寡人羁旅他邦,且不指望还乡,岂望为君乎?但所贵为君者,以命令所自出也。若以名奉之,而不遵其令,不如无君矣。卿等肯用寡人之命,只在今日。如其不然,听卿等更事他人。孤不能拥空名之上,为州蒲(即晋厉公的名)之续也!”。栾书等权贵皆战栗再拜:“臣等愿得贤君而事,敢不从命!”仅仅一段登基前与群臣的寒暄,看似官腔,实际上既对栾书等权臣罪恶行径的严厉警告,又在逼自己的臣下盟誓,忠于君王。栾书退下后就窃窃的同僚下属说道:“新君非旧比,当以小心事之。” 孙周入绛城告太庙,嗣晋侯之位,是为晋悼公。十四岁的悼公登上历史舞台,承担起复兴霸业的重任。晋国朝野上下,国外各国诸侯,拭目以待。 整顿内政二月初一,晋悼公正式即位于朝堂。 从进入国境到进入国都,到最后进入朝堂,一步一步,孙周走得如此从容不迫,没有丝毫对于君位的迫切,更没有丝毫对权臣大族的婀娜,甫一亮相,大家再也无法小看这位14岁的新君了。 欲速不达,谦逊而又自重的悼公一路徐徐走来,稳如泰山,结果是,他的权威在即位的第一天就彻底地确立了——就在当天,悼公就近乎完美的做出了标志国君统治权威的工作——人事安排。悼公起用了大批功臣和青年才俊,并且逐个说明理由,提出要求,让人心服口服。大家根本没有任何质疑的余地,只剩下惊讶:这个一直生长在国外的小孩子,怎么对国内如此了如指掌? 悼公上任后的当务之急就是整顿厉公留下来的混乱朝政,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机关部门的人事部署。 第一天,悼公处理厉公朝留下的奸逆,面责夷羊五、清沸魑等人逢迎君侯于恶之罪,命左右推出朝门斩首,并将其族放逐境外。又以厉公之死,坐罪程滑,碟之于市。将厉公所宠幸的内臣一网打尽,体现悼公惩乱决心。史载:“逐不臣者七人”。 栾书,这个已事三朝的权臣,有着弑君案底的阴险政客,对自己有着拥立之恩,却又时刻威胁着君权的正卿,怎么处理他?悼公的感情是复杂的。但是就在即位不久,悼公雷厉风行的剥夺了栾书的中军元帅之位,命其回家养老,同时另提拔栾书的嫡长子栾黡到朝中做官,作为对栾书的报答。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将国家的生杀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朝中物色才德兼备之人,以为国用。 “清君侧”后,悼公又开始调整政府各部门官僚,进行国内人才的大规模重组。首先就打破常规,将下军将韩厥一口气提拔为中军元帅,以替栾书之职,以吕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荀家、荀会、栾魇、韩无忌为公族大夫,让他们教育卿的子弟恭敬、节俭、孝顺、友爱。命士渥浊为太傅,让他学习范武子士会的法度;右行辛为司空,让他学习士蒍的法度,栾纠为御戎,管辖校正官,让他教育御者们明白道理,荀宾为车右,管辖司士管,教育勇士们以待时而用.而且规定卿士没有固定的御者,专门设立军尉管理这些事。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司马,张老为侯奄(侦查长),铎谒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上军司马,让他教育步兵、车兵,和睦儿听从命令。程郑为乘马御六驺数他管辖,让他教育他们明白礼仪,凡是各部门的长官,都是饱受百姓赞扬之人……时八卿将佐如下: 中军将 韩厥 中军佐 荀偃 上军将 荀罃 上军佐 士匄 下军将 栾黡 下军佐 士鲂 新军将 魏颉 新军佐 赵武 悼公着手解决国民的生计问题,命令百官施舍并免除人民对政府(包括对卿族)的债务,照顾鳏寡,启用贤德之人,救济贫困,援助灾荒,禁止邪恶,减轻赋税,宽赦罪过,并严格规定只能在农闲时,调用民力,有土木工程时,亦不准侵犯农时。 悼公上任后的三把火“惩乱、任贤、安民”这些措施平衡了各卿族的利益,极大的润滑了他们的摩擦,减轻对农民的剥削,鼓动了国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力再度增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左传》载:“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逾德,师不凌正,旅不逼师,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 晋悼公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将晋国的自景公、厉公留下的混乱朝政梳理得井井有条,其御人之术驾轻就熟,令群臣瞠目结舌。这一年,晋悼公不满15岁。晋国的复霸行动蓄势待发。 国际环境晋悼公继位时的晋国貌似强大,却是险境丛生。主要来自于六卿与公族之间的矛盾,以及六卿间的相互倾轧。晋国“政出多门”已初现端倪,中原诸侯只有为卿是从,晋国的霸业威望也渐渐衰落。 楚国是晋国称霸的老对手了。楚庄王自邲之战,一战而定霸取伯,国势进入鼎盛期,晋国霸业中衰;但不久楚庄王薨逝,楚国霸业宣告衰落。晋景公及晋厉公在位期间,君臣大体团结,渐渐凌驾于楚国之上。鄢陵之战后,楚国更衰。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楚国的综合国力还是不容低估,且郑国依然附楚疏晋。鄢陵之战并没有取到很良好的政治效果,中原诸侯的亲楚实力并未太大削弱。 齐国是老牌霸主,齐桓公的子孙们从未忘记祖先的遗训。阴谋再霸。晋楚邲之战后,晋国霸权受挫,齐国看有机可趁,战略上向楚国靠拢,形成齐楚夹攻晋国之势。郤克于鞍之战中,挫败了齐顷公的野心,齐国有所收敛。晋悼公在长樗会盟诸侯,鲁国的孟献子请鲁襄公向晋悼公行天子之礼,可见齐灵公在东方战线的行动已经十分过分了。 秦国自秦穆公称霸西戎后,国势渐衰,但是对晋国的后方制造了太多不稳定因素。自“秦晋之好”蜜月期过后,秦君及其子孙们衔崤山之恨、负令狐之败,屡屡袭击晋国。晋国不得不留意秦国的一举一动,就间接削弱了晋国的可运作争霸资源。最后被秦所灭。 晋悼公制胜郑国与和戎晋厉公时晋国贵族势力抬头,各贵族间斗争加剧。厉公想加强国君的权力,在鄢陵之战后,诛杀了"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的郤氏三卿:郤犨、郤、锜、郤至。厉公的亲信胥童又趁机把中军元帅栾书和中行偃囚禁起来,要求厉公下令杀掉。厉公没有同意。栾书、中行偃知厉公对他们不放心,于是派程滑把厉公杀死。 厉公被杀后,栾书派荀到周王都,接回旅居于周的公子周为晋君,这就是晋悼公。此时悼公才14 岁,但很有政治头脑。晋国众官到清原(今山西稷县东南)相迎,他对前来迎接他的官员说:"我原本没有想到会当国君,现在既然要我做君主,那就要听从我,否则就不要立我。听我与不听我,都在今天表明态度。"众官表示遵从命令,于是在武公庙里举行即位典礼。 晋悼公一上台,就放逐不法之徒夷羊五等7 人,任命有才能的人为官,颁布整顿内政的纲领。减轻赋税,赦免罪人,节省开支等,使晋国政治走上正轨①。 鄢陵之战后,楚虽失败,但郑国仍未归服晋国而是亲楚。晋悼公要 ① 《左传》成公十二年。 ② 《左传》成公十五年。 ① 《左传》成公十八年。 保持晋国的霸业,必须使郑国归服。晋悼公即位的第二年(公元前571年)秋,就召集鲁、宋、卫、曹、邾在戚地(今河南濮阳北)相会,商议对付郑国的策略。鲁国的仲孙蔑建议"城虎牢以逼郑"。被晋国人采纳。是年冬季,晋召集齐、鲁、宋、卫、曹、邾、滕、薛、小邾等国,在虎牢筑城②。虎牢这个地方,在郑国的西北境,是一险要地。南下即很快到达郑国都。诸侯在虎牢建城驻军防守,随时威胁着郑国,郑国于是向晋国请和。 晋悼公服了郑国,陈国后来也归顺,晋国声威大振。北方戎族的无终部落,此时也派人向晋纳贡求和。晋悼公本不想与戎人和好,他说:"戎狄不讲信义,不如讨伐为好。"魏绛提出和戎对晋国有五大好处来劝悼公,悼公采纳了他的意见①。 晋人和戎人讲和,无后顾忧,可专力对付楚国。悼公又采纳荀的建议,把晋的军队和诸侯国的精锐军队分成三队,轮番同楚周旋,使楚军疲惫不堪,晋军却轮流得到休整②。因此晋国能在8 年中,9 次会合诸侯。史称悼公"复霸",要以成就来说,晋悼公确是名符其实的一位霸主。 南下争霸楚共王闻厉公被弑,兴高采烈的想趁着晋国内乱之际北上报鄢陵之仇。不想却听到即位的晋悼公如此励精图治,便很快打消了伐晋的念头。楚共王已经意识到这位晋侯的卓越才智,坐立不安,为保全楚国,楚共王抢先命郑成公进攻晋国的铁杆盟友——宋国,并占领宋之朝郏。楚国子辛与郑国皇辰领联军入侵宋国城郜,占领幽丘,共攻打彭城,送回宋国的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给他们兵车三百乘留守,想以宋治宋,在彭城站稳脚跟后,楚军、郑军各自回国。 7月,宋国趁楚军主力撤退后,欲收复失地,老左、华喜带兵包围彭城,老左战死后,彭城仍未攻克。 冬11月,楚共王担心彭城有失,遣子重领兵救援彭城,直攻宋国本土。宋右师华元告急于晋国。 晋悼公与众臣商议,正卿韩厥说道:“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强,自宋始矣!”晋悼公拍板,下令出兵。晋国的复霸战争吹响号角。晋悼公亲自领兵,驻军于台谷,直接盯住宋国的战况,在靡角之谷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 12月,晋悼公与鲁孟献子、齐崔杼、宋平公、卫献公、邾宣公会盟于虚帄,谋划救援宋国。宋平公辞谢诸侯,强烈要求诸侯出兵包围彭城。 前572年正月25日,晋卿士栾黡与鲁仲孙蔑、宋华元、卫宁殖以及曹、莒、邾、滕、薛九国联军,围攻彭城。不久,彭城守军就向联军投降。由于齐灵公的观望态度惹怒了晋悼公,晋悼公责齐国失约,未派军队与诸侯联军在彭城会和,立刻派遣大军讨伐齐国。2月,齐灵公惧晋伐己,乃遣太子光到晋国作人质,与晋修好,晋军方退。 夏5月,晋悼公命韩厥、中行偃率领晋国精锐部队攻打郑国,并很快攻入外城,乘势在澞水边击溃郑国的步兵。而此时齐国崔杼、鲁国仲孙蔑与曹、邾、杞的军队正驻扎在鄫地,等待晋军。晋军从郑国出来与联军会和,晋悼公与卫献公率军驻扎在戚,作为后援,命令联军直接攻打楚国的本土焦、夷与楚国的盟国——陈国。 入秋后,楚共王遣公子子辛救援郑国,攻打宋国,侵入宋国的吕、留。郑国也乘机配合楚军占领宋国犬丘。 前571年6月庚辰,郑成公卒,子罕主持国家大事,子驷处理政务,子国出任司马。晋军、宋军与卫军攻打郑国。郑国大夫大多主张服属晋国。然而子驷以成公遗言,不肯服从晋国。 7月,晋卿士荀罃、宋华元、卫孙林父以及曹国、小邾国人在卫国的戚地会盟,共商伐郑大计。仲孙蔑提出在虎牢关上筑城来威逼郑国,稳重的荀罃认为齐国的使臣未到而没有急下决定。后齐国派遣崔武子到戚地会盟,同意了虎牢筑城的意见。 这年冬天,晋国荀罃带领齐崔杼、鲁仲孙蔑、宋华元、卫孙林父以及曹、邾、滕、小邾等国军队在虎牢关上筑城,对郑国实施战略性压迫。 前570年4月25日,晋悼公与鲁襄公在长樗结盟,鲁国的卿士孟献子作为相礼者,劝鲁襄公对晋悼公行天子礼,在晋悼公一旁的荀罃急忙劝道“天子在,而君辱稽首,寡君惧矣!”孟献子很无奈的说道:“以敝邑介在东表,密迩仇雠,寡君将君是望,敢不稽首?” 6月,晋悼公会见鲁襄公、单顷公、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子、齐太子光。6月23日,诸侯又于鸡泽会盟,陈国袁侨亦参加会盟。 7月13日,鲁叔孙豹和各诸侯过大夫与袁侨会盟。 冬,晋国荀罃率领军队绕发许国,以许灵公侍奉楚国,没来参加鸡泽之会。楚国则派遣司马公子何忌攻打倒向晋国的陈国。 前596年3月陈成公午崩逝,楚军正欲攻陈,听闻陈国要办理丧礼,乃休兵。 7月28日,陈国安葬陈成公。 冬,陈国包围顿国。 前568年夏,吴子派遣大夫寿越到晋国,解释没有参加鸡泽之会的原因,同时请求听从晋国的命令并与晋国的诸侯保持友好。晋悼公同意将为吴国会盟诸侯,并派遣鲁国仲孙蔑、卫国孙林父先去会见吴国使臣。仲孙蔑、孙林父与吴国人会盟于善道,并告诉吴国人约定会盟的时间、地点。 秋,9月23日,晋悼公与鲁襄公、宋平公、陈哀公、卫献公、郑僖公、曹成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以及齐太子光、吴人、鄫人同时会盟于戚。冬,楚公子贞率领军队攻打陈国,悼公下令诸侯们发兵戍守陈国。 11月12日,晋悼公、宋平公、鲁襄公、卫献公、郑僖公、曹成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一同救援陈国。 前566年楚国公子贞包围陈国。10月,韩献子韩厥告老,晋悼公再次对八卿实行重组,直接将上军将荀罃提拔为执政。时八卿将佐如下: 中军将 荀罃 中军佐 士匄 上军将 荀偃 上军佐 韩起 下军将 栾黡 下军佐 士鲂 新军将 赵武 新军佐 魏绛 12月,晋悼公与鲁侯、宋公、陈焕、卫侯、曹伯、莒子、邾子在为会见以求救援陈国的战略部署。 前565年夏5月晋悼公与鲁季孙宿、郑简公、齐高厚,宋向戌,卫宁殖,邾大夫会盟于邢丘。郑国进献蔡公子燮。 冬,楚国子囊攻打郑国,讨伐他入侵楚国的属国蔡。郑国大夫子驷(公子騑)、子国(公子发)、子耳(公孙辄)提议顺从楚国,子孔(公子嘉)、子蹻(公孙虿)、子展(公孙舍之)则要求等待晋国的援军。 前564年冬10月,晋悼公联合鲁襄公、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共同讨伐郑国。庚午日,鲁季武子、齐崔武子,宋皇郧跟随荀罃、士匄攻打 门,卫北宫括、曹军、邾军跟从荀偃、韩起攻打师之梁门,滕军、薛军跟从栾黡、士鲂进攻北门,杞军、郳(ní)军从赵武、魏绛砍去路旁的栗树。甲戌日,诸侯驻军于汜水岸边,晋悼公命令诸侯:“修理作战用具,备好干粮,送回老幼,让患病之人住在虎牢,宽容过错,包围郑国。” 郑国人害怕了,派人与诸侯讲和,荀偃提出:包围郑国,等待楚军前来营救,与他们决战。正卿荀罃则认为应该与郑国议和,然后撤军。将晋国的四军分成三个部分,频繁的攻击楚军,楚国则无法与晋国进行这种战争消耗。诸侯们深感战争的疲惫,不想交战,晋悼公便同意了郑国的议和。 11月,郑国与诸侯联军议和。 秦景公不服晋国,派遣士雃(qiān )前往楚国请求出兵,共同对付晋国。楚国令尹子囊不同意,但是楚共王不甘心,坚持要出兵。秋,楚国驻军武城,为秦军后援。楚共王伐郑,郑国君臣决定惟强是从。 12月亏亥日,晋国因不满郑国,再次出兵伐郑,围攻郑国三面城门。 半年之内两次攻郑,皆没有取到理想的效果。而诸侯的百姓皆疲敝不堪。晋悼公回国后,商讨如何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措施。下军佐魏绛请求施给恩惠,将存储的财物拿出来借给百姓。从晋悼公以下,若有积存的,全部拿出来。因此国家没有不流通的货物,也没有穷困的百姓;公家不禁止谋利,也没有贪婪的百姓。祈祷改用财币代替牺牲,招待宾客只用一种牲畜,不制作新的器用,车马服饰够用就可以了。这些措施实行一年后,国家就有了法度,三次出兵楚国就完全没有余力在与晋国一较高下了! 前563年春,晋悼公与鲁襄公、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及齐太子光在柤会见吴王寿梦。 夏4月戊午日,诸侯再次在柤会盟。荀偃、士匄要求攻打逼阳国,并把他作为宋国向戍的封邑,正卿荀罂说:“逼阳城小但是城墙牢固,攻下了不算勇敢,攻不下来反而会遭人耻笑。”荀偃、士匄固请,荀罃鉴于当年邲之战将佐不和导致惨败的教训,便勉强同意了。丙寅日,包围逼阳,未能取胜。攻打了逼阳数日,荀偃,士匄动摇了请示荀罃退兵。荀罃大怒:“七天攻不下逼阳,我要你们脑袋?”后,荀偃、士匄身先士卒,终于于5月庚寅日攻灭逼阳。向戌不敢领受,交予了宋平公。 6月,荀罃攻打秦国,作为对秦国去年进攻的报复。 后郑国发生政变,晋国攻打郑国,诸侯军队驻扎虎牢,晋军在梧地和制地筑城,士鲂、魏绛压迫郑国,郑国派人与晋国讲和。楚国令尹子囊救援郑国,11月,诸侯联军环郑国移动,接着又向南推进,抵达阳陵,子囊不愿意退兵。荀罃意图撤退,说:“现在我们并开楚军之锋芒,子囊必然骄傲,所谓骄兵必败,到那时才是与楚军交战的时机。”栾黡反驳道:“避开楚军,是晋国的耻辱,如今会和天下诸侯来增添耻辱,还不如战死!我要率兵与楚军一战!”荀罃无奈,只好继续向前方进军,并与楚军在颖水南北两岸驻扎。郑大夫子蟜突然叛晋而投楚,与楚国结盟。栾黡大怒,要攻击郑军,荀罃不从,于是班师。诸侯联军撤退,回军途中,攻打郑国北部边境然后,各自回国。 前562年春天,鲁国军队正式三分,“三桓”共执鲁政。郑国卿大夫担心晋楚两国,商议国政:“不从晋国,国家就将接近灭亡。楚国不如晋国强大,而晋国却并没有怨恨我们。如果晋国急需我们,楚国必将避开晋国的锋芒。有什么办法使晋军拼死攻打我们?楚军又不敢抵抗,然后我们就坚决亲附晋国。”子展提议向宋国挑衅,晋军必然前来,届时我们再与他们结盟。楚军若来,我们又顺从楚国,如此晋国必怒,晋国军队会不断地前来,楚国就无法抵抗,我们便可以坚决依附于晋国。这一提议很快被通过。郑国派其边境的官吏向宋国挑衅,宋向戌攻郑,俘郑人。 夏4月,郑公孙舍之(字子展)攻打宋国。诸侯联军果然出动。不久,齐太子光、宋向戌抵达郑国,驻兵于东门外。晋荀罃抵达郑国西郊,侵袭许国。卫国孙林父袭击郑国北部。6月,晋悼公在北林会盟诸侯,不断地在郑国国土上行军,包围郑国后。晋悼公、正卿荀罃在郑国南门外阅兵,并还在向郑国增兵。郑国人终于畏惧了,向诸侯求和。 秋7月,诸侯在亳地会盟诸侯,与郑国结盟。 楚国听说郑国与晋国结盟了,子囊向秦国请求出兵。秦国右大夫公子詹率领军队跟从楚共王,由楚王统领攻打郑国。郑伯前往迎接楚军,不久三国联合攻打宋国。 9月,晋国率领诸侯的全部军队攻打郑国。诸侯联军在郑国东门显示军威,郑简公派遣王子伯骄与诸侯议和。甲戌日,晋赵武与郑简公结盟。 冬10月,郑国子展与晋悼公结盟。12月晋郑在萧鱼会见。郑国人赠给晋悼公师悝、师触、师蠲,成堆的横阵车,屯守车各十五辆,盔甲武器配备齐全,连同别的战车共一百辆;悬列成排的歌钟两架以及和它相配的小钟、磬;能歌善舞的美女共十六人。晋悼公以魏绛之功劳大,将乐队的一半赐予魏绛。 与此同时,秦国趁晋国主力在与楚争霸之际,派遣庶长武、庶长鲍攻打晋国后方,士鲂率军迎敌,双方在栎地展开激战,晋军败绩。 前560年晋国卿大夫荀罃、士鲂相继逝世。晋悼公在绵上涉猎并检阅部队,重组三军,将新军暂时并用于下军之中。以中行偃(即荀偃)将中军,士匄佐之;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栾黡将下军,魏绛佐之。晋国六卿们在晋悼公的暗示下,相互礼让。士匄本可执政,却让与中行偃,赵武以新军将之位,韩起、栾黡、魏绛谦让,直接升至上军将之职。晋悼公的任贤使晋国更为强盛,诸侯更为和睦。八卿裁为六卿如下: 中军将 荀偃 中军佐 士匄 上军将 赵武 上军佐 韩起 下军将 栾黡 下军佐 魏绛秋,楚共王患病,不久离世,其子楚康王熊昭继位。吴国趁机攻打楚国,为养由基大败于庸浦。 前559年春,吴国使臣去晋国报告战败的消息,晋、吴、齐、鲁、宋、卫、郑、曹、莒、邾、滕、杞、小邾会盟于向地。 夏,中行偃率领诸侯联军进攻秦国,以报栎地之败。晋悼公在国境线上等待,六卿率领军队进入秦国腹地,渡过泾水。秦国人不能接战,便在泾水中投下毒药以阻止诸侯们的讨伐。中军元帅中行偃要求继续进兵,下军将栾黡却率领下军(其中也包括了之前的新军,也就是晋军的半数)私自回国,中行偃也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结果这一次诸侯“合纵”伐秦,劳而无获,史称“迁延之役”。三军回国后,晋悼公便彻底裁撤了新军。 秋,楚康王令子囊攻打吴国,以示报复,结果子囊轻敌,反被吴国所击败。 前558年东11月,一代霸主,年轻的晋悼公突然病重,不久便与世长辞,时年不足30岁,其子公子彪继位,是为晋平公。 驾驭群臣悼公自幼接受周礼熏陶,较之景公、厉公,是一个温和人物。由于统治集团内部连年争斗,君臣离心,彼此早已厌倦,悼公的政治态度和个人修养正好迎合了当时的需要,所以悼公回国预示着国内矛盾趋于缓和。即便如此,年轻的悼公仍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国内,公室与卿大夫矛盾依然尖锐;连年战争,百姓疲惫,必须压缩开支、恢复生产;国外,自厉公麻隧胜秦后日渐骄横,中原诸国普遍不满,悼公即位之际,各附属诸侯还不能有效控制。 晋悼公是外来统治者,是栾武子请来的空降兵,在国内,自然没有多少雄厚的资本和底蕴,也没有什么非常靠得住的盟友。栾武子立他为晋侯,一方面是他颇有贤名,为人谦和,另一方面就是在晋国他没有任何靠山,栾书认为立这样一个稚子,就可继续操纵国政。晋悼公虽在洛邑,甚至可能从未回过晋国,却对晋国的国政了如指掌。那些信誓旦旦要灭到权臣的晋灵公与晋厉公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晋悼公看在眼里,明在心里。晋厉公的政策并没有完全失败,他通过不断的亲征,不断的树立国君的权威,结果轻而易举的就灭掉的朝中不可一世的“三郤”,这对年轻而稳重的悼公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晋悼公执政有着极强的执政艺术,他敢于打破常规,破格提拔青年才俊进入内阁参与国政,倚重韩厥、魏绛、赵武、智罃这些新兴贵胄来制衡长期执掌朝政的高层贵族——栾氏、中行氏、范氏,再凭着自己的执政才干来驾驭。 智氏荀罃(亦称智罃)是荀林父之侄,荀首之子。在邲之战中为楚军所俘虏,后返回晋国,地位还不如其侄中行偃。但是九年的漫长铁窗生涯中,已经炼狱出荀罃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忠君体国的政治节操。晋悼公的继位,给了不遇之才荀罃重新腾飞的机会,真可谓英雄识英雄。悼公上任后,即开始重用荀罃,智氏崛起。 韩氏韩厥是谦谦君子,悼公对他是绝对的信任,上任伊始,就以之取代栾书为正卿,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韩厥告老后,悼公还是比较器重韩无忌与韩起,韩氏也是在晋悼公之后才得以复兴。 赵氏赵武(即赵氏孤儿)是赵盾之孙,赵氏大宗唯一的血脉,虽出名门却生于草莽,幸韩厥求情,才得以续嬴姓之嗣。赵武没有遗传到赵盾的强势,却袭取曾祖赵衰之低调,重信义,崇礼让,这个很对悼公的胃口,成为晋悼公重点扶植对象。 魏氏魏氏是晋国崛起最晚的世卿,魏氏小宗令狐氏的魏颗与吕氏的魏錡都曾分别位列卿士,大宗进入六卿,则始于魏绛。魏绛贤能,颇有胆略,深为晋悼公所器重,常以国事委之。晋悼公虽为明君,但也免不了对魏绛的偏爱。自晋悼公后,魏氏才名正言顺的进入六卿行列。 中行氏中行偃本也是忠君之士,但是没经得住栾书的挑拨,竟干出了弑君的勾当。在悼公朝,中行偃是不甚得志的。职位先后被韩厥、荀罃、士匄超越,甚至出现了不升反降的奇怪官运。与其说是中行偃的礼让,不如说这是晋悼公在操纵六卿职位的升迁。直到前560年,荀罃逝世后,经过晋悼公长期的观察与检测,中行偃才得以迎回这一迟到的尊荣。 范氏士匄是士会之孙、士燮之子。范氏自士会立氏以来,士会、士燮都是良臣贤士,范氏也在六卿当中人缘较好。士匄刚出道,就位列上军佐,起点很高。但是晋悼公却对士匄不感冒,无论士匄有多能干,工作有多勤劳,悼公就是不让其执政。后来的事实证明:悼公有先见之明,士匄是个制造内讧的高手…… 栾氏栾书有弑君的案底,绝对不能再任职了,栾书也永远存入了历史档案。晋悼公还是给栾书的嫡子栾黡安排入了“八正”。但是栾黡似乎并不好用,总有反对上级的“傲骨”,时常不论时间不论地点,如泼妇般的表演,在天下诸侯面前出丑卖乖。悼公亦看出栾魇难当大任,栾黡终其一生,稳居在下军将一职,既无降职,也无升迁。另外悼公还专门安插为事稳重的魏绛为下军佐,辅助栾黡。 晋悼公在位时期,是晋国最大的分水岭,晋悼公是继晋文公后晋国最杰出的君主,也是他将晋国的霸业再次推向巅峰,晋悼公之前的狐氏、赵氏、先氏、郤氏都曾有过很大的权势,极盛一时。在悼公复霸过程中,表现优异或者中规中距的世卿大族演化成权分晋政的六卿,表现极差的栾氏,在晋悼公死后不到八年,惨遭灭门之祸。值得一提的是晋悼公精心培育的赵氏、韩氏、魏氏、智氏不但成功的遏制住了原有贵族的专权,而且幸运的生存到了最后,都成为晋国最后的大世族。后智氏欲阴谋代晋、韩赵魏瓜分晋国,却是晋悼公始料不及的。 历史评价晋悼公是生活于春秋中期,是晋国霸业的中兴者,楚国霸业的终结者,他的出现将晋国霸业再次推向了巅峰,重新树立了天下诸侯以晋为大的格局。 历史有的时候创造出少量政治伟人,诸如秦始皇、唐太宗、赵武灵王……他们是天生的政治奇才,为政治而生。毫无疑问,晋悼公也同样是一位政治天才。他虽并非晋国霸业的缔造者,却是霸业的再造者。所谓“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论谋,不减于晋文公重耳;论智,不屈于郑庄公寤生;论略,不低于齐桓公小白;论才,不逊于楚庄王熊旅;论仁,不亚于宋襄公兹父;论势,不弱于秦穆公任好。又何以将晋悼公排斥于“春秋五霸”之外乎? 即位之初,晋悼公首先“逐不臣者七人”,将厉公之死归罪于厉公心腹夷羊五等人,既对厉公被弑向国民做了交待,又巩固了与正卿栾氏和大族中行氏的关系,稳定了厉公被轼后的混乱局面。为平衡卿大夫之间的关系,他又对世代有功的其它旧族委以重用。一反景、厉两代打击强家的方针,消除了君臣之间的信任危机。以德治国,是悼公执政国内的主要策略。他放弃公私旧债,减轻赋税劳役,减缩开支,禁止浪费。德政的施行使阶级矛盾趋于缓和,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对中原诸侯,晋悼公待之仁义政策,革除外交弊政,重订盟员国朝聘和贡纳;减轻职贡太重的国家负担,平均劳役;公平公允地处理同盟之内的事务。同盟稳固,悼公开始专注与楚争霸。为有效孤立楚国,加强诸侯联盟,突显霸主地位,晋悼公不断召集诸侯会盟。他改革文公三年一聘、五年一朝的旧礼仪,以讨伐叛逆,救弱扶倾,伐郑、救宋为核心,从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562年,八年内九合诸侯。通过频繁的会盟,将齐、鲁、宋、郑等国紧密团结在晋国周围。 晋悼公复霸的方略主要是保宋、和戎、联吴及疲敌战法。 保宋:鉴于中原南部、中部地区已先后被楚国控制,只有地处中原东部及北部的宋、卫两国依然听命于晋。而宋国襟带河、济,屏蔽淮泗,地势开阔,若落入楚国之手,其可直趋曹、卫,进逼齐、鲁,钳击晋国。故悼公将宋视为与楚抗争的战略要地。为此,晋于周简王十四年春率诸侯之师收复彭城。 外联诸侯:同年五月,晋再率诸侯之师进攻郑、楚、陈三国,以取威诸侯。次年冬,晋乘郑成公新丧,率齐、鲁、宋、卫、曹等国之师在靠近郑西北边境的战略要地虎牢筑城,迫使郑复归入晋控制之下。晋悼公四年(即周灵王二年,前570年)夏,晋悼公偕同周卿士单子与齐、鲁、卫、郑、宋、陈、邾等国之君盟于卫邑鸡泽。悼公的霸主地位重新得到确认。 和戎:周灵王三年冬,晋悼公首先与晋东北方的山戎无终国修好,继而善待诸戎,解除了晋后顾之忧。 联吴:为牵制、削弱楚国,悼公坚持晋景公时“联吴制楚”的战略,继续与吴国交好,并于周灵王九年夏派兵会同诸侯军队攻灭在地理上阻碍晋、吴两国交往的妘姓小国逼阳。 强国:在国内晋大力推行魏绛提出的减轻劳役、改革经济的建议,出现了“国无滞积,亦无困人,公无禁例,亦无贫民”的富强局面。 疲楚:楚慑于晋势正盛,与晋争夺对宋、郑、陈等国控制权的过程中,采取了晋来则退,晋去则进的策略。为此,晋于悼公十年(即周灵王八年)冬,在以武力服郑后,依照卿士荀罃的建议,将晋上、中、下、新四军分作上、下、新三军,每军均配合一定的诸侯军队,轮番南下作战,要求速进速退,不求取胜,旨在疲劳楚军。悼公十一年、十二年利用其较楚近于郑的有利条件,三度发兵会同诸侯之师攻打叛服无常的郑国,使楚军为救郑而疲于奔命。 由此,晋始终掌握着全局的主动权,史称:“晋三驾而楚不能争”。周灵王十年九月,晋悼公亲率诸侯联军攻郑。楚无力救援。郑从此诚心归服晋国,此后二十余年间不再叛晋。楚亦无力再与晋争夺郑、宋。终悼公朝,达到了晋国历史上的又一巅峰,时镇齐、慑秦、疲楚,天下不能与之争衡。遗憾的是晋悼公在位仅仅十五载,却遗憾辞世,时年未满30岁,可谓天妒英才,天丧晋国。上帝给了晋国人一份美好的礼物,又匆匆间将其收回。不满15年的执政时间内,晋悼公以自己的杰出才干,威慑群臣,争霸天下,基本消除外患。但正如16年前士燮所言:“晋国的最大敌人是自己,卿族间不和才是晋宗的最大威胁。”就在晋悼公死后不到8年,士匄驱除栾盈,六卿共主国政,一同瓜分悼公留下的丰富遗产。大约一百年后的前453年,晋阳之战,铺垫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基石。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强大的晋国最终没有终结分裂,却为分裂所终结,惜哉!就在晋悼公死后,其复兴晋国霸业之举亦随之结束。他的死被史家认作是晋楚争霸的终点。 在位期间诸侯年表 前585 丙子 周简王元年 鲁成公六年 秦桓公20年 陈成公14年 蔡景侯七年 郑悼公二年 宋共公四年 楚共王六年 齐顷公14年 晋景公15年 燕昭公二年 卫定公四年 曹宣公十年 杞桓公52年 吴寿梦二年 前584 丁丑 周简王二年 鲁成公七年 秦桓公21年 陈成公15年 蔡景侯八年 郑成公元年 宋共公五年 楚共王七年 齐顷公15年 晋景公16年 燕昭公三年 卫定公五年 曹宣公11年 杞桓公53年 吴寿梦三年 前583 戊寅 周简王三年 鲁成公八年 秦桓公22年 陈成公16年 蔡景侯九年 郑成公二年 宋共公六年 楚共王八年 齐顷公16年 晋景公17年 燕昭公四年 卫定公六年 曹宣公12年 杞桓公54年 吴寿梦四年 前582 己卯 周简王四年 鲁成公九年 秦桓公23年 陈成公17年 蔡景侯十年 郑成公三年 宋共公七年 楚共王九年 齐顷公17年 晋景公18年 燕昭公五年 卫定公七年 曹宣公13年 杞桓公55年 吴寿梦五年 前581 庚辰 周简王五年 鲁成公十年 秦桓公24年 陈成公18年 蔡景侯11年 郑成公四年 宋共公八年 楚共王十年 齐灵公元年 晋景公19年 燕昭公六年 卫定公八年 曹宣公14年 杞桓公56年 吴寿梦六年 前580 辛巳 周简王六年 鲁成公11年 秦桓公25年 陈成公19年 蔡景侯12年 郑成公五年 宋共公九年 楚共王11年 齐灵公二年 晋厉公元年 燕昭公七年 卫定公九年 曹宣公15年 杞桓公57年 吴寿梦七年 前579 壬午 周简王七年 鲁成公12年 秦桓公26年 陈成公20年 蔡景侯13年 郑成公六年 宋共公十年 楚共王12年 齐灵公三年 晋厉公二年 燕昭公八年 卫定公十年 曹宣公16年 杞桓公58年 吴寿梦八年 前578 癸未 周简王八年 鲁成公13年 秦桓公27年 陈成公21年 蔡景侯14年 郑成公七年 宋共公11年 楚共王13年 齐灵公四年 晋厉公三年 燕昭公九年 卫定公11年 曹宣公17年 杞桓公59年 吴寿梦九年 前577 甲申 周简王九年 鲁成公14年 秦桓公28年 陈成公22年 蔡景侯15年 郑成公八年 宋共公12年 楚共王14年 齐灵公五年 晋厉公四年 燕昭公十年 卫定公12年 曹成公元年 杞桓公60年 吴寿梦十年 前576 乙酉 周简王十年 鲁成公15年 秦景公元年 陈成公23年 蔡景侯16年 郑成公九年 宋共公13年 楚共王15年 齐灵公六年 晋厉公五年 燕昭公11年 卫献公元年 曹成公元年 杞桓公61年 吴寿梦11年 前575 丙戌 周简王11年 鲁成公16年 秦景公二年 陈成公24年 蔡景侯17年 郑成公十年 宋平公元年 楚共王16年 齐灵公七年 晋厉公六年 燕昭公12年 卫献公二年 曹成公元年 杞桓公62年 吴寿梦12年 前574 丁亥 周简王12年 鲁成公17年 秦景公三年 陈成公25年 蔡景侯18年 郑成公11年 宋平公二年 楚共王17年 齐灵公八年 晋厉公七年 燕昭公13年 卫献公三年 曹成公元年 杞桓公63年 吴寿梦13年 前573 戊子 周简王13年 鲁成公18年 秦景公四年 陈成公26年 蔡景侯19年 郑成公12年 宋平公三年 楚共王18年 齐灵公九年 晋厉公八年 燕武公元年 卫献公四年 曹成公元年 杞桓公64年 吴寿梦14年 前572 己丑 周简王14年 鲁襄公元年 秦景公五年 陈成公27年 蔡景侯20年 郑成公13年 宋平公四年 楚共王19年 齐灵公十年 晋悼公元年 燕武公二年 卫献公五年 曹成公元年 杞桓公65年 吴寿梦15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