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锦州战役
释义

锦州战役是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对据守辽宁省锦州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役。锦州之战是国共内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革命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它是在东北的其中一场决定性战役,是辽沈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

名称:锦州战役

地点:锦州及附近一带

时间:1948年10月7日 - 1948年10月15日

参战方: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国民党军

结果: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

参战方兵力:中国人民解放军 250,000人国民党军 150,000人

伤亡情况:中国人民解放军 阵亡20,000人国民党军阵亡24,000人

主要指挥官:林彪,范汉杰

战争概述

锦州之战是国共内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革命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它是在东北的其中一场决定性战役,是辽沈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锦州之战是国共内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革命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它是在东北的其中一场决定性战役,是辽沈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锦州战役是辽沈战役的第一阶段,也是全战役的关键一着,因为只有攻克锦州,切断东北与华北联系,才能将东北国民党军全部封闭,就地歼灭。锦州守军是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指挥的第93军、新 8军 2个师、新6军1个师等 6个师以及特种兵、后勤部队共10万人,依托城外四周高地构成支撑点式坚守据点,沿城垣构筑主阵地。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 9月中下旬攻占了锦州南北铁路上的诸要点,孤立并包围了锦州。10月4日确定攻城部署:以第 2、第3纵队和第6纵队第17师为北集团,以第 7、第 9纵队为南集团,以第 8纵队为东集团,炮兵纵队分别配属各集团担任炮火急袭和掩护步兵突击,15辆坦克集中配属北集团作战。10月9日开始外围作战,至 13日全部扫清外围据点,控制了有利地带。14日10时向锦州城发起总攻, 500门大炮向城墙和主要工事集中轰击,打开缺口,11时步兵开始冲击,迅速突破城垣,进入市区,展开巷战,指战员们以爆破筒、炸药包摧毁守军碉堡和街垒。15日拂晓在白云公园和中央银行会师,摧毁守军指挥部,攻占新城,继续向老城进攻,l8时结束战斗。

全歼守军,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第 6兵团司令卢浚泉、副司令杨宏光、第93军军长盛家兴等,为全战役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东北野战军攻锦期间,蒋介石曾亲自飞到沈阳部署指挥,又率领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乘“重庆”号巡洋舰到辽东湾督战,其结果只是望洋兴叹。

锦州战役是辽沈战役的第一阶段,也是全战役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攻克锦州,切断东北与华北联系,才能将东北国民党军全部封闭,就地歼灭。

锦州守军是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指挥的第93军、新8军2个师、新6军1个师等6个师以及特种兵、后勤部队共10万人,依托城外四周高地构成支撑点式坚守据点,沿城垣构筑主阵地。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9月中下旬攻占了锦州南北铁路上的诸要点,孤立并包围了锦州。

10月4日确定攻城部署:以第2、第3纵队和第6纵队第17师为北集团,以第7、第9纵队为南集团,以第8纵队为东集团,炮兵纵队分别配属各集团担任炮火急袭和掩护步兵突击,15辆坦克集中配属北集团作战。

战争背景

锦州是山海关前一个重要据点,它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一个主要的战略据点,锦州如果失陷将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进军华北平原,毛泽东在一份给在东北的解放军指挥官们的电报中强调攻占锦州的重要性,认为胜利完成整个辽沈战役的关键是“在一个星期内攻占锦州”。

基本资料

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锦州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对锦州的最后进攻

日期: 1948年10月7日 - 1948年10月15日

地点: 锦州及附近一带结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

参战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东北野战军

指挥官:林彪

兵力:~ 250,000人

阵亡:20,000人

中华民国国军

指挥官: 范汉杰

兵力:~ 150,000人

伤亡 : 24,000 80,000人被俘

地理位置

北宁路是敌人连结关内外最重要的陆上通道,锦州又是这条交通要道上的咽喉。该市四周环山,南傍小凌河、女儿河,地势险要。锦州守敌计有范汉杰指挥的第九十三军、新八军各两个师,新六军1个师及原属第六十军的1个师,共6个师,连同特种兵、后勤及地方部队约10万人。敌人凭借炮台山、双山子西山、罕王殿南山、紫荆山、亮马山等高地,以钢筋混凝土工事为骨干,构成若干支撑点式的独立坚守据点,作为外围阵地;依托小凌河、女儿河和城垣构成主阵地;以城内高大建筑物交通大学、日伪神社、中纺公司、老城等构成内城核心据点。为拱卫锦州,还以第九十三军1个师位于义县,新八军1个师位于高桥,第五十四军位于锦西、葫芦岛和兴城,新五军位于绥中、山海关、秦皇岛和北戴河之线。此外,华北“剿总”所属第六十二军等部4个师位于唐山至昌黎一线。

锦州是山海关前一个重要据点,它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一个主要的战略据点,锦州如果失陷将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进军华北平原,毛泽东在一份给在东北的解放军指挥官们的电报中强调攻占锦州的重要性,认为胜利完成整个辽沈战役的关键是“在一个星期内攻占锦州”

作战部署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当面敌情,东北野战军首长于9月10日拟定了如下作战计划:第一步以奔袭动作歼灭北宁路除山11时步兵开始冲击,迅速突破城垣,进入市区,展开巷战,指战员们以爆破筒、炸药包摧毁守军碉堡和街垒。

海关、锦州、锦西以外各点之敌,切断关内外敌人的联系;第二步,集中兵力攻取锦州和打增援之敌。部署是:以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一等6个纵队及炮兵纵队主力、第二纵队的第五师、冀察热辽军区3个独立师,歼灭义县至昌黎一线之敌,尔后相机夺取锦州、锦西、山海关;以第一、第二(欠第五师)、第十、第五、第六等5个纵队,位于沈阳西北及长春、沈阳之间,阻止沈阳之敌向锦州或向长春增援,并随时准备参加攻锦作战和歼击长春突围之敌;以第十二纵队和6个独立师、炮兵纵队1个团及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二师等部,继续围困长春。

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开始行动。第二兵团指挥第十一纵队和冀察热辽军区3个独立师及炮兵旅由建昌营等地奔袭昌黎至兴城一线之敌,至17日先后占领昌黎、北戴河,包围兴城、沙后所、绥中等地,吸引了锦西敌第五十四军向南增援。第四、第九纵队分别自台安、北镇地区出发,于16日包围义县。第三纵队和第二纵队第五师以及炮纵一部,自西安(今辽源)、四平等地乘火车于20日前后陆续到达义县附近,接替第四、第九纵队对义县的包围任务。25日,第九纵队配合自八面城南进的第八纵队攻占锦州以北葛文碑、帽儿山等要地,歼敌暂二十二师两个团大部。27日,自四平地区南下的第七纵队,在第九纵队一部配合下,攻占高桥和西海口,第四纵队第十二师进占塔山,截断了锦西、葫芦岛之敌与锦州的联系。28日,炮兵纵队以炮火封锁了锦州飞机场,切断了敌人的空运。29日,第四纵队攻占兴城。10月1日,第三纵队、第二纵队第五师在炮纵主力协同下,攻克义县,歼敌暂编第二十师等部约万人。至此,我军已歼敌

2万人,切断了北宁路,完全孤立了锦州。在义县战斗中,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朱瑞光荣牺牲。

与此同时,监视沈阳、长春之敌的第一、第五、第六、第十纵队和第二纵队主力,分别自九台、四平、清原、开原等地出发,于9月下旬相继进至新民西北,黑山及其东北,法库以南,开原、昌图、伊通地区待机;第十二纵队和6个独立师及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二师由第一兵团指挥,继续担任包围长春的任务。

我军攻占高桥后,东北野战军首长于28日向中央军委报告,决定立即攻击锦州,然后再攻锦西。29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这一计划,并强调指出:必须将作战重心放在攻占义县、锦州、锦西三点,因为这是整个战役的关键,“你们是否能取得战役主动权(当然战略主动权是早已有了的),决定于你们是否能迅速攻克三点,尤其是锦州一点。”

东北野战军对北宁路的攻势展开后,蒋介石深感形势严重,严令卫立煌由沈阳派兵增援锦州,并派参谋总长顾祝同赴沈阳督战。9月27日,卫立煌开始由沈阳向锦州空运第四十九军,但仅运去两个多团,即因锦州机场被我炮兵封锁而中止。30日蒋介石飞抵北平,10月2日又赴沈阳,经过同傅作义、卫立煌磋商,最后确定如下作战计划:范汉杰集团固守锦州,以求吸引与消耗东北野战军主力;华北“剿总”的第六十二军、第九十二军1个师、独立第九十五师,以及山东烟台的第三十九军两个师迅速海运葫芦岛,会同锦西、葫芦岛原有的4个师,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十七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增援锦州;沈阳地区的新三军、新一军、新六军、第七十一军和第四十九军主力共11个师另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指挥,先向彰武、新立屯攻击,截断我军后方补给线,然后经阜新趋义县,协同“东进兵团”夹击我军;长春郑洞国第一兵团则视机向沈阳突围。

10月2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得知华北“剿总”所属独立第九十五师和位于绥中、秦皇岛地区的新五军将增兵葫芦岛后,判断葫芦岛之敌将大举援锦。锦西、锦州相距仅约50公里,且无险可守,在此情况下,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抗住援敌,故于当日22时致电中央军委,提出以下两个方案:一、锦州如能迅速攻下,则仍以攻锦州为好,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间,二、目前如攻长春,则较6月间准备攻长春时的把握大为增加,但须延迟半月到20天时间,“以上两个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随后,东北野战军首长经过慎重研究,未待军委复电,于次日9时致电军委,表示决心“仍攻锦州”,并据此调整了部署:以第二、第三、第七、第八、第九纵队及第六纵队第十七师共16个师和炮纵主力共25万人,攻歼锦州之敌;调第一纵队主力南下进至高桥地区为战役总预备队;以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诚指挥第四、第十一纵队和冀察热辽军区两个独立师位于锦西以北的塔山、虹螺山一线,构筑坚固阵地,坚决阻止锦西方面之援敌,以独立第八师在山海关附近佯动迷惑牵制敌人;以第五、第十纵队、第六纵队主力、第一纵队第三师、独立第二师、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一师,位于彰武、新立屯以东地区,阻击敌廖耀湘兵团,将第十二纵队自长春方向南调通江口,视机转用于南面,并又先后增调5个独立师,连同原围城的6个师及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二师共12个师,统由第一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政委肖华指挥,继续围困长春。

10月4日,中央军委复电指出:这个部署“是完全正确的”,“这样做,方才算是把作战重点放在锦州、锦西方面,纠正了过去长时间内南北平分兵力没有重点的错误(回头打长春那更是绝大的错误想法,因为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此项想法,故在事实上未生影响)。”要求东北野战军按照既定的部署,“大胆放手和坚持地实施,争取首先攻克锦州”。

10月10日,中央军委再次致电东北野战军首长,强调指出:这一时期的战局,很有可能如你们曾经说过的那样,发展成为极有利的形势,“关键是争取在一星期内外攻克锦州。”“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10月4日晚,东北野战军指挥所由阜新继续向锦州附近前进,并根据锦州守敌防御部署和锦州地形条件,确定了如下攻城部署:以第二、第三纵队及第十七师、炮纵主力附坦克15辆,由城北向南担任主要突击;以第七、第九纵队附炮纵一部由南向北,第八纵队由东向西担任辅助突击。各攻城部队经过充分准备后,于10月9日发起战斗,至13日,北突击集团攻占了城西北的合成燃料厂,城北的配水池、亮马山、黑山团管区等据点,南集团攻占了炮台山、罕王殿南山、老爷庙东山,前出至女儿河北岸;东集团攻占了小紫荆山、百官屯、北大营,逼近东关。至此,我军已控制了锦州外围有利地形,锦州城已处于我军俯瞰之下。

14日10时,各集团向锦州城发起总攻,先以猛烈炮火集中射击城墙及附近的敌工事,打开了缺口。11时左右,南、北两个突击集团在炮火的掩护和坦克的支援下,发起猛烈冲击,迅速突入城内,打退了敌步兵、坦克的多次联合反击。接着,后续梯队源源跟进,向敌纵深发展进攻。随后,东突击集团也突破了城垣。各部采取穿插分割,迂回包围等战术手段,首先将敌插乱、割裂,然后以后续部队在炮火,坦克的掩护下,以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攻坚动作对固守据点的敌人实施攻击。

15日拂晓前,各路攻城部队先后在白云公园、中央银行地区胜利会师,歼灭了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和第六兵团司令部,仅剩残敌约1万人固守老城。当日中午,第七纵队及第二纵队一部向该敌发起攻击,激战至18时,全歼残敌。至此,锦州之战胜利结束,我军俘虏范汉杰及第六兵团司令官卢浚泉以下近9万人。在我军攻取锦州作战中,敌共出动飞机1069架次,担负空运和空中支援任务。我军高炮部队共击毁飞机15架。

10月19日22时,中央军委在致东北野战军首长的电报中指出,锦州之战“部队精神好,战术好,你们指挥得当,极为欣慰,望传令嘉奖。”

14日10时向锦州城发起总攻,500门大炮向城墙和主要工事集中轰击,打开缺口.

与夺取锦州的同时,阻掇部队也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从10月10日开始,锦西、葫芦岛地区之敌在7架飞机、两艘军舰舰炮和数十门重炮掩护下,以3至5个师的兵力,向锦西通向锦州的交通要隘塔山实施连续猛攻。我第四纵队在第十一纵队等部配合下,以坚守和反冲击相结合的战法,打垮了敌人数十次冲击,经6昼夜廖战,歼敌6000余人,至锦州解放,阵地屹然未动。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为主力攻克锦州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由沈阳出援的廖耀湘所部于10月8日开始由新民和辽中分路西进,我为破坏其援锦计划,以第五、第六(欠第十七师)纵队在彰武东南地区,采取运动防御,诱其向西北和向北前进,以第十纵队和第一纵队第三师在新立屯以东地区,坚决阻止其向锦州增援。11日至13日,该敌先后进占彰武及新立屯以东一线后,因惧怕被歼,徘徊于彰武、新立屯之间,未敢继续前进,不但没有起到救援锦州的作用,反而为我军下步歼灭该敌造成了有利的态势。

锦州的攻克,使东北战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10月15日,蒋介石又一次飞抵沈阳,严令长春守军向沈阳突围。然而,早已经我做了大量工作的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将军却于17日毅然率部起义。我军兵不血刃而迅速控制长春东城。接着,新七军官兵也纷纷投诚。19日,郑洞国率余部放下武器,长春和平解放。

战役第一阶段我军共歼敌第六、第一两个兵团,连同地方部队等共20余万人,控制了战略要点锦州,完全截断了卫立煌集团向关内撤退的陆上道路,为尔后全歼东北敌人奠定了基础。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蒋介石又率领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乘“重庆”号巡洋舰到辽东湾督战,其结果只是望洋兴叹

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对据守辽宁省锦州的国民党军发起总攻。

第一阶段,扫清锦州外围据点。1948年10月9日,外围作战开始,经过激烈争夺,至13日,由第2、第3纵队和第6纵队第17师、炮兵纵队主力组成的北集团攻占锦州城西北的合成燃料厂及黑山师、团管区,城北的配水池、亮马山;由第7、第9纵队和炮兵纵队一部组成的南集团攻占罕王山,前出至女儿河北岸;东面第八纵队攻占大、小紫荆山、百官屯、北大营。防守上述据点的国民党军一部被歼,大部退守城内。在外围作战的同时,攻锦各纵队进行了攻城准备,将交通壕一直挖到守军的阵地前沿。

第二阶段

总攻锦州城垣。1948年10月14日10时,东北野战军集中火炮360余门,向锦州城发动猛烈轰击,为步兵突击扫除障碍。11时左右,突击部队迅速突入城内,在打退守军的多次反扑后,继续向纵深发展。后梯队及时投入巷战。15日拂晓,攻城部队胜利会师,歼灭范汉杰指挥所和第6兵团部。此时,残余守军约1.6万余人退守锦州老城,企图凭坚顽抗。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由南门和城东南角突破,第2纵队由城西北角突破,并迅速攻克该城,至18时战斗结束。

锦州一战,东北野战军伤亡24548人,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其中俘范汉杰以下官兵8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锦州解放后,东北战局急转直下,我军对国民党军形成了“关门打狗” 的态势。

战前准备

为了隐蔽行动企图,9月30日,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由黑龙江的双城秘密向辽西地区移动,10月4日24时,乘列车到达阜新的海州。10月5日深夜,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改乘汽车到达预定位置锦州西北的ˉ牛屯。6日,根据中央的指示,初步确定在锦州西北方向的帽山设立观察指挥所。7日早晨,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乘车到山下的老虎沟村,然后骑马上了帽山。当场决定,观察指挥所就定在帽山。如何按照作战方针,制定出攻克锦州的最佳部署,把突破口选好,东北野战军首长下了一定的功夫。锦州是北宁线上的重镇,市区地势呈北高南低、三面环山。西北有鸡冠山、北普陀山、二郎洞山等,海拔在300米以上,为城北的制高点;东面为大小紫荆山,海拔370米,与东南山地卡住了锦州的东出口。南侧越过小凌河、女儿河为城南高地,略成东北——西南走向,由架子山、罕王殿山、大架子山组成,海拔在200米以上,是锦州南侧的屏障。锦州城区三面临水:小凌河在西北绕城至城南,女儿河由城西南至城南,在城区东侧有百股河。

10月8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召集各纵队首长在帽山集合勘察地形,研究了主攻方向问题。在综合分析了地形、敌情等情况的基础上,9日,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制定出攻克锦州的具体部署,并电报中央军委。即:二、三纵队和六纵十七师与炮兵主要力量由北向南主攻,七、九纵队与炮兵纵队一部由南向北攻击,八纵由东向西攻击。第一步消灭城东半部之敌,然后消灭西半部及飞机场之敌。以一纵队为总预备队,配置在高桥地区。以2个纵队在塔山地区阻击锦西方向援军,以3个纵队在大虎山地区阻击沈阳方向援军。当日,军委回电“部署甚好,望坚决执行之”。从10月9日至13日,攻锦各纵队向所属部队下达了战斗命令,并展开了锦州外围战斗,先后攻占了城南高地、紫荆山、合成燃料厂、团管区、十二亩地、配水池、“大疙瘩”(亮甲山)、北大营、东大梁、被服厂等要点要地,将包围圈压缩到了市区城防外围。在“十二亩地战斗”中,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平凡的人,他就是现在80岁高龄的朱国明老人。朱国明家住在锦州城北的五姓屯村,当时,东北野战军有一位叫战东昌的班长就住在朱国明家。11日,部队在攻打十二亩地的时候,朱国明同另外两个村民主动为部队带路。路上,战东昌班长再三叮嘱朱国明和老乡:“阵地上危险,别乱跑,听我指挥。”他们进到了距离国民党碉堡前10米左右的一处坟地里。战士们趴在前面坟包的后面,朱国明他们趴在后面的坟地。战东昌手持话筒开始宣传:“蒋军官兵们,我们是来解放穷苦人的!你们别给蒋介石卖命了!赶快投降吧!我们的政策是宽大政策,优待俘虏!”话音刚落,敌军也喊上了:“共军们,你们赶快投降吧!你看我们穿的是美式服装,手里使的是美式武器!我们吃的是大米白面,而你们吃的喂狗都不吃!哈哈哈……”猖狂的叫骂,激怒了战班长身边的一名小战士,他从地上跃起端枪就要射击。战东昌一看不好,马上把他摁倒。就在这时,对面打过来一颗子弹,击中了年仅26岁的战班长,他倒在了血泊之中。战斗结束后,朱国明就向部队首长请示:“战班长是为攻打十二亩地时牺牲的,就把他埋在这里吧。”首长同意了朱国明的要求,于是十二亩地上出现了一座烈士墓,而且之后的几十年,朱国明一直为战东昌守墓。锦州城工事防御能力强,火力防范严密。特别是城南面临小凌河,地形开阔,给部队攻城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7日,林彪在前线指挥所里找到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长苏静,又详细听取和询问了攻克义县时部队挖壕接敌的具体做法,当即指示,学习义县攻城经验,每个师以三分之二的兵力,全力用于挖交通沟。至攻城前,各部队在国民党军的炮火下构筑了交通沟和突破阵地,一直挖到了城防前,城南部队将交通沟挖到了小凌河边。城内的守军发现后,十分害怕,使用城内的各种火力阻击,虽然挖交通沟中伤亡了一些人员,但为锦州总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准备攻锦的同时,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把握好整个战局的发展变化,认真做好沈阳、锦西两个方向的打援工作。

8日,林彪、罗荣桓将参谋处长苏静派往塔山方向,以加强作战指挥。坚守塔山的各部队,认真贯彻东北野战军首长的指示,在塔山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各部队抢修工事,大力开展了政治鼓动工作,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战斗士气,在6天的阻击战中,以英勇顽强的精神和灵活的战术,挡住了国民党军数十次集团冲锋,使其未能前进一步,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增援锦州的企图,保证了攻锦战斗的胜利。

战斗过程

在大兵压境的形势下,锦州城内的国民党军十分紧张,外围阵地失守后,各部纷纷退入了城内,但仍在做顽强的抵抗。范汉杰的国民党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原设在中纺公司二号楼内,以后转至铁路局大楼东南侧的住宅区一处日式房内,外围战斗开始后,炮火使电报、电话遭到破坏,范汉杰不得不到地势较高的神社高地(现辽沈战役纪念馆处)和铁路局大楼顶上的观测所去指挥,12日范汉杰将指挥所移到中央银行大楼(现中央大街处)的地下室,第六兵团、九十三军等指挥所,都集中在中央大街路东邮政管理局大楼的地下室,空军锦州对空联络电台设在六兵团司令部。

1948年10月14日,锦州城总攻开始。上午10时,600门火炮对城内进行破坏射击,并在城墙上打开了多处突破口,锦州城内顿时成了一片火海,11时左右,随着炮火的逐次延伸,各突破口的部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展开了城防突破战。在城西北的突破口上,部队抵近到铁路路基下,向第二道工事发起冲击时,路基西侧铁桥旁一座地堡里,两挺重机枪从侧后突然开火,将攻击部队压在了路基下面,这是守在第二道路基多处的国民党军趁机反扑,城内的国民党军炮火也跟着打过来,封锁突破口,进攻的部队处境十分危急。这时二纵队五师十五团八连二排五班战斗组长梁士英前去实施爆破,他脱下棉衣,抓爆破筒带上两颗手榴弹,匍匐着身子爬行,接近到地堡前10来米处一个小土坎,他以土坎做掩护,甩出两枚手榴弹,趁着炸起的烟雾,跃到了地堡下,将爆破筒塞进地堡,转身正要撤离,不料碉堡内的守军把爆破筒推了出来,掉在地上冒着白烟,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梁士英拾起爆破筒猛地又塞进碉堡里,他刚一松手,爆破筒又被推出了1尺多,见此情景,梁士英用全身的力气顶住了爆破筒。排长大声喊:“梁士英,快回来!”梁士英坚决回答:“不能回去!”“轰”的一声巨响,地堡被炸毁了,梁士英也壮烈牺牲了。“为梁士英报仇”的口号鼓舞着突击部队进入了纵深战斗。

城南的九纵队的突击分队冒着炮火,沿交通沟迅速通过开阔地,涉过小凌河,当炮火延伸时,已经扑到了城墙的突破口处,右翼二十六师七十六团突破口上,五连四班长赵洪泉第一个冲到城下,战士朱万林乘机登上城垣,竖起红旗,中弹牺牲,赵班长也身负重伤,他忍痛爬上突破口,再次竖起红旗,这时旗杆被炸断,他负伤昏倒,一排长刘金又高举起了炸断旗杆的红旗,大喊“同志们冲啊!”,突然一排长又负伤倒下了,战士李玉民第4次把红旗竖在突破口上,在3分钟内红旗三伏四竖。这就是后来流传在部队中的“四竖红旗”的英雄事迹。突破城防后,各部队迅速向城内扩张,同守军展开巷战,夺占了国际仓库、法院、监狱、红十字医院、市政府、省公署大楼、交通大学(现铁路中学)、神社、中纺公司、瓦斯会社、六兵团指挥所、中央银行、铁路局大楼、青年馆电影院、税捐局等要点。城北的三纵队九师二十七团一营一连越过铁路,直插白云公园,这时锦州地下党支部马云飞同志为部队带路,不幸中弹负伤后牺牲。在部队向中央大街发展时,迫使国民党军暂五十五师安守仁部投降。

战斗到15日中午,国民党军残部全部退入老城内,共约6个团兵力1.5万人。前线指挥所下达了“黄昏前一定消灭锦州之敌”命令。老城方圆不足4平方公里,四周有高约10米、顶宽4米的砖土城墙,城墙顶端间隔50米筑有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伏堡,并以交通壕与掩体、掩蔽部、小堡相连接,重要地段设有地雷、铁丝网,城内利用坚固建筑物构成核心据点,主要街心、巷口等交通要道均设有暗堡、铁丝网等工事障碍物,城北有宽约5米的外壕一道。14时,攻打老城战斗开始,七纵队十九师从东南角担任主攻,二十师从东北角突破,二纵队四师从城北进攻,仅15分钟就在南门一举登上了城墙。各部队攻入城内,多路并肩突击,勇猛穿插,将城内守军分割,各个围歼,其一部向城西北角外逃窜,被七纵队和九纵队城外部队堵截。经过31小时的激战,东北野战军攻克了锦州。

党中央获悉锦州大捷,17日,周恩来立即为中共中央起草贺电:“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诸同志,并转东北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庆祝你们此次歼敌十万解放锦州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出现于你们今年秋季攻势的开始阶段,新的胜利必将继续到来。望你们继续努力,为全歼东北蒋匪军队,完全解放东北人民而战!”中共中央军委和毛主席高度赞扬攻锦作战的胜利。10月19日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部队精神好,战术好,你们指挥得当,极为欣慰,望传令嘉奖。”解放战役的胜利和锦州的解放给当时的东北人民以极大的鼓舞。59年后,我们再认真分析锦州战役的胜利,使我们更能感悟到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锦州战役的胜利,为实现中央军委关于辽沈战役作战方针奠定了基础,加速了东北解放的进程;锦州战役的胜利,极大的锻炼和考验了东北野战军,取得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经典瞬间

锦州战役之经典瞬间

营长赵兴元率领最后5个还能动的战士,扑上了敌人在锦州城北的最后一个据点--配水池阵地,高喊:"缴枪不杀!"至此,锦州城已经尽收眼底。赵兴元所在的东北野战军3纵7师20团1营,此时只剩下了22人。"我那是将近800人的加强营啊,一天就打没了。"赵兴元回忆。

当挑着包子和呼啦汤的炊事员淌过延绵100多米的尸体,登上配水池阵地时,只看到22个已经残缺不全的战友--此前,炊事班按照600人的标准给1营准备好了牛肉包子和呼啦汤。

炊事员一屁股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

强攻受阻锦州城下遭遇劲敌

“真正打锦州城,只用了31个小时,难就难在拔除外围据点。”赵兴元说。 1948年10月9日至13日,拔除锦州外围的战斗打响。谁都没有想到争夺外围的战斗如此激烈。配水池,城北制高点,距锦州城墙1公里左右,本是锦州城市供水池。国民党守军放干了池水,在此修建了永久防御阵地。站在配水池高地,锦州城中的古塔隐约可见。夺取配水池,也成为控制锦州城北之关键。“敌人有一个加强营守卫配水池,前面布置了5道铁丝网。”赵兴元说,“敌人的地堡有1米多厚,用钢轨加水泥做成的,火炮打上去,就是一个白色的点。”

电影《大决战》再现了这一场景,但原型赵兴元对电影很不满意。“打配水池是我抢来的任务,哪次打仗我都是抢最难打的。”赵兴元说。但电影中却把他加工塑造成一个爱喝酒,不愿意上前线的营长。由国民党名将、黄埔一期生范汉杰布置下的防御阵地果然名不虚传,5道铁丝网根据防御任务需求分别做成胡椒叶型、苴麻型等形状,铁丝网和壕沟、暗堡和地雷阵相配合,在锦州城外,置下了不可逾越的死亡地带。“范汉杰因为在山东战场与解放军作战有功,才被蒋介石委以重任,派到了锦州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固守锦州。”军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介绍说。

在国民党军队中,论组织城市防御作战,范汉杰饱读军书,确有其才。此人16岁从军,在旧军队中当过海军舰长。1927年国共合作,已经年近三旬,官至上校的范汉杰又怀着对革命的憧憬,投报黄埔军校,成为同期生中三个最先当上团长的优秀学生之一,也是最先当上师长的人。回忆和强敌交手的日子,82岁的赵兴元对记者说:"战术原则有千万条,勇敢永远是第一条。"在他的勇敢原则指导下,他所在的营成为了3纵响当当的拳头。

1营3连一个冲锋上去,很快突进到敌人挖掘的壕沟里,等待冲击。意外在此时发生了。"谁也没有想到,壕沟里每隔100米就有一个暗堡,里边设了一个机关枪,壕沟的坡上还埋着飞机上使用的航弹。"赵兴元回忆说。一个突击连的官兵,刚准备从壕沟爬上来,守军摇动了引爆航弹的电话线。"这个连是我们营的3连,只有一个指导员活着回来。"赵兴元至今对此耿耿于怀,当时他三次向师里建议避开敌人防守最严密的地方,很遗憾的是,师里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当时我们部队英雄主义的英雄主义精神很强,太想打胜仗了。"赵兴元说。经过艰难地突破,1营终于占领了与配水池阵地之有不到100米的6间红房子。

两虎相争配水池上尸骨成山

就是这短短100米,国共双方血流成河,尸骨成山。敌人看到配水池阵地情况危急,从城里开出了4个装甲车进行增援,企图围歼1营,夺取红房子。赵兴元在红房子里召开了紧急营党委会"我们营从来没有打过败仗,那怕就是剩下一人一枪,也一定要让敌人有来无回。"敌人在一天的时间内,连续组织了27次反扑。100米,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战士尸体累积在一起,分不出你我。

1营伤亡太大了,赵兴元命令3连把所有伤员的武器弹药全部收容起来,负责供给一线部队。“前面打掉一个,你们就负责补充一个。”赵兴元对3连连长说。

3连3排排长刘永秀的两腿全被炸断了,看到赵兴元过来,一把将赵兴元抱住,说:"营长,我不行了,你一定要为我报仇啊营长。"赵兴元握着他的手,点了点头。"等我回来时,他的血已经流完了。"赵兴元说。警卫员小范也受了重伤,躺在地上对赵兴元说:"营长,我冷……。"

赵兴元把自己的风衣盖到他身上,鼓励他:"小范,你一定能挺得住,我马上就能解决战斗了。"警卫员小范的眼泪无声地滑落下来,他拉着赵兴元,递上了一个干粮袋:"营长,这是我给你准备的干粮,你要吃饱啊营长。"赵兴元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作为一名指挥员,就算是有万般的痛,也不能在此时流下眼泪。"小范最后对我说:营长,我是党员,是打锦州时牺牲的,是光荣的。你一定要告诉我爸爸妈妈,我是沂水人。"赵兴元说。进行解放战争同时,山东等老解放区的土改也正在进行,象小范一样的革命烈士,政府会在分地和耕牛、农具等方面,给予很大的照顾和抚恤。

团长看到1营的情况,通知赵兴元撤下来,但遭到了赵兴元的坚决拒绝。"我们营在壕沟里还倒下了几十号人,有牺牲的,有受伤的,我怎么舍得丢掉他们。"赵兴元向团长请求:"你支援我一些手榴弹吧,我一定能打下来。"团长派出一个连队,专门给赵兴元运送手榴弹。经过一天的激战,赵兴元和5名战士冲上了配水池阵地。1营仅剩的6个人,俘虏了敌守军150多人。

"我们上了配水池,就可以看到敌人的整个防御结构。"赵兴元说。

有了配水池阵地做依托,东北野战军在攻城的时候,可以非常清楚地在上边进行指挥,步兵开到100米的地方等待炮火支援,然后发起进攻。

同时,配水池的攻陷,也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士气,配水池后边阵地上的很多敌人都被吓跑了。解放军各部队又开始土工作业,以挖交通壕的形式,向锦州城墙步步逼近。

指挥部

锦州—辽沈战役前线指挥部

地处锦州市西北郊的牤牛屯,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当年这里是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驻地。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此处战争遗址已接待观众25万人次。

前线指挥所已复原

4月下旬,记者到牤牛屯,在路边的一个四合院门前发现,有两块花岗岩石碑:一块刻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字样,另一块刻着“辽沈战役红色旅游主要景点”字样。门房的门楣处镶有花岗岩石匾,上面镌刻着刘振华上将题写的“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12个大字。

记者还了解到,此处原为一个金姓地主的祖宅。

当时,住在这里的是金庆章和金庆平兄弟,但他们一个跑铁路,一个当警察,长年在外。

1948年10月5日,东北野战军从北满辗转到此地,租住这处院落。

1986年,辽沈战役纪念馆出资从金姓后人手中买下了这处住宅。此后,依据历史原貌重建了东西厢房各3间、西厢碾房2间和门房3间。

正房的东屋就是当年辽沈战役指挥中枢——作战指挥室,北墙上挂着大幅军事地图,还有发报机、公文包、望远镜等物品。

国民党上将范汉杰的感叹

当地一些老人至今还记得,那时候,有好多当兵的在村里站岗放哨,这些当兵的挺有礼貌,就是口风太严,问他们姓什么都是笑而不答。

刘晓光透露,为了恢复这处旧址,他们曾走访东北野战军的一些老同志。

据这些老同志回忆,当年东北野战军的领导机关大概有1000多人来到这里。

有史料记载,当年国民党军队的飞机曾四处侦察和寻找指挥所的具体位置,无功而返。

锦州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上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被押解到牤牛屯。当他看到东北野战军首长时,不禁感叹:“真没想到,你们竟然就在这样的房子里指挥打仗!?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担着华北,一头担着东北,现在扁担断了……”

战争遗址游感兴趣的人不少

旅游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西方国家,类似战争遗址游、工业遗迹游、考古遗址游等特色旅游,皆有各自细化的市场和特定的人群。

4月初,一列满载游客的“红色旅游”专列,从广东梅山启程,目的地就是平津、淮海、辽沈三大战役旧址。

4月中旬,两位盘锦市民特意骑自行车疾行230公里到牤牛屯参观,他们是为了却多年来的一个心愿。

为了让参观者深入了解辽沈战役这段历史,有关部门特意在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部旧址开设了一个小型专题展览。

这个展览展出了毛泽东同志以及党中央指挥辽沈战役期间的电报和文献,还展出了战役双方的军事态势图。

倘若是旅游旺季,每日上下午还会各演出一场25分钟的情景剧,在剧中辽沈战役双方的“主要将领”会悉数登场,形象而生动地再现当年战场上的情景。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锦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迟克举告诉记者,当年辽沈战役在锦州境内还有其他20多处战争遗址,如锦州市内的配水池战斗遗址、帽山观察所遗址、白老虎屯战斗遗址、梁士英烈士舍身炸碉堡处遗址、黑山阻击战101高地遗址等,这些战争遗址皆是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以及“红色旅游”资源。

这些战争遗址有的已经恢复,有的在规划恢复中。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战争遗址将和恢弘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一道,让前来参观的游客领略战争遗址旅游的无穷魅力。

朱瑞将军

将军简历朱瑞(1905-1948),乳名敦仲。江苏省宿迁县人。1927年夏,在苏联(前)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入莫斯科克拉尔炮兵军官学校。1929年,朱瑞回国。1930年3月的一天,朱瑞在上海街头与邓颖超同志不期而遇,回到党的怀抱。

1945年6月党的“七大”胜利闭幕,中共中央决定朱瑞担任副总参谋长,会后,朱瑞主动找毛泽东同志,请求让他在炮兵建设上做些工作。不久,朱瑞被任命为延安炮兵学校代理校长,从此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炮兵。抗战胜利后,朱瑞奉命率延安炮校1069名干部和学员,渡黄河、越长城,跋涉了3000余里抵达沈阳。

1946年夏季后,延安炮校改名为东北炮兵学校(1949年为纪念朱瑞改名为朱瑞炮校)。炮校从1946年6月开学,到1948年辽沈战役前夕,培养了2000多名干部,不仅满足了东北野战军的需要,还为兄弟部队输送了几百名炮兵干部。

亲临一线观察不幸触雷牺牲

9月底,被我军长时间围困的敌军龟缩在义县的城内,企图凭借大佛寺,负隅顽抗。

10月1日,天还没亮,朱瑞匆匆赶到前线指挥部,检查炮兵火力的部署。这时炮纵副参谋长张志毅向他报告:“3时炮兵全部进入阵地完成射击准备,9时30分完成以打开突破口为主的炮火准备。”朱瑞点了点头。

9时30分,朱瑞下达了开炮的命令。担任正面射击任务的200多门大炮同时开火。强大的炮火将大佛寺屋顶的一个角儿轰掉。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炮火攻击,朱瑞从望远镜里看到义县的城头已经倒塌下来,正面的城墙也被炮火打开了30多米宽的口子。朱瑞对此满意地点了点头,对炮纵副参谋长张志毅说:“如果是打锦州,突破口还应该再大一点,也可以考虑多打开几处。”

在炮火的掩护下,步兵发起了冲击。只一个冲锋突击队就冲上了城头。守城的敌人如潮水般退了下去。至15点20分,敌守军一万多人全部被歼。

这时,朱瑞从指挥部里走出来对一名警卫战士说:“走,到城头上再去看一看,最好量一量突破口有多宽,这样下一步攻打锦州心里就更有数了。”这名警卫战士说:“还没有打扫战场,首长是不是先不要过去?”“不要紧,我们也可以一同打扫战场嘛。”朱瑞说着便朝城头的突破口走去。当朱瑞走过一条小道、跨上一道土坎的时候,脚下突然踏响了地雷。随着火光一闪,将军轰然倒地……身中几十处弹片的朱瑞再也没有醒过来,时年43岁。

10月3日,东野将朱瑞牺牲的经过向党中央作了报告。毛泽东闻讯后许久不语,悲恸不已。在党中央向全党发出的唁电中,毛泽东亲自写下:“朱瑞同志的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之巨大损失。”

将军故事朱瑞将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朱瑞将军生前的司机王解宾老人委托其子王佳石,将朱瑞将军使用过的一副鹿皮手套捐献给东北烈士纪念馆。22日,记者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了解手套背后的故事。

将军生前很浪漫

王佳石是省戒毒劳教所的一名工作人员,据其介绍,其父王解宾1947年5月参军,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82年离休,现居住在天津。王解宾曾告诉王佳石,他入伍后,部队了解到他会开车,很快就被分配到朱瑞司令员身边当专职司机。

王解宾曾先后给朱瑞等部队领导开过车,而他最怀念的还是朱瑞将军。老人回忆说,朱瑞将军特别喜欢干净,而且很浪漫,每次上前线之前都要吻一下夫人,而这些都源于他在前苏联炮兵学院留学时养成的良好习惯。

王解宾老人说,鹿皮手套是朱瑞将军生前的心爱之物,是他们在牡丹江机场缴获的日本战利品。当时的军装都是棉布的,容易起皱,朱瑞将军就喜欢在布军装外套上一件皮夹克,还要常常戴上这副鹿皮手套。

手套背后有故事

关于收藏这副手套,王解宾老人向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1947年深秋的一天,王解宾开着吉普车拉着朱将军等人从牡丹江出发到哈尔滨开会,准备参加吉林战役。那一年第一场雪来得特别早,从牡丹江出发时天就下小雪。天非常冷,雨雪交加,道路泥泞,路况十分不好,特别是虎林县境内的一段盘山公路,一面是山崖,另一面是几十米的深沟。由于王解宾是第一次走这样的路,心里比较紧张,两手紧握方向盘不敢松开,时间一长手就冻僵了。在一个缓坡处,朱瑞将军让他停车,然后把自己戴的鹿皮手套摘下来交给王解宾,“戴上吧,暖暖手。”王解宾连忙说不冷,朱瑞将军说:“快戴上吧,我怕你把车开到山沟里。”此时,王解宾心里热乎乎的。到了哈尔滨,他把手套还给朱瑞将军,将军说:“马上要打吉林了,天越来越冷,这手套我就送给你了。”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10月1日,部队在攻打义县时,朱瑞将军不幸牺牲,王解宾当时就在他的身边。捧着这副手套,王解宾哭了好几天,从此他一直珍藏着这副手套,以缅怀朱将军。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看到,这副手套呈咖啡色,腕部还有一圈毛皮,非常柔软、漂亮。

王佳石说,今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朱瑞将军牺牲61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先烈、祭奠英灵,父亲决定将这副手套捐给东北烈士纪念馆。近代文物研究专家刘强敏告诉记者,东北烈士纪念馆现有朱瑞将军牺牲时的血衣和一封没有寄出的家书等珍贵文物,鹿皮手套从其样式、做工等方面来看,在国内同类文物中并不多见,王解宾老人的捐献丰富了该馆的现有收藏。

梁乃仓回忆

82岁的梁老,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对新中国建国的代价却记忆犹新。

梁老说,1945年他从辽宁入伍后被分配到医院,随后参加了锦州战役。由于锦州是关口,两军在此恶战,部队伤亡严重。他说,他们医院住进庄头营子后,其实并没有院舍,为抢救伤员,部队就动员老百姓为部队腾房子,一户民房,就是一个病房,门板当病床,所谓医院其实就是一个村庄。

战争最为惨烈时,他们那个只有100名医护人员的医院,一天就要接收500多名伤员。伤员多了,医护人员看不过来,就轻重分开,并安排轻伤员照顾重伤员。伤员最多时,达数千人,一张病床上要安排二个伤员。门板都用光了,就只好把老伤员转到地上,以地当床,然后把新伤员安排在病床上。现在虽然时隔半个多世纪,但当年军人为国赴汤蹈火的精神却一直留存于心。

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1978年10月叶剑英题写馆名。新馆于1988年10月31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新馆坐落在锦州火车站东侧铁路桥的北面。开馆14年后,2002年底闭馆开始改陈改造,2004年11月2日改陈改造工程胜利竣工并重新开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游人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辽沈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馆内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列馆和全景画馆。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其中《攻克锦州》全景画馆为国内首创,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全景画馆采用绘画、雕塑、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是中国博物馆和美术史上的开山之作。

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历史的丰碑,是人民的怀念。馆藏丰富的文物和史料,成为辽沈战役研究和展示中心。革命纪念性建筑与现代园林融为一体,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军事文化旅游的胜地。

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的主题是 “ 决战决胜 ” 。

总体设计思路是突出主题,把握重点,强化亮点,即体现军事题材特点,又具有现代性。设计的基调和风格是庄重、精练、舒展、大气。设计的原则是坚持内容编排、形式设计、展示手段上的创新和有机结合,注重博物馆展陈语言的运用和总体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辽沈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 8600 平方米,建筑结构共分三层,基本陈列设有序厅和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4 个专题馆。

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和每个馆的特性,一层为序厅和战史馆,下一层为支前馆,下二层为英烈馆,最后沿着螺旋式坡道盘旋而上为全景画馆。整个展览面积为4912.92平方米,展线长度768.92米(不含序厅),展品1460余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22: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