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锦水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地名含义】 古代此地山清水秀,河山锦绣,民国期间在此设置锦水保,从此之后,锦水名称沿用至今。别名水枧。 【历史沿革】 明、清属二十五都镇安铺,民国属东园镇锦水保,1949年冬起先后属五区(东园),洛阳区锦水乡,1958年起先后属红旗公社,城关公社,螺阳公社置锦水大队。1985年改设为螺阳乡锦水村委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本村隶属螺阳镇最南端,与张坂、东园三角地带,东与张坂、东园相邻,距东园镇4公里,张坂镇5公里,城关镇7.5公里,交通以锦绣路为主线,长1500米,宽6米(硬化路),西至福厦路,东线钱塘火车站直至惠安城内,交通方便,是经济发展的最尾地域。 【人口、土地面积】 锦水行政区域面积2.8平方公里,全村人口现有2907人,705户,土地1.1千亩。 【域内设施】 内设篮球场三处,健身场1处,老人协会书屋、小学、卫生所等设施。 【下级组织】 下辖:长箱尾、土堀、上塘、许单、楼仔顶、水枧6个自然村,共11个村民小组。 自然资源该村委会有耕地总面积2272.9 亩,地 2272.9亩,人均耕地 2.03 亩,主要种植马铃薯、荞麦等作物;其中经济林果地50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5 亩。水面面积23 亩;草地 1930亩。地下有大量的煤矿资源。 基础设施全村有270户通自来水,有2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占农户总数的9.7%)。有271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6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1 %和55.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9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1户(分别占总数的 31.6%和20.5%)。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1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5辆。 全村有7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该村农户住房以其它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8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中,还有216户为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委会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6万元,占总收入22.4%;畜牧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6.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81 头肉牛18 头,肉羊 30头);林业收入 50万元,占总收入的20.4%;工资性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4.8%。农民人均纯收入1440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占劳动力的 1.3 %),在省内务工2人,到省外务工8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9年洋芋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6 %。特色产业主要有白芸豆和燕麦。 人口卫生该村共有农户297户,共有乡村人口1118人,其中男性595人,女性523人。其中农业人口1086,劳动力714 人。该村以彝族为主,其中彝族1118人,到2009年底享受低保 8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1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 个。 文化教育该村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5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272 亩,年末集体总收入10万元,有固定资产12 万元,农村财务实行自行管理,以会议方式公开。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5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272 亩,年末集体总收入8万元,有固定资产10 万元,农村财务实行自行管理,以会议方式公开。 基础组织该村委会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2 人,少数民族党员 32,其中男党员28 人、女党员4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五村等7个自然村。 该村共有团员43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