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锦视传媒研究协会 |
释义 | 锦视传媒研究协会(简称:锦视传媒,英文名称:Jinshi Media Research Association,英文缩写:JMRA)是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团委的领导下,在全校同学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编导专业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建立,并于2006年11月23日正式成立的全校第一家以影视传媒研究与创作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学生性文化组织。协会隶属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社团联合会,第一任会长由协会创始人、06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胡凯担任。 协会宗旨锦视传媒研究协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我校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在专业学习上拓展延伸的空间,也为所有爱好影视创作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实践和自我能力发挥的平台,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今后的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繁荣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广播电视事业,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协会机构锦视传媒研究协会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下设秘书处、人事部、策划部、学术部、技术部、宣传部、联络部、发展部、交流部、财务部、后勤部、编辑部和新闻采播实践与科研部。 协会领导顾 问:陈德赛(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秘书长) 第一届理事会组成人员: 会 长:胡 凯 副会长:马 璐 周海宸 秘书长:龙晓冬 协会主要工作内容1.对会员开展联络、协调、服务、学习指导等工作。 2.定期举办关于影视传媒学术的各种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在本专业的学习范围内进行影视传媒学术的研究和探讨,并邀请相关老师、企事业单位的主管人员及公务员作各种形式的报告和讲座。 3.组织会员到相关部门和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并开展相关课题的社会调查和研究。 4.与兄弟院校传媒和编导专业的学生联合组织开展活动,交流经验并进行探讨。 5.独立组织策划并摄制影片,主要以专题片、纪录片、纪实片和新闻片为主。 6.参加由国家、省、市、校举办的各类电影节、电视节及相关评比活动。 7.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生通讯社建立合作关系,定期派会员到通讯社参观学习,不定期派会员到通讯社实习,并把学习实践中获得的成果在全体会员中进行交流、研究和探讨。 协会大事记1.2006年11月23日,协会正式成立。 2.2006年11月,协会部分成员协同中央电视台采访组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调查“把劳动列为必修课”的事件,并与同中央台记者进行交流。 3.2006年11月,协会组织部分成员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07年新年晚会制作了片头片花,其质量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4.2006年12月,协会首部独立作品——校园影视剧《放不下的爱》开始拍摄,2007年1月20日拍摄完成,23日正式发布。影片在全院展映时引起轰动。 5.2007年3月,协会成立大会暨首次会员大会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艺术系主任王岩平、副主任杨桦、院团委书记苏斌等领导和陈德赛教授、唐宋元教授以及院社团联合会主要干部、部分院级学生组织代表、部分兄弟社团代表及协会会员100余人参加了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对第一学年的工作做了安排。王岩平主任、杨桦副主任、苏斌书记在会上分别作了讲话。大会开始前,邹广严等院领导陪同来我院视察工作的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参观了会场。《锦城学院报》对本次大会作了详细报道。 6.2007年4月,协会部分成员参加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第二届“锦城之春”文化艺术节摄影大赛,有两位会员荣获三等奖。 7.2007年5月,协会摄制并向全院发行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系十佳歌手大赛》DVD,并在校园内举行现场展映。 8.2007年6月,协会组织摄制组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07年的招生工作拍摄学院宣传片——《发展中的锦城学院》,6月初,宣传片摄制完成,在招生期间,学院公开播放宣传片百余次,收到了良好效果。由学生组织为学校摄制招生宣传片,在全省属首次。 9.2007年6月,协会组织成员参加了“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2007年年会暨第四次独立学院峰会文艺晚会”的现场录制工作。 10.2007年6月,协会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大学生创业中心职业发展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并签订了合作协议。 11.2007年6月,协会会长胡凯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授予“2006-2007年优秀社长”称号,并颁发了奖状,成为全院30位社长中被评为优秀社长的三位社长之一。 12.2007年9月,协会组织部分成员参加了第六届四川省大学生现场书法邀请赛青年志愿者的招募活动,并加入编导摄制部。在11月进行的优秀志愿者评选中,协会8名成员被省硬笔书法协会和省学生联合会评为“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13.2007年9月,协会组织部分成员担任了2007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迎新晚会中三段视频片花的编导、策划、撰稿、摄像和后期制作的工作。创新的编导风格、震撼的视听效果获得了院领导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14.2007年9月,协会主要针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07级新生进行了第二次招新工作,院长助理杨东、院团委书记苏斌等学院领导视察了协会的招新工作。协会以新颖的招新方式,仅仅两天时间,便吸纳高素质的新成员50名。协会的招新工作在社联的总结大会上受到表彰。 15.2007年11月,协会承办了2007(第九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优秀纪录片高校巡展和获奖中外作者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见面会,本次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协会作为承办方圆满并且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主办单位的高度赞扬。 16.2007年11月,协会承办了《大电影》高校巡演暨导演见面会锦城站,协会负责了此次活动的总体流程制定、组织安排到场观众和现场节目录制的工作,并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主办方的好评。 17.2007年11月,著名导演阿甘为协会题词——祝锦视传媒研究协会越办越好。 18.2007年12月,协会协助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院办宣传科为学院摄制了专题片《如椽大笔写辉煌——崛起的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在专题片的摄制中,协会多名成员分别担任了编导、摄像、剪辑、资料等重要工作,为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支持和技术保障,经过四十余次的修改和补充,至今专题片已基本成型。截至2008年11月,专题片已在各位领导视察、机构组织来访、重大会议召开时公开播放百余次,为学院的宣传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9.2008年1月,协会第二部独立作品——校园影视剧《魂葬》开始拍摄,13日制作完成。该片由5人主创,10余人参与拍摄,总投资12.50元,约为《放不下的爱》总投资的20%,开创了协会乃至学院校园影视剧投资额的新低。该片为恐怖惊悚片,全长约30分钟,并于14日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首届金麒麟影展上进行了首映。 20.2008年1月,协会两部作品参加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首届金麒麟影展,并分别获“最佳宣传片奖”和“最佳艺术片奖”两项大奖。 21.2008年4月,协会组织部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编导专业的成员,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电视拍摄和节目制作”的培训,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很多参加培训的学生都反映,此次培训很有意义,既普及了电视技术知识,又解决了他们在专业技术方面特别是在拍摄各类影片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为他们的专业学习疏通了很多技术方面的障碍,也更加激发了他们在专业学习上的兴趣,希望今后协会多开展这类学习活动。《锦城学院报》对此次活动做了详细报道。 22.2008年5月,协会组织部分成员协助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院办宣传科为16日召开的“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家咨询研讨会”制作专题片,经过连续4天的紧张制作,专题片在会上得以顺利播出。 23.2008年5月,协会下属事业机构“锦城图片中心”成立,并公布了其网站。“锦城图片中心”以“用图片说新闻”为宗旨,至今已在百度贴吧等网站发布图片5期,共100余张。至今,“锦城图片中心”的图片已有10余张刊登在《锦城学院报》和学院官方网站上,20余张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生通讯社、学生自律委员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各系学生组织作为展板或宣传海报使用。 24.2008年5月,协会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锦城论坛”正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25.2008年5月,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的形势下,协会组织三名成员成立了一个电视片摄制小组,将以“民族凝聚力”为主题拍摄一部反映抗震救灾精神风貌的宣传短片。17日至21日,摄制组先后深入灾区一线、灾民临时安置点、临时医疗点、群众悼念现场、医院、学校等地拍摄了大量珍贵镜头。经过10余天的制作,一部定名为《民族魂》的电视片终于浮出水面,这也是协会的第三部独立作品。6月5日,抗震救灾电视宣传片《民族魂》寄往首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组委会,将以协会名义参加电视节并参与评比。 26.2008年6月,由协会创作的抗震救灾电视宣传片《民族魂》在首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中荣获三等奖,成为143部参赛作品中被评为三等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应电视节组委会的邀请,6月20日至22日,创作代表、协会会长胡凯代表协会专程赴上海参加了大学生电视节颁奖仪式、电视节论坛等活动。20日下午,首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颁奖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影城举行,上海文广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董事长薛沛建,著名导演于本正,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夏科家,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院长陈立民,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梁晓庄,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林在勇,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等出席了颁奖仪式。原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著名导演于本正宣读了编导摄制类三等奖获奖作品名单,随后,胡凯代表《民族魂》的创作团队上台领奖,并从于本正导演和梁晓庄副局长的手中接过了奖杯和证书。21日至22日,胡凯和其他获奖代表应邀参观了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并受到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学院院长陈立民的亲切接见。在“光荣与使命——电视,青春进行时”首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论坛中,胡凯还与其他获奖学生以及部分组委会代表、部分评委代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部分学生代表等进行了交流。协会在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上的获奖受到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高度重视和赞扬,从6月20日起,学院官方网站、院团委网站、《锦城学院报》等校内媒体陆续刊登出大篇幅新闻报道,院社团联合会也及时在校园内的显著位置悬挂了庆贺横幅——“热烈祝贺锦视传媒研究协会《民族魂》荣获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三等奖”。获奖的《民族魂》影片也被放在了学院官方网站上,成为学院对外宣传的一个亮点。《民族魂》已于8月在上海电视台播出,成为协会首部在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出的电视作品。 27.2008年9月,协会组织部分成员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08年迎新晚会拍摄和制作了五段视频片花,艺术片式的拍摄和剪辑风格使得这五段片花别具一格,在晚会现场播放时,观众气氛非常活跃,反响强烈,受到了新生们和学院领导的充分肯定。片花之一的《锦城欢迎你》更是被新浪网推荐发布在新浪播客的首页,一天之内点击量突破15000次。 28.2008年10月,协会两部作品参加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第二届金麒麟影展,并分别获得两项大奖,在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上获奖的影片《民族魂》为学院赢得了荣誉,故被评为“特殊荣誉奖”;小成本大收益的影片《魂葬》摘取了本次影展的桂冠,被评为“最佳导演奖”。 29.2008年12月,在学院第二届社团艺术节闭幕式暨社团表彰大会上,协会会长胡凯被授予“2007-2008年模范社长”称号,为全院40余位社长中被评为模范社长的三位社长之一,而连续两年获此荣誉的社团,唯有锦视传媒研究协会一家。 30.2009年4月,协会第四部独立作品——电视连续剧《神秘真凶》开始拍摄。经过43天的艰苦拍摄,该片于5月23日杀青,6月22日制作完成,总投资不到500元。该片是一部悬疑片,共分三集,总时长50分钟。7月初,该片被新浪网推荐到首页进行发布,观众反响强烈,三天内,点击量突破30万。 31.2009年10月,在第十届四川电视节上,协会作品《神秘真凶》荣获“‘金熊猫’奖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评选”剧情片类入围奖,并颁发了证书。这是学院在本届四川电视节上获奖的三部作品之一,也是唯一一部获得剧情片类奖项的作品和唯一一部以社团名义参加评选并获奖的作品。协会继08年在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上获奖以来再次获奖,受到了学院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32.2009年12月,在学院第三届金麒麟影展上,协会作品《神秘真凶》再次蝉联最高奖——最佳导演奖。 33.2009年12月,四川电视台记者一行数十人专程赴我院,为协会作品《神秘真凶》录制了两期专题节目,这两期节目分别于2010年1月2日和3日作为元旦特别节目在四川电视台播出,《神秘真凶》也穿插在节目播出。这是协会作品第二次登上省级以上电视台,这向外界充分展示和证明了协会的实力。《锦城学院报》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四川在线》等校外媒体也进行了报道。协会作品《神秘真凶》从获奖到新浪首发再到登陆省台,这一系列荣誉成为学院当年的一件大事,被写入了《2009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十大新闻》。 34.2010年2月,协会首部独立作品、拍摄于06年底的校园影视剧《放不下的爱》在四川电视台播出。 35.2010年4月,在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协会作品《神秘真凶》再次入围第十一届大学生短片大赛(11th CSFC)。并被组委会邀请赴北京参加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同时颁发了入围证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