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今昔物语集 |
释义 | 《今昔物语集》是总计三十一卷(其中欠缺三卷)的说话集,成书于12世纪,作者不详。收录一○四○则故事。此说话集是未完成作品,文中有不少空白(主要是固有名词或汉字无法表达的和语),作者似乎想於日后再填补,终未能完成。 基本信息作 者: 张龙妹 校注;北京编译社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136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020065219 ·装帧:平装 丛书名:日本文学丛书 定价:96.00 内容简介第一卷至第五卷的内容是印度故事,第六卷至第十卷是中国故事,第十一卷至第三十一卷是日本故事。内容则包括佛教故事与世俗故事,前者系说明佛教信仰之功德与因果报应之思想;后者则叙述历史人物之逸事与孝子、烈妇等道德故事。此外,尚有文艺爱情、生灵、怪物、狐狸、仙人、盗贼等各种传奇故事。每一则故事皆含有通俗处世教训之寓言。人物五花八门,有僧侣、贵族、武士、农民、游女等等,甚至连鸟兽、鬼神、妖怪都写进去。此物语系相对于当时广泛流传有关贵族社会生活之物语及正统王朝文学之日记类而撰,也就是说,所有平安王朝文学没写进去的物事,全部收录在《今昔物语集》内,所以,这本著作,为了解当时逐渐抬头的武士与庶民生活、思想之重要资料,且为后世镰仓时代之宇治拾遗物语与古今著闻集等说话文学之创作源泉。 此作品直至十六世纪中旬的室町时代才得以见天日,江户时代首次出版成书上市,一夕之间成为名作。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几乎都取材自《今昔物语集》,若无《今昔》,恐怕也就没有芥川了。梦枕獏的《阴阳师》系列,大部分也取材自此书。。可以说,《今昔物语集》对于后世文学之流传,具有极重要之地位,若以其集说话文学之大成的性质而言,则更具世界文学之价值,故被视为文学素材之宝库。 目录前言卷十一 本朝佛法第一篇 圣德太子始于本朝传播佛法 第二篇 行基菩萨学习佛法劝化世人 第三篇 役优婆塞诵咒驱使鬼神 第四篇 道昭和尚赴唐传来法相宗 第五篇 道慈赴唐传来三论,神叡在本朝与之比法 第六篇 玄防僧正赴唐传来法相 第七篇 婆罗门僧正从天竺来访行基 第八篇 鉴真和尚由中国来朝传戒律 第九篇 弘法大师赴宋传来真言教 第十篇 传教大师赴宋传来天台宗 第十一篇 慈觉大师赴宋传来显密二法 第十二篇 智证大师赴宋传来显密之法 第十三篇 圣武天皇始建东大寺 第十四篇 淡海公始建山阶寺 第十五篇 圣武天皇始建元兴寺 第十六篇 历代天皇在各地建造大安寺 第十七篇 天智天皇建造药师寺 第十八篇 高野姬天皇建造西大寺 第十九篇 光明皇后建造法华寺,后改为尼庵 第二十篇 圣德太子建造法隆寺 第二十一篇 圣德太子建造天王寺 第二十二篇 推古天皇创建本元兴寺 第二十三篇 建造现光寺供奉灵佛 第二十四篇 久米仙人始建久米寺 第二十五篇 弘法大师始建高野山 第二十六篇 传教大师始建比叡山 第二十七篇 慈觉大师始建楞严院 第二十八篇 智证大师为门徒始建三井寺 第二十九篇 天智天皇建造志贺寺 第三十篇 天智天皇的皇子始建笠置寺 第三十一篇 德道圣僧始建长谷寺 第三十二篇 田村将军始建清水寺 第三十三篇 秦川胜始建广隆寺 第三十四篇 口口口口修建法轮寺 第三十五篇 藤原伊势人始建鞍马寺 第三十六篇 修行僧明练始建信贵山 第三十七篇 口口始建龙门寺 第三十八篇 义渊僧正始建龙盖寺 卷十二 本朝佛法第一篇 越后国神融圣僧缚雷建塔 第二篇 远江国丹生直茅上建塔 第三篇 山阶寺举办维摩会 …… 卷十三 本朝佛法 卷十四 本朝佛法 卷十五 本朝佛法 卷十六 本朝佛法 卷十七 本朝佛法 卷十八 本朝佛法 卷十九 本朝佛法 卷二十 本朝佛法 卷二十一 诸本遗缺 卷二十二 本朝 卷二十三 本朝 卷二十四 本朝世俗 卷二十五 本朝世俗 卷二十六 本朝宿报 卷二十七 本朝灵鬼 卷二十八 本朝世俗 卷二十九 本朝恶行 卷三十 本朝杂事 卷三十一 本朝杂事 附录书摘卷十一 本朝佛法第一篇 圣德太子始于本朝传播佛法 从前,本朝有位圣人叫作圣德太子。是用明天皇尚为亲王时所生的王子,母亲是穴穗部真人的女儿。这一天,母夫人忽然得了一梦。见一个金色的和尚对她说道:“我有救世誓愿,想暂投夫人腹中!”母夫人问道:“你是何人?”和尚回答说:“我乃是救世菩萨,家住西方。”母夫人闻言便道:“我腹中污秽不净,大师为何要来投胎?”这时,只听和尚说了句:“我不嫌污秽。”便纵身跳进她的口中。母夫人顿时梦醒,只觉有件东西噎住了她的喉咙,从此便身怀有孕。 不久,用明天皇之兄敏达天皇即位那年的正月初一,母夫人正在宫中漫步,走到马厩门口便生下了这位太子。当宫女把太子抱进寝殿时,忽然闪出一道金光,照得满殿通明,太子的身上同时也放出了一种异香。降生后刚满四个月,就像大人般地谈吐自如。翌年二月十五日,一清早,就见他面向东方合掌朝拜,口里还念诵着南无阿弥陀佛。 太子六岁时,有位僧人从百济国携来了经论,太子奏请准予阅览,天皇不禁大惊,当即询问缘由。太子回奏道:“我从前在汉国时,曾南岳修行佛道多年,现转生至此,还想阅览佛经。”天皇闻言颔首应允。太子焚香已毕,打开经论,读罢奏道:“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和三十这六天,叫作六斋日,是梵天帝释视察阎浮提观政的日子,全国应该一律禁止杀生。”天皇听罢,立即准奏,于是传旨命全国每逢斋日一律要禁止杀生。 在太子八岁这年的冬天,从新罗国传来了佛像。太子见佛像后奏道:“这就是西方圣人释迦如来之像。”后来,从百济国又来了一位名叫日的僧人,身体发光。太子穿上一件褴褛的衣裳,混在下等侍童中间,同往难波的馆舍去看望日罗僧。日罗僧指着太子露出惊异的神,太子见此便忙想脱身而去,不想,日罗僧却向太子屈膝跪倒,合掌念道:“敬礼救世观世音,传灯东方粟散王!”念到这里,日罗僧的身上突然放射白光,同时,从太子眉宇之间也放出来一道和太阳一样的光芒。 …… 卷十四 本朝佛法第三十三篇 僧人长义依《金刚般若经》法力双目重明 从前,奈良西京的药师寺里有一僧人,名叫长义。长义在寺中居住多年。宝龟三年,双目突然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了。长义为此日夜忧伤。虽然延医用药治疗,终不见效,这样过了五个月。 那时,长义暗自思忖:我必然是前世作了孽,如今才变成瞎子。不如请人速读《金刚般若经》来消灭宿罪。于是,聘请许多僧人,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来速读《金刚般若经》,自己虔诚地忏悔前世的罪孽。到了第三天,长义双目突然复明,看起东西来一如往昔。当时,长义喜出望外,感激流涕,深信《金刚般若经》灵验无比,于是越发诚心读诵和崇信此经了。药师寺的僧人们听说这事,都深受感动。 由此看来,要消灭前世的罪孽,莫过于读诵《金刚般若经》。罪孽一经消除,如此病症也无疑可以痊愈。有道心的人听说此事,更应该专诚持诵《金刚般若经》了。故事就是这样的。 …… 卷十五 本朝佛法第一篇 元兴寺的智光赖光二僧往生极乐 从前,元兴寺里,有两个修道僧人,一名智光,一名赖光。多年来,二人同住一室,修行佛道。赖光生性懒惰,自幼至老,不肯修道,常常一语不发,睡卧不起;智光则极其聪慧,勤恳修道,孜孜不倦,终于成了学识渊博的高僧。 后来,赖光死去。智光叹息道:“赖光是我多年的好友,但他终年一语不发,平常只知贪睡,不肯修行佛道。而今一死,不知他的果报如何,真令人无法推测其善恶。”于是便在心中祝祷,祈求得知赖光投生之处。过了两三个月,智光梦见自己来到赖光居住的地方,看见那里装饰得非常美妙,宛如极乐世界。智光惊异地问赖光说:“这是什么地方?”赖光回答说:“这是极乐世界。因你想知道我的投生之处,才以此净土相示。你赶快回去,这里不是你久留之地。”智光听了就说:“我一心一意祈求往生净土,怎肯回去呢?”赖光道:“你没有积修善根,一刻也不能停留于此。”智光道:“你生前并不曾用功,为什么会生在这里?”赖光回答说:“你还不知道吗?我因积下往生极乐的善因,才生到这里。我从前阅读许多经论,祈求往生极乐。只是静思默祷,因而经常不发一语。我不论行住坐卧,都一心无二,只是思念弥陀相和净土的庄严,因而可以安静睡去。修积多年,功德圆满,而今才能来到这里。你学习经文,领悟义理,并且也有智慧,但是你心存杂念,祈积善根甚少,所以还未种下极乐世界的因缘。”智光听罢,悲泣问道:“那么,靠什么才能毫无疑问地往生极乐呢?”赖光道:“这事我说不来,可以请示阿弥陀佛。”说吧,立即带领智光,同到佛前参拜。 智光先向佛祖合掌礼拜,然后问道:“修积什么善根,才能生在这极乐净土,请我佛指示一二。”佛祖指点智光道:“应经常思念佛相和净土的庄严。”智光回禀说:“这里庄严美妙,广阔无比,非人心目所及,我是凡夫怎能永记在心呢。”这时,佛祖举起右手,掌中现出一幅小小的极乐世界,智光看罢,从梦中醒来。他立刻叫来画匠,将梦中所见佛掌中的微型极乐景象,描绘下来,终生观看思念。最后,智光也终于得以往生极乐去了。 后来,这间房屋命名为极乐房,那张极乐画图也悬挂在房里,在画图前唱念佛号,讲经说法,至今不绝。凡有道心之人,都必要参拜这幅画图。故事就是这样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