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银湖 |
释义 | 1 湖北省武汉金银湖武汉金银湖位于东经114°07′,北纬30°38′-30°37′,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广东金银湖位于广东罗定市区南面,距罗城15公里,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芒山丘陵,当中有两条小溪,一条水色金黄,一条水色银白,故名金银河。 ◎ 简介武汉金银湖既具有湖北一般气候特征,又具有本区鲜明特点:一是季风明显,夏季多东南风,温暖潮湿,冬季多西北风,干燥寒冷;二是“低湖效应”明显,冷气沉积,气温较市区低。根据气象部门记载,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18.1℃,年平均降水量1148.2mm,全年无霜期234天。 商务城被风光秀丽的金银湖环绕,金银湖水面面积6km,湖水水质为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环境优良,是武汉市最佳人居环境之一,是商务、居家、旅游、休闲的理想胜地。 作为汉口地区面积最大、生态最好的城中湖,金银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12000亩水域面积,42000米湖岸线,东流港、黄狮海、潇湘海、径河四条水道纵横贯通,金岛、银岛、卧龙岛等九个半岛点缀其中。 2 广东罗定金银湖1975年10月兴建了规模宏大的金银河水利枢纽工程。人工湖泊金银湖如群山拱托的天地,水面3800亩,四周山峦起伏,昔日的黄土荒山变成翠绿的花果山,湖水清绿,水面中有12个大小岛屿,如银河星斗。工程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成果,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风景壮美而清幽。水库后山的水电建设工程长岗坡渡槽凌空飞架,宛如天上银河,气势雄伟。渡槽长达5200米,宽6米,有133个墩,132个跨拱,最高一个墩高达37米,拱的最大跨度达51米。渡槽两边设有行人道。渡槽将太平、罗镜河水横空跨越罗平镇的平垌、竹围、双连三个管理区,行水位高2.1米,过水流量为25秒立方米,引入金银河水库。水库成了人工湖。 湖之北面,有石牛山与天马、立良诸山环立。石牛山自以来是罗定八景之一,高达250米。山上有巨石如卧牛,有清代石刻,旁有石牛庙,遗址尚存。站在石牛山上远眺,罗定城区仿如海市蜃楼,在波光中浮动。近看,山前岗丘横亘,“石牛山”三个大字,天然生成。石牛山之东有石镜,为罗定八景之“八里明镜”。石牛山之西有文峰塔,是金银湖重要景观之一。湖之西面有云桂山,比石牛山还高50米,登上山顶上的电视塔和观景台,湖区风光一览无遗。半山的云桂庵,为佛教古刹。 3 福建省永安市金银湖金银湖原名惊岩湖,据《赖氏左三房家谱》记载:“惊岩增福地图籍合松阳,天马有灵钟瑞气吉湖山。”意思是说:在松阳郡的大湖天马山下有座惊人的岩石-----风动石,在风动石内有块带有灵气的石乳钟,对大湖的山水人情极为吉利。所以把这个自然村取名为“惊岩湖”。 解放前,每当人们踏着石头铺就的羊肠小道去县城时,总得惊慌失措地赶过“惊岩湖”,唯恐马山的惊人石落下,砸到脑袋。当人们到达马山亭时,总是坐下小憇片刻,再继续赶路。而当时“惊岩湖”村民,只是靠外出挑担、给地主做短工,换取油盐,以及租种几亩贫脊农田维持生活,生活之拮据可想而知。到解放时,全自然村12户共66口人住在两幢土木结构的平房中,生活条件依旧十分困难。 解放后更名为“金岩湖” ,因为全村农民分到了农田、山场,靠鱼塘养鱼、山场伐木、耕种农田过着自给自足的农庄生活。勤劳的村民利用农闲时间,挖土窑烧石灰,销往四邻县市,惊人的岩石变成了一捆捆的人民币,从此“惊岩湖”变成了“金岩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全国人民脱贫致富,改革开放之风吹遍全国。大湖人民也不甘落后,开采矿石,建起石灰厂,办起企业。从此, “金岩湖”聚集八方企业家在此挖金采银,“金岩湖”成了聚金掏银之湖----金银湖。1986年在金银湖建起了以建材工业为龙头的金银湖工业区。如今,在金银湖有合资大型企业、外资企业、乡镇企业、民营合资企业共40多家,经济收入占全镇总收入的80%以上,每年上缴国家、地方税收愈千万元人民币,成为大湖镇经济中心。金银湖农民开始以运输、办石灰厂、开采石灰石为主的奔小康之路。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整个金银湖人口达到上千人(含外来暂住人口),有大小汽车50多辆,家家户户几乎都盖起了混凝土结构的小楼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过上了小康生活。 党的正确方针带来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就在这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之际,金银湖人民将坚持党的正确经济方针,积极发展优势项目,如矿产开发、纺织工业等,并将在中国加入WTO后和国际接轨,引进外资经济和世界先进技术,并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GDP和绿色GDP一起抓,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真正提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