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绣眼鸟 |
释义 | 金绣眼鸟(学名:Cleptornis marchei)为绣眼鸟科的鸟类。金绣眼鸟是体型较大的绣眼鸟,全身羽毛呈金黄色或黄绿色,第10根初级飞羽较长,眼部有白色环绕。金绣眼鸟仅在北马里亚那群岛的塞班岛和奥盖吉岛上存在。它们常成对地生活,以果实、昆虫和花蜜为食。由于金绣眼鸟的栖息地面积被缩减得十分少,加之外来物种棕树蛇对金绣眼鸟构成不小的威胁,金绣眼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 中文学名:金绣眼鸟 拉丁学名:Cleptornis marchei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绣眼鸟科 属:金绣眼鸟属 英文名称:Golden White-eye 保护状况:极危 (IUCN 3.1) 物种分类1889年,法国自然学家奥斯塔莱特(M. E. Oustalet)在北马里亚纳群岛发现了金绣眼鸟。不过,奥斯塔莱特错误地将金绣眼鸟认作吸蜜鸟的一种,将其划入吸蜜鸟科新建的Ptilotis属。1987年,美国鸟类学家H. Douglas Pratt根据该鸟的形态特征和行为特征,提出其应属于绣眼鸟科。随后,其他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 与金绣眼鸟经历相似的还有笠原绣眼鸟(又称“目黑”)。该鸟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吸蜜鸟,直到2000年代才改入绣眼鸟科。 金绣眼鸟的第10根初级飞羽很长,而其它绣眼鸟的这根飞羽则很短,甚至不存在,表明在进化时金绣眼鸟很早即与其它绣眼鸟分化。 金绣眼鸟的属名“Cleptornis”来自古希腊词语“kleptes”(意为强盗)和“ornis”(意为鸟)。起名“强盗”的原因是马里亚纳群岛的法文旧称为强盗岛,该名称和鸟的习性并无关系。种加词“marchei”则是纪念提供首个标本的法国自然学家马尔凯(Antoine-Alfred Marche)。 分布范围金绣眼鸟是西太平洋北马里亚那群岛的特有物种。其中多数分布在塞班岛上,还有一部分在奥盖吉岛(Aguijan)上生存。金绣眼鸟的栖息地覆盖了这两个岛较大的面积。金绣眼鸟常生存于原生森林,特别是石灰岩森林,不过也会在灌木和城市郊区出现。在塞班岛上,唯一不曾有金绣眼鸟出没的地方是思书浦湖周围的沼泽和稀树草地。 形态特征金绣眼鸟相对其它绣眼鸟的特征是眼睛较大,且第10根初级飞羽很长。金绣眼鸟是体型较大的绣眼鸟,身长约14厘米,体重约20克。金绣眼鸟眼部周围有白色的环,头部呈橘黄色,腹部金黄色,背部、翅膀、尾部则显黄绿色,鸟喙和腿为橙色。金绣眼鸟雌鸟和雄鸟的外形差别很小,只是雄鸟的双翼略长。幼鸟的形态与成鸟相近,但是羽色偏近较深的棕色,喙和腿颜色发暗。 金绣眼鸟可发出多种不同的鸣叫声。静息时,其鸣声是较尖锐的长音;与同类结伴栖息或飞行时,则发出刺耳的短鸣。幼鸟向成鸟讨要食物时,发出较弱的、哀求般的鸣声。 生活习性活动金绣眼鸟主要在日间活动。金绣眼鸟常常成双成对地存在,或是生育的一对鸟与子鸟一同生活。金绣眼鸟倾向于在其栖息地常见的一种喃喃果(Cynometra ramifolia)上栖息、筑巢。金绣眼鸟有领地行为,邻近的两对鸟间通过鸟鸣交流,而当一对侵入对方领地时则发生相互争斗。金绣眼鸟亦与岛上其它体型较小的绣眼鸟竞争,会追逐小绣眼鸟,迫使小绣眼鸟远离金绣眼鸟的食物或栖息地。金绣眼鸟也会追逐其它鸟类,但温和得多。岛上的棕额扇尾鹟常追寻金绣眼鸟,捡食金绣眼鸟遗留的虫子。金绣眼鸟对其它绣眼鸟和棕额扇尾鹟有竞争优势,但与深红吸蜜鸟的竞争处于劣势。偶尔,金绣眼鸟也会因过于靠近棕额扇尾鹟的巢穴而受到攻击。 食物金绣眼鸟是杂食动物,食物包括水果,浆果,昆虫等。花蜜也是金绣眼鸟的食物之一,且金绣眼鸟在摄取花蜜时可顺带为一些树木传粉,虽然金绣眼鸟的作用对植物而言不如其它鸟类的作用重要。金绣眼鸟通常在死树枝、树叶中觅食昆虫,有时也在飞行途中捕食。 金绣眼鸟与其它绣眼鸟的生态位有一定重叠,但金绣眼鸟的摄食范围更广。在森林和一些灌木丛中,其它绣眼鸟通常在较高位置捕食,而金绣眼鸟除了在上端栖息,也可以到下层觅食,且捕食策略与生活在下层的棕额扇尾鹟有所区分。有研究表明,金绣眼鸟广泛的食源是其对当地环境适应的结果,因为频繁的台风随时都有重创森林结构的可能。 繁殖在塞班岛上,全年都是金绣眼鸟的繁殖期,其中繁殖的高峰期是3月至7月。金绣眼鸟是单配偶动物,实行“一夫一妻制”。金绣眼鸟的鸟巢由树枝、草叶、藤本植物的藤蔓筑成,且不加任何装饰。根据栖息树种的不同,鸟巢的高度低可达1.5米,高可至6.5米,一般集中在2.9米左右。巢中的蛋可被白领翡翠、花辉椋鸟等其它鸟类或外来的翠蜥偷食。 通常雌鸟一次可产两枚蛋。蛋的平均大小为20.3×15.1毫米,整体显泛白的青绿色,在有气室的一端布有红褐色的斑点。雄鸟和雌鸟共同担负孵蛋的任务,每只鸟每次平均负责25分钟。金绣眼鸟对领地极为敏感,会驱散任何企图接近的异类鸟甚至同类。蛋的孵化大约需要两个星期。破壳而出的幼仔全身无毛。雄鸟和雌鸟都负责给雏鸟喂食幼鸟专用食物——昆虫及其幼虫,同时带走巢中的垃圾,保持鸟巢的清洁。10至14天后,雏鸟可基本发育完全,并与父母一同生活一段时间。 威胁和保护金绣眼鸟的栖息地面积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而锐减。在天宁岛和罗塔岛上发现有金绣眼鸟的化石,而且,金绣眼鸟也可能一度在关岛等北马里亚那群岛的其它岛屿生存,但人类出现后金绣眼鸟已在大部分岛屿绝迹。 金绣眼鸟在塞班岛上十分常见。据1996年的一项调查,塞班岛的金绣眼鸟密度达每平方千米2095只,在所有鸟类中排在前列。人们曾认为塞班岛上无法承载更多的金绣眼鸟了。然而,2009年的分析显示,塞班岛的金绣眼鸟个体数量从1982年至2007年一直在减少,种群数量的原因主要是栖息地面积的减少。在2009年,科学家估计金绣眼鸟在全球只有72000只。 随着金绣眼鸟数量的不断下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金绣眼鸟列为“极危”物种(Critically Endangered)。金绣眼鸟面临的一大威胁是棕树蛇。棕树蛇本生活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人为地带入关岛,并迅速发展为危害极大的生物入侵者,灭绝了关岛上12种鸟类。而后,棕树蛇侵入塞班岛,对岛上的金绣眼鸟构成相当的威胁。尽管棕树蛇不太可能进入奥盖吉岛,但奥盖吉岛面积只有718公顷,栖息的金绣眼鸟不过万余,且容易受到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毁灭性打击。 对此,人类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塞班岛上棕树蛇的数量。人类还采用人工喂养的方式,促进金绣眼鸟繁衍。第一批人工繁衍鸟于2009年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动物园饲养完成。人工繁衍的鸟类放生到新的岛屿促使其发展。科学家亦准备将部分金绣眼鸟由塞班岛转移到天敌更少的萨里甘岛。 (图片来源:概述图、图1、图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