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相学家 |
释义 | 金相学家,在金相学研究方面成就显著的专家。金相学,指金属结构学以金属与合金结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尤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使用法和x射线衍射法为研究手段的。 人物介绍陆志鸿(1897-1973),著名金相学家、教育家,字筱海,1897年5月生,浙江嘉兴市人。嘉兴陆氏是地方望族,为唐相陆贽后裔。父陆祖谷,晚清拔贡,曾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陆志鸿幼年由祖母、父亲授读诗书、史地、算术,打好了中国传统文化基础。 人物生平1915年中学毕业即赴日留学,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本科。1920年以优异成绩免试升入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研究金属采矿。1923年以论文“浮游选矿”荣登第一名毕业。 陆志鸿1924年回国,在南京工业专科学校任教,1928年工专并入中央大学,他任土木系教授,主要讲授工程材料、材料力学及金相学等课。当时学术界对于工程材料学及金相学方面的研究,尚无基础。于是他详加规划,筹建材料学及金相学试验室。经十年努力,使试验室的仪器设备冠于全国。其中20吨万能试验机,200吨压力机,为当时国内稀有。这两台机器至今仍保持着良好的精度,继续为东大的教学与科研服务。 1937年抗战爆发,陆志鸿督率员工将试验室的仪器设备图书,全部安全运抵重庆,重建试验室于松林坡旁,成为大后方仅有的完整材料试验室。试验室除供沙磁区各大专学校师生试验外,还协助后方工业及兵工厂作材料和产品的试验。他十分爱护试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严格,井然有序,保护良好。甚至试验室的一个挂钟,也成为全校用作对时的标准钟。 陆志鸿治学严谨,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论寒暑,每天都埋头在材料试验室中,研几穷理,不遗余力。金属的熔炼,热处理,力学性能的测试,金相组织的观察和差热分析等科学实验,辄亲自动手,一丝不苟。大量金相试件和照片,至今仍保留完好,成为学校的宝贵资料。陆志鸿对所授课程的内容,非常熟练,讲课从不看讲稿,即使对难以记清的各种合金的化学成分及平衡图,也能背诵如流,被同学们誉为"活字典"。东南大学土木系教授姚琏在回忆时说:"先生的道德,学问和作风,足以师表人伦。"《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简史》中也指出:"先生严肃的治学精神为我系树立了典范"。 抗战胜利,奉教育部命去台湾协助罗宗洛接收台湾大学,1946年春重返中大将材料试验室迁回南京。甫毕,1946年7月又奉命出任台湾大学第二任校长。当时台大战后劫余,校舍破碎,图书散失,学制新改,教师缺乏,百废待举而经费支绌。后来担任台大第七任校长的虞兆中就是应陆志鸿之邀从中大土木系去台大任教的。陆志鸿补直罅漏,备极劳瘁,但是他的教学工作,从未中辍,仍在工学院兼授工程材料学。历时两年,台大校政初具规模后,乃辞去校长职务,专任台大机械系教授,专心于材料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台大机械系,在学、问、思、辩之后,他必力行实践。该系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风,陆志鸿倡导出力最多。该系在岛内首次试制出纯度高达0.999999999的半导体材料锗,也当归功于他的主持指导,因此获台湾机械工程学会1969年度机械工程奖章。 因陆志鸿素健,数十年未尝寝疾,反致病入肠胃而不察。施手术后,康复甚速。由于行将退休,他在试验室中工作愈勤,又越七月,病复发时已回天无术,乃于1973年5月4日病逝台北。台湾大学为纪念其业绩,特建"志鸿馆"、立陆志鸿半身铜像。 著作陆志鸿著述甚丰,择其要者有:《材料强度学》,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冶金学》,兵工学校1935年印本;《建筑材料学》,台湾书店1950年版;《美国原子能研究之进展》,台北正中书局1951年版;《钢铁与现代文明》,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3年版;《材料力学》,商务印书馆1954年版;《电工材料》,台湾大学工学院1961年版,《最小二乘法》,世界书局出版;以及《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工程材料试验法》、《金属物理学》、等多种教材。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