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释义

这是一首托古伤今之作,诗人借铜人辞汉的传说抒发忧时愤世的情思。

作品名称: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者:李贺

作品原文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金铜仙人:汉武帝刘彻听信方士之言,在建章宫造神明台,上有金铜仙人,手托巨盘,承接空中露水。

魏明帝:曹睿,曹操的孙子。

青龙九年:魏明帝搬拆金铜仙人的时间是景初元年,公元237年。《魏略》

宫官:指宦官。

潸然:流泪的样子。

唐诸王孙:李贺是唐大郑王李亮的后代,所以这样称呼自己。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刘郎:指汉武帝。

秋风客:刘彻写过《秋风辞》,感叹人生易逝,所以李贺称他为秋风客。

夜闻马嘶:夜间闻到汉武帝神灵活动时的马叫声。秋香:指桂花的香味。

三十六宫:汉朝长安上林苑有离宫别馆36所,泛指长安的宫殿。

土花:苔藓。

指千里:把金铜仙人运往千里之外的洛阳。指:往,向。

东关:指长安东门外。

酸风:使人凄酸落泪的风。

眸子:瞳仁,指眼睛。

君:汉武帝

铅水:铜人的眼泪,也有心情沉重之意。

咸阳道:指长安城外的道路。

咸阳:秦国的都城,故城在长安西北。

渭城:指长安,汉代改秦都城咸阳为渭城。

波声:指渭水的波涛声。

作品译文

魏明帝(曹睿)于景初元年八月,下诏名宦官驾车西去长安取汉武帝以前用求长寿的捧露盘铜仙人,想把它立置在自己的殿前。宦官已经拆下了承露盘,铜仙人在装车临行前竟潸然泪下。唐朝王室后裔李长吉于是作诗歌《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的刘郎已是秋风过客,夜里常闻马鸣天亮不见踪影。

悬在画栏的桂花秋天飘香,三十六宫地上苔藓碧绿发亮。

魏官牵着车遥指千里洛阳,东关的烈风吹酸了仙女双眸。

唯有汉月空伴着出了宫门,想起君王晶莹的泪水如铅落。

咸阳道衰败的兰草送客行,天如有情上天也会愁得变老。

荒凉月夜里独携盘出宫去,咸阳城已远去渭水波声减小。

作品赏析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813年(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城赴洛阳,在途中所作。当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907年)尚有九十余年,诗人却产生了兴亡之感,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755年(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唐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像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无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如今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237年(魏明帝景初元年),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他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而今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而且心也为之“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哪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在参差中表现出整饬的特点,色调统一,题旨鲜明。“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汉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今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这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独一无二,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也即诗人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奇。

兰花的衰枯是情所致。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渐渐远去的身影。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愤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这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体现了各种艺术精华的诗作,在李贺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几首类似的作品来。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时英年早逝。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汲取了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的长处,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通过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中晚唐时期的部分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