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融刑法学 |
释义 | 本书是作者对金融刑法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也是作者研究金融刑法学的最新著作。它对金融刑法、金融刑法学、中外金融刑法史、金融刑法的适用、金融犯罪、金融犯罪构成、金融犯罪形态、金融犯罪原因、金融犯罪处罚、金融犯罪预防和各类具体金融犯罪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通过本书,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有关金融刑法的立法与实践现状,还可以了解到世界上金融刑法状况。本书面向的读者,不仅包括法学研究人员、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法律专家,还包括金融工作人员、法律和金融大学生、公司职员等。 作者:刘建 ISBN:10位[7811098601]13位[97878110986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45.00元 作者简介刘建,男,1958年2月1日生,江西宜丰人,现任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研究员,海南大学金融刑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海南省法学会刑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法制副校长,重庆高等教育学会法学研究员。2007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评为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刑法、检察制度、刑罚执行监督等。1976年参加工作,1979年调入检察院工作,历任江西省宜丰县检察院刑事检察科副科长、法纪检察科科长、检察委员会委员。1992年在江西省检察院研究室工作。1993年在海口市检察院任检察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2003年任海南检察分院副处级检察员。2004年至今先后任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政治部综合处副处长、监所处副处长。在28年的检察生涯中,在办案的同时,努力开展法学研究,合著、主编、参编法学和文学著作共计24部,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和省级法学科研项目6个,字数共计800余万字,调研成果多次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海南省获奖,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是国内首次倡导建立金融刑法学的学者,主张将金融刑法学作为一门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来研究。其学术观点逐步在国内外被人们所接受。 目录第一部分 金融刑法总论 第一章 金融与金融刑法 一、金融概述 二、金融刑法概念 三、金融刑法表现形式 四、金融刑法与金融刑法学的区别 第二章 金融刑法学概述 一、中国金融刑法学的产生与特点 二、金融刑法学的学科建设和任务 三、金融刑法学的学科使命 四、金融刑法学的体系与结构 五、金融刑法学研究方法 六、金融刑法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第三章 中国金融刑法史 一、古代金融刑法的产生 二、近代金融刑法的沿革 三、中国现代金融刑法的发展 第四章 外国金融刑法史 一、外国金融刑法的发展 二、外国金融刑法对金融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 三、美国法律对金融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 四、联合国、国际组织惩治金融犯罪状况 第五章 金融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金融刑法空间适用范围 二、金融刑法时间适用范围 第六章 金融犯罪概述 一、金融犯罪概念与特点 二、金融犯罪种类 第七章 金融犯罪构成 一、金融犯罪构成概述 二、金融犯罪主体 三、金融犯罪主观方面 四、金融犯罪客体 五、金融犯罪客观方面 第八章 金融犯罪形态 一、金融犯罪形态概述 二、金融犯罪的共同形态 三、金融犯罪的基本形态 四、金融犯罪的完成形态 五、金融犯罪的特殊形态 六、金融犯罪的复杂形态 第九章 金融犯罪原因- 一、金融犯罪原因概述 二、金融犯罪的社会原因 一、金融犯罪的个体原因 第十章 金融犯罪处罚 一、金融犯罪处罚概述 二、金融犯罪处罚原则 三、金融犯罪处罚种类 四、金融犯罪处罚的适用 第十一章 金融犯罪预防 一、金融犯罪预防概念和原则 二、金融犯罪预防内容 第二部分 金融刑法分论 第十二章 货币犯罪 一、货币犯罪概述 二、伪造货币罪 三、变造货币罪 四、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 五、持有、使用伪造货币罪 六、走私假币罪 第十三章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 一、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 二、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 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四、高利转贷罪 五、洗钱罪 六、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户罪 七、妨害信用卡管理秩序罪 八、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罪 九、骗取贷款、信用罪 十、擅自运用客户资产罪 十一、违规运用公众资产罪 第十四章 金融诈骗犯罪 一、集资诈骗罪 二、贷款诈骗罪 三、票据诈骗罪 四、金融凭证诈骗罪 五、信用证诈骗罪 六、信用卡诈骗罪 七、保险诈骗罪 第十五章 外汇犯罪 一、骗购外汇罪 二、逃汇罪 三、非法买卖外汇罪 第十六章 证券犯罪 一、证券犯罪概述 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三、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 四、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 五、操纵证券市场罪 六、非法承销或代理买卖证券罪 七、非法融资融券罪 八、擅自发行股票或公司、企业债券罪 九、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 十、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十一、有价证券诈骗罪 十二、伪造、变造股票或公司、企业债券罪 第十七章 金融职务犯罪 一、贪污罪 二、挪用公款罪 三、受贿罪 四、单位受贿罪 五、行贿罪 六、对单位行贿罪 七、介绍贿赂罪 八、单位行贿罪 九、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十、隐瞒境外存款罪 十一、私分国有资产罪 十二、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 十三、玩忽职守罪 十四、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 十五、违法发放贷款罪 十六、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 十七、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 第十八章 金融相关公司犯罪 一、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二、公司企业不按规定披露信息罪 三、徇私舞弊造成破产、亏损罪 四、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 五、对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行贿罪 六、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 七、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八、违背忠实义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九、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十、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 十一、虚假破产罪 第十九章 金融相关财产犯罪 一、抢劫罪 二、盗窃罪 三、诈骗罪 四、职务侵占罪 五、挪用资金罪 六、挪用特定款物罪 七、挪用受托资产罪 第二十章 金融计算机犯罪 一、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三、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机密或者其他犯罪 第二十一章 期货犯罪 一、非法设立期货机构罪 二、伪造、变造、转让期货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 三、欺诈客户罪 四、操纵期货市场罪 五、期货内幕交易罪 六、诱骗投资者买卖期货合约罪 七、编造并传播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八、非法经营期货买卖罪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著作论文项目索引一览表 后记 创作背景现阶段,金融犯罪日益增多,不仅案值大,发案率高,而且已经成为一个犯罪的热点行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许超凡、余振东、许国俊等人贪污挪用公款5亿美元。再如德隆金融大案,涉案金额高达450个亿,影响到全国20多个省市的2500多家金融机构和3.2万多人,震惊中外。最近,中国农业银行邯郸分行任晓峰、马向景盗窃5100万元案件,再一次震惊国人!这些案件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安全,需要我们运用刑事法律手段来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因此,金融隐患的存在,迫切需要运用刑法手段来调节金融关系。因此,金融经济的发展,呼唤着金融刑法学的产生。 从90年代开始,我国法学界开始进行对金融刑法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专著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新的《金融刑法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谭秉学、王绪祥主编的《金融犯罪学》等。1998年5月,西南大学在重庆召开了全国金融刑法研讨会,就金融刑法学科建设进行了专题研讨。进入21世纪后,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了胡启忠《金融刑法适用论》和屈学武《金融刑法学研究》,法律出版社出版了赵秉志、杨诚《金融犯罪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了卢勤忠《中国金融刑法国际化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张智辉、刘远《金融犯罪与金融刑法新论》等。2005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刑事法杂志社》与山东大学在济南召开了全国金融犯罪与金融刑法研讨。 但是,我国大多数学者以前对金融刑法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金融犯罪类罪的研究,没有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进入21世纪后,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将研究的方向从金融犯罪上升到金融刑法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来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的屈学武《金融刑法学研究》和胡启忠《金融刑法适用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的卢勤忠《中国金融刑法国际化研究》、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刘建、顾正《金融刑法论》等著作。这些成果问世,使金融刑法学研究在中国初具雏形。2005年7月,山东大学法学院召开了全国金融犯罪和金融刑法理论研讨会,2006年12月,中国法学学术中心、海南大学等单位联合召开了全国金融刑法学术研讨会。这些会议的召开对金融刑法学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为金融刑法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