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蔷薇 |
释义 | 《金蔷薇》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文学大师用他别具一格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和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方法,使每一位读了《金蔷薇》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批评家得到极大的启发。 基本信息书名:金蔷薇作者: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译者:戴骢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3月1日) 平装: 304页 开本:32开 ISBN: 7532741826 条形码: 9787532741823 产品尺寸及重量: 20.2 x 14 x 1.2 cm ; 440 g ASIN: B0011EQJHW 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高尔基文学院文学教师。 2008版本图书 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丛书名: 大家文论经典 平装: 21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出版社: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ISBN: 9787535437662, 7535437664 条形码: 9787535437662 编辑推荐本书以新颖优美的文笔塑造的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形象,具有无可抗拒的强大的感染力,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催发人们博爱的美好感情。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凡读过《金蔷薇》者,无不称赞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并且肯定该书在自己文学创作的道上起过重要作用。尽管作者自己说,这不是创作活动的理论研究,也不是写作技巧的入门书,然而他那丰富的,宝贵的经验可作为初学写作者的参考和借鉴。就是对于一般文艺爱好者来说,也有很大帮助,可以提高他们的欣赏力。相信这本书今天依然会给读者以诸多教益。 作者简介帕乌斯托 夫斯基(1892~1968),俄罗斯作家。出身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醉心于文学,1912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他比较广泛地接触俄国的社会生活,参加过红军,当过记者及报社编辑。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使他一举成名的是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1932)。后来他还写了一系列画家、作家的传记小说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如《伊萨克·列维坦》(1937)、《塔拉斯·谢甫琴柯》(1939)、《北方故事》(1938)等。卫国战争时期他当过战地记者。他于1956年发表的《金玫瑰》是一本创作札记,其中谈了许多创作体会和经历,受到广泛欢迎。后期他致力于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1945~1963),反映了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作者对创作历程和道德、精神内容的思考、探索的总结。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多以普通人、艺术家为主人公,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颂,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他的短篇小说写得优美如诗,艺术水平很高,如《雪》、《雨蒙蒙的黎明》、《一篮云杉果》等。 相关作品:《一生的故事》 《一生的故事》是俄罗斯杰出的抒情散文小说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189 2~1968)的代表作,帕氏的小说具有抒情散文的笔调、诗的意境,给人以沁人心脾的美感享受,曾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三十年前帕乌斯托夫斯基就以《金蔷薇》一书蜚声中国,至今还为人所津津乐道。作者不止一次地说过,他的《金蔷薇》就是《一生的故事》,是《一生的故事》的一部分,因为这两部作品有不少共同之处。《一生的故事》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体纪实长篇小说。因为作者本着“讲真话”的原则进行创作。所以,《一生的故事》具有历史的真实性。是一部“一切服从事实的真正自传”。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尤其是文艺界的状况有着重大的认识价值。作品保持了帕氏一贯的风格,叙事娓娓道来,文笔清纯而富于诗意,耐人品味,是一部非常值得细细一读的好书。 本书目录珍贵的尘土 摩崖石刻 几朵木花 第一篇短篇小说 闪电 作品人物的反叛 一部中篇小说的由来 “火星” 利夫内的雷雨 研读地图 心灵的印痕 钻石般的语言 矮林区中的泉水 语言和大自然 花和草 辞书 发生在阿勒斯万格公司的一件事 似乎无足轻重 车站餐厅里的老人 白夜 生命力的发端 夜行的驿车 早就打算写的一本书 契诃夫 亚历山大·勃洛克 居伊·德·莫泊桑 伊凡·蒲宁 马克西姆·高尔基 维克多·雨果 插在钮孔中的一朵小玫瑰花 米哈伊尔·普里什文 亚历山大·格林 爱德华·巴格里茨基 洞察世界的艺术 在卡车的车厢里 与自己话别 评价蔷薇与玫瑰都是落叶灌木,枝茎上密生小刺,都能开很美的花朵。不过《金蔷薇》却是一部书。它先后被翻译到中国时,却有着两个均被读者乐意接受的中文书名:《金蔷薇》与《金玫瑰》。这一现象的出现,恐怕在外国名著的翻译与出版史上也并不多见。 中国国内比较早的《金蔷薇》版本,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内部发行”版本。《金蔷薇》作为一部谈创作感想、创作经验和创作活动的书,曾经被那个时代的多少人当做一本“小说”来反复阅读。许多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竟有了想尝试写作的强烈念头。《金蔷薇》向人们打开了一扇窗口。透过它,人们可以开始明白,真正的创作旨在让大地美丽,让人间充满幸福与欢乐,让人们有勇气为自由和安宁而奋斗,让人类广阔的心灵和理性的力量去战胜所有的黑暗。作家的工作不是手艺,也不仅仅是职业,而是一种使命。作家从事写作,既是心灵的召唤,也是所处时代的召唤、民族的召唤与人类的召唤。一个作家最大的幸福是:“不把自己当作一个特殊的、孤独的人,而是一个和一切人一样的人。” 《金蔷薇》收录有二十篇文章。每篇都阐发一个或若干个有关文学创作的问题。可以说,即便用诗情画意的笔触,也难以让谈论文学创作的文字增强其可读性。令人惊奇的是,俄罗斯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通过调用小说、散文和笔记等各种文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之后,竟然一一澄明了所有“雾中的道路”,最终把读者引向了“广阔而明朗的艺术天地”。 对每一个有求知欲望的读者而言,《金蔷薇》的阅读诱惑是无法抗拒的。而一旦读完了某一个故事之后,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理念。比如开篇《珍贵的尘土》,说的是墨西哥战争期间,一个叫沙梅的军人患了热病而被遣送回国,团长便托付他将女儿苏珊娜带回国内。为了使途中沉默不语的小姑娘开心,沙梅讲了一个金蔷薇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束语是:谁拥有一朵金蔷薇,谁就能拥有福气。不想听完故事的苏珊娜,从此将一个愿望埋藏于心底。回到法兰西后,苏珊娜被送到了里昂的姑母身边,而沙梅则流落到巴黎当了一名清扫工。若干年后,两人偶然在巴黎相遇时,苏珊娜已长成一个美丽的女子,而沙梅却变成了又脏又丑的老头。当沙梅了解到苏珊娜的爱情遇到挫折之后,便努力说服苏珊娜的恋人回心转意。为了永远祝福被恋人接走的苏珊娜,沙梅决定打造一朵金蔷薇送给她。此后的岁月里,沙梅每天都把一家首饰作坊清扫出来的尘土收集起来,然后用筛子筛出尘土中的细小金屑。这一切都是在悄悄地进行,并决定在金蔷薇没做成之前不和苏珊娜见面。然而等到沙梅用积攒的金屑打出了一朵金蔷薇时,苏珊娜已只身去了美国,并且永远不会回来了。结果是,沙梅在无望与痛苦中死去,那朵金蔷薇也被首饰匠卖给了一个文学家。而在交易过程中,首饰匠所叙述的“金蔷薇的历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后来这位文学家在其杂记中写道:“我们,文学工作者,用几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细沙微尘,不知不觉地把他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者长诗”…… 《金蔷薇》可以促使人们开始在意日常生活的细节,并因此而感受到生活的时刻更新。1997年3月,漓江出版社出版了《金蔷薇》修订版。然后是2004年初,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另一个全新译本《金玫瑰》,再次给了热爱文学和生活的人们莫大的阅读惊喜。新译本或许更为准确地传达了原作的思想和风格,语言也更为自然与流畅。 巴乌斯托夫斯基无疑是一个充满大地意识和文本意识的伟大作家。从《金蔷薇》到《金玫瑰》的几个中译本来看,虽然都“难以明确界定其文学体裁”,但作为“题材很美,叙述很美,描写很美”的一部美文集,却得到了译者乃至读者的一致公认。而对于时下充满了喧哗与骚动的创作界而言,如果更多的写作者能够静心读一读《金蔷薇》或者《金玫瑰》,相信文坛会是另一种新景象。可以相信,文学天地里的《金蔷薇》与《金玫瑰》,与大地上的金蔷薇和金玫瑰一样,永远在时光中常开不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