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缕曲·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
释义 | 作品名称:金缕曲·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创作年代:清 文学体裁:金缕曲 作者:纳兰性德 作品原文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 最忆西窗同翦烛,却话家山夜雨。 不道只 暂时相聚。 滚滚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黄叶下,秋如许。 日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 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 有解忆,长安儿女? 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 身世恨,共谁语? 作品赏析友人西溟(姜宸英)考试不第,离京返乡,纳兰性德写这首《金缕曲》表示惜别和安慰。 词的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一般送别诗词大都落笔写离愁别绪,而纳兰性德这首词却写人生短促,几次离合,彼此就都衰老了。这里没有渲染离情别绪,而是把送者和被送者的离合放在人生的大潮中来衡量,这就使词起得不俗,不落窠臼。下面便紧扣“离”、“合”两字。“最忆”句写最使人怀念的是欢聚时的畅叙,只是没想到这是短暂的相聚。紧接着五句写“离”,“滚滚”写叶落雁鸣的深秋中又一次送别。 下片着重安慰姜宸英。“日旧”句写热爱故乡家园。怀念故乡家国是人之常情,作者问他为何回家却添愁绪。又劝慰道,家总比佛寺温暖。接着笔锋一转,说使人伤心的是年老还“未遇”,又问这家中想念姜宸英的小儿女。最后四句再问:这一身世之恨,向谁诉说呢?对姜宸英的不幸遭遇,无限同情,无限感慨。 下片三句之解,动荡起伏,委婉有致,而安慰之情,一以贯之。整首词情真意切,质朴自然,回环往复,转折起伏,随情而发,一泻无余。 此词擅用典故,用杜甫、李商隐诗句及苏秦事,灵活妥贴而不露痕迹,宛若词中生成,将对姜宸英的同情、劝慰及怀念之情表达得含蓄婉转、跌宕有致。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初期著名词人。自幼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1676年(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死时年仅三十一岁。一生著作颇丰,有《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他以词闻名,今存349首,内容哀艳感伤,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词集初名《侧帽》,后名《饮水》,后世统称为《纳兰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