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释义

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导演为熊源伟,刘晓庆领衔主演。电视剧《金大班》,主要讲述了舞国“百乐门”里绝色美女们的勾心斗角的故事。同时有台湾同名电影《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导演为白景瑞。

中文名:金大班

出品时间:2008年

出品公司:唐德影视传媒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鞠觉亮

编剧:夏美华

主演:范冰冰、周渝民、黄少祺、方中信

集数:36集

上映时间:2009年9月

小说:作者:白先勇

话剧:主演:刘晓庆

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作者:白先勇

叙述的是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从上海“百乐门”到台北“夜巴黎”的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位风华绝代的舞女大班及“百乐门”四大美女的风月传奇和悲情因缘。这是一部由轻歌与曼舞、灯红与酒绿、朱颜与白发、香鬓与俪影、西装与旗袍、金钱与爱情、苍凉与华丽交织而成的醉梦人生。

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基本资料

领衔主演:刘晓庆 年 份:2005年

导 演:熊源伟作 曲:陈钢

编 剧:赵耀民

文学顾问:余秋雨

艺术总监:谢晋吕凉

北京演出

演出时间:2005年10月4日、5日、6日 19:30

演出地点:保利剧院

主创简介

刘晓庆

中国首席影后,主演的作品有《芙蓉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小花》等。

熊源伟

国家一级导演,深圳大学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代表作有世界经典名剧《哈姆雷特》等,原创话剧《歌星与猩猩》,音乐剧《未来组合》等;共获得曹禺奖、文华奖等十几项全国顶级戏剧大奖。

陈钢

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流行歌曲作者陈歌幸之子。

赵耀民

国家一级编剧,文学硕士,中国话剧学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著有《长恨歌》、《歌星与猩猩》、《良辰美景》、《天才与疯子》等。

余秋雨

当代中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作家、教授,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散文集及舞台剧《秋千架》。

艺术总监

谢晋

著名电影导演。代表作有《红色娘子军》、《女篮五号》、《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鸦片战争》等。

吕凉

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监。

电视剧《金大班》

基本资料

每集时长:48分钟

原著:白先勇

发行:福州新安影视动画有限公司(福建省民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范冰冰工作室和唐德国际传媒联合投拍

首播电视台:浙江卫视

主要演员

电视剧中角色 饰演演员

金兆丽 范冰冰

盛月如 周渝民

金兆亮 黄少祺

郭世宏 方中信

陈荣发 黄秋生

任黛黛 范文芳

郁永乔 王学圻

盛文达 秦 沛

吴喜奎 韩 晓

古思静 阎 娜

郁凯伦 王佳佳

筱红美 万妮恩

月如母  于小慧

凯伦母  王 静

兆丽母 戴春荣

盛月容 蔡淑臻

世宏妻 张 彤

朱 凤 杨千霈

童经理 九 孔

电视简介

围绕着绝代佳人金兆丽离奇的身世传奇,生死相许的凄美绝恋、几十年如一日的默痴情守候,两代人的生死交锋,展开了一幅灯红酒绿、朱颜白发的华美人生。

范冰冰饰演25岁至50岁的金大班,首次尝试20多年的年龄跨度,剧中表现的地点也将从上海一直演到台湾,将金大班复杂的身世以及时代的背景表现出来。周渝民、黄少祺、方中信和黄秋生则出演金大班各

个时段的男朋友,资深演员秦沛、王学圻同时加盟该剧。

原著中,周渝民饰演的“月如”是官家大少,独儿独子的大学生,但是范冰冰购买版权后,对剧本进行了修改,周渝民饰演的角色变成一名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富家子弟,他和金大班开展一段纯真而美好的恋情,属于金大班年轻时期罕见的纯真时段。方中信、黄少祺、黄秋生则分别出演金大班生命中另外三个极其重要的男人。刚刚完成《非诚勿扰》的方中信出演的是风度翩翩、儒雅浪漫的商人郭世宏,与金大班结下难解的情缘。黄少祺作为台湾偶像剧当红小生,此次出演金大班的哥哥,演绎感人至深的兄妹情。而黄秋生则将出演金大班生命中最后一个男人。不过,因为临时要赶拍杜琪峰的电影,他的档期和周渝民不合,只好减少戏份。

在剧中跟范文芳、韩晓一起演当时百乐门的三个当红舞女,以范冰冰最为当红,三个人之间的很多竞争,外表虽然光鲜亮丽,但每个人的奋斗故事都很艰辛,因为舞女的出身,怎么顶着当时的传统社会现实,保持住自己的尊严,在被人欺负的时候也站在一条战线。据悉,一贯以淑女形象示人的范文芳将饰演一个自私吝啬、尖酸刻薄、为达目的无所不用、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所幸满腹心机的她在剧中后半部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令人生爱。为演好任黛黛妩媚风骚、令男人看了心动、女人看了妒忌的风姿,范文芳目前细心钻研如何用肢体和眼睛来表达内心。

故事人物简介

金兆丽: 女,二十四至五十出头,集智慧与美貌一身,艳冠群芳、丰姿万千,不仅是上海百乐门舞厅的舞国皇后,也是让所有男人怦然心动的绝色佳人。血液里流着贵族般傲气的她,原本应是出生豪门的金枝玉叶,却与另一个女孩 交换了不属于她的命运,豁达坚强的不愿破坏别人的人生,敢爱不畏强权,敢舍勇于牺牲,不认命自己主宰命运,面对生命中任何角色都活得一样精彩绝伦。

任黛黛:女,二十四、五岁至四十出头,与金兆丽同为百乐门红牌舞女,冶艳性感,个性刁躦泼辣,跋扈好胜,仗著年轻貌美对诱惑男人手段一流,与金兆丽是死对头,两人一路竞争,对金兆丽又恨又妒,由百乐门的战场又移到名媛上流社会,虚荣爱享受的她率先嫁给富豪舞客,後在台湾相遇,惺惺相惜反而了却一辈子心结,成了相挺的好姐妹淘。

吴喜奎:女,二十四、五岁至四十出头,亦为百乐门红牌舞女,色艺却略逊兆丽和任黛黛,心机颇重的她,专在暗地耍阴挑拨,想造成兆丽和任黛黛两败俱伤,为了生存典型不择手段的风尘女子,後反遭报应,兆丽仗义伸援,从此与兆丽成为莫逆之交,中年後退出江湖,大彻大悟潜心修佛。

盛月如:男,20-30馀岁,上海复旦大学英文系一年级生。外型白晳斯文、俊美清纯,与生俱来艺术家的敏感细腻,擅长绘画摄影,另一个沉重的身份是上海银行家盛文达之独子,却辜负严父期望,生性浪漫爱情至上,执著与金兆丽的恋情,两人虽真心相爱,家世年龄的悬殊,都得不到家人於舆论的认同,家族与个人都付出极大的代价,後放逐自己,摄影绘画虽有成就,仍抑郁一生。

郭世宏:男,40-70馀岁,上海白领精英的代表人物,风度翩翩的绅士,儒雅浪漫,品位格调的象徵,加上头脑和手腕灵活,是成功的国际贸易商,为人更是谦冲的君子,妻子身染肺疾、却重情重义不离不弃,虽一生爱慕金兆丽这女中豪杰,却始终将兆丽定位於红粉知己,彼此相知相惜,两人间已升华的情操,令人称羡。

金兆亮:男,近三十岁,为金家长子,金兆丽哥哥。因家贫又患有家族遗传性贫血症,其母为了替他治病,偷偷将也患同样病症的亲生女儿,与郁家千金交换,因都是初生婴儿,郁家并未发现,兆亮却因此对无辜被换到金家受苦的妹妹兆丽,心疼又自责,与没血缘的兆丽,兄妹俩之间亲情感人至深,兆亮一生自责拖累妹妹步入风尘,所以自暴自弃,外表冷酷,个性更冲动蛮横,逞凶斗狠,沈沦於黑社会不能自拔而被捕,是个挣不脱命运的悲剧人物。

郁永乔(郁父):男,50多岁,个性开明正派,世家子弟出身,为留英的外科医师,对女儿被金母偷换之事,始终不知,因被换的郁凯伦和亲哥哥金兆亮患有相同先天性贫血症,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处事洋派作风,与妻子十分恩爱,一家人和乐温暖,是个典型的美满家庭。

盛文达(盛父):男,50馀岁,上海商界首富,著名的银行家,个性高傲固执,是传统大男人主义,重名誉胜过生命,为保全家风誓死拆散儿子与舞女的不伦之恋,而赔上妻子的性命,外表严厉冷漠,连儿子与兆丽亲生骨肉都坚决不认,害兆丽被迫堕胎,内心冷血令人不寒而栗。

潘金荣:男,40馀岁,四0年代在十里洋场的沪上有绵纱大王之称,是个精明的富商,是百乐门的常客,因沉迷女色,掉入任黛黛这八爪精的陷阱里,自作自受被收复的服服贴贴,两人有如前世注定的冤孽。

幕后花絮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名作《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曾被改编成舞台剧,由刘晓庆领衔主演,集中表现舞女金大班的中老年时期。范冰冰购买了版权之后,筹备了一年。这部范冰冰工作室继《胭脂雪》后投拍的第二部大戏,以每集95万的投资,汇集了两岸三地众多一线明星,金牌编剧金牌导演的加盟,无疑使本剧一开拍便打上了“精品”的符号。范冰冰工作室对此剧倾注的心血可见一斑。

已经成为老板,并且稳稳占据内地一线女星位置的范冰冰对“出演电视剧浪费时间”的疑问给出了这样的答复“中国有很多地方还没有电影院,那里的观众就没有机会看到电影,而我是靠电视剧被大家认识并认可的,我不忍心失去这部分观众。”

该剧将再现“百乐门”里绝色美女们勾心斗角、觥筹交错间的衣香鬓影。出演大上海舞女金兆丽的范冰冰,将首次呈现精彩华丽的舞蹈演出。为此,剧组重金礼聘了服装设计师量身打造上百件美艳舞衣,而金兆丽前半生叱咤风云的舞台———上海“百乐门”也是按照一比一的原貌重新搭建。此外,该剧不惜血本远赴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取景,制作费高达近百万元人民币。

同名电影 1984 台湾

基本信息

外文名称Jin Da Ban de Zui Hou I Ye

更多外文片名: The Last Night of Madam China.....(USA)导演:白景瑞 Ching-Zue Bai

主演:

魏平澳 Ping-Ao Wei

姚炜....Jin Da Ban

欧阳龙

影片类型: 剧情

上映1984年

国家/地区:台湾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简介】

影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改编自作家白先勇的同名小说。叙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从上海“百乐门”到台北“夜巴黎”的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讲述了一位风华绝代的舞女大班金兆丽及“百乐门”四大美女的风月传奇和悲情姻缘。

导演生平

男, 生于1931年 ,中国台湾

病逝于1997年12月12日 台北

原籍辽宁海城,生于营口。1947年随南京励志中学高中部迁往广州,后入海军军官学校,并随校至台湾。1950年入台湾国立师范学院艺术系攻读美术专业。1954年毕业后曾任中学图画教师,并服军役一年。1956年任《自立晚报》记者,兼写影评、画评。曾在影片《合欢山上》中饰演角色,并兼任场记。1960年任《自立晚报》 和《中国时报》驻意大利特派员。1961年入罗马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及舞台设计。1962年在意大利电影实验中心学习电影。1963年任中央电影事业公司制片部经理,同时在台湾文化学院任教。

1967年导演影片《寂寞的十七岁》,同年获第六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后导演《新娘与我》、《家在台北》,突破台湾电影传统的叙事手法,并采用分割画面等技巧,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分别于1969、1970年获第七、第八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和第七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并获台湾中国文艺协会第十一届文艺奖章电影导演奖,直至现在仍然是内地、港台三地电影人不能磨灭的记忆和话题,被称作是热爱华语电影的影迷们不可错失的佳作。1969年退出中影,与李行等合组大众电影事业公司。1971年导演的影片《再见阿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1976年自组白氏电影公司,1977年到欧洲拍摄《人在天涯》,同年获第十四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