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城镇
释义
1 山东莱州市金城镇

金城镇镇为一地名,在我国江苏省、江西省和四川省等多地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基本概况

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位于山东半岛莱州湾畔,北濒渤海,东临招远市,西、南与本市西由镇、朱桥镇接壤,总面积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4.2万亩,优质果园面积 2.6万亩,海湾扇贝养殖面积 8000 亩。1958年建滕家公社,1984年改为金城镇,辖原家、凤毛寨、大西庄、西季、胡家、小西庄、大官庄、小官庄、南吕、滕南、滕北、北觉于家、北觉孙家、后坡一村、后坡二村、后坡三村、石虎咀、埠西、海北咀、沙岭、马塘、鲍李、罗家、城子、焦家、东季、金城吕家、贾家、龙埠、冷家、红布、草坡、新城、城后王家、城后万家、城后张家、城后曲家、城后刘家38个行政村,总人口3.8 万人。 金城镇属沿海平原,位于东经120 °06’,北纬 37° 25’,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区域,这里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环境优雅,年平均气温12.4℃,日照2669 小时,积温 3800-4000℃。

金城镇不仅资源丰富,而且交通便利,206国道、文(登)三(山岛)公路以及将要开通的德(州)烟(台)铁路大(家洼)莱(州)龙(口)段纵横穿越全镇,新建文(文三线)石(虎嘴)水泥路直通海岸;北距龙口港 25 公里,西距莱州港 10 公里,南距青岛机场 160 公里、 潍坊火车站 100 公里。金城镇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旖旎的山水风光,悠久的人文历史,富庶的文明村庄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令人神往,让人留恋,催人奋进。美丽富饶的金城必将成为海内外客商旅游、开发、投资兴业的祥瑞福地。

沿革

1938年属掖县第五区和招远县。建国初期,属掖县第十二区(后坡区)。1956年底属掖县朱桥区。1958年8月,成立滕家公社;1982年5月,改称新滕公社。1984年4月,改为金城镇,以境内盛产黄金而得名。1996年,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滕南、滕北、干家、孙家、后一、后二、后三、石咀、埠西、海北咀、原家、凤毛寨、大西庄、西季、胡家、小西庄、大官庄、小官庄、 南吕、沙岭、马塘、鲍李、罗家、城子、焦家、东季、北吕、贾家、龙埠、冷家、红布、草坡、新城、王家、万家、张家、刘家、曲家38个行政村。

旅游产业

金城镇不仅以碧海金滩、 松林叠翠、风光秀美、空气清新而成为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度假胜地,更以其 35 华里长的"黄金海岸"、盛产的灰刺参、莱州梭子蟹、加吉鱼、大对虾等数十种海珍品以及位居全国乡镇之首的黄金储量和黄金生产基地而驰名享誉海内外,先后被授予"中国海湾扇贝之乡"、 "全国海湾扇贝第一镇"、 "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红富士苹果)示范基地"等国家级荣誉称号。金城镇海岸线全长 35华里,拥有洁白细致的沙滩,清澈优质的海水。区内1.2万亩国家级沿海防护林,连绵起伏,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和独特的天然氧吧,为旅游、度假、疗养和避暑胜地。

经济发展

自70 年代初,先后建起了新城、焦家两处省属大型金矿,望儿山、金城两处市属大型金矿和一处镇属龙埠金矿,并建起省属黄金电力实业公司一处,市属黄金冶炼厂一处,年产黄金 38 万两,约占山东省黄金总产量的 1/4 。金城镇素有"金山银海天府宝地、能人贤士钟灵之乡"之美誉,堪称是渤海湾金项链上的一颗明珠。

金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迅猛发展。工业生产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建筑、建材、橡胶、化工、纺织、食品等十多个门类、88 个品种,并有 20 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其中,橡胶油封、密封圈、各种索具配件和模锻冲压产品等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农业在确保粮油生产稳步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林果、水产、蔬菜、畜牧等为主导产业的优质高效农业。共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面积 2.3 万亩,年总产量 3750 万公斤。其中, 4000 亩果园基地被列入省"三O"工程项目。大力发展名、优、特、新果品,引进栽种红将军苹果、新幸梨、丰水梨、大雪枣、莱选一号桃、凯特杏等,以其味道甜美、色泽鲜艳畅销国内外。利用温室大棚反季节种植的各类洋香瓜、大樱桃、油桃、雪桃等果品也已初具规模。现建成2000亩绿色食品(果品)生产基地。金城镇已成为莱州市最大的优质果品产业镇。

金城海区水流急,微生物含量多,是天然的海珍品养殖区。自80年代中期,金城镇就开始进行海湾扇贝养殖,养殖面积最多时达 12000 亩,曾创下海湾扇贝平均单产 5560 公斤、鲜贝出柱率16.7%的全国最高记录。金城扇贝以其肉嫩、柱大、味鲜而畅销全国,并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该镇不断调整养殖业结构,优化沿海养殖环境,新增藻类、投饵性养殖品种300多亩,成功进行了笼养海胆、梭子蟹、海参等新品种试验,并不断探讨工厂化养殖,共有22个单位建成工厂化温室大棚72个,总水体达 20000方,为开发多品种养殖、保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金城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4年,全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63千万元,人均纯收入 4709 元。全镇经济繁荣、政通人和、人民富庶、社会安定,在山东省百强乡镇中屈指可数。

村镇建设

金城镇为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努力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基础设施日臻完备。先进的程控交换机、高标准的文化娱乐中心、多功能的影剧院以及海滨疗养院、海水浴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和文化、卫生、娱乐、旅游设施,丰富了群众生活,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全镇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宽敞的府前柏油路,已经实现了"绿、亮、美",占地 50 亩的"金城新村"已具规模,文化游园、街心公园、半封闭农贸市场、沿街两侧二层商品楼将金城点缀得丰富多彩。金城正在日新月异地向着现代化新城镇目标迈进。

2005年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莱州市金城镇,近日又喜登新高,获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该镇投资20余万元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实现了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投资10万元新建成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场,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投资30万元新建高标准的镇驻地绿化带15000平方米,全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同时,该镇投资进行的生态农业、林业及环境维护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造,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要求。目前,金城镇已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公示,成为莱州市继土山镇之后的又一家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2 福建金门县金城镇

基本情况

金城镇位于金门的西南角,是台湾当局“福建省政府”、金门县政府所在地。金城为金门县最重要的政经、军事、文化中心,面积 21.71平方公里,下辖8村里220邻,9030户,总人口30475人,约占全县人口数的34.06%。

民意机关:金城镇民代表会

邮递区号:893

教育:国立金门高中、县立金城国中

旅游:古岗湖、莒光楼、翟山坑道

特产:高粱酒、风狮爷、花岗石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间江夏侯周德兴戍海疆,建筑金门城以御倭寇。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总兵陈龙移驻后浦,金门军政、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包括金门镇总兵署、浯江书院纷纷设立,地方官员及乡绅亦捐资修筑海堤、城隍庙、奎阁等,地方经济也蓬勃发展,构成今日城区的主要区域。

1949年国民党部队进驻前,原属福建省金门县珠浦镇,东至前盘山、北至东坑、西临海、南至后湖昔果山,金门战役(古宁头战役)后设立“城乡区公所”,隶属金门第二民政处,管辖区域: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四个里,1950年5月金门行政公署成立,1953年二月实施地方自治,选举镇长,改称为金城镇。1956年7月因为实施战地军政指挥,台湾当局“福建省政府”虚级化并迁至台湾省台北县新店市。1965年九月并编金山乡(除东洲并入金宁乡外)余金水、古城、珠沙、埯湖、贤庵等五个行政村,包括原辖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四个里,计九个行政村里。

1974年二月精简所辖村里,将埯湖村裁撤,其原辖后湖、上下后埯并入金宁乡榜林村,泗湖并入珠沙村,缩编为现有的东门、西门、南门、北门、贤庵、金水、古城、珠沙八个里。1992年11月7日,金马地区终止战地政务,乡镇公所组织规程,依地方自治纲要第卅四条规定订定之。1996年1月15日,福建省政府迁回金门(金城镇)办公。

文化教育

中学

国立金门高级中学(位于金门市区)

金门县立金城国民中学

小学

金门县金城镇中正国民小学

金门县金城镇贤庵国民小学(1915年县立第一高等小学,1932年浯江小学,1937年金门公立第一小学)

金门县金城镇贤庵国民小学埯湖分校

金门县金城镇贤庵国民小学金水分校

金门县金城镇古城国民小学

3 江苏金坛市金城镇

基本概况

金城镇是全国百家明星县(市)——金坛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面积103.1平方公里,人口18.6万,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自古以来就以物产丰饶、繁荣富庶享誉大江南北。具有“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和“江东福地”之誉。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就诞生于此。城内的名胜古迹有华罗庚纪念馆和段玉裁纪念馆等,附近的旅游景点主要有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茅山。

工农业与交通

金城镇位于国家高新技术密集区——苏锡常火炬带。全镇现有工商企业500余家,工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合理,已形成机械、冶金、电子、化工、服装、食品等十多个行业,2000余种产品,其中100多种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镇农副业生产初具特色和规模,建成了无公害蔬菜、花木、特种水产及畜禽养殖等基地,农业开发潜力巨大。

金城镇交通便捷,东连常州直至苏州、上海,西至南京,北通镇江,距沪宁高速、机场、常州港30余公里,已修建的扬溧高速、沿江高速横贯境内,更有近10万门程控电话联接五湖四海。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33232

男 64723

女 68509

家庭户户数 45485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7895

家庭户男 62418

家庭户女 65477

0-14岁(总) 23773

0-14岁男 12404

0-14岁女 11369

15-64岁(总) 99506

15-64岁男 47456

15-64岁女 52050

65岁及以上(总) 9953

65岁及以上男 4863

65岁及以上女 509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05589

金城镇地理位置

4 四川仪陇县金城镇

基本情况

南充市仪陇县辖镇,仪陇县2004年前原县政府驻地。1941年设金城镇,海拔527米。1950年改乡,1952年改城关镇,1955年并入南图乡,1958年复建城关镇,1980年复名金城镇。位于县境西北部。是老县城所在地,距新县城56公里,东临日兴镇、碧泉乡;北连三蛟镇,南与双盘乡交界,西邻土门镇,属低山丘陵地带,幅员面积49.6平方公里。人口5.8万。省道唐(家寺)巴(中)、仪(陇)北(碚)、马(鞍)周(口)公路于此交会。辖华堂、大岩、中华、三堆、蔡庙、北台、小北、电光、龙泉、佛二、石榴、梭坡、罩板、花牌、金马、铜沟、谢家、八角、大桥、双木、双堂、虎嘴、红岩、龙桥、柳荫、金印26个村委会和南山、建北、双龙、西南、禹官、奎星、状元、西寺、金粟、普济10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机械维修厂、建材厂、加工业、建筑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棉花、油菜籽、蔬菜、柑橘。养殖猪、蚕、家禽。境内有县办农机厂、印刷厂、色织布厂、食品厂等。

,辖南山、建北、西南、西寺、禹宫、状元、奎星、双龙、金新等9个社区和小柏、电光、龙泉、华堂、佛二、石榴、梭坡、罩板、花牌、蔡庙、北台、三堆、中华、大岩、虎嘴、金马、金印、双堂、双木、龙桥、大桥、柳荫、红岩、铜沟、谢家等25个行政村,161个社,总人口98308人,其中农业人口29790人,非农业人口68518人。全镇总耕地面积20519亩,其中田8252亩,地12297亩。2004年—2006年人口计生政策合格率分别为91.4%、92.6%、92.2%;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17‰、3.29‰、6.34‰;人口出生率分别为6.58‰、4.59‰、7.18‰;全镇粮食总产量分别为14535吨、15138吨、15490吨;油料产量分别为1350吨、1456吨、1468吨;生猪出栏分别为2.1万头、3.4万头、3.8万头;财政收入分别为420万元、504万元、554万元,财政支出分别为420万元、504万元、554万元;在校学生分别为2.66万人、2.69万人、2.6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100%、100%、100%;镇建文化站2个,有线广播电视站2个,镇卫生院2所,镇村公路里程分别为122.3公里、132.4公里、152.1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080元、3150元、3256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分别为9016万元、9202万元、9838万元。

农村产业

镇党委、政府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狠抓优质粮油生产,2006年种植优质水稻达到7590亩,种植优质油菜达到4290亩;二是狠抓畜牧业发展。在虎嘴村、大桥村、罩板村建立了兔业养殖基地;三是抓好果品产业、商品蔬菜和水产养殖发展。历年来,在龙泉村、电光村、虎嘴村、小柏村、金马村布局了商品蔬菜带,在梭坡村、花牌村、谢家村、北台村、三堆村、铜沟村布局了优质水果带,在龙泉、罩板、铜沟、虎嘴、红岩等村建成水产养殖产业带。

市政设施

聚集政府、社会、个人三方合力,实施明亮、通畅、洁化工程,在金粟广场、车站坝安装景观灯7盏,修补城市街道43处,5200平方米,重新铺装人行地砖12000块,1500平方米,清淘地下排水沟及化粪池16处,1500米,治理卫生死角14处,维修更换垃圾箱45个,整修恢复公厕2处。建设完工西污东排工程和对2个垃圾填埋场进行整治。

机构人事

2006年6月,全面完成了镇党委、政府的机构设置。行政事业办事机构共设9个办公室,分别为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安全生产办公室、财政管理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园林文广中心。设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1人,镇长1人、副镇长3人,纪委书记1人(由党委副书记兼职)、副书记1人,武装部长1人。整合后机关工作人员71人,其中行政编制50人,事业编制21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全面启动金城镇政府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四个一”的总体要求、“四句话”的目标任务、“五个坚持”的指导原则,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各项工作明显改观,基层群众评价满意的效果。在“保先”教育活动中,乡机关先教办开展了“千户纳言”、“千人评风”等活动,对社会各界共发放意见征求表3500余份,收集意见和建议89条,走访慰问贫困党员84户,贫困户145户,送慰问品654件,现金1.2万元,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30余件。2006年,全镇积极开展“增强执行力、确保高效能、实现‘三满意’”的活动,全体党员共帮扶了92户贫困户,发展了112户专业户,选定了80个致富项目,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培训农村党员,建立“三联系”制度,落实材务管理“四权”机制,建立干部公开承诺台帐,通过测评和走访,群众满意率达99.8%以上,2006年被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扶贫工作

金城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其他领导及相关部门为成员,全力开展扶贫工作。一是对全镇户贫困户实行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建立档案,定点帮扶;二是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到2006年底新修山平塘3口、蓄水池2口、石河堰2处,整治河堰15处、水渠3公里,新修标准泥结碎石路35公里,维修养护村、社公路156公里。

兴修水利

2004年,镇党委政府把兴修水利工程作为全乡工作的重点,当年建立了集中供水站172处,红层找水打井98口,2005年再次把兴修水利工程作为工作重点,完成94处的人饮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连续两年使741户3662人的饮水困难得到彻底解决。

村道公路建设

金城镇针对各村村道公路的实际情况,2004年2月,镇政府分别制定了《金城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道公路建设的规定》和《金城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道公路管护的意见》。经过全镇人民的努力,到2006年底,全镇共建成16条村道公路干线,总里程为180公里, 161个社受益。

新农村建设

坚持“资金民筹,决策民定,项目民选,效益民评”和竞争立项的办法,金城镇罩板、大桥、花牌、虎嘴村被确定为全县第二批建设试点村。实行科学规划,整村推进,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工作方法,在7个村已建泥结碎石路16公里,便民路14公里,规范沼气池860口,已建成投入使用430口,改厨、改厕、美化新居430户,以獭兔、果业、商品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形成,一个整洁、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型。

社会事业

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严格执行义务教育“一费制”,到2006底,全镇13546名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贫困学生入学难问题得以解决,小学生入学率和升学率均达到100%;计生事业长足发展,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有新的提高,计生率达到了92.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七以内,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村级卫生站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全镇95%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群众看病难得到了缓解;按时兑现城市“低保”2844户,4941人,218042元/每季度,发放民政定补、孤儿五保金367599元/年,完成了农村低保70人,64户,1050元/每月,救助贫困户287户,失学儿童115人,残疾人389名,使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救助;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花牌、龙桥、罩板、梭坡、北台、虎嘴、西南、禹宫等八个村(居)率先建立了“万村书库”阵地,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深入推进,22行政村都配有远程教育整套设备,为农民学技术、找信息提供了硬件环境。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双拥”扶贫、助残、和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得到加强。

行政区划

金城镇辖村:

佛二村 华堂村 石榴村 梭坡村 罩板村 花牌村 大岩村 中华村 三堆村 蔡庙村 北台村 小北村 电光村 龙泉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9716

男 26215

女 23501

家庭户户数 13485

家庭户总人口(总) 45902

家庭户男 23451

家庭户女 22451

0-14岁(总) 12127

0-14岁男 6569

0-14岁女 5558

15-64岁(总) 35022

15-64岁男 18281

15-64岁女 16741

65岁及以上(总) 2567

65岁及以上男 1365

65岁及以上女 120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1607

5 山西应县金城镇

基本概况

应县金城镇位于雁门关外大同盆地南端举世闻名的应县木塔脚下,地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辽金文化的发源地。大石、应凉、朔蔚三条主干公路线穿越境内。本镇南接世界佛教圣地五台山,东临北岳恒山悬空寺,北连大同煤海云岗石窟,西临全国最大的平朔露天煤矿,加之近年来,应县新建了与木塔相匹配的辽代一条街、广场和塔林公园,形成了一条高楼林立、花草香郁、景色别致、气候易人的靓丽风景线,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旅游圣地之一。

金城镇辖25个行政村,一个居民办事处,9个社区,总人口4.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非农业人口2.5万人。

基础建设

全镇境内地势平坦,土地广阔,是应县工、商、贸的集散地,也是应县粮食及蔬菜基地之一。版图面积为14.8万亩,土地面积为8.3万亩,耕地面积5.8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4.5万亩,种植面积为5.7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山旦、小杂粮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瓜类、油料等,尤其是日光温室大棚发展到200多个,蔬菜种植已形成规模,玉米、葵花已成增收的产业。特别是二OO四年畜牧业发展成为高潮,奶牛、鸡、猪、羊养殖迅猛上升,截至年底全镇共饲养奶牛4000头、鸡15万只、猪8500口、羊33000只,为社会提供了上千吨肉、奶、蛋,同时也使全镇人均收入大大增加。

全镇有25个村全部实现了“四通”,有4个大型的综和蔬菜交易批发市场。

全镇有19所农村小学、7所城镇小学、1所镇办中学,2所镇办卫生院,25所农村卫生所。

全镇乡镇企业有586个,年总产值达1.58亿元,实现利税679万元。

行政区划

东关村 东南角村 东北角村 西关村 西南角村 西北角村 六里庄村 苏寨村 五里寨村 范寨村 吴庄村 东朱庄村 西朱庄村 城西铺村 胡寨村 寇寨村 王庄村 李庄村 南杨庄村 小穗稔村 蒯庄村 三里寨村 席家堡村 龙泉村 八里坡村

6 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金城镇 男,1939年12月28日生,朝鲜族,籍贯吉林省长白县人,大学本科毕业,现任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朝鲜族史学会理事、吉林省统一战线学会理事、吉林省国事研究学会理事、吉林省地方志学会理事,行政职务二处处长。

简历,自1959年7月至1964年7月,在延边大学政治历史系政治专业学习。在校期间担任校团委委员、校学生会主席等职务,自1964年7月至1969年11月,在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自1969年11月至1972年5月,在农村插队落户,期间担任“五·七”连指导员等职务,自1972年5月至1976年7月,在吉化公司二五0厂担任宣传部长职务,自1976年7月至1981年7月,在吉林省委党校教研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1年7月调到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从事党史研究工作。这几年来,他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努力工作,曾出版发表具有一定水平的著作和论文,如《中国朝鲜族人物传》、《吉林党史人物记》(第十卷),《吉林省‘一五’期间重点工程建设》(丛书)、《东北革命史辞典》、《中国新时期农村的变革》(吉林卷)等,发表论文有《浅谈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观》、《谈新时期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浅谈20—30年代吉林省青年运动状况》、《浅谈民主革命时期党在东北地区民族政策的基本思想》、《论‘一五’重点工程建设的历史作用》、《浅谈‘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条件》等几十篇论文并荣获优秀论文奖和一、二等奖。他学风端正,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坚固的理论基础,知识面广,掌握三种语言文字,特别在对吉林地方党史和中国朝鲜族民族史研究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和影响,有的填补了空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民族大团结、国际友人学术交流往来上,都做出一定的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4: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