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边七市
释义

金边七市

金边七市是由商丘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涵盖商丘、亳州、淮北、宿州、菏泽、济宁、徐州七市的经济协作区。通过构建豫鲁苏皖“金边七市”合作发展机制,通过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市场互通、文化互融、人才互动,建立有省无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平台,在加强区域合作中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关于商丘

在中原经济区大背景下商丘要找准站位、发挥优势,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有新作为,持续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一是切实做强农业。要利用好机遇,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努力使商丘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示范区。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着力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做强做大二、三产业,实现一产转移、二产安置、三产吸纳,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通过落实惠农政策,建立完善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从制度机制上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做大做强工业。坚持扶优扶强,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植一批行业地位领先、规模优势明显、产品结构合理、经济效益突出、发展潜力较大、带动就业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三是着力加速城镇化进程。要根据“一极两圈三层”的发展布局,做大做强商丘中心城区,把中心城区打造成西呼应郑州和开封、东对接徐州和齐鲁的区域性宜居宜业城市;做优做美县城,把市辖各县城打造成特色亮点城市;大力发展特色小城镇,把小城镇建设成为适宜居住的中心城镇。同时,加强新农村建设,推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四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商丘要发挥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高水平的承接平台,成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重点承接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的产业和为现有重点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加快推进“三化”进程。五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借助区域经济强势品牌,可以吸引更多劳动技术密集型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商丘,使更多的劳动力能够守着家门口就业,把巨大的“人口红利”留下来。同时,要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温暖工程”、“雨露计划”、“就业计划”等工程,培养新型农民,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

各市简介

商丘

商丘是豫东最大城市,中国东部重镇,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商丘是苏鲁豫皖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金边七市经济协作区领导城市。商丘是中国东引西进、通达南北的桥头堡和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两纵两横”经济带的四个交汇点城市之一。

商丘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过渡地带,是河南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省辖市。

商丘是国家大型能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煤化工基地,是豫东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物流、交通、商贸、金融中心。

商丘是国务院批准的内陆对外开放城市,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六大中心城市之一。

亳州

亳州地处北温带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四季分明,涡、蒙、利三县境内已探明煤炭储量57亿吨,占全省煤炭资源储量的20%,仅次于淮南、淮北两市,位列全省第三。境内的煤炭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煤种也非常优越,有焦煤、肥煤、瘦煤、1/3焦煤、贫煤,气煤、无烟煤等煤种;其中,焦煤、肥煤、瘦煤这三种稀缺煤种的储量占总储量的80%以上。

淮北

淮北市以煤炭、电力、纺织、酿酒、建材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年产原煤3000多万吨,电力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是中国能源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塌陷土地复垦示范区。淮北矿产颇丰、品种繁多,其中以煤为最,远景储量350亿吨,工业储量80亿吨;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是国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粮、棉、畜禽、蚕桑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宿州

宿州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与苏、鲁、豫3省11个市县接壤,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扼汴控淮,当南北冲要”,“跨汴阻淮,信江北一要地”,是著名的“中国酥梨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艺术之乡”、“中国马戏之乡”、“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泗州戏之乡”。2006年,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市”,1994—2007年,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菏泽

菏泽现为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菏山”和“雷泽”简称,遗址在菏泽市定陶县东北,古代济水流经时汇聚而成,向东流出成菏水,与济水相接。以水名称县,始于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划境内西北部为菏泽专区,治菏泽县。“菏泽”又成为专区或地区级地方名称。菏泽市被评为中国牡丹城。菏泽已更名为“牡丹区”菏泽具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美称。

济宁

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鲁南城市带中心城市。济宁,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悠久,是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动踪迹,人类始祖伏羲、女娲、黄帝、少昊帝均出生于济宁;春秋战国时期,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历史上五大圣人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都诞生在这里。杜甫、李白、曹操等文人墨客都在济宁留有足迹。元明清三朝在济宁设立河漕衙门,乾隆等帝王到这里驻足探访。

徐州

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

组建背景

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商丘跨越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商丘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在新一轮竞争中做到未雨绸缪、及早谋划,顺势而为、蓄势崛起,争做中原经济区的“先锋官”和“排头兵”,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的先行示范区和重要增长极。

以大手笔促进大开放,在“金边七市”跨省协作中积极探索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有效载体,商丘要深入把握中原经济区战略的理念和精髓,依托四省接合部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建立涵盖山东菏泽、济宁、江苏徐州、安徽亳州、淮北、宿州等豫鲁苏皖“金边七市”经济协作区,率先实验打破行政区划,实现跨省区域合作,在先行先试中探索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实践模式。

在中原经济区东部广袤的黄淮海平原上,苏鲁豫皖七市由于地缘相近、文缘相亲、商缘相连,经济基础相当、资源能源互补,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地理空间自然天成、地域通达顺畅、文化纽带牢固、内部协作紧密的经济区域。翻开中国地图,以商丘为起点,逆时针沿亳州、宿州、淮北、徐州、济宁、菏泽依次在两点之间划线段,就可以形成一个美丽的“七边形”。虽然四省七市大都处于所在省份边缘,但其整个区域处于中原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结合点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建设缘由

构建“金边七市”经济协作区的必要性: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金边七市”大都存在经济社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滞后;经济总量小,实力有限;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趋同;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低,地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四省加快发展的“木桶短板”。二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金边七市”兼备我国东部、中部两个不同区域的经济特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存在着较大的资源、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有着极强的互补性。三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面对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区域合作步伐加快的新形势,“金边七市”必须抢抓机遇,以开放促开发,提高区域经贸合作水平,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合作共赢、相融共生。四是打造助推中原经济区发展载体和平台的客观需要。作为河南的东大门,商丘积极倡导构建“金边七市”经济协作区,不仅仅发挥区域经济‘二传手’的作用、促进东部和中部的良性互动,而且为中原经济区突破省际行政区划制约,深化拓展区域合作提供现实借鉴和鲜活经验。

构建“金边七市”经济协作区的可行性:“金边七市”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有诸多优势和条件。首先,区位优越,资源丰富。“金边七市”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壤地区,东临沿海、西跨中原,南临长三角经济区,北接环渤海经济区,处在东引西进、南北交流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管道、航空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资源总量丰富、种类众多,自然人文资源相得益彰,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在全国拥有明显优势。其次,历史文化悠久,工业基础完备。“金边七市”所在黄淮海平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又是解放战争主战场,历史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上长期是国家的政治高地、经济重地、文化圣地和资源宝地,区内各市文化各具特色,形成了一个文化体系,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区。工业方面初步建成了以能源、化工、机械、建材、纺织、医药、服装、食品为支柱,门类比较齐全、配套协作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对支撑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协作交流紧密,体制机制完善。1986年成立的涵盖苏鲁豫皖4省14个城市的淮海经济协作区,目前已将“金边七市”全部包含在内。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和执著探索,基本形成了以市长联席会议制度为基础,以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区域联动协调机制,经济、科技、文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日趋紧密,形成了良好运行机制。

构建“金边七市”经济协作区的思路和措施:在发展思路上,依托中原经济区的东风,将豫鲁苏皖四省七市联合起来,强力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产业融合和统一市场的形成,构建有省无界、有区无障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成为欠发达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全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区、全国重要的物流基地及新兴的现代工业基地。在发展举措上,我们将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坚持政策引导、观念先行,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优化资源配置,在互动共赢中走向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金边七市”经济协作区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构筑一体化市场。三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提高区域专业化分工合作水平。四是拓宽合作领域,开展商贸、信息、科技、旅游、投资等方面合作。五是提升行政效率,为经贸合作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

总体展望

在中原经济区战略背景下要认真谋划、扎实推进“金边七市”经济协作区建设。在路径选择上,可以就“金边七市”经济协作区中长期发展战略及规划思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政策、跨区重大建设项目布局等加强沟通协作,探索出良性互动机制,架起经济协作区合作交流的桥梁。依据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原则,在产业纽带、设施共享、金融组合、相互认同等一体化方面深入协作,对重点专题、承接目标、规划前景等区域内共同参与和关心问题找出一致方案与措施,从而使“金边七市”在建设中联动,在联动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充分发挥区域内的资源与市场倍加功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9: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