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筋 |
释义 | 词典中的一般解释汉语读法: jīn 释义①附在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牛蹄筋儿|伤筋动骨。②可以看见的皮下静脉管:青筋。③肌肉:筋骨|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也说“ 精疲力竭 ” )。④像筋的东西:钢筋|面筋|橡皮筋。 文献出处筋,肉之力也。――《说文解字》(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竹多筋,故从“竹”) 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藏生成论》 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灵枢·九针十二原》 强者在内而摩其筋。――《考工记·弓人》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先折筋骨。――清·方苞《狱中杂记》 筋骨尽脱。――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围棋术语应用范围甚广,凡正确的要点、棋形的急所均可称“筋”。有时与手筋通用。原为日本围棋术语,现已为我国棋手沿用。 组词筋皮(筋骨与皮肉);筋厮锁(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与血汗);筋条(身体结实强健);筋马(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解剖生理学上的“筋”“筋”这个词,不是现代解剖学中独立的一类术语概念,虽然也有“筋膜”(fascia)这个词,不过是借用了我们口语中“筋”这个词。 中医认为人身共有485道大筋,这是对解剖知识缺乏认识下的笼统概括,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腱鞘、滑囊、关节囊、神经和血管,甚至关节软骨、关节盂缘等。 我们口语中泛指的筋,在解剖学上主要指四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第一:人的肌肉,确切地说是骨骼肌,因为它最基本功能是伸缩,牵引关节做出各种动作。肌肉需要经常活动,也就是抻拉,保持伸缩力、弹性。 杂技演员和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可以做出常人做不到的弯曲,主要是因为肌肉的长度可由于训练而伸长的缘故。 第二:肌腱,它是连接骨头和肌肉的一种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强韧而无收缩功能,抗张强度为肌肉的112-233倍,比如人的脚后跟就可以摸到一根“大筋”,即跟腱。再比如我们的手背,对应五跟手指有五条指伸肌腱,十分强劲有力。 第三:韧带,存在于人体关节处,是连接骨头和骨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束,作用是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限制其过度运动。运动不当,会导致肌肉和韧带的拉伤。 第四:可以看到的体表静脉,在血压或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膨胀,在颈部比较明显。 《灵枢·水胀》云:“鼓胀何如?……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腹筋,指腹部青筋脉络,即今之腹部表浅的静脉血管,成语有“青筋暴露”。青筋,指表浅的静脉血管,因色青而名,即浮络也。《现代汉语词典》:“青筋,指皮肤下可以看见的血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