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介子 |
释义 | 基本资料介子
组成: 复合粒子- 夸克和反夸克 系: 强子 基本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理论: 汤川秀树(1935年) 发现: 1947年 类型编号: ~140 (列表) 自旋: 整数 发现者195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布利斯托尔大学的鲍威尔(Cecil Frank Powell ,1903-1969),以表彰他发现了研究核过程的光学方法,并用这一方法作出的有关介子的发现。 介子分类(右图片绘制:张嘉年) 介子包括π介子,η介子和κ介子。 介子的发现是从核力的研究开始的。两个荷电粒子间的力是由场引起的。从波粒二象性的观点,电磁场是光子。因此,两个荷电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光子的交换来实现的。可以这样设想:第一个荷电粒子放出光子被第二个吸收,而第一个荷电粒子的作用和光子同时传到第二个粒子;第二个荷电粒子也放出光子被第一个吸收,如此继续下去。把这种观点应用到核子之间的作用力上去,根据实验测得的核力强度,计算的结果表明,如果核力是由于核子之间交换粒子而产生的话,那么这种粒子的静止质量的大小约为电子静止质量的200到300倍。1947年从宇宙射线发现的π介子符合这种要求。 现在介子类包括带正负电的以及中性的π介子,带正负电的以及中性的κ介子,和近来才发现的η介子。介子类的基本粒子的静质量介于轻子和重子之间,所以取名为介子。介子的自旋量子数为零。(右图片绘制:张嘉年) 介子属于强子介子和重子都归属于强子。 基本粒子的一类,包括π介子、K介子、ρ介子、ω介子、(0、1、2)倍,即都是玻色子。介子都不能稳定存在,经历一定平均寿命后即转变为别种基本粒子。有的介子是荷电的,也有中性的。例如π介子有三种,π+和π-质量为电子的273.3倍,电荷相反,互为正、反粒子,而π°是中性的,质量为电子的264.3倍,其反粒子就是它自身。荷电K介子K+和K-互为正、反粒子,质量为966.7mc;中性K介子K■和■°互为正、反粒子,质量为976mc。中性K介子在运动时有两种组合态。π、K、n介子的自旋都是零,有时称为标介子。通过核力的研究预言介子的存在,并推测它的质量介于电子与质子之间。后来在宇宙线中先后发现了μ和π介子,μ介子的质量为电子的206.6倍,现在被正式命名为μ子,不归入介子而归入轻子一类,而π介子才是核力的媒介。近几年在高能加速器中使粒子相互碰撞,新的介子(共振态)续有发现。(右图片绘制:张嘉年) 介子-电子衰变链试验照片日内瓦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拍摄的离子-介子-电子衰变链试验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