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介休市档案馆 |
释义 | The Archives of Jiexiu 介休市档案馆位于介休城内西大街市政府院内,馆内档案资料库房为小二层楼,机关办公区在大院内东楼一层东侧,总共占用面积368平米,现有工作人员13人,其中馆长1人,副馆长1人,馆员4人,助馆及管理员4人,工人3人。 介休市档案馆的前身是介休县档案资料馆,成立于1959年4月,同年更名为介休县档案馆,为县委机构,受县委办公室领导。1985年根椐中央和省委关于调整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指示,档案馆改列为介休县人民政府编制序列,隶属于档案局领导,1992年撤县设市改为介休市档案馆。 介休市档案馆为县级综合档案馆,是集中保管档案并提供档案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建馆四十多年来,积极接收和征集档案资料,不断丰富馆藏,健全各种制度,完善配套设施,实行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成为介休市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特别是近年来,在市档案馆馆长董杰的领导下,全馆人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馆内各项工作创水平,上台阶,1994年12月档案馆档案管理晋升省二级标准,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介休市档案馆所藏档案,系统地反映了介休市的历史发展面貌,记载着介休人民改造社会和改造自然的足迹,展现出丰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截至2000年底,馆藏档案全宗84个,档案23869卷,资料6300册。 馆藏档案状况:介休市档案馆所存档案按形成时期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革命历史档案,1941—1949年,主要内容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形成的关于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支前工作、大生产运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巩固解放区政权以及夺取革命胜利方面的指示、报告、总结及有关统计表等,这部分档案非常珍贵,是研究党史,编史修志不可缺少的史料;第二部分是建国后介休党政机关和乡镇形成的档案,1950—1990年,主要内容有: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经济建设、行政区划变动、落实政策、体制改革、法制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等工作中产生的档案,其中有整理系统的机构演变、干部任免、晋级调资、房地产存根以及人口普查等档案材料,这些档案是进行现代化建设重要的凭证和信息资源。 馆藏资料状况:有记载历代封建王朝的史料,介休县志,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著作,还有建国以来《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国务院公报》、《山西政报》等报刊合订本,这些资料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状况,介休的历史变迁,为我们各项工作提供参考。 馆藏档案资料的管理,编制了系统的分类方案进行整理,大部分全宗按年度—问题排列案卷。主要检索工具有《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图书资料目录》等百余册。 档案利用服务中,除日常性接待利用以外,还编写了档案资料、著录卡、检索工具等,如《介休市档案馆指南》、《全宗介绍》、《介休市人代会简介》、《档案利用效果实例》等,通过这些资料积极向社会报道档案信息,使档案这一财富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效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